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烟板组件及应用有该挡烟板组件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1962发布日期:2021-03-23 11:0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烟板组件及应用有该挡烟板组件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挡烟板组件,以及应用有该挡烟板组件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吸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安装在吸油烟机内部的离心式风机吸排油烟,并使用滤网过滤部分油脂颗粒。离心式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中叶轮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当叶轮旋转时,在风机中心产生负压吸力,将吸油烟机下方的油烟吸入风机,经过风机加速后被蜗壳收集、引导排出室外。

现有的侧吸式吸油烟机,通常在面板上开设进风口,为了避免进风口在吸油烟机不工作时外露而不够美观以及油烟倒灌,进风口处会设置有挡烟板,在吸油烟机工作时还能起到拢烟的作用。如申请号为201721592791.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油烟机挡烟板的悬挂固定结构,主要包括油烟机主体和挡烟板,油烟机主体上设有集烟罩,集烟罩上面设有集烟腔,集烟腔的中部设有挡烟组件,挡烟组件包括上部的固定部件和下部的可拆卸部件,固定部件为操控区,可拆卸部件为挡烟板。

这种吸油烟机,在工作时只有挡烟板部分可打开,严重缩减了进风口面积,导致吸油烟效果差,而且油烟容易沿下面板逃逸。

为此,目前已有一种可增大进风面积的吸油烟机。如申请号为201810138129.7公开的一种侧吸式抽油烟机,其包括机壳、面板、连杆机构和电机,机壳前侧设有集烟口,面板设置在集烟口外侧,面板通过连杆机构与机壳连接,电机通过连杆机构与面板传动连接,面板开合过程中整体升降运动,并且面板打开后呈垂直状态,连杆机构包括固定架、原动连杆、从动连杆、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固定架设置在机壳上,电机设置在固定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与原动连杆一端传动连接,原动连杆另一端与从动连杆的一端转动配合;第一曲臂设有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连接处形成拐角,从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曲臂的拐角处转动配合,第一臂体外端部与固定架转动配合,第二臂体外端与面板转动配合;第二曲臂包括第三臂体和第四臂体,第四臂体位于第三臂体内端旁侧,第三臂体外端与面板转动配合,第三臂体外端位于第一臂体外端的下方,第四臂体与固定架转动配合。

这种吸油烟机,采用上面板翻转形式,油烟入口在机壳上侧,这样油烟升腾过程路径过长,油烟打到下面板时,容易造成两侧跑烟。此外,面板在关闭时两个支点离边缘越近越好,面板支点离边缘越近越容易关严,现有的这种四连杆机构驱动面板运动时两个支点是固定的,如果从动臂支点离边缘太近,面板在打开时从动臂会很长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挡烟板组件,能够减短传动机构的长度和复杂程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挡烟板组件的吸油烟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挡烟板组件,包括挡烟板以及驱动挡烟板动作的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以及至少驱动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中的其中一个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端部均与挡烟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与挡烟板的连接处、位于第二铰链与挡烟板的连接处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与挡烟板通过能相对挡烟板上下滑动的滑块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与滑块转动连接。

为便于限定滑块的滑动轨迹,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挡烟板上的导杆,所述导杆沿着挡烟板向上延伸,所述滑块滑动地设置在导杆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两个、分别驱动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远离挡烟板的位置分别与相应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驱动机构驱动铰链的结构为,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另一个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则与第二铰链转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一个、用于驱动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远离挡烟板的位置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驱动机构驱动铰链的结构为,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杆、第二连杆和传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则与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和滑块之间连接有传动杆。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根据如上所述的挡烟板组件的吸油烟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前侧的上面板,所述壳体前侧开设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在上面板的下方,所述挡烟板为设置在上面板下方的下面板,当所述下面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进风口被下面板关闭,当所述下面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进风口打开。

