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炉主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0797发布日期:2020-10-17 02:0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炉主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挂炉主换热器。



背景技术:

通常的壁挂炉主换热器采用的是铜管翅片型式和不锈钢管翅片型式;铜管遇到高温烟气冷凝的冷凝水及其相应的酸性物很容易产生锈蚀,时间一长不仅外观有锈迹难看还易修饰破坏等产生一系列缺陷。而不锈钢管翅片型式的换热器,管子在高温烟气中不易腐蚀,易产生高温变形,且水流通过管子基本呈管状流态,换热效率不高;而一种新型壁挂炉主换热器不仅耐腐蚀,抗变形,同时大大提高主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换热器性能的增强意味着用更少的燃气产生相同温度的热水,巨大地节约了燃气资源,对推动国家节能减排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提供一种能提高主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且耐腐蚀抗变形的壁挂炉主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壁挂炉主换热器,包括

换热器芯,其包括至少两块板片a、至少两块板片b、设置在前端的端板以及设置在后端的底板,所述每两个板片a组合后与每两个板片b组合安装,所述每相邻两个板片a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介质通道,所述板片a与相邻的板片b之间形成第二介质通道一,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一间隔设置,所述板片a、板片b以及端板上都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二介质进口、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一通过第二介质进口、第二介质出口连通;

壳体组件,其安装在换热器芯的外部,内部中空形成有安装换热器芯的下腔室以及供第一介质流通的上腔室,所述上腔室具有第一介质入口且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与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第二介质通道二,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二与第二介质通道一连通,第二介质通道二被构造成能使第二介质通道一流出的第二介质能绕换热器四周均匀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外壳体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前端的前侧盖板、设置在换热器左右两侧的左侧盖板与右侧盖板以及设置在换热器后侧的后侧盖板,所述内壳体前侧设有与第二介质出口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前侧盖板、左侧盖板、右侧盖上设有将第二介质通道二分成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的阻隔件,所述前侧盖板的阻隔件设置在通孔上方,以使得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二相通。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板片a正面设有若干第一凸出部,所述每相邻第一凸出部之间设有可供第一介质流通的第一间隙,板片a若干第一凸出部与相邻的板片a若干第一凸出部连接,所述板片b上设有若干第二凸出部,所述相邻第二凸出部之间设有可供第二介质流通的第二间隙,所述板片b第二凸出部与相邻板片a凸出部背面凹槽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外壳体的左侧盖板与右侧盖板上设有使得第二介质呈s型或者z型流动的导流件。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板片b上设有横向导流槽。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前侧盖板、左侧盖板、右侧盖板以及后侧盖板上设有安装件,以使得第二介质能绕壳体四周流动。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前侧壳体上部设有第二介质出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第二介质即冷水从第二介质管道入口流向端板的第二介质进口流向第一个第二介质通道一底部,后向上流动从上部的第二介质出口流到下一个相邻的第二介质通道一上部,而后向下流动从下部的第二介质出口流到下一个相邻的第二介质通道一下部,如此循环,最后返回从端板的第二介质出口流出;

第一介质即为排出的高温烟气从壳体组件入口进入换热器,经过上腔室达到第一介质通道上部进入换热器芯,第一介质高温烟气在狭小的第一介质通道中与左右相邻的第二介质通道一进行充分高效换热,使得烟气温度沿着通道竖直向下快速减小,部分凝结成水,沿板间向下流动排出,被冷却后的烟气以略高于大气的温度通过烟管收集再排出到大气环境中;

第二介质在于第一介质进行换热的过程中的流态不呈管状,换热效率更高,且大大提高了换热器芯承压强度,且不易堵塞;同时高温烟气即第一介质进入换热器时需经过一段距离后才进入到换热器芯的第一介质通道中与第二介质进行换热,高温烟气在一开始还未完全形成,经过一段距离后,在对其进行换热,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第一介质通道设定狭小,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2)换热器芯外部也设有与第一介质换热的第二介质通道二,第二介质在经过换热器芯热交换后,从端板的第二介质出口经第二介质通道二入口即设置在内壳体前侧的通孔,进入至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第二介质从壳体组件前侧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由上往下,然后第二介质在壳体组件的作用下,均匀分别向壳体组件左右两侧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流动(此时第二介质在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的总体流向为由前往后流动),达到壳体组件后侧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的底部,然后由下至上流动至壳体组件后侧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上部通道(此时第二介质在第二介质通道二的总体流向为由下部通道的底部流向上部通道),然后在壳体组件的作用下均匀的朝向壳体组件左右两侧的上部通道向前流动,流动至壳体组件前侧的上部通道,最后从前侧盖板上部的第二介质出口流出,在壳体组件上设有一个第二介质通道二,且第二介质通道二分为围绕壳体组件四周设置的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上下通道连通,使第二介质能在壳体组件四周均匀流动,使得第一介质能与第二介质进行充分换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避免第一介质即高温烟气在进入换热器时,温度过高,造成换热器各部件的损坏,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防止腐蚀;同时壳体组件的左侧盖板、右侧盖板以及前侧盖板上都设有阻隔件,将第二介质通道二分成上部通道与上部通道,起到引导第二介质流向的作用;第二介质通道二分为上部通道下部通道,使得第二介质先沿下部通道流动后再流向上部通道,增加第二介质在第二介质通道二中的流程,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2;

