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用反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9703发布日期:2021-02-26 14:3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用反应炉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氧化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用反应炉。


背景技术:

[0002]
氧化锌是锌的一种氧化物。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和强碱。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塑料、硅酸盐制品、合成橡胶、润滑油、油漆涂料、药膏、粘合剂、食品、电池、阻燃剂等产品的制作中。氧化锌的能带隙和激子束缚能较大,透明度高,有优异的常温发光性能,在半导体领域的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发光二极管等产品中均有应用。此外,微颗粒的氧化锌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也开始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物理性质,外观和性状:白色粉末或六角晶系结晶体。无嗅无味,无砂性。受热变为黄色,冷却后重又变为白色加热至1800℃时升华。遮盖力是二氧化钛和硫化锌的一半。着色力是碱式碳酸铅的2倍。
[0003]
在申请号为:cn202020207961.0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用节能炉,涉及氧化锌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节能炉的进空气端口都是自然通气,而当内部的反应猛烈的时候,自然通气时获取的氧气满足不了反应消耗氧气量的问题。所述氧化锌节能炉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进空端口,所述进空端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圈机构,所述安装圈机构通过第三螺栓机构与进空端口螺纹连接,且第三螺栓机构设置有四个,所述氧化锌节能炉主体一端的下方设置有出渣端口,且出渣端口设置有两个,所述氧化锌节能炉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料端口,所述氧化锌节能炉主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安装柱脚,且安装柱脚设置有四个。
[0004]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人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供氧效果不佳,因为其通过风机直接向第一腔体中鼓入空气,这会使得第一腔体内部空间中各处氧气含量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部分锌蒸汽的氧化过程不充分;第二,空气预热效果不佳,因为其直接将空气通过电加热器来加热空气,但是这样的加热方式使得空气中靠近内层的气体团受热较慢,从而导致通过电加热器的空气中,内层气体团温度低于外层气体团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用反应炉,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供氧效果不佳和空气预热效果不佳等问题。
[0006]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1、本发明公开一种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用反应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炉主体、输送组件、搅拌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反应炉主体内部的底壁上设有加热台、所述加热台上设有坩埚,所述反应炉主体一端的侧壁上贯穿有门槽,所述门槽处于反应炉主体外侧壁一端的槽口处设有与之匹配的门板,所述反应炉主体的顶壁处于坩埚正上方的位置处设有导通其内
外的入料管,所述反应炉主体异于门槽所在的任意一端侧壁上贯穿有管槽,所述反应炉主体异于门槽所在的任意一端侧壁上还设有出料管;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加热管、风机管和过滤管,所述加热管密封卡接固定在管槽上,所述风机管和过滤管均设置在反应炉主体的外部;所述加热台、电加热丝、压力风机、驱动电机和氧气浓度传感器均由控制台控制,所述控制台有外部电源供电。
[0007]
更进一步的,所述门板通过反应炉主体外侧壁上的一组旋转电磁阀与反应炉主体转动连接,所述门板的外端侧壁上设有把手,所述门板的内端侧壁设有一层耐高温的密封层板,所述门板与反应炉主体之间还设有配合的电子锁组件,所述旋转电磁阀和电子锁组件均由控制台控制。
[0008]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板的表面呈毛玻璃状,所述把手的外部均匀的包覆有一层隔热垫体,所述电子锁组件包括设置在反应炉主体外壁上的锁台和设置在门板外端侧壁上与之配合的锁头。
[0009]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垫体的表面均匀的设有一层热感应变色涂层,所述热感应变色涂层的变色临界温度介于40℃~65℃之间,所述热感应变色涂层处于变色临界温度以下温度时显现的颜色为冷色,所述热感应变色涂层处于变色临界温度以上温度时显现的颜色为暖色。
