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0927发布日期:2022-03-30 10:0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常规的空调器是通过风轮将换热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向外吹出的,其出风气流集中且风速较大。当用户处于该空调器送风范围内时,该出风气流直接吹向用户,容易引起用户产生不适感,舒适性较差。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冷风长时间地直接吹在用户体表,极易导致用户发生感冒、头晕或乏力等不适症状,不利于用户身体健康,尤其对于老人、小孩等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相关技术中,采用在空调的出风口处设置微孔板,利用多孔板将出风气流减弱,以此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避免气流直吹用户。但是,由于经过多孔板后,气流的流量会减小,这样会导致空调的制冷能力下降。在夏季空调刚开机时,不能快速地降低室内温度至舒适的温度范围,进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提高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6.机壳,所述机壳设有两个出风口;以及
7.两个导风件,分别活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件具有第一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能够使两所述出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有两个风道,两个所述风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出风口连通,每个所述风道具有靠近另一所述风道的第一风道壁及远离另一所述风道的第二风道壁;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构造出第一送风口,所述导风件能够使两所述第一送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还具有第二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构造出第二送风口,所述导风件能够使两所述第二送风口分别朝向所述机壳的两侧吹出出风气流。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
11.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构造出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风道内延伸且至少部分遮盖所述第一送风口;
12.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构造出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导风部收纳于所述风道内且靠近所述第一风道壁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部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具有第一关闭位置,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将所述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二导风部收纳于所述风道内。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有两个风道,两个所述风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第一子风口和第二子风口,所述导风件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子风口处;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能够使两所述第一子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16.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道具有靠近另一所述风道的第一风道壁,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构造出第三送风口,所述导风件能够使两所述第三送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能够发生交汇。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构造出所述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风道内延伸且至少部分遮盖所述第三送风口。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部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具有将所述第一子风口关闭的第二关闭位置,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将所述第一子风口关闭,所述第二导风部位于所述风道内且靠近所述第一风道壁设置。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还包括第三导风部,所述第三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远离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三导风部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抵接,以阻隔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向所述第一子风口。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风部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风部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设有挡风部,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与所述挡风部适配的缺口槽。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开关门,两个所述开关门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子风口处,所述开关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子风口。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
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与所述机壳滑动连接。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导风板,两个所述导风板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子风口处,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
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与所述第一导风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导风部与所述第一导风部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呈弧形设置;
29.和/或,所述第二导风部呈弧形设置。
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包括靠近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段,所述风道的出风段在出风方向上呈渐扩设置。
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壁对应所述出风段的部分呈朝向另一所述风道出风段凹陷的弧面设置。
3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33.机壳,所述机壳设有两个出风口;以及
34.两个导风件,分别活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件具有第一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能够使两所述出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35.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采用在机壳上设置两个出风口,并将两个导风件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出风口处,所述导风件具有第一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件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能够使两所述出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如此使得两个出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相互碰撞,耗散了出风气流的动能,将高速气流变成紊乱的气流,最终形成舒适的出风区,有效避免了出风气流直吹用户,提高了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
39.图3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两导风件均处于第一导风位置;
40.图4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两导风件均处于第二导风位置;
41.图5为图1中导风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图6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两导风件均处于第一导风位置;
44.图8为图6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两导风件均处于第二导风位置;
45.图9为图6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6.图10为图6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
47.图11为图7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
48.图12为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9.图13为图8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
50.图14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5为图6中导风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2.附图标号说明:
5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16第一风道壁126第二送风口110机壳117第二风道壁127转轴111前面板118出风段130分隔板112后背板120导风件131缺口槽113进风口121第一导风部140旋流装置114出风口122第二导风部150开关门114a第一子风口123第三导风部160风轮114b第二子风口124挡风部170第一驱动装置115风道125第一送风口180第二驱动装置
