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滤网及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7609发布日期:2020-11-06 12:2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烟滤网及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油烟净化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油烟滤网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目前用户家庭中比较普及的吸油烟设备,其可在用户烹饪的过程中加快油烟等污染气体的外排,从而达到净化厨房环境的作用。油烟的主要成分包括微小形态的油滴和烟气,现有的吸油烟机针对油烟中的油滴一般是采用吸附分离的方式来将其与烟气分离,即是通过大功率的离心电机在吸油烟机的进烟侧产生负压,使混杂有油烟的空气被吸引进吸油烟机中,这一过程中会经过吸油烟机的油烟滤网,利用油烟滤网自身细密的网眼粘附油烟,从而达到滞留油滴、仅是烟气通过并外排的目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油烟滤网一般是采用主油网和副油网结合的结构形式来覆盖整个灶具区,而油烟滤网多是中部的主油网正对离心风机,因此主油网进烟侧的负压作用力较大而两侧的副油网的负压作用力较小,这就容易存在副油网对应的灶具区域产生的油烟因负压吸力小而导致部分油烟未被吸引进吸油烟机的问题,也即“跑烟”,极大的影响了吸油烟机的排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烟滤网及吸油烟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吸油烟机因两侧副油网处负压吸力低导致“跑烟”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烟滤网包括:

主油网,设置有一块或多块与网面平齐的油烟隔板;

两块副油网,分别对称地设置在主油网纵向两侧且与主油网呈夹角设置。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吸油烟机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油烟滤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滤网,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滤网在主油网上设置有一块或多块油烟隔板,油烟隔板可以改变主油网的吸油烟面积,由于离心风机的总负压吸力不变,因此在油烟滤网装配到吸油烟机后能够将原主油网的部分负压吸力分散到两侧的副油网处,以有效提升副油网处的负压吸力,进而增强副油网处的吸排烟效率,减少“跑烟”等问题的出现。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滤网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1、油烟滤网;11、主油网;12、副油网;13、油烟隔板;2、吸油烟机;21、离心风机;22、烟罩;3、灶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滤网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方向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烟滤网,油烟滤网包括主油网11和两块副油网12;这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油烟滤网所适用的其中一种吸油烟机类型为顶吸式油烟机,顶吸式吸油烟机的烟罩形状一般为矩形,因此为了能够覆盖烟罩自身较大的吸油烟范围,主油网11的整体形状也设计为与之相同的矩形形状,这里定义主油网11的长边所在方向为纵向,短边所在方向为横向;两块副油网1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主油网11的纵向两侧,并与主油网11呈夹角设置,油烟滤网整体呈三折倒梯形的结构,其中主油网11是对应灶具的主吸油烟区域,而两块副油网12则是对应主吸油烟区域两侧的吸油烟区域,以使得油烟滤网能够覆盖灶具的绝大部分区域,保证吸油烟效果。

在一些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油烟滤网是由主油网和两块副油网构成,其中,主油网和两块副油网为曲率相同或者不同的弧形网,三块油网构成的油烟滤网的整体结构近似弧形。这里三折倒梯形和近似弧形的油烟滤网可以根据吸油烟机的烟罩类型或者具体的吸油烟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油网11和两块副油网12为一体式结构,如主油网11和副油网12由同一块钣金一体冲压成型,或者采用塑胶注塑工艺加工成型。一体式结构可以保障主油网11和两块副油网12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主油网11与副油网12衔接位置发生断裂情况的发生几率,从而使油烟滤网可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主油网11设置有与网面平齐的油烟隔板13,油烟隔板13可以改变主油网11的吸油烟面积,由于离心风机的总负压吸力不变,因此在油烟滤网装配到吸油烟机后能够将原主油网11的部分负压吸力分散到两侧的副油网12处,以有效提升副油网12处的负压吸力,进而增强副油网12处的吸排烟效率,减少“跑烟”等问题的出现。

可选的,油烟隔板1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本公开实施例中主要以矩形形状的油烟隔板13作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油网11和油烟隔板13为一体式结构,这里,主油网11和油烟隔板13属于同一块板材,在划定油烟隔板13区域后,主油网11的其它区域加工出供烟气通过、密集排布的过流孔,过流孔环绕油烟隔板13设置。

可选的,油烟隔板13的数量为一个,其设置位置是处于主油网11的中部,以使其主油网11处减少的负压吸力能够均匀分配给两侧的副油网12处,使得两侧副油网12处的吸油烟效率更加均匀平稳。又一可选的,油网隔板的数量为多个,例如2、3、5个等等,多个油烟隔板13对称地设置在主油网11上,同样能够达到均匀分配负压吸力的效果;这里,多个油网隔板可以沿主油网11的纵向或横向等依次排布并对称设置,例如图1示出的主油网11上设置有两块油网隔板,两块油网隔板分别设置于主油网11纵向方向的两侧并沿中心线对称,因此两块油网隔板的外周以及中间部位的过流孔仍然可以保证烟气正常通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分散的负压吸力能够有效提高副油网12处的吸油烟效果,通过也降低因设置油烟隔板13而导致主油网11的吸油烟面积、吸烟量减少的不利影响,在油烟隔板13数量为两个时,油烟隔板13与主油网11满足以下关系:

