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池组件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4901发布日期:2020-10-02 09:5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池组件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清洁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池组件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能源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降本增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并片(重叠焊带)是通过取消片间距,增加电池组件有效光照面积从而提升电池组件功率的方案。此方案具体为,对焊带30中间段进行压扁,减少中间段厚度,再将电池片12重叠放置焊接,并片后的电池串如图1、图2所示。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并片由于在相邻电池片的交叠部分,焊带与电池片重叠,容易出现交叠部分焊死导致电池串隐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池组件制造设备,能够在电池组件传送过程中对相邻电池片的交叠部分进行冷却,改善并片由于焊死造成的电池串隐裂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用于电池组件的散热,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气体的气流通道,所述外表面用于抵接相邻电池片的交叠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制造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散热装置、以及用于输送所述电池片的传送机构,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传送机构上方。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散热装置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气体的气流通道,所述外表面用于抵接相邻电池片的交叠部分,通过冷却管与相邻电池片的交叠部分之间的热传导,实现了在电池组件传送过程中对相邻电池片的交叠部分进行冷却,改善了并片由于焊死造成的电池串隐裂问题,并且,相比于吹风冷却,接触式热传导冷却效果更佳。

另外,所述冷却管的管道延伸方向与相邻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垂直。

另外,所述冷却管在相邻电池片的排布方向上的截面为方形、三角形、梯形或跑道形。

另外,所述冷却管呈折线形设置。

另外,所述冷却管呈三角折线形设置,或者,所述冷却管呈矩形折线形设置。

另外,所述冷却管包括与所述交叠部分接触的多个接触部,以及在所述冷却管内的气流方向上、与多个所述接触部交替设置的多个非接触部。如此设置,接触部与交叠部分热交换导致接触部内的冷却气体温度升高后,非接触部内温度较低的冷却气体立即补充到接触部内,使得冷却管的冷却效果较好。

另外,所述冷却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管的排列方向与相邻电池片的排布方向相同。

另外,所述冷却管的材质为金属。由于金属材质热传导更快,从而能够提高冷却管的冷却效果。

另外,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底座、以及用于抵压电池片的压持部件,所述冷却管和所述压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另外,所述底座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管的两端相连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承载部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冷却管连通。

另外,所述电池组件制造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传送机构下方的加热底板;所述加热底板包括朝向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孔和多个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沿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如此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输送所述电池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进气孔能够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中至少一者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出气孔能够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孔中至少一者正对设置,从而能够持续的实现冷却管内的冷却气体的供给,实现在电池片传输的过程中持续的对交叠部分进行冷却。

另外,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相互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相互连通。如此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能够共用第三进气口,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能够共用第三出气口,无需每个第二出气孔分别对应设置一个第三进气孔、每个第二进气孔分别对应设置一个第三出气孔,结构更加简单。

另外,所述电池组件制造设备还包括: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以及密封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的多个密封件,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均沿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上贯穿所述加热底板;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经由所述进气通道相互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经由所述出气通道相互连通。通过打孔实现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相互连通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相互连通,加工简单,制备方便。

另外,所述加热底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的第三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的第三出气口;所述加热底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多个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如此设置,使得在多个加热底板依次排列时,所述第三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不会被遮挡,便于冷却气体的接入和热传导后气体的导出。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并片后的电池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并片后的电池串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管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可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组件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底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散热装置100,用于电池组件的散热,如图3所示,包括:冷却管11,冷却管11是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冷却管1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气体的气流通道,所述外表面用于抵接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

具体的说,所述冷却管11的管道延伸方向与相邻电池片12的排布方向垂直,其中,电池片12的排布参见图1和图2,所述冷却管11在相邻电池片12的排布方向上的截面为方形,方形的冷却管11的一边与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抵接。

在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冷却管11在相邻电池片12的排布方向上的截面为跑道形,跑道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直线边111、以及连接两条直线边111的两条弧形边112,跑道形的冷却管11的直线边111与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抵接。

当然,所述冷却管11在相邻电池片12的排布方向上的截面还可以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冷却管11的一边与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抵接,或者,所述冷却管11在相邻电池片12的排布方向上的截面为梯形,梯形的冷却管11的长边或短边与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抵接,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所述冷却管11在相邻电池片12的排布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交叠部分121的尺寸,从而能够保证交叠部分121的各个位置被充分冷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11呈直线形设置,所述冷却管11的宽度为所述交叠部分121的宽度的1.5倍至2.5倍,例如,1.5倍、1.75倍、2倍、2.25倍或2.5倍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冷却管11也可以呈折线形设置,例如,所述冷却管11呈三角折线形设置,或所述冷却管11呈矩形折线形设置;或者,所述冷却管11也可以呈曲线形设置,例如,所述冷却管11呈s形设置。

如图5所示,所述冷却管11呈矩形折线形设置的示意图,所述冷却管11包括与所述交叠部分121接触的多个接触部113,以及在所述冷却管11内的气流方向上、与多个所述接触部113交替设置的多个非接触部114,多个非接触部114位于所述交叠部分121的一侧或两侧、且不与所述交叠部分121接触,如此设置,接触部113与交叠部分121热交换导致接触部113内的冷却气体温度升高后,非接触部114内温度较低的冷却气体立即补充到接触部113内,使得冷却管11的冷却效果较好。