5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5.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56.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57.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10以及两个导风件120。所述机壳110设有两个出风口114,两个导风件120分别活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出风口114处。所述导风件120具有第一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120能够使两所述出风口114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5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机壳110沿上下方向延伸,机壳11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状或者方体状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机壳110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当然,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机壳110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例如机壳110包括前面板111及与所述前面板111可拆卸连接的后背板112。所述前面板111与所述后背板112围合形成一容腔,以供空调的内部构件安装。后背板112上开设有进风口113,进风口113处设置有进风格栅。两个出风口114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出风口114可以设于所述前面板111上,具体地,两个出风口114分别设于所述前面板111的靠近后背板112的两侧(左右两侧),如此,所述导风件120能够使两个出风口114吹出的出风气流在所述前面板111的前方发生交汇。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两个所述出风口114也可分别设于所述后背板112的两侧,在此关于两个所述出风口114的设置位置不做特殊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下文将以两个所述出风口114设于所述前面板111的两侧为例进行介绍。
59.所述机壳110内分别设有两个风道115,每个所述风道115连通所述进风口113与对应一个所述出风口114。具体地,每个所述风道115具有靠近另一所述风道115的第一风道壁116及远离另一所述风道115的第二风道壁117。不失一般性的,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和风机组件,所述换热器呈环状设于所述机壳110内且对应所述进风口113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两个风轮160,两个所述风轮160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115内,以驱动从进风口113进入的气流,分别进入两个风道115,并由两个出风口114吹出。
60.两个导风件120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出风口114处。其中,所述导风件120可以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4处。当所述导风件120转动至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120能够将风道115内的气流导引至朝向前面板111的前方吹出,如此避免了气流直吹用户而造成用户不适。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两个出风口114定义为左出风口114和右出风口114,将两个风道115分别定义为左风道和右风道。当两个导风件120均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时,位于左出风口的导风件120能够将左风道内的气流导引至朝向左前方吹出,位于右出风口的导风件120能够将右风道内的气流导引至朝向左前方吹出,如此,两股出风气流将在前面板111的前方发生相互碰撞,从而耗散了出风气流的动能,将高速气流变成紊乱的气流,最终在前面板111的前方形成舒适的出风区,提高了空调的使用舒适性。关于导风件1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
61.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采用在机壳110上设置两个出风口114,并将两个导风件120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出风口114处,所述导风件120具有第一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120能够使两所述出风口114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如此使得两个出风口114吹出的出风气流相互碰撞,耗散了动能,避免了出风气流直吹用户,提高了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62.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120包括第一导风部121。当两所述导风件120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每个所述导风件120的所述第一导风部121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构造出第一送风口125,所述导风件120能够使两所述第一送风口125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6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靠近所述风道115的表面(内表面)形成导流面。请参阅图3,当两所述导风件120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两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呈夹角设置。例如,位于左出风口114的导风件120的第一导风部121从前至后朝左倾斜,位于右出风口114的导风件120的第一导风部121从前至后朝右倾斜。并且,两所述第一导风部12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此,左风道115内的气流可以沿对应的第一导风部121的导流面朝向右前方吹出,右风道115内的气流可以沿对应的第一导风部121的导流面朝向左前方吹出。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121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抵接是指,第一导风部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非常靠近,允许二者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下文涉及抵接也可参照此说明。
64.请参阅图4,所述导风件120还具有第二导风位置,当两所述导风件120均处于所述第二导风位置时,每个所述导风件120的第一导风部121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构造出第二送风口126,所述导风件120能够使两所述第二送风口126分别朝向所述机壳110的两侧吹出出风气流。
65.请参阅图2,所述导风件120还具有第一关闭位置,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一
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将所述出风口114关闭。
66.具体而言,当两所述导风件120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两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呈夹角设置,并且两所述第一导风部1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如此,左风道115内的气流可以沿对应的第一导风部121的导流面朝向机壳110的左侧吹出,右风道115内的气流可以沿对应的第二导风部122的导流面朝向机壳110的右侧吹出。如此,进一步增大了该空调的出风范围,进一步提高了该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67.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120包括第二导风部122,所述第二导风部122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一端。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构造出所述第一送风口125,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朝向所述风道115内延伸且至少部分遮盖所述第一送风口125。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构造出所述第二送风口126,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位于所述风道115内且靠近所述第一风道壁116设置。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将所述出风口114关闭,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收纳于所述风道115内且靠近所述第一风道壁116设置。
68.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微风感出风效果,可以在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未标示)。如此,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部122至少部分遮盖所述第一送风口125,所述风道115内的气流穿过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上的第一通孔吹出,若干所述第一通孔可以将气流打散,以此实现无风感出风效果。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等。另外,若干所述第一通孔可以是规则的分布在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上,例如呈阵列方式分布在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上;当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分布在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上,不做具体限定。
6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无风感模式和正常制冷制热模式。
70.请参阅图3,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所述第一导风部121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构造出第一送风口125,所述第二导风部122至少部分遮盖所述第一送风口125,所述风道115内的气流穿过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第一通孔吹出,或者从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吹出,并且从两个第一送风口125吹出的气流会在前面板111的前方发生交汇,相互碰撞,将高速气流变成紊乱气流,在前面板111的前方形成舒适无风感区。
71.请参阅图4,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正常制冷制热模式时,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二导风位置,所述第一导风部121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壁117构造出第二送风口126,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收纳于所述风道115内且靠近所述第一风道壁116设置,所述风道115内的气流从第二送风口126吹出。