图4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换热器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换热器芯结构示意图2;

图7为图6m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板片b的结构示意图1;

图11为本发明板片b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板片b的结构示意图2;

图13为本发明板片a的结构示意图1;

图14为本发明板片a的侧视图;

图15为本发明板片a的结构示意图2;

图16为本发明左侧盖板、右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左侧盖板、右侧盖板的的侧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左侧盖板、右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2;

图19为本发明前侧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前侧盖板侧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前侧盖板结构示意图2;

图22为本发明壳体组件主视图;

图23为本发明壳体组件俯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壳体组件爆炸图;

图25为本发明壳体组件侧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壳体组件后侧盖板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壳体组件后侧盖板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方法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段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27所示,一种壁挂炉主换热器,包括

换热器芯,其包括至少两块板片a1、至少两块板片b2、设置在前端即首张的端板3以及设置在后端即末端的底板4,每两个板片a1安装为第一单元,每两个板片b2安装为第二单元,换热器芯采用至少一个第一单元与至少一个第二单元,换热器芯中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安装方式为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安装然后这个组合再与下一个第一单元组合,如此周期安装方式,即所述每两个板片a1组合后与每两个板片b2组合安装然后再与下一个每两个板片a1安装,即换热器芯中板片a1与板片b2的安装方式为aabbaabbaa如此的周期性规律安装,所述每相邻两个板片a1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介质通道,所述板片a1与相邻的板片b2之间、板片b2与相邻的板片b2之间形成内部具有固定容积的第二介质通道一,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一间隔设置,所述板片a1、板片b2以及端板3上都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二介质进口5、第二介质出口6,所述前后第二介质通道一通过第二介质进口5、第二介质出口6连通;

壳体组件,其安装在换热器芯的外部,上部具有第一介质入口,底部具有第二介质出口6,内部中空形成有安装换热器芯的下腔室以及供第一介质流通的上腔室,所述上腔室具有第一介质入口且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所述壳体组件前侧底部具有第二介质管道连接口91,所述第二介质管道9穿过第二介质管道连接口91后与换热器芯的第二介质进口5相连,第一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一不相通、第二介质通道一与上腔室不相通;

所述的第一介质为气体、所述的第二介质为液体;第二介质即冷水从第二介质管道入口流向端板3的第二介质进口5流向第一个第二介质通道一底部,后向上流动从上部的第二介质出口6流到下一个相邻的第二介质通道一上部,而后向下流动从下部的第二介质出口6流到下一个相邻的第二介质通道一下部,如此循环,最后返回从端板3的第二介质出口6流出;

第一介质即为排出的高温烟气从壳体组件入口进入换热器,经过上腔室达到第一介质通道上部进入换热器芯,第一介质高温烟气在狭小的第一介质通道中与左右相邻的第二介质通道一进行充分高效换热,使得烟气温度沿着通道竖直向下快速减小,部分凝结成水,沿板间向下流动排出,被冷却后的烟气以略高于大气的温度通过烟管收集再排出到大气环境中;

第二介质在于第一介质进行换热的过程中的流态不呈管状,换热效率更高,且大大提高了换热器芯承压强度,且不易堵塞;同时高温烟气即第一介质进入换热器时需经过一段距离后才进入到换热器芯的第一介质通道中与第二介质进行换热,高温烟气在一开始还未完全形成,经过一段距离后,在对其进行换热,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第一介质通道设定狭小,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6至图27所示,所述的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7与内壳体8,所述外壳体7与内壳体8之间设有第二介质通道二,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二与第二介质通道一连通,第二介质通道二被构造成能使第二介质通道一流出的第二介质能绕换热器四周均匀运动,所述外壳体7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前端的前侧盖板71、设置在换热器左右两侧的左侧盖板72与右侧盖板73以及设置在换热器后侧的后侧盖板74,所述内壳体8前侧设有与第二介质出口6相适配的通孔81,所述前侧盖板71、左侧盖板72、右侧盖上设有将第二介质通道二分成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的阻隔件75,所述前侧盖板71的阻隔件75设置在通孔81上方,以使得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二相通,所述的前侧壳体上部设有第二介质出口二78,

