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0258发布日期:2021-11-26 23:0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空调器上所使用的换热器,有些会采用v型结构,这种换热器的两股出风气流会在中间交汇形成涡流。产生涡流后会影响空调的出风风量,而且还会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减少涡流的产生。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5.换热器,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朝向彼此吹风;和
6.导流部件,设置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以将来自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气流隔开。
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包括第一导流段和位于第一导流段下游的第二导流段,第一导流段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导流段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第一方向为导流部件引导气流流动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导流段的长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弧的半径为换热器沿第一方向总长度的0.5倍~1.5倍。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导流段上游且与第一导流段连接的第三导流段,第三导流段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还包括位于第三导流段上游且与第三导流段连接的第四导流段,第四导流段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的连接处的宽度大于第三导流段和第四导流段的连接处的宽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的连接处的宽度为第三导流段和第四导流段的连接处的宽度的1倍~5倍。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导流段的靠近第一换热部的第一侧面和靠近第二换热部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的夹角相等。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导流段的靠近第一换热部的第一侧面与第一换热部的靠近导流部件的第三侧面相互贴合;和/或,第四导流段的靠近第二换热部的第二侧面与第二换热部的靠近导流部件的第四侧面相互贴合。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的靠近第一换热部的第五侧面和靠近第二换热部的
第六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0
°
~30
°
;和/或,第二导流段的靠近第一换热部的第七侧面和靠近第二换热部的第八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流段和第四导流段的长度之和占导流部件总长度的0%~10%。
1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设置导流部件,可以将来自第一换热部的气流和来自第二换热部的气流隔开,避免来自第一换热部的气流和来自第二换热部的气流发生交汇产生涡流,涡流减少后可以降低对出风风量的影响,也可以减少噪音,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24.图3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导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和导流部件所处位置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26.图中:
27.10、换热器;11、第一换热部;12、第二换热部;20、导流部件;21、第一导流段;22、第二导流段;23、第三导流段;24、第四导流段;30、壳体;31、出风口;40、电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3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10和导流部件20,换热器10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朝向彼此吹风,导流部件20设置于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以将来自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的气流隔开。
31.通过在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设置导流部件20,可以将来自第一换热部11的气流和来自第二换热部12的气流隔开,避免来自第一换热部11的气流和来自第二换热部12的气流发生交汇产生涡流,涡流减少后可以减少气流损耗,降低对出风风量的影响,
也可以减少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32.导流部件20的外轮廓被构造为平滑的流线型结构形式,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导流部件20的外表面平稳流动,减少气流扰动,引导气流平顺出风。
33.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所成的夹角为0
°
~180
°
,比如60
°
、85
°
、90
°
、120
°
等。
34.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可以布置成v型、c型、m型或w型等形式。
35.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布置成v型,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所成的夹角大致为85
°
,导流部件20插入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所成的夹角处,且导流部件20与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均具有间隙。
36.导流部件20位于在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所形成的出风区域内。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流部件20位于在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37.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壳体30,壳体30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31,换热器10和导流部件20均设置在壳体30内,壳体30内还设有电器件40。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所形成的出风区域的出口朝向壳体30的出风口31。
38.参考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20包括第一导流段21和位于第一导流段21下游的第二导流段22,第一导流段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导流段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第一方向为导流部件20引导气流流动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这样设置可以在上游给气流足够的流动空间,同时在下游使气流向中间汇聚,如图4所示,保证气流在离开出风区域时的均匀性和平稳性。
39.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21的长度为l1,第二导流段22的长度为l2,l1>l2。这样设置可以增长第一导流段21的长度,使气流经历较缓慢的稍微有些反向的过程;同时保证气流在下游可以快速向中间汇聚,保证气流流出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0.第一导流段21的长度l1可以为第二导流段22的长度l2的1.5~3.5倍,比如1.5倍、2倍、2.5倍、3倍或3.5倍等。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21和第二导流段22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气流变向所造成的气流扰动,保证气流流动的平稳性。
42.如图1所示,圆弧的半径r为换热器10沿第一方向总长度c的0.5~1.5倍,比如0.5倍、1倍或者1.5倍等。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20还包括位于第一导流段21上游且与第一导流段21连接的第三导流段23,第三导流段23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置可以在第三导流段23和第一导流段21之间形成凹坑,加大靠近换热器10的气流的转弯半径,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44.进一步地,导流部件20还包括位于第三导流段23上游且与第三导流段23连接的第四导流段24,第四导流段24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设置第四导流段24,可以使导流部件20的最上游端与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成夹角布置的结构形式相匹配。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导流段24的靠近第一换热部11的第一侧面与第一换热部11的靠近导流部件20的第三侧面相互贴合;和/或,第四导流段24的靠近第二换热部12的第二
侧面与第二换热部12的靠近导流部件20的第四侧面相互贴合。这样设置可以使导流部件20与换热器10的两个边贴合,减少漏风。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21和第二导流段22的连接处的宽度大于第三导流段23和第四导流段24的连接处的宽度。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21和第二导流段22的连接处的宽度为第三导流段23和第四导流段24的连接处的宽度的1~5倍,比如1.2倍、2倍、3倍、4倍或5倍等。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导流段24的靠近第一换热部11的第一侧面和靠近第二换热部12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的夹角相等。该设置也可以使导流部件20的上游端与换热器10的结构形式相匹配,减少漏风。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段21的靠近第一换热部11的第五侧面和靠近第二换热部12的第六侧面之间的夹角β为10
°
~30
°
,比如10
°
、15
°
、20
°
、25
°
或30
°
等;和/或,第二导流段22的靠近第一换热部11的第七侧面和靠近第二换热部12的第八侧面之间的夹角α为30
°
~60
°
,比如30
°
、40
°
、45
°
或60
°
等。夹角α和夹角β的大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起到使气流流出时更加均匀的作用,而且不会造成气流扰动。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流段23的长度为l3,第四导流段24的长度为l4,l3和l4之和占导流部件20总长度l的0%~10%,比如0.5%、5%或10%等。该取值范围大于0%。将l3和l4之和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在保证靠近换热器10的气流具有足够的转弯半径的前提下,尽量拉长对气流的整体导向作用,防止气流在出风区域内产生涡流。
51.基于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所具有的积极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空调器,这里不再赘述。
5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