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用高效排烟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1405发布日期:2020-11-25 17:4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灶用高效排烟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集成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用高效排烟风机系统。



背景技术:

集成灶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集成灶排烟效果、智能调节、环境适应性已成为顾客选用的重要指标。

目前传统集成灶工作时通常只设置单一工作环境,而不同的工作环境会对集成灶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的集成灶通常追求大风量,设置过高的风量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及过大的噪音,然而目前对集成灶更低工作噪音的需求已超过对大风量的需求;

此外传统的风速智能调节,通常将传感器放置于公共烟道,然而公共烟道环境复杂,传感器测量精度无法保证,且烟道距离电机距离过远,调节延迟性较长;因此常规设置并不能满足人们对集成灶工作的更高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集成灶能量浪费、进气噪声大、调节延迟性高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灶用新型风机系统,基于传热学知识以及伯努利方程,降低集成灶油脂堆积、环境适用性低和能源浪费的影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灶用高效排烟风机系统,包括设置在集成灶进气通道的风机箱、风机及智能调节箱;所述风机箱位于集成灶后背部,所述风机位于风机箱内并被风机箱所包裹;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电机、叶轮及出风管,所述电机、叶轮位于蜗壳内,所述蜗壳与智能调节箱相连,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其转速可调;所述出风管为圆型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一端连接智能调节箱;

所述智能调节箱为一矩形箱体,其一端连接蜗壳,另一端连接出风管;所述智能调节箱位于风机箱底部,与风机箱底板相连;所述智能调节箱内部安置有升降系统、控温系统、测试系统及回油系统;所述升降系统位于智能调节箱底部,所述升降系统包括控制器、电磁铁、调节弹簧和动铁块,所述控制器与电磁铁位于智能调节箱底部,所述控制器为一矩形盒装结构,其与电磁铁相连并控制电磁铁上电流方向;所述动磁铁均布于智能调节箱四个底角处,并于智能调节箱底面固定;所述调节弹簧位于动磁块上,其另一端与动铁块相连;所述动铁块下表面呈平滑矩形,所述动铁块上半部内切一台状结构,所述台状结构下凹摆置,上平面为矩形,下表面为圆形,且矩形面面积大于圆形面面积;回油系统的侧面为所述装置回油面,所述圆形下表面为回油系统进口,进口下端连接伸缩储油杯,所述伸缩储油杯随动铁块上下伸缩运动;

所述控温系统位于智能调节箱侧壁面处,包括余热利用模块与电产热模块,所述余热利用模块通过传热管连接风机电机;所述传热管为一圆形管道,其内部流动传热介质,所述测试系统同样位于智能调节箱侧壁面处,由若干压力传感器组成,实时检测箱体内压力值;

所述漏油系统位于升降装置上端,包括回油孔、回油面以及回油罐,所述回油孔为一圆形油孔,所述回油面为倾斜平面,其底端与圆形油孔汇拢;所述回油罐为一圆柱形结构,其中间为一伸缩部,所述回油罐随动铁块上下调节。

进一步,所述智能调节箱位于风机下部并包含控温部件、压力检测组件和压力调节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通过位于其侧壁面的压力传感器,感应静压箱的压力变化并使变频电机的转速相应随之变化;所述压力调节组件由热模块以及升降模块组成,所述升降模块通过调节调节箱体积,改变调节箱内压力变化程度;升温模块将热能转化为流动气体的内能。

再进一步,所述升温模块运行时以余热储热模块为主,所述电热自产模块只启动于静压严重不足的情况。

更进一步,所述升降系统通过电磁控制精确调控,通过重力、弹性力和电磁力平衡计算得出控制方程,通过控制器改变电磁铁电流大小及电流方向,控制动铁块的升降;工作原理为:

其中,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k为胡克定律劲度系数;s为拉伸长度,n表示线圈匝数,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数,l表示电磁之间的距离。

所述回油面呈5-8°倾角,有助于使堆积于回流面表面的液滴能会流入储油罐。

优先地,所述压力调节组件的调节基于伯努利方程:

其中,p1为进入调节箱前的压强,p2为调节箱内的压强,ρ表示密度,v1表示进入调节箱前的流体运动速度,v2表示调节箱内的流体运动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1表示进入调节箱前的高度,h2表示调节箱内的高度。

依据伯努利方程两者位置水头相等,油烟气进入大空间智能调节箱,速度降低,压力增大,使集成灶排烟静压增大;再满足工作所需风量同时,增大静压,有助于排烟并降低噪音;