0.85≤c/l<0.90,d1=d2且0.12≤d1/a主<0.18,

其中,如图1所示,l为主油网11横向方向的长度,c为油烟隔板13在主油网11横向方向上的长度,d1为油烟隔板13与其对应一侧的副油网12的间距,d2为两块油烟隔板13在主油网11纵向方向上的间距,a主为主油网11纵向方向的长度。

示例性的,假定主油网11纵向方向的长度a主为60cm,横向方向的长度l为40cm,则根据上述关系中的0.85≤c/l<0.90可以计算得到,油烟隔板13在横向方向上的长度c的取值范围是34cm~36cm,以及根据d1=d2且0.12≤d1/a主<0.18可知,油烟隔板13与其对应一侧的副油网12的间距d1以及两块油烟隔板13在主油网11纵向方向上的间距d2的取值范围均为7.2cm~10.8cm,进而可以计算出油烟隔板13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取值范围是13.8cm~19.2cm。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保证油烟滤网整体的吸油烟效果,在主油网11纵向方向上,主油网11的长度与副油网12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

4≤a主/a副<5,

其中,如图2所示,a主为主油网11的长度,a副为副油网12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a副为副油网12在主油网11所在平面的竖向投影的长度。

示例性的,假定主油网11纵向方向的长度a主为60cm,则根据上述关系中的4≤a主/a副<5,可以结算得到a副为副油网12在主油网11所在平面的竖向投影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2cm~15cm。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的图1中a方向结构示意图,副油网12的前、后边沿并不在a方向的同一平面内,副油网12的前边沿要处于更外侧,一般的,由于副油网12的前边沿是对应吸油烟机的前方,因此采用上述设计的副油网12的前半部分能够覆盖吸油烟机侧前方的更大范围,从而减少油烟经由吸油烟机侧前方向用户的逸散,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主油网11的横向方向上,副油网12的前、后边沿与主油网11之间的夹角角度满足以下关系:

∠θ1>∠θ2,

其中,∠θ1为副油网12的前边沿与主油网11之间的第一夹角角度,∠θ2为副油网12的后边沿与主油网11之间的第二夹角角度。

可选的,副油网12的后边沿与主油网11之间的第二夹角角度∠θ2满足以下关系:

130°≤∠θ2<170°。

示例性的,在∠θ2取值为130°时,对应的,由于∠θ1>∠θ2,因此,∠θ1可取值140°、145°等等;又例如,∠θ2取值为160°,∠θ1可取值165°、168°等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油网11和副油网12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供烟气通过的过流孔,由于主油网11上设置的油烟隔板13能够增加副油网12处的负压吸力,因此为了提高副油网12处的吸油烟效率,副油网12上开设的过流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主油网11上开设的过流孔的孔径,例如主油网11上过流孔的孔径为1.5mm~3mm,则对应的副油网12上的过流孔的孔径可以设置为3.5mm~4.5mm,以使副油网12对应区域的油烟能够更加容易的被吸入。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除了采用前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改变主副油网12的过流孔孔径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主副油网12之间的过流孔的密度的方式提高副油网12处的吸油烟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副油网12上开设的过流孔的密度大于或等于主油网11上开设的过流孔的密度。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的侧面示意图。

如图3和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油烟机2,该吸油烟机2包括前述多个实施例中示出的任一项的油烟滤网1。

应用该油烟滤网1的吸油烟机2设置于灶具3的上方,当用户使用灶具3进行烹饪时,离心风机21运行使得吸油烟机2的下方区域成为吸力区,利用负压吸力吸引油烟进入吸油烟机2,该油烟滤网1设计使离心风机21产生的负压吸力更多的分散到两侧的副油网处,以有效提升副油网处的负压吸力,进而增强副油网处的吸排烟效率,减少“跑烟”等问题的出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油烟滤网1罩设于吸油烟机2的烟罩22的进风面上,为提高油烟滤网1对吸油烟机2前方空间(用户所在位置)的吸油烟效果,本实施例将油烟滤网1相对于烟罩22的进风面倾斜设置,油烟滤网的主油网与烟罩22进风面之间的夹角角度满足以下关系:

3°≤∠β<8°,

其中,如图4所示,∠β为油烟滤网1的主油网与烟罩22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

通过将油烟滤网1按照上述夹角角度罩设在烟罩22的进风面上,可以降低油烟向吸油烟机2的前方“跑烟”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