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2949发布日期:2022-06-01 06:3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空气处理模块的内循环功能和排风功能通常通过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实现,导致空气处理模块的内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模块,旨在解决如何简化空气处理模块内部结构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出风口、排风口、内循环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排风风道连通所述内循环风道与所述排风口;风机,设于所述内循环风道,所述风机的进风侧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侧对应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排风风道;第一风门,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出风口或排风风道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导通。
5.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蜗壳和风道壳,所述蜗壳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风道壳形成所述排风风道,所述风道壳与所述蜗壳连接,所述第一风门设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壳之间,所述第一风门与所述风道壳之间形成过流间隙,所述过流间隙连通所述蜗壳与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门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出风口或过流间隙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导通。
6.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导通时,所述第一风门搭接于所述风道壳。
7.可选地,所述风机设置为离心风机,所述蜗壳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蜗壳的进风端通过所述过风通道连通。
8.可选地,所述风道壳还形成有与所述排风风道分隔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排风口。
9.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的滤网。
10.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风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风道。
11.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风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12.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的净化组件。
13.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内循环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四风门。
1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一种空气处理模块,该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出风口、排风口、内循环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排风风道连通所述内循环风道与所述排风口;风机,设于所述内循环风道,所述风机的进风侧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侧对应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排风风道;第一风门,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出风口或排风风道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导
通。
1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16.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在壳体内形成相连通的内循环风道和排风风道,并通过第一风门选择性地将内循环风道与出风口或排风风道连通,从而可内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内的风机既可用以实现内循环功能、又可用以实现排风功能,简化了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20.图3为本发明中风道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再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再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再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
2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11第一进风口12出风口13排风口14内循环风道15排风风道20风机30第一风门40蜗壳50风道壳51过流间隙41过风通道52新风风道60滤网70第二风门80第三风门16第二进风口90第四风门100净化组件
ꢀꢀꢀꢀ
29.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模块。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该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10,设有第一进风口11、出风口12、排风口13、内循环风道14和排风风道15,所述内循环风道14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1与所述出风口12,所述排风风道15连通所述内循环风道14与所述排风口13;风机20,设于所述内循环风道14,所述风机20的进风侧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风机20的出风侧对应所述出风口12和所述排风风道15;第一风门30,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出风口12或排风风道15与所述内循环风道14导通。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与室内连通,排风口13通过穿墙孔与室外空气连通,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内循环风道14后,可从出风口12吹出,也可流向排风风道15后从排风口13吹出。第一进风口11可开设于壳体10的顶部,出风口12可开设于壳体10的前面板,排风口13可开设于壳体10的背板,由此可使空气处理模块形成顶部进风,正面出风,背部排风的气流流路。风机20的种类不做限制,只需满足进风侧与第一进风口11对应,出风侧与出风口12和排风风道15对应即可。第一风门30可活动安装于壳体10,第一风门30的活动方式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选择性地将出风口12或排风风道15与内循环风道14导通即可。也就是说,第一风门30在将内循环风道14与出风口12导通的同时会将内循环风道14与排风风道15阻断,在将内循环风道14与排风风道15导通的同时会将内循环风道14与出风口12阻断。由此,通过第一风门30控制内循环风道14与出风口12和排风风道15的切换导通,可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内循环模式和排风模式。