压力探头位于智能调节箱内部,公共烟道阻力,可以通过探测静压箱压力变化而间接反映,此外静压箱距风机电机距离较公共烟道较近,有助于减小电机反应延迟;所述控温系统可以利用电机余热,进一步提升油烟气内能,使静压进一步提升,此外可以减小油脂在静压箱内部堆积;此外,静压箱内配有点发热装置,可以避免对温度需求过大余热利用不足的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将过大的气体动能转化为静压势能,提升排烟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工作噪音;(2)使用了电机余热,再进一步提升内能的同时,防止油脂在内部堆积(3)所选智能调节箱匹配智能升降系统,可以通过电磁效应来调节调节箱体积;(4)所选系统通过监测调节箱压力变化,来调节电机转速,与电机距离更近,延迟更低,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低;(5)本发明设有回油装置,可减少油脂堆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示意图。

图2是集成灶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整体剖视图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智能调节箱示意图。

图5是回油系统示意图。

图6是升降系统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案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案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照图1~图6,一种集成灶用高效排烟风机系统,所述高效排烟风机系统包括设置在集成灶进气通道的风机箱、风机及智能调节箱;所述风机箱位于集成灶后背部,所述风机位于风机箱内并被风机箱所包裹;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21、电机22、叶轮23及出风管24,所述电机22、叶轮23位于蜗壳21内,所述蜗壳21具体与智能调节箱相连,所述电机22为变频电机,其转速可调;所述出风管24为圆型出风管,其一端连接智能调节箱3;

所述智能调节箱3为一矩形箱体,其一端连接蜗壳21,另一端连接出风管24;所述智能调节箱3位于风机箱底部,与风机箱底板相连;所述智能调节箱内部安置有升降系统4、控温系统5、测试系统6及回油系统7;所述升降系统4位于智能调节箱底部:所述升降系统4包括控制器41、电磁铁42、调节弹簧43和动铁块44,所述控制器41与电磁铁42位于智能调节箱3底部,所述控制器3为一矩形盒装结构,所述控制器3与电磁铁42相连并控制电磁铁上电流方向;所述动磁铁均布于智能调节箱3四个底角处,并于智能调节箱底面固定;所述若干调节弹簧位于动磁块上,其另一端与动铁块相连;所述动铁块其下表面呈平滑矩形,上半部内切一台状结构,所述台状结构下凹摆置,上平面为矩形,下表面为圆形,且矩形面面积远大于圆形面面积;回油系统7的侧面为所述装置回油面72,所述圆形下表面具体为回油系统进口73,进口73下端连接伸缩储油杯,进口73可随动铁块44上下伸缩运动;

所述控温系统5位于智能调节箱侧壁面处,所述控温系统5包括余热利用模块51和电产热模块52;所述余热利用模块51通过传热管53连接风机电机;所述传热管53为一圆形管道,其内部流动传热介质,所述测试系统6同样位于智能调节箱侧壁面处,其具体由若干压力传感器组成,可实时检测箱体内压力值;

所述回油系统7位于升降装置4上端,包括回油孔71、回油面72以及回油罐73,所述回油孔为一圆形油孔,所述回油面为倾斜平面,其底端与圆形油孔汇拢;所述回油罐73为一圆柱形结构,其中间为一伸缩部,所述回油罐73可随动铁块44上下调节;

所述智能调节箱位于风机下部并包含控温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和压力调节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通过位于其侧壁面的压力传感器,感应静压箱的压力变化并使变频电机的转速相应随之变化,区别于传统公共烟道压力检测,传感器与电机距离较近,且监测调节箱内压力相较于公共烟道测试精度高;所述压力调节组件由热模块以及升降模块组成,调节基于伯努利方程:

其中,p1为进入调节箱前的压强,p2为调节箱内的压强,ρ表示密度,v1表示进入调节箱前的流体运动速度,v2表示调节箱内的流体运动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1表示进入调节箱前的高度,h2表示调节箱内的高度。

依据伯努利方程两者位置水头相等,油烟气进入大空间智能调节箱,速度降低,压力增大,使集成灶排烟静压增大;再满足工作所需风量同时,增大静压,有助于排烟并降低噪音;其具体通过调节调节箱体积,改变调节箱内压力变化程度所述升降系统通过电磁控制,精确调控,通过重力、弹性力、电磁力平衡计算得出控制方程,通过控制器改变电磁铁电流大小及电流方向,控制动铁块的升降;工作原理为:

其中,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k为胡克定律劲度系数;s为拉伸长度,n表示线圈匝数,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数,l表示电磁之间的距离。

升温模块将热能转化为流动气体的内能,提升了排烟效果,此外升温模块可防止油滴与调节箱内堆积;所述升温模块运行时以余热储热模块为主,所述电热自产模块只启动于静压严重不足情况;

所述回油面具体呈5-8°倾角,其有助于使堆积于回流面表面的液滴能会流入储油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