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0657发布日期:2020-12-08 13:2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例如涉及一种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嵌入式空调机200