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4654发布日期:2020-07-24 17:0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用建筑的规模趋于庞大,高大的建筑越来越多。在实际修建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性难题,尤其是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高大空间建筑物具有高度高、体积大等特点,如对整个建筑空间进行供冷或供热,则需要消耗极大的能量。而且高大空间建筑物人员集中度高、使用时间集中且不可控,容易造成在闲置的时间或空间内空调仍在运转,浪费资源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能够减少对建筑内进行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避免能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和气流导向管,所述气流导向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空调机组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气流导向管上至少设置有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部的上方;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用于监测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第二检测部用于监测人员流动信息;

当所述第一检测部监测到室内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二检测部监测到人员流动时,所述空调机组进入制热模式,暖风从所述第一出风部排出;

当所述第一检测部监测到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二检测部监测到人员流动时,所述空调机组进入制冷模式,冷风从所述第二出风部排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部设置在建筑物的室内底部,所述第二出风部设置在人员活动区域的室内顶部。

优选地,所述气流导向管上设置有流路控制阀,所述第一出风部通过所述流路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气流导向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部至少包括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二出风部至少包括第三出风管和第四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和所述第二出风管设置在所述流路控制阀上。

优选地,所述流路控制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出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阀口上,所述第二出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二阀口上,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设置在所述气流导向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口设置有第一止通闸,所述第二阀口设置有第二止通闸,所述第三阀口设置有第三止通闸,所述第四阀口设置有第四止通闸;当所述空调机组进入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止通闸和所述第二止通闸打开,所述第三止通闸和所述第四止通闸关闭,当所述空调机组进入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止通闸和所述第二止通闸关闭,所述第三止通闸和所述第四止通闸打开。

优选地,所述气流导向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进气端与所述空调机组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段的排气端与所述第二段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段的排气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一段能够以自身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二段能够以自身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

优选地,所述气流导向管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第一段之间,所述第一转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段旋转,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二转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段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第一环体上,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二环体上,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环体以自身中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段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旋转时,所述第二段静止,所述第二段旋转时,所述第一段静止。

优选地,所述空调机组包括风扇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扇与所述空调机组的排气端之间;

和/或,

所述空调机组的排气端设置有导流圈,所述导流圈内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空调机组的排气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气流导向管内,所述通气孔沿所述空调机组的排气方向孔径递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能够减少对建筑内进行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避免能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1、风扇;12、换热器;13、导流圈;2、流路控制阀;21、第一止通闸;22、第二止通闸;23、第三止通闸;24、第四止通闸;31、第一段;311、第一出风管;312、第二出风管;32、第二段;321、第三出风管;322、第四出风管;41、第一检测部;42、第二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和气流导向管,气流导向管的进气端与空调机组的排气端相连通,气流导向管上至少设置有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第二出风部位于第一出风部的上方;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部41和第二检测部42,第一检测部41用于监测室内环境温度,第二检测部42用于监测人员流动信息;

当第一检测部41监测到室内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第二检测部42监测到人员流动时,空调机组进入制热模式,暖风从第一出风部排出;

当第一检测部41监测到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且第二检测部42监测到人员流动时,空调机组进入制冷模式,冷风从第二出风部排出。

通过设置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当空调机组制冷时,冷风从位于更高处的第二出风部排出,冷空气下降,能够利用更少的能量,快速的使室内温度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当空调机组制热时,冷风从位于更低处的第一出风部排出,热空气上升,能够利用更少的能量,快速的使室内温度上升,达到制热的目的。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检测部41和第二检测部42,通过第一检测部41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通过第二检测部42对室内人员的流动进行监测,在室内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或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同时监测到存在人员流动时,空调系统启动。只有室内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或低于第二温度阈值,而无人员流动时,空调机组不进行工作。只有人员流动,而室内温度在第一温度阈值与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时,空调机组不进行工作。能够避免在闲置的时间或空间内空调仍在运转,导致浪费资源能耗,通过能够保证在室温超过预定范围时及时开启空调设备,位室内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

进一步的,第一检测部41为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检测部42为客流计数器,用于统计人的流动量。

第一出风部设置在建筑物的室内底部,第二出风部设置在人员活动区域的室内顶部。在大而高的建筑中,人员集中在活动区,并非在高层区域,因此对高层区进行升、降温的意义不大,将第二出风部设置在人员活动区域的室内顶部,能够节约能源。

进一步的,人员活动区域即指人员主要活动的区域。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部设置在建筑物室内的顶部。

气流导向管上设置有流路控制阀2,第一出风部通过流路控制阀2设置在气流导向管上。通过设置流路控制阀2,实现第一出风部出风或第二出风部出风的切换控制。

进一步的,空调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第一检测部41、第二检测部42、空调机组和流路控制阀2均通信连接在控制系统上,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检测部41和第二检测部42所监测到的信息控制空调机组的启停和流路控制阀2的开闭。