第二介质在经过换热器芯热交换后,从端板3的第二介质出口6经第二介质通道二入口即设置在内壳体8前侧的通孔81,进入至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第二介质从壳体组件前侧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由上往下,然后第二介质在壳体组件的作用下,均匀分别向壳体组件左右两侧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流动(此时第二介质在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的总体流向为由前往后流动),达到壳体组件后侧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下部通道的底部,然后由下至上流动至壳体组件后侧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二上部通道(此时第二介质在第二介质通道二的总体流向为由下部通道的底部流向上部通道),然后在壳体组件的作用下均匀的朝向壳体组件左右两侧的上部通道向前流动,流动至壳体组件前侧的上部通道,最后从前侧盖板71上部的第二介质出口6流出,在壳体组件上设有一个第二介质通道二,且第二介质通道二分为围绕壳体组件四周设置的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上下通道连通,使第二介质能在壳体组件四周均匀流动,使得第一介质能与第二介质进行充分换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避免第一介质即高温烟气在进入换热器时,温度过高,造成换热器各部件的损坏,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防止腐蚀;同时壳体组件的左侧盖板72、右侧盖板73以及前侧盖板71上都设有阻隔件75,将第二介质通道二分成上部通道与上部通道,起到引导第二介质流向的作用;第二介质通道二分为上部通道下部通道,使得第二介质先沿下部通道流动后再流向上部通道,增加第二介质在第二介质通道二中的流程,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6至图27所示所述外壳体7的左侧盖板72与右侧盖板73上设有使得第二介质呈s型或者z型流动的导流件76,所述的前侧盖板71、左侧盖板72、右侧盖板73以及后侧盖板74上设有安装件77,所述前侧盖板71左侧底部的安装件77与左侧盖板72右侧底部的安装件77连接,使得前侧的下部通道与左侧的下部通道连通,同理其他部件的安装件77也起到相同作用,以使得第二介质能绕壳体四周流动,所述导流件76竖直交叉设置,增加第二介质通道流程,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设有安装件77,所述安装件77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上部与下部,将壳体组件下部通道四周连通以及将壳体组件上部通道四周连通,同时起到引流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所述板片a1正面设有若干第一凸出部11,所述每相邻第一凸出部11之间设有可供第一介质流通的第一间隙12,板片a1若干第一凸出部11与相邻的板片a1若干第一凸出部11连接并钎焊牢固,所述板片b2上设有若干第二凸出部21,所述相邻第二凸出部21之间设有可供第二介质流通的第二间隙22,所述板片b2第二凸出部21与相邻板片a1凸出部背面凹槽连接,板片a1与相邻的板片a1之间正正安装,板片a1上的第一凸出部11都设有一定距离,板片a1与板片a1安装后,第一介质可从上腔道进入流向第一间隙12形成的第一介质通道纵向向下穿过一定的板间距离进行热交换,通过改变第一凸出部11的大小改变板间距离的宽窄,避免因为距离太宽,每个第一介质通道进入的过多,影响第一介质未能与第二介质进行充分换热,从而最大化利用第一介质的热量,提高换热效率;且所述第一凸出部11与第二凸出部21都为凸台,且都均匀设置,使得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能均匀流动,板片b2与板片a1、板片b2与板片b2之间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一内设有横向导流槽23,引导第二介质均匀定向流动,且可通过改变横向导流槽23的长度,即可让第二介质在板间绕凸台做等速运动,且设置横向导流槽23的长度小于板片b2横向宽度,且能延长第二介质在换热器芯中的流程,提高换热性能。

本发明中的第二介质流向:第一介质从第二管道连接入口径端板3的第二介质入口流进换热器芯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一中,按照板间设置的流向进行流动,后从前侧的端板3上方的第二介质出口6经通孔81流入至壳体组件形成的第二介质通道二的下部通道,竖直往下流向壳体组件底部,从左侧与右侧均分,沿左右两侧的下部通道绕流,流向换热器的背部汇合,再竖直向上流向顶部的上部通道,然后进行左右两侧的上部通道均分,向前流向换热器前侧汇合,最后从前侧壳体的上部的第二介质出口6流出;

第一介质即烟气的流向:火烧制排出对的高温烟气,从换热器顶部的上腔室竖直往下流动,流向换热器芯形成的板间第一介质通道,由于第一介质通道设置狭小,可以与左右相邻的第二介质通道一中的第二介质进行充分高效换热,使得烟气温度沿着板间竖直向下快速减小,部分形成凝结水,沿板间向下排出;被冷却后的烟气以略高于大气的温度通过烟管收集再排到大气环境中,同时沿壳体组件内壁流动的第一介质等于壳体组件上的第二介质通道二内的第二介质进行换热,这种换热器换热高效,且耐腐蚀承压力更强,抗变形,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新能,意味着能用更少的燃气产生相同温度的水,巨大的节约了燃气资源,对推动国家节能减排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代表性例子。本发明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