72.请参阅图6至图13,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道115内分别设有两分隔板130,
所述分隔板130将所述出风口114分隔成第一子风口114a和第二子风口114b,所述导风件120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子风口114a处。当两所述导风件120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件120能够使两所述第一子风口114a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7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120包括第一导风部121,当两所述导风件120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每个所述导风件120的第一导风部121一端与所述分隔板13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构造出第三送风口,所述导风件120能够使两所述第三送风口吹出的出风气流发生交汇。
74.所述导风件120包括第二导风部121,所述第二导风部122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一端。当两所述导风件120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每个所述导风件120的第一导风部121一端与所述分隔板13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构造出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朝向所述风道115内延伸且至少部分遮盖所述第三送风口,经由两所述第三送风口吹出的两出风气流能够在所述前面板111的前方发生交汇。同样,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无风感的出风效果,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75.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120具有将所述第一子风口114a关闭的第二关闭位置,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将所述第一子风口114a关闭,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位于所述风道115内且靠近所述第一风道壁116设置。
7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120还包括第三导风部123(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三导风部123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122远离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一端。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三导风部123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130抵接,以阻隔所述风道115内的气流流向所述第一子风口114a。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位于所述风道115内且朝向所述分隔板130延伸。
77.需要说明的是,风道115包括靠近所述出风口114的出风段118,所述分隔板130设于所述出风段118,并将所述出风段118分隔成两个出风腔。两个所述出风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子风口114a和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这样,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一出风腔内,另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二出风腔内。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时,一部分气流将流向第一出风腔,并经由第三送风口吹出,另一部分气流将流向第二出风腔内,并经由第二子风口114b吹出。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与分隔板130抵接,从而关闭了流向第一出风腔的风道口,能够阻隔气流流向第一出风腔内。
78.为了避免导风件120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时,第三导风部123会对流向第三送风口的气流产生干涉,也即为了增加流向第三送风口的气流,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如此,气流可以穿过第三导风部123上的第二通孔流向所述第三送风口,从而减小了第三导风部123对气流的干涉。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等。另外,若干所述第二通孔可以是规则的分布在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上,例如呈阵列方式分布在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上;当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分布在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上,不做具体限定。
79.考虑到当导风件120处于第二关闭位置时,风道115内的气流可能会从第三导风部123与分隔板130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出风腔内,所以为了避免气流流入第一出风腔,可以提高第三导风部123与分隔板130之间的气密性。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风部123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设有挡风部124(如图14所示),所述分隔板130上设有与所
述挡风部124适配的缺口槽131(如图12所示)。其中,所述挡风部124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挡风部124为形成于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一端的挡板,或者,所述挡风部124为形成于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一端的缺口槽131。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分隔板130的端部设置密封件,例如密封海绵或者密封橡胶等。
8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旋流装置140,所述旋流装置140安装于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靠近所述风道115的表面(内表面),也即,所述旋流装置140在出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上游,所述旋流装置140用于供气流穿过并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流动。如此,气流先经过旋流装置140扩散流动后,再流向第二导风部122,经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上的第一通孔吹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无风感的出风效果。
81.关于所述旋流装置14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旋流装置140包括安装支架及旋流风轮,所述安装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安装于所述第二导风部122靠近所述风道115的表面,所述旋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旋流风轮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旋流风轮沿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旋流风轮指的是,旋流风轮的叶片呈弯曲状,或与进风方向呈夹角设置,则使得经过旋流风轮的气流形成旋流,或使得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一致,如此,能够有效打散和搅动出风气流,使得出风更加柔和,且风阻和风损小,可有效提升无风感风量。所述旋流风轮可以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也可以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关于旋流风轮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所述旋流风轮可以为单层风轮160结构或者双层风轮160结构。
82.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风轮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气流经第一风轮打散后吹出,可以很好地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且增大了送风范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轮的转动可以由风电机进行驱动,也可以通过设置滚动轴承等结构,使得第一风轮能够在气流的驱动下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风轮还包括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二风轮的叶片与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在在出风方向上呈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具体地,关于第二风轮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处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通过焊接、粘接、压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为了更好地安装所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可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多个安装通孔,这样所述第一风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所述第二风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处。进一步地,为了使得从安装通孔吹出的气流均为经过第一风轮及第二风轮打散吹出的气流,优选地使得安装通孔呈圆形设置,且与第一风轮及第二风轮的尺寸相适配。
83.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两个开关门150,两个所述开关门150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处,所述开关门150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
