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54050发布日期:2020-07-04 04:1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设备、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中央空调多联机vrf(variablerefrigerantflow,可变冷媒流量)系统可以实现多台室内机的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同时运行,其主要基于节流器的撤换装置(以下简称ms)的冷媒分流功能。而ms下可能连接有多组室内机,导致管路和接线复杂,若室内机的通讯线和冷媒管路不匹配,会导致系统运行异常。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验证空调设备中室内机的通讯线和冷媒管路是否匹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空调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节流器;多个室内机,室内机设置有室内换热器,每个室内机均对应设置有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其中,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均与节流器相连接,第一通讯线路的第二端连接至对应的室内机,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连接至对应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节流器被配置为调节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节流器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匹配结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包括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通过节流器(俗称撤换装置、ms)调节每个室内机冷媒温度,进而改变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实现多台室内机分别运行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具体地,多台室内机中的每一台室内机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独立的第一冷媒管路,并通过第一通讯线路与节流器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核心进行数据交互,通过第一冷媒管路获取经节流器分流的冷媒。

在检测每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冷媒管路和第一通讯线路是否相匹配时,可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按照目标工作模式运行,执行工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并获取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由于在改变工作模式时,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会随之变化,而室内机在获取到对应的温度变化后,需要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系统。

因此,当接收到的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与其工作模式变化不符时,就存在至少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另一种是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第三种就是前两种情况同时发生。而这三种情况均可以说明当前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所以,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该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进而帮助安装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提高了空调设备的安装可靠性,保证了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种,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节流器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具体包括:控制室内机和节流器以第一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温度;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器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均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并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以保证此时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趋近于稳定,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此时记录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温度。然后,控制节流器接换工作模式,具体为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并持续运行至少第二预设时长。此时,由于节流器切换了工作模式,导致节流器输送给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与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即第一运行模式不符,此时室内机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将产生变化。经过第二时长后,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变化至第二换热器温度。

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可对节流器分配给室内机的冷媒是否按照模式切换而改变,已经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是否能够准确反应该改变进行判断,进而准确地推断出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匹配结果,具体包括:确定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温度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节流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并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对应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应该随之产生变化,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之间应具有较明显的温度变化。因此,当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说明节流器分配给第一冷媒管路的冷媒正确,且对应室内机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反馈的温度值能够反应冷媒的温度变化,此时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

若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则说明冷媒温度的变化没有被对应的室内机检测到,此时可以说明存在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或存在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因此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确定室内机对应的识别标识,并生成所述识别标识对应的故障信息;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展示故障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台室内机均被分配了唯一的识别标识,当确定人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时,生成识别标识对应的故障信息以标记具体出现故障的室内机,并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告知安装人员该室内机的冷媒管路和/或通讯线路连接错误,便于安装人员及时维修,以保证空调设备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一种,第二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另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就是制热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冷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上升。

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对应为制冷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热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设备切换至制冷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下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设置有存储器、处理器和室外换热器;第二通讯线路和第二冷媒管路;其中,第二通讯线路的第一端与室外机相连接,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接,第二通讯线路和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二端均与节流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通过第二通讯线路与节流器相连接,以实现与室内机的数据连接。同时,室外机设置有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将冷媒输送至节流器,节流器进一步根据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将对应的冷媒分流至对应的室内机,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节流器设置为多个,且每个节流器均对应设置有第二通讯线路和第二冷媒管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器可以设置为多个,每个节流器均对应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通讯线路和第二冷媒管路,以通过第二通讯线路和第二冷媒管路与室外机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节流器均连接至多个室内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空调设备的节流器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匹配结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包括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通过节流器(或称撤换装置、ms)调节每个室内机冷媒温度,进而改变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实现多台室内机分别运行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具体地,多台室内机中的每一台室内机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独立的第一冷媒管路,并通过第一通讯线路与节流器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核心进行数据交互,通过第一冷媒管路获取经节流器分流的冷媒。

在检测每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冷媒管路和第一通讯线路是否相匹配时,可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按照目标工作模式运行,执行工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并获取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由于在改变工作模式时,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会随之变化,而室内机在获取到对应的温度变化后,需要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系统。

因此,当接收到的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与其工作模式变化不符时,就存在至少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另一种是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第三种就是前两种情况同时发生。而这三种情况均可以说明当前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所以,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该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进而帮助安装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提高了空调设备的安装可靠性,保证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空调设备的节流器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室内机和节流器以第一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温度;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器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均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并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以保证此时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趋近于稳定,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此时记录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温度。然后,控制节流器接换工作模式,具体为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并持续运行至少第二预设时长。此时,由于节流器切换了工作模式,导致节流器输送给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与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即第一运行模式不符,此时室内机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将产生变化。经过第二时长后,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变化至第二换热器温度。

