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00502发布日期:2021-02-02 12: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在空调器主体回风口处测得的第一环境温度、在同一室内空间且与空调器主体连接的控制终端处测得的第二环境温度及在显示灯板处测得的第三环境温度;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温度、第二环境温度、第三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所述第一环境温度、第二环境温度、第三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的对应关系,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器主体按照与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预设运行模式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为:t=a
×
t1+b
×
t2+c
×
t3;其中,t为室内环境温度;t1为第一环境温度;t2为第二环境温度;t3为第三环境温度;a为预设第一环境温度系数,取值为0.07~0.24;b为预设第二环境温度系数,取值为0.35~0.78;c为预设第三环境温度系数,取值为0.2~0.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主体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预设第一环境温度系数a为0.2,所述预设第二环境温度系数b为0.5,所述预设第三环境温度系数c为0.3;和/或,在所述空调器主体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预设第一环境温度系数a为0.1,所述预设第二环境温度系数b为0.6,所述预设第三环境温度系数c为0.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空调器主体回风口处测得的第一环境温度、在控制终端处测得的第二环境温度及在显示灯板处测得的第三环境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主体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主体运行第一预设时间;获取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判断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在确定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输出热聚集故障信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5~9℃。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空调器主体回风口处测得的第一环境温度、在控制终端处测得的第二环境温度及在显示灯板处测得的第三环境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主体开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在所述空调器主体处于制热模式时,按照预设周期获取所述第一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及所述第三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判断所述第一环境温度的变量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三环境温度的变量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在确定所述第一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三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时,输出制热缺冷媒故障信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主体开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主体处于制冷模式时,按照预设周期获取所述第二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及所述第三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判断所述第二环境温度的变量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三环境温度的变量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五预设阈值;在确定所述第二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三环境温度的变量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五预设阈值时,输出制冷缺冷媒故障信息。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及所述第五预设阈值均为2~3℃。9.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主体,所述空调器主体包括机壳、显示灯板及测温组件,所述机壳设有回风口,所述显示灯板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测温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回风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及设于所述显示灯板处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且用于电连接控制终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控制终端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