84.具体而言,所述开关门150与所述机壳110滑动连接,所述开关门150能够沿所述机壳110的外表面滑动,以将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打开或者关闭。当然,可以理解的,所述开关门150与所述机壳110也可以是转动连接,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更好地驱动所述开关门150滑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装置170(如图9所示),两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70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开关门150,以驱动对应所述开关门150滑动。关于第一驱动装置170的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70包括驱动件及传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开关门150转动。其中,所
述驱动件可以是驱动电机或者气缸等,所述传动件可以是齿轮齿条传动件,具体包括齿轮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传动件也可以是齿轮组传动件,具体包括齿轮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扇形齿。
85.考虑到在夏季空调开机时,如果直接开启无风感模式,一般无法保证室内温度能够迅速降低至舒适温度范围,从而也降低用户的体验舒适性。所以,为了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量,提高空调的制冷能力,可以在所述开关门150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如此,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时,可以使所述开关门150关闭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此时,风道115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流入第一出风腔内,并经由第二导风部122上的第一通孔吹出;另一部分气流流入第二出风腔内,并经由开关门150上的第三通孔吹出,如此,可以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面积,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量,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舒适性。其中,所述第三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等。另外,若干所述第三通孔可以是规则的分布在所述开关门150上,例如呈阵列方式分布在所述开关门150上;当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分布在所述开关门150上,不做具体限定。
86.当然,为了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量,提高空调的制冷能力,也可以不在开关门150上开设第三通孔。例如,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两个导风板,两个所述导风板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处,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这样,当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时,可以使所述开关门150关闭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此时,风道115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流入第一出风腔内,并经由第二导风部122上的第一通孔吹出;另一部分气流流入第二出风腔内,并经由导风板上的第四通孔吹出,同样可以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面积,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量,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舒适性。其中,所述第四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等,不做具体限定。
8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无风感模式和正常制冷制热模式。
88.请参阅图7和图10,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所述第一导风部121远离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分隔板130抵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靠近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第一风道壁116构造出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二导风部122遮蔽所述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三导风部123朝向所述分隔板130延伸,所述开关门150关闭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此时,风道115内的气流,一部分会流入所述第一出风腔内,经由第二导风部122上的第一通孔吹出,并且两个第三送风口吹向的气流会在前面板111的前方发生交汇,相互碰撞,将高速气流变成紊乱气流,在前面板111的前方形成舒适无风感区;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气流流入第二出风腔内,经由开关门150上的第三通孔吹出,进而增加了无风感出风范围,增大了无风感出风量。
89.请参阅图8和图11,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正常制冷制热模式时,所述导风件120处于第二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关闭所述第一子风口114a,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收纳于所述风道115内,所述第三导风部123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130抵接,所述开关门150打开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此时,风道115内的气流全部流入第二出风腔内,并从所述第二子风口114b吹出。
90.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121与所述前面板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
风部122与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与所述第一导风部121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可以理解的,为了更好地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部121转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8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80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121,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部121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上端和/或下端设有转轴127,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80连接所述转轴127。关于所述转轴127的位置不做特殊限定,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27可设于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上端中部和/或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下端中部。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27可设于所述第一导风部121的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
91.为了更好地将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收纳到所述风道115内,可以使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与前面板111之间留有活动间隙。具体地,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与前面板111之间的活动间隙大于1mm且小于10mm。例如,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与前面板111之间的活动间隙为1mm、3mm、4mm、5mm、6mm、8mm、10mm等等。
9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115包括靠近所述出风口114的出风段118,为了增大出风量,可以使所述风道115的出风段118在出风方向上呈渐扩设置。值得一提的,为了更好地将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收纳到所述风道115内,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第一风道壁116对应所述出风段118的部分呈朝向另一所述风道115出风段118凹陷的弧面设置。如此,可以更好地将第二导风部122收纳到风道115内,同时可以避免第二导风部122刮坏所述风道115的第一风道壁116。
93.关于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为平板状结构,或者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为弧形板状结构。在此,为了减小导风件120在第一导风位置和第二导风位置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减小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体积,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呈弧形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导风部122呈弧形设置。
94.可以理解的,为了更好地将第二导风部122收纳到风道115内,且不会影响气流流向第一送风口125,还可以使第二导风部122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116的形状为仿形设计。这样,当所述第二导风部122收纳在风道115内时,所述第二导风部122可以贴近所述第一风道壁116设置,这样既不会影响气流流向第一送风口125,也不会占用较多的风道115面积。
95.请参阅图15,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与所述第二导风部122也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三导风部123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部122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导风部121延伸。所述第三导风部123可以呈平板状或者弧形板状设置。为了提高所述导风件120的整体强度,可以使所述第一导风部121、所述第二导风部122及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为了便于加工成型,也可以使所述第一导风部121、所述第二导风部122及所述第三导风部123为分体设置,例如可拆卸连接等。
9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9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