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可对节流器分配给室内机的冷媒是否按照模式切换而改变,已经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是否能够准确反应该改变进行判断,进而准确地推断出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匹配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温度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节流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并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对应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应该随之产生变化,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之间应具有较明显的温度变化。因此,当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说明节流器分配给第一冷媒管路的冷媒正确,且对应室内机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反馈的温度值能够反应冷媒的温度变化,此时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

若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则说明冷媒温度的变化没有被对应的室内机检测到,此时可以说明存在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或存在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因此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室内机对应的识别标识,生成识别标识对应的故障信息;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展示故障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台室内机均被分配了唯一的识别标识,当确定人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时,根据该识别标识生成对应的故障信息,并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告知安装人员该室内机的冷媒管路和/或通讯线路连接错误,便于安装人员及时维修,以保证空调设备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一种,第二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另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就是制热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冷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上升。

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对应为制冷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热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设备切换至制冷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下降。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调设备的管线分配校验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调设备的管线分配校验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再一个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另一个连接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试运行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试运行的另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100,包括:节流器102;多个室内机104,室内机设置有室内换热器1042,每个室内机104均对应设置有第一通讯线路106和第一冷媒管路108;

其中,第一通讯线路106和第一冷媒管路108的第一端均与节流器102相连接,第一通讯线路106的第二端连接至对应的室内机104,第一冷媒管路108的第二端连接至对应的室内机104的室内换热器1042,节流器102被配置为调节对应的室内换热器1042的换热器温度;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节流器102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104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104对应的换热器温度;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104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106和第一冷媒管路108的匹配结果。

空调设备100还包括:室外机110,室外机设置有存储器、处理器和室外换热器1102;第二通讯线路112和第二冷媒管路114;其中,第二通讯线路112的第一端与室外机110相连接,第二冷媒管路114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102相连接,第二通讯线路112和第二冷媒管路114的第二端均与节流器102相连接。

其中,节流器102设置为多个,且每个节流器102均对应设置有第二通讯线路112和第二冷媒管路114。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设备包括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通过节流器(或称撤换装置、ms)调节每个室内机冷媒温度,进而改变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实现多台室内机分别运行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具体地,多台室内机中的每一台室内机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独立的第一冷媒管路,并通过第一通讯线路与节流器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核心进行数据交互,通过第一冷媒管路获取经节流器分流的冷媒。

空调设备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通过第二通讯线路与节流器相连接,以实现与室内机的数据连接。同时,室外机设置有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将冷媒输送至节流器,节流器进一步根据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将对应的冷媒分流至对应的室内机,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节流器可以设置为多个,每个节流器均对应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通讯线路和第二冷媒管路,以通过第二通讯线路和第二冷媒管路与室外机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节流器均连接至多个室内机。

其中,在检测每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冷媒管路和第一通讯线路是否相匹配时,可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按照目标工作模式运行,执行工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并获取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由于在改变工作模式时,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会随之变化,而室内机在获取到对应的温度变化后,需要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系统。

因此,当接收到的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与其工作模式变化不符时,就存在至少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另一种是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第三种就是前两种情况同时发生。而这三种情况均可以说明当前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所以,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该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进而帮助安装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提高了空调设备的安装可靠性,保证了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节流器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具体包括:控制室内机和节流器以第一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温度;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器温度。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设置,以保证在经过足够长的运行时间后,系统趋近于稳定状态。

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匹配结果,具体包括:确定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温度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确定室内机对应的识别标识,生成识别标识对应的故障信息;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展示故障信息。

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一种,第二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另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均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并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以保证此时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趋近于稳定,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此时记录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温度。然后,控制节流器接换工作模式,具体为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并持续运行至少第二预设时长。此时,由于节流器切换了工作模式,导致节流器输送给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与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即第一运行模式不符,此时室内机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将产生变化。经过第二时长后,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变化至第二换热器温度。

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可对节流器分配给室内机的冷媒是否按照模式切换而改变,已经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是否能够准确反应该改变进行判断,进而准确地推断出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

当节流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并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对应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应该随之产生变化,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之间应具有较明显的温度变化。因此,当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说明节流器分配给第一冷媒管路的冷媒正确,且对应室内机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反馈的温度值能够反应冷媒的温度变化,此时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

若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则说明冷媒温度的变化没有被对应的室内机检测到,此时可以说明存在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或存在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因此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每台室内机均被分配了唯一的识别标识,当确定人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时,根据该识别标识生成对应的故障信息,并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告知安装人员该室内机的冷媒管路和/或通讯线路连接错误,便于安装人员及时维修,以保证空调设备安装可靠性。