[0010]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反应炉主内壁上的氧气浓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反应炉外壁上的控制台,所述过滤管中设有高效空气过滤器。
[0011]
更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一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均设置在反应炉主体的顶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反应炉主体的顶壁并伸入至反应炉主体的内部,所述电机轴处于反应炉主体内部的轴体上均对称地设有一组桨叶。
[0012]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管的管口直径小于等于3厘米,所述螺旋管中丝槽的数量至少为2条,并且同一个所述螺旋管中的丝槽均以螺旋管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等间距的圆周阵列方式分布。
[0013]
更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管一端的管口处设有单向阀,所述桨叶的叶片上均匀的分布有贯穿的圆孔,所述出料管和管槽均设置在反应炉柱体的同一个外侧壁上。
[0014]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的两端的管口均设有与之匹配的挡板,所述加热管内部均匀地设有一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两端的管口分别固定在加热管两端挡板的内侧底壁上。
[0015]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螺旋管管口固定的板体处均贯穿有挡板板体两端的通风槽,所述螺旋管内部均设有一组与其形状匹配的螺旋状的丝槽,所述丝槽中均设有与之匹配的电加热丝,所述风机管中设有压力风机。
[0016]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增加反应炉主体异于门槽所在的任意一端侧壁上贯穿有管槽,输送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加热管、风机管和过滤管,加热管密封卡接固定在管槽上,风机管和过滤管均设置在反应炉主体的外部,加热管的两端的管口均设有与之匹配的挡板,加热管内部均匀地设有一组螺旋管,螺旋管两端的管口分别固定在加热管两端挡板的内侧底壁上,挡板与螺旋管管口固定的板体处均贯穿有挡板板体两端的通风槽,风机管中设有压力风机,搅
拌组件包括一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均设置在反应炉主体的顶壁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反应炉主体的顶壁并伸入至反应炉主体的内部,电机轴处于反应炉主体内部的轴体上均对称地设有一组桨叶,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反应炉主内壁上的氧气浓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反应炉外壁上的控制台的设计;这样可以控制台便可以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来实时检测反应炉主体内部的氧气浓度值,从而来调节压力风机向反应炉主体内部输送氧气的量,同时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来将反应炉中的气体混合均匀;达到有效地提升对氧化锌生产过程中供氧可靠性的效果。
[0017]
2、本发明通过增加应炉主体一端的侧壁上贯穿有门槽,输送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加热管、风机管和过滤管,加热管密封卡接固定在管槽上,风机管和过滤管均设置在反应炉主体的外部,加热管的两端的管口均设有与之匹配的挡板,加热管内部均匀地设有一组螺旋管,螺旋管两端的管口分别固定在加热管两端挡板的内侧底壁上,挡板与螺旋管管口固定的板体处均贯穿有挡板板体两端的通风槽,螺旋管内部均设有一组与其形状匹配的螺旋状的丝槽,丝槽中均设有与之匹配的电加热丝,风机管中设有压力风机的设计;这样便可以将输送进反应炉主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充分地加热,从而避免出现不同的空气团之间存在温度差异的状况;达到有效地提升发明产品的对氧化锌生产过程需要的空气进行充分且彻底地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下的直观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下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视角下反应炉主体经过部分剖视后其内部结构直观图;图4为本发明的加热管的爆炸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螺旋管的直观图;图6为本发明的螺旋管经过部分剖视后的直观图;图7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8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9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10为本发明的把手的剖视截面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反应炉主体;2-加热台;3-坩埚;4-门槽;5-门板;6-入料管;7-管槽;8-出料管;9-加热管;10-风机管;11-过滤管;12-挡板;13-螺旋管;14-通风槽;15-丝槽;16-电加热丝;17-压力风机;18-驱动电机;19-电机轴;20-桨叶;21-氧气浓度传感器;22-控制台;23-旋转电磁阀;24-把手;25-密封层板;26-隔热垫体;27-锁台;28-锁头;29-热感应变色涂层;30-高效空气过滤器;31-单向阀;32-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0022]