为便于支撑下面板的重量,增强壳体的刚性,提高运输过程中抗跌落的能力,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前后延伸的支撑梁,所述第一铰链的一端、第二铰链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梁转动连接。

为确保传动杆传递力到第一铰链,当运动机构具有传动杆和导杆时,所述第二铰链与支撑梁连接处的中心为a,第二铰链与下面板连接处的中心为d,第一铰链与支撑梁连接处的中心为b,第一铰链与滑块连接处的中心为c,传动杆与第二铰链连接处的中心为e;当下面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点c与d之间的距离为s1,所述第二铰链与导杆之间角度大小为∠1;当下面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点c与d之间的距离为s2,所述第二铰链与导杆之间角度大小为∠2,点e和d之间的距离为m,传动杆长度为l,m与l满足如下关系:

为确保进风口面积达到最大,提升吸油烟效果,所述下面板的第二位置位于上面板的前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位于上方的第一铰链和挡烟板的连接处设置能够沿着挡烟板上下滑动的滑块,在挡烟板完全打开时,滑块在导杆上运动使得支点远离挡烟板的上边缘,这样有助于减短第一铰链的长度和复杂程度,从而简化结构,且能确保传动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之间设置传动杆,可仅设置一个驱动机构,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关闭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打开状态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关闭状态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打开状态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挡烟板及其运动机构的关闭状态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挡烟板及其运动机构的打开状态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吸油烟机,为侧吸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前侧敞口、并且由上至下逐渐向后倾斜,在壳体1的敞口处、由上至下分别设置上面板2和作为挡烟板的下面板31。壳体1前侧、与下面板31对应的位置构成进风口11,进风口11开设在上面板2的下方。上面板2和壳体1固定设置,而下面板31则可相对壳体1平移和旋转,从而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当下面板31处于第一位置时,进风口11被下面板31关闭,当下面板31处于第二位置时,进风口11打开。壳体1还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12,设置在侧板12之间的顶后板13,顶后板13包括顶板和后板,顶板和后板可以为一体,也可以为连接在一起的分体结构。

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风机架4,风机架4内设置有风机系统(未示出),由此形成风机上置式的吸油烟机。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油杯8,用于收集冷凝油脂。油杯8的上端敞口,并且油杯8的前侧包覆壳体1的底部,使得壳体1内的油滴可以全部进入油杯8内。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孔16,以便油滴通过漏油孔16进入油杯8内。

参见图3~图6,为便于自动驱动下面板31动作,在下面板31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设置有运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的支撑梁371、驱动机构372、第一铰链373、第二铰链374、第一连杆375和第二连杆376。

支撑梁371的两端分别与上面板2和壳体1的顶后板13的后板连接固定。下面板31在关闭时,运动机构与下面板31连接的两个支点离相应的边缘越近越容易关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72包括两个,两个驱动机构372前后间隔布置在支撑梁371上,优选的采用电机,并同样通过减速机构与相应的负载连接。位于前侧的驱动机构372的输出端(左右方向上延伸)上连接有第一驱动杆3721,第一驱动杆372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37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7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铰链373呈弯折状,优选的,如呈大致的v字型、开口朝前,第一铰链373的一端与支撑梁371的前端铰接(该铰接处为第一铰链373的转动中心)、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3731。第一连杆375的另一端与第一铰链373的中部转动连接。

位于后侧的驱动机构372的输出端(左右方向上延伸)上连接有第二驱动杆3722,第二驱动杆372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37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7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76的另一端则与第二铰链374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二铰链374的一端与支撑梁371转动连接(连接处为第二铰链374的转动中心),另一端通过面板支架312与下面板31连接,第二铰链374和面板支架312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一铰链373、第二铰链374、第一连杆375、第二连杆376的转动轴均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运动机构还包括导杆3732,其一端与面板支架312连接,另一端则沿着下面板31向上延伸,上述的滑块3731滑动地设置在导杆3732上,由此能减短杆件的长度与复杂程度。可在导杆3732的端部设置限位块等防止滑块3731脱出。