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就是制热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冷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上升。

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对应为制冷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热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设备切换至制冷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下降。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2,控制空调设备的节流器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

步骤s204,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匹配结果。

在步骤s202中,如图3所示,控制空调设备的节流器与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并获取任一室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302,控制室内机和节流器以第一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温度;

步骤s304,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并获取室内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器温度。

在步骤s204中,如图4所示,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任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的匹配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402,确定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

步骤s404,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

步骤s406,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温度阈值,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确定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如图5所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2,确定室内机对应的识别标识,并生成识别标识对应的故障信息;

步骤s504,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展示故障信息。

其中,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一种,第二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另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设备包括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通过节流器(或称撤换装置、ms)调节每个室内机冷媒温度,进而改变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实现多台室内机分别运行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具体地,多台室内机中的每一台室内机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独立的第一冷媒管路,并通过第一通讯线路与节流器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核心进行数据交互,通过第一冷媒管路获取经节流器分流的冷媒。

在检测每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冷媒管路和第一通讯线路是否相匹配时,可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按照目标工作模式运行,执行工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并获取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器温度。由于在改变工作模式时,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会随之变化,而室内机在获取到对应的温度变化后,需要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系统。

因此,当接收到的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与其工作模式变化不符时,就存在至少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另一种是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第三种就是前两种情况同时发生。而这三种情况均可以说明当前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所以,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该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进而帮助安装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提高了空调设备的安装可靠性,保证了用户使用体验。

首先控制节流器和室内机均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并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以保证此时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趋近于稳定,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此时记录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温度。然后,控制节流器接换工作模式,具体为控制节流器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并持续运行至少第二预设时长。此时,由于节流器切换了工作模式,导致节流器输送给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与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即第一运行模式不符,此时室内机对应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将产生变化。经过第二时长后,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变化至第二换热器温度。

其中,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就是制热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冷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上升。

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对应为制冷模式。即当节流器和室内机均运行于制热模式一段时间后,控制节流设备切换至制冷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此时如果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对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应该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可对节流器分配给室内机的冷媒是否按照模式切换而改变,以及室内机返回的换热器温度是否能够准确反应该改变进行判断,进而准确地推断出室内机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是否相匹配。

当节流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并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对应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应该随之产生变化,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之间应具有较明显的温度变化。因此,当第一换热器温度和第二换热器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说明节流器分配给第一冷媒管路的冷媒正确,且对应室内机通过第一通讯线路反馈的温度值能够反应冷媒的温度变化,此时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相匹配。

若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则说明冷媒温度的变化没有被对应的室内机检测到,此时可以说明存在第一通讯线连接错误,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是其他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或存在第一冷媒管路连接错误,导致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无法从节流器处获取正确温度的冷媒,因此可以确定第一通讯线路与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

每台室内机均被分配了唯一的识别标识,当确定人一台室内机对应的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一冷媒管路不匹配时,根据该识别标识生成对应的故障信息,并发送至对应的显示设备或终端,以告知安装人员该室内机的冷媒管路和/或通讯线路连接错误,便于安装人员及时维修,以保证空调设备安装可靠性。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以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为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室外机、节流器(俗称撤换装置或ms,以下统一简称为ms)、室内机和其它网络节点。

其中,室外机具有以下特征:

1、多联机室外机位于室外侧,与室内机通过通信总线实现信息交互,并通过冷媒系统管路实现热交换,最终实现制冷/制热/混合模式。

2、多台室外机之间可实现多台并联,但是一个冷媒系统的室外机并联台数不会特别多,一般为几台。其中编号为0#的室外机作为主机,和ms之间通过一条总线连接。

3、室外机混合模式是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特有的运行模式,分为主制冷或主制热,可实现同一系统的多台室内机制冷、制热同时出现。否则如果不是热回收系统,内机只能同时制冷,或是同时制热,当内机设置的模式与外机运行模式不同时,内机会产生模式冲突告警信息。

4、室外机是系统的主机,可以收到所有室内机和ms的状态。外机收集完系统的全部状态之后,实现热回收系统的各种控制。

ms具有以下特征:

1、ms连接于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是实现热回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室内机连接于ms下面各个管路之间,ms通过阀体控制各个管路之间制冷或制热。

2、对于室外机,ms作为从机,室外机查询内机状态,ms将室内机状态向上透传。对于室内机,ms作为主机,负责收集室内机的状态。

3、编号为0#的室外机和ms直连,并且同一通信总线上,可以同时存在多个ms。此总线上可以上可能还连接有其它网络节点,此处不做过多讨论。

4、ms对其下连接的室内机,可以划分为多个管路,各个管路在物理上实现冷媒的分流控制。每个管路的室内机均设置有独立的通信总线,每条通信总线可以下挂多台室内机,也可以所有室内机共用同一条通信总线。