进一步的,通过流路控制阀2控制空调机组排出气体进入第一出风部或第二出风部内。具体的,通过流路控制阀2使空调机组排出的暖风进入第一出风部内,而不是进入第二出风部内,使空调机组排出的冷风进入第二出风部内,而不是进入第一出风部内。

第一出风部至少包括第一出风管311和第二出风管312,第二出风部至少包括第三出风管321和第四出风管322,第一出风管311和第二出风管312设置在流路控制阀2上。通过设置第一出风管311、第二出风管312、第三出风管321和第四出风管322,以及流路控制阀2,实现第一出风部出风或第二出风部出风的切换控制。

进一步的,第一出风管311和第二出风管312并列设置,二者均连接在流路控制阀2上。第三出风管321和第四出风管322并列设置,二者属于气流导向管的顶端部分所分出的支路。

进一步的,第一出风管311与第二出风管312成180°设置,第三出风管321与第四出风管322成180°设置,也即第一出风管31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管312的出风方向相反,第三出风管321的出风方向与第四出风管322的出风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第一出风管311、第二出风管312、第三出风管321和第四出风管322均水平设置。

流路控制阀2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第一出风管311设置在第一阀口上,第二出风管312设置在第二阀口上,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设置在气流导向管上。通过设置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实现第一出风管311、第二出风管312、第三出风管321和第四出风管322与空调机组连接的通断,进而实现第一出风部出风或第二出风部出风的切换,即冷风或暖风的切换。

进一步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水平设置,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竖直设置。

进一步的,流路控制阀2位于气流导向管上,流路控制阀2与流路控制阀2相连通的开口即为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第一阀口设置有第一止通闸21,第二阀口设置有第二止通闸22,第三阀口设置有第三止通闸23,第四阀口设置有第四止通闸24;当空调机组进入制热模式时,第一止通闸21和第二止通闸22打开,第三止通闸23和第四止通闸24关闭,当空调机组进入制冷模式时,第一止通闸21和第二止通闸22关闭,第三止通闸23和第四止通闸24打开,通过设置第一止通闸21、第二止通闸22、第三止通闸23和第四止通闸24,实现实现第一出风部出风或第二出风部出风的切换控制。

进一步的,止通闸打开,即为使其所在的管路与空调机组相连通。止通闸关闭,即为阻断其所在的管路与空调机组的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止通闸21、第二止通闸22、第三止通闸23和第四止通闸24均为板闸。

进一步的,第一止通闸21、第二止通闸22、第三止通闸23和第四止通闸24均具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检测部41和第二检测部42的信号来对第一止通闸21、第二止通闸22、第三止通闸23和第四止通闸24的开关进行控制。

气流导向管包括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第一段31的进气端与空调机组的排气端相连通,第一段31的排气端与第二段32的进气端相连通,第二段32的排气端与第二出风部相连通,第一出风部设置在第一段31上,第一段31能够以自身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第二段32能够以自身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通过将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设置为可以以自身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能够使热气流或冷气流环绕吹出,能够使人充分感受到热风或冷风的作用,避免热量浪费,也提高了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旋转即为在竖直平面内围绕各自的中轴线自转。

进一步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相连通,形成气流导向管。

气流导向管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设置在空调机组与第一段31之间,第一转动部能够带动第一段31旋转,第二转动部设置在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之间,第二转动部能够带动第二段32旋转。通过设置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实现了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旋转。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第一段31的底部,通过第一驱动部的旋转带动第一段31旋转。第二驱动部设置在第二段32的底部、第一段31的顶部,通过第二驱动部的旋转带动第二段32旋转。

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驱动装置,第一段31设置在第一环体上,第二段32设置在第二环体上,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二环体以自身中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带动第二段32旋转。通过设置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驱动装置,实现了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旋转。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部也具有驱动装置来提供旋转的动力,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驱动部旋转,进而实现带动第一段31的旋转。

进一步的,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同心设置,且二者均为水平设置,第一环体随第一段31一同旋转。驱动部驱动第二环体旋转,来带动第二段32的旋转。

第一段31旋转时,第二段32静止,第二段32旋转时,第一段31静止。第一段31的旋转与第二段32的旋转是互相独立的,即第一段31的旋转与第二段32的旋转互不干涉,减少转动区域,达到降低转动能耗的作用。

空调机组包括风扇11和换热器12,换热器12位于风扇11与空调机组的排气端之间,风扇11吹动空气穿过换热器12进行制冷或制热,经调节温度后的空气进入气流导向管内,进而被排至室内。

空调机组的排气端设置有导流圈13,导流圈13内设置有通气孔,空调机组的排气通过通气孔进入气流导向管内,通气孔沿空调机组的排气方向孔径递减。通过设置导流圈13保证空调机组所排出的气体全部进入至气流导向管内,并且能够通过通气孔的孔径大小来调节气体在气流导向管内的流速。

进一步的,导流圈13为漏斗形,直径较大的开口朝下,直径较小的开口朝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能够减少对建筑内进行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避免能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