其中,所述冷却管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由于金属材质热传导更快,从而能够提高冷却管11的冷却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冷却管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冷却管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管11的排列方向与相邻电池片12的排布方向相同。

具体的说,所述散热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底座13、以及用于抵压电池片12的压持部件14,所述冷却管11和所述压持部件14均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进一步的,所述压持部件14包括与所述底座13固定的压针杆141、嵌设在所述压针杆141内的压针14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压针142的固定条143,所述压针142用于压住焊带和电池片12,以避免在传输过程中电池片12发生位移、而导致焊接位置不准确。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底座13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管11的两端相连的第一承载部131和第二承载部132,所述第一承载部13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15,所述第二承载部132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16,所述第一进气孔15和所述第一出气孔16与所述冷却管11连通,所述冷却管11经由所述第一进气孔15和所述第一出气孔16分别实现冷却气体的流入和导出。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散热装置100包括:冷却管11,所述冷却管1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气体的气流通道,所述外表面用于抵接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通过冷却管11与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之间的热传导,实现了在电池组件传送过程中对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进行冷却,改善了并片由于焊死造成的电池串隐裂问题,并且,相比于吹风冷却,接触式热传导冷却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制造设备200,如图6所示,包括:如上述的散热装置100、以及用于输送所述电池片12的传送机构17,所述散热装置100位于所述传送机构17上方。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池组件制造设备200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传送机构17下方的加热底板18,以及位于传送机构17上方的加热灯管(图未示)和焊接压针(图未示),加热灯管(图未示)和焊接压针设置在传送路径的中间段,加热底板18和加热灯管用于在电池片和焊带放置完成后,同时对焊带进行加热,并配合焊接压针对焊接位置的压持,从而实现电池组件的焊接。可选的,所述电池组件制造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冷却吹风管(图未示),冷却吹风管位于传送机构17上方、且邻近焊接压针设置,从而能够在焊接的过程中通过压缩空气吹风冷却。

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底板18包括朝向所述散热装置100的第一表面181,所述第一表面18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孔19和多个第二进气口20,所述第二出气孔19和所述第二进气口20位于所述传送机构17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19和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20分别沿所述传送机构17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如此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17输送所述电池片12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进气孔15能够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19中至少一者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出气孔16能够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孔中至少一者正对设置,从而能够持续的实现冷却管11内的冷却气体的供给,实现在电池片12传输的过程中持续的对交叠部分121进行冷却。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19相互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20相互连通,如此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19能够共用第三进气口23,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20能够共用第三出气口,无需每个第二出气孔19分别对应设置一个第三进气孔、每个第二进气孔分别对应设置一个第三出气孔,结构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件制造设备200还可以包括:进气通道21和出气通道,以及密封所述进气通道21和所述出气通道的多个密封件22,密封件22可以为六角紧固螺丝,所述进气通道21和所述出气通道均沿所述传送机构17的传送方向上贯穿所述加热底板18,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19经由所述进气通道21相互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20经由所述出气通道相互连通。也就是说,通过打孔(形成所述进气通道21和所述出气通道),实现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19相互连通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20相互连通,加工简单,制备方便。

如图8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加热底板18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出气孔19连通的第三进气口23、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进气口20连通的第三出气口(图未示);所述加热底板18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82和第三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183和第五表面,多个所述密封件22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82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进气口23和所述第三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表面183和所述第五表面,也就是说,上下方向开多个圆形盲孔,中部开横向圆形通孔,横向圆形通孔与上下方向的圆形盲孔连通,正面左侧开盲孔、并与横向圆形通孔连通,通过两端的内六角紧固螺丝封闭横向圆形通孔的两端,如此设置,使得在多个加热底板18依次排列时,所述第三进气口23和所述第三出气口不会被遮挡,冷却气体供应装置的气体出口方便与第三进气口23连通,热传导后的气体方便经由第三出气口导出。

整个的冷却气体流向如下:冷却气体经由第三进气口23进入,依次经过第二出气孔19、第一进气孔15到达冷却管11,热传导后依次经过第一出气孔16、第二进气孔,最终经由第三出气孔流出。

电池组件制造设备200的工作流程如下:首片电池背面焊带牵引、首片电池放置、电池正面焊带牵引、输送带步进、第二片电池放置、加热灯管和焊接压针工作以完成首片电池和第二片电池的焊接,放置散热装置100并使得冷却管11抵接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整个电池组件的制备。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散热装置100包括:冷却管11,所述冷却管1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气体的气流通道,所述外表面用于抵接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通过冷却管11与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之间的热传导,实现了在电池组件传送过程中对相邻电池片12的交叠部分121进行冷却,改善了并片由于焊死造成的电池串隐裂问题,并且,相比于吹风冷却,接触式热传导冷却效果更佳。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