在吸油烟机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3731在导杆3732最上端,此时作为上支点的滑块3731离下面板31的上边缘较近,作为下支点的面板支架312为固定支点,所以此时下面板31容易关严。在下面板31打开时,两个驱动机构372启动,第一驱动杆3721带动第一连杆375,第一连杆375带动第一铰链373,第一铰链373带动滑块3731在导杆3732上运动,主要作用是调节下面板31旋转的角度;第二驱动杆3722带动第二连杆376,第二连杆376带动第二铰链374,第二铰链374带动下面板31运动,主要为下面板31打开提供动力。在完全打开时,滑块3731在导杆3732上运动使得支点远离下面板31的上边缘,这样有助于减短第一铰链373的长度和复杂程度。

通过调节第一铰链373和第二铰链374运动时间可以实现下面板31运动过程中不同的运动方式。第一铰链373运动时间为t1,第二铰链374运动时间为t2:

第一种控制方式:两个驱动机构372同时启动,控制时间t1=t2=t,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第一铰链373和第二铰链374始终都在转动且同时到达最终位置。

第二种控制方式:两个驱动机构372同时启动,控制时间t1<t2,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第一铰链373运动时间到达t1时停止运动,第二铰链374继续运动t2-t1时间。

第三种控制方式:两个驱动机构372同时启动,控制时间t1>t2,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第二铰链374运动时间到达t2时停止运动,第一铰链373继续运动t1-t2时间。

支撑梁371能够支撑下面板31的重量,是控制下面板31运动轨迹的各杆件的接口,连接了壳体1的顶后板13和上面板2,增强了壳体1的刚性,提高了运输过程中抗跌落的能力。

运动机构具有两个,上述的为主动端,作为从动端的运动机构可无需设置驱动机构372,此时该运动机构的第一连杆375可通过连轴(未示出)与另一运动机构的驱动机构372的输出端连接而传递扭矩,连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以便使得下面板31两侧的运动机构运动同步,能够平稳地打开和关闭。连轴的两端分别与输出轴3724和第一连杆375连接。基于空间的考虑,通过设置第一连杆375和第二连杆376构成的连杆机构,将负载转动中心(连轴所在转动中心)转移至靠近下面板31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安装。

在下面板31处于关闭状态时,下面板31的下面板31和上面板2齐平,构成一个大平面;运动机构开启后,下面板31先向前、后向上平移,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下面板31运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时,其处于上面板2的前侧。

实施例二

参见图7~图9,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一的区别在于,驱动机构372只有一个,第一铰链373不具有驱动机构372进行驱动,即不需要第一驱动杆3721和第一连杆375。第二铰链374和滑块3731之间连接有传动杆378。传动杆378两端均为转动连接,转动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参见图10和图11,传动杆378安装位置及尺寸确定方式:a为第二铰链374与支撑梁371连接处的中心,d为第二铰链374与面板支架312(下面板31)连接处的中心,b为第一铰链373与支撑梁71连接处的中心,c为第一铰链373与滑块3731连接处的中心,e为传动杆378与第二铰链374连接处的中心。在下面板31关闭状态时支点c与d之间的距离为s1,第二铰链374与导杆3732之间角度大小为∠1;在下面板31打开状态时c与d之间的距离为s2,第二铰链374与导杆3732之间角度大小为∠2。传动杆378一端与滑块373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铰链374铰接,铰接点e距离d支点距离为m,传动杆长度为l,m与l满足如下关系:

下面板31打开时,驱动机构372通过驱动杆带动第二铰链374,第二铰链374带动下面板31运动的同时通过传动杆378把运动传递到滑块3731,在第一铰链373的共同作用下,下面板31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滑块3731沿着导杆3732滑动,使得滑块3731在下面板31打开状态时上支点(与滑块3731连接处)远离下面板31边缘,这样有助于减短第一铰链373的长度和复杂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