5、如果设置有ms,就是热回收系统;如果没有设置ms,就是热泵系统。本实施例仅讨论设置有ms的情况。

室内机具有以下特征:

1、室内机仅作为从机,实现制冷、制热、除湿、送风等模式。除湿对于室外机来讲也是制冷需求。室内机连接于ms下面,上传制冷/制热需求,并根据外机运行状态,判定最终的运行模式。

2、每个室内机在系统内都有唯一的地址,这样管线检测失败后,可以直接定位到具体是哪个室内机接线错误。

3、室内机有蒸发器,当室内机对应的冷媒管正处于制冷时,蒸发器温度会下降,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之后实现室内温度下降;当室内机对应的冷媒管正处于制热时,蒸发器温度会上升,与室内空气换热之后实现室内温度上升。

室内机与ms的连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每个管路的室内机均设置有独立的通信总线,每条通信总线可以下挂多台室内机,也可以所有室内机共用同一条通信总线。

对于室内机共用通信总线的情况,如图6所示,ms下需要划分为多个管,才能物理上实现室内机的冷媒分流,最终实现室内机的同时制冷制热控制。所以必须让ms知道实际连接的管路和ms通信上的管路室内机id相匹配。

具体地,ms下所有室内机在同一个总线,所有的室内机的数据都在这一条总线上跑,就需要在集控器上设置哪个id的室内机在哪个管上。

这个方案具有单条总线、接线简单的优点,但是也有两个缺点,其一是管路上的室内机配置必须正确;其二是所有室内机的数据都在一条总线,会造成总线拥堵和室内机数据刷新较慢的问题。

目前室内机的地址一般都是通过自动寻址分配,所以实际紧邻的两个室内机,分配的室内机地址都是不连续的,在同一管路的室内机的地址也是不连续的,所以手动设置室内机地址与管的映射关系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如果一旦设置错误,导致配置的室内机分组和实际的冷媒分配不同,会导致室内机的控制异常,用户开的是制冷,实际运行的是制热等。

对于每个室内机单独设置有通讯线的情况,如图7所示,即每个冷媒管路的室内机分配单独的通信总线。该设置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每个冷媒管的室内机在线地址可以自动搜索和识别,无需人工配置。

(2)因为分配到每条总线下的室内机台数大幅减少,所以室内机的数据刷新可以大幅提升,有利于控制优化。

因此,本实施例选用每个室内机单独设置有通讯线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判断室内机对应的冷媒管路和通信线路是否匹配的方法。

具体地,先以制冷测试为例:进入制冷测试后,室外机运行纯制冷,ms下发制冷模式给所有室内机,室内机全开最大能力需求,正常情况下制冷室内机蒸发器温度应该维持较低温度,如果此时ms制冷制热电磁阀(或电动球阀)方向切换,室内机蒸发器温度会迅速升高。ms检测通过通信获取室内机的蒸发器温度,如果室内机的蒸发器温度升高超过阈值t,则判定为管线匹配,否则就判定为管线不匹配。制热逻辑相同,只是温度变化为相反,检测到蒸发器温降超过阈值t则判定为管线匹配。

因为试运转是一个一个管路检测,所有同一时刻只有同一个管路的制冷制热电磁阀切换(与正常控制相反),正常情况下只有管线匹配才会检测到温升(模式制冷、管路制热)或温降(模式制热、管路制冷),在预计的时间内没有达到预计的温差,就是管路和在线室内机不匹配。

其中,以制冷模式开始试运行的流程如图8所示:

步骤s802,启动制冷测试;

步骤s804,制冷模式运行;

步骤s806,x秒后ms切换工作模式并记录室内机换热器温度;

步骤s808,y秒后记录新的室内机换热器温度,并计算δt;

步骤s810,判断δt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a;是则进入步骤s812,否则进入步骤s814;

步骤s812,判定管线匹配;

步骤s814,判定管线不匹配;

步骤s816,检测下一根冷媒管。

以制热模式开始试运行的流程如图9所示:

步骤s902,启动制热测试;

步骤s904,制热模式运行;

步骤s906,x秒后ms切换工作模式并记录室内机换热器温度;

步骤s908,y秒后记录新的室内机换热器温度,并计算δt;

步骤s910,判断δt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a;是则进入步骤s912,否则进入步骤s914;

步骤s912,判定管线匹配;

步骤s914,判定管线不匹配;

步骤s916,检测下一根冷媒管。

其中,x秒即第一预设时长,y秒即第二预设时长,x秒和y秒可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实施例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设备的管线分配校验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设备的管线分配校验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