本实施例的一种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用反应炉,参照图1-10:包括反应炉主体1、输送组件、搅拌组件和控制组件。
[0023]
反应炉主体1内部的底壁上设有加热台2、加热台2上设有坩埚3,反应炉主体1一端的侧壁上贯穿有门槽4,门槽4处于反应炉主体1外侧壁一端的槽口处设有与之匹配的门板5,反应炉主体1的顶壁处于坩埚3正上方的位置处设有导通其内外的入料管6,反应炉主体1异于门槽4所在的任意一端侧壁上贯穿有管槽7,反应炉主体1异于门槽4所在的任意一端侧壁上还设有出料管8,其中加热台2的作用为将坩埚3内的锌锭加热熔化直至转变为锌蒸汽。
[0024]
输送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加热管9、风机管10和过滤管11,加热管9密封卡接固定在管槽7上,风机管10和过滤管11均设置在反应炉主体1的外部,加热管9的两端的管口均设有与之匹配的挡板12,加热管9内部均匀地设有一组螺旋管13,螺旋管13两端的管口分别固定在加热管9两端挡板12的内侧底壁上,挡板12与螺旋管13管口固定的板体处均贯穿有挡板12板体两端的通风槽14,螺旋管13内部均设有一组与其形状匹配的螺旋状的丝槽15,丝槽15中均设有与之匹配的电加热丝16,风机管10中设有压力风机17。
[0025]
搅拌组件包括一组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均设置在反应炉主体1的顶壁上,驱动电机18的电机轴19贯穿反应炉主体1的顶壁并伸入至反应炉主体1的内部,电机轴19处于反应炉主体1内部的轴体上均对称地设有一组桨叶20;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反应炉主内壁上的氧气浓度传感器21和设置在反应炉外壁上的控制台22。
[0026]
加热台2、电加热丝16、压力风机17、驱动电机18和氧气浓度传感器21均由控制台22控制,控制台22有外部电源供电。
[0027]
门板5通过反应炉主体1外侧壁上的一组旋转电磁阀23与反应炉主体1转动连接,门板5的外端侧壁上设有把手24,门板5的内端侧壁设有一层耐高温的密封层板25,门板5与反应炉主体1之间还设有配合的电子锁组件,旋转电磁阀23和电子锁组件均由控制台22控制。
[0028]
密封层板25的表面呈毛玻璃状,这样可以提升门板5的密封性,把手24的外部均匀的包覆有一层隔热垫体26,电子锁组件包括设置在反应炉主体1外壁上的锁台27和设置在门板5外端侧壁上与之配合的锁头28。
[0029]
隔热垫体26的表面均匀的设有一层热感应变色涂层29,热感应变色涂层29的变色临界温度介于40℃~65℃之间,热感应变色涂层29处于变色临界温度以下温度时显现的颜色为冷色,热感应变色涂层29处于变色临界温度以上温度时显现的颜色为暖色,在本实施例中,变色临界温度为40℃,冷色采用黑色,暖色采用红色,这样当使用需要手动打开门板5
时,使用者可以清楚的通过把手24上的颜色不同来获知把手24上的温度,从而做出相应的因对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受用者手部被烫伤的情况发生。
[0030]
过滤管11中设有高效空气过滤器30,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输送进反应炉主体1内部的空气中的杂质过滤掉,从而提升氧化锌产品的纯度。
[0031]
风机管10一端的管口处设有单向阀31,这样可以保证压力风机17工作的可靠性。
[0032]
螺旋管13的管口直径小于等于3厘米,在本示例中螺旋管13的管口直径采用0.2厘米,螺旋管13中丝槽15的数量至少为2条,并且同一个螺旋管13中的丝槽15均以螺旋管13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等间距的圆周阵列方式分布,在本示例中螺旋管13中设置的电加热丝16数量为4条。
[0033]
桨叶20的叶片上均匀的分布有贯穿的圆孔32,这样可以保证桨叶20在转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将梵音路主体内部的空气打散,从而保证反应炉主体1内部各个位置处的气体浓度均匀。
[0034]
出料管8和管槽7均设置在反应炉柱体的同一个外侧壁上。
[0035]
其工作原理:第一步,使用者通过控制台22控制电子锁组件打开,并控制旋转电磁阀23转动,从而将门板5打开;第二步,使用者将坩埚3放置在加热台2上;第三步,使用者通过控制台22控制旋转电磁阀23转动并控制电子锁组件锁紧,从而将门板5关闭;、第四步,使用者通过入料管6向坩埚3内部加入适量的锌锭;第五步,使用者通过控制台22控制加热管9中的电加热丝16热丝进行预热;第六步,使用者通过控制台22控制压力风机17和驱动风机进入工作,从而向反应炉主体1中输入热空气;第七步,使用者通过控制台22控制加热台2工作,使得坩埚3内部的锌锭升华为锌蒸汽;此时,反应炉主体1内部的锌蒸汽将会和热空气充分的反应生成氧化锌。
[0036]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台22会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21来实时检测反应炉主体1内部的氧气浓度值,从而来调节压力风机17向反应炉主体1内部输送氧气的量,同时调节驱动电机18的转速来将反应炉中的气体混合均匀。
[003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8]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