36.在内循环模式,第一风门30将内循环风道14与出风口12导通,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内循环风道14,沿内循环风道14流向出风口12,以实现室内气流循环流动。具体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处的净化组件100。净化组件100用以净化流经第一进风口11的空气,具体具有除甲醛、杀菌、除尘、消毒、除臭氧等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内循环模式,净化组件100可提高出风气流的洁净度。
37.在排风模式,第一风门30将内循环风道14于排风风道15导通,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内循环风道14,沿内循环风道14流向排风风道15,最终流出排风口13,以将室内的污风排出,实现室内空气的更新。结合上述净化组件100的实施例,净化组件100会对流经第一进风口11的气流形成阻力,而排风模式的气流可以不用被净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壳体10还开设有与所述内循环风道14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6,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6的第四风门90。在排风模式,第四风门90可打开第二进风口16,由于第二出风口12没有设置净化组件100,阻力更小,因此气流能更多更快地流入内循环风道14,以提高排风效率。而在内循环模式,第四风门90可关闭第二进风口16,以使气流能全部流经净化组件100,提高洁净度。
38.本发明空气处理模块在壳体10内形成相连通的内循环风道14和排风风道15,并通过第一风门30选择性地将内循环风道14与出风口12或排风风道15连通,从而可内循环风道14和内循环风道14内的风机20既可用以实现内循环功能、又可用以实现排风功能,简化了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
39.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蜗壳40和风道壳50,所述蜗壳40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连通,所述风机20设于所述蜗壳40内;所述风道壳50形成所述排风风道15,所述风道壳50与所述蜗壳40连接,所述第一风门30设于所述出风口12与所述风道壳50之间,所述第一风门30与所述风道壳50之间形成过流间隙51,所述过流间隙51连通所述蜗壳40与所述排风风道15,所述第一风门30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出风口12或过流间隙51与所述内循环风道14导通。
40.在本实施例中,内循环风道14形成于蜗壳40内,蜗壳40的出风端与出风口12相对,风道壳50位于蜗壳40的下方、并连接于蜗壳40的远离出风口12的出风端边沿。排风风道15形成于风道壳50的底部并沿前后方向贯通风道壳50。第一风门30可转动安装于壳体10内,第一风门30将过流间隙51与内循环风道14导通时,会阻隔于出风口12与内循环风道14之间,从而内循环风道14内的气流会沿过流间隙51流向排风风道15。第一风门30将出风口12与内循环风道14导通时,第一风门30活动至阻隔于内循环风道14与过流间隙51之间,从而内循环风道14内的气流会直接流向出风口12。
41.如图4所示,所述出风口12与所述内循环风道14导通时,所述第一风门30搭接于所述风道壳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门30将过流间隙51与内循环风道14阻断时,会整体搭接于风道壳50的顶壁,以避免对流向出风口12的气流造成阻碍。此时第一风门30与蜗壳40的出风端边沿可呈平整过渡,以使气流能更稳定流畅地沿第一风门30流动。
42.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风机20设置为离心风机20,所述蜗壳40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41,所述第一进风口11与所述蜗壳40的进风端通过所述过风通道4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20对气流的驱动方式为轴向进风、周向出风,蜗壳40的进风端位于与离心风机20两轴侧相对的两侧壁;气流先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过风通道41,再从过风通道41进入蜗壳40。具体地,蜗壳40的数量可为两个,两蜗壳40内均设有风机20,风道壳50与两蜗壳40连接并分别形成两排风风道15,通过两风机20驱动气流进入内循环风道14,既可提高内循环模式的出风效率,又可提高排风模式的排风效率。
43.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风道壳50还形成有与所述排风风道15分隔的新风风道52,所述新风风道52连通所述过风通道41与所述排风口13。在本实施例中,排风风道15与新风风道52均与排风口13连通,即排风口13即可用以排出室内污风,也可用以引进室外新风。空气处理模块还具有新风模式,在新风模式,气流的流动路径依次为排风口13-新风风道52-过风通道41-内循环风道14-出风口12,此时第一风门30将内循环风道14与出风口12导通,并将排风风道15阻断,以避免气流紊乱。具体地,风道壳50与排风口13之间可形成过风腔,排风风道15与新风风道52均与过风腔连通,在排风模式,气流会从排风风道15经过风腔流向排风口13;在新风模式,气流会从排风口13经过风腔流向新风风道52。
44.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风门8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在新风模式,第三风门80关闭第一进风口11,从而风机20的运行只会对新风口造成负压,以使更多的室外新风从新风风道52流入,提高新风的引进效率。相应地,所述空气
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风门7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风道52;在内循环模式,第二风门70会关闭新风风道52,从而风机20的运行只会对第一进风口11造成负压,以提高内循环模式的出风效率。
45.如图8所示,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52的滤网60。在本实施例中,滤网60用以净化流经新风风道52的新风,具体具有除甲醛、杀菌、除尘、消毒、除臭氧等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滤网60可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风洁净度。结合上述排风模式的实施例,将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通过两个分隔的风道实现,从而在排风模式,气流可不用流经滤网60,以提高排风效率。结合上述第二风门70的实施例,滤网60可设于第二风门70远离排风口13的一侧,由此,在非新风模式,滤网60不会暴露于排风口13,以延长滤网60的有效工作寿命。
4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和一种空气处理模块,该空气处理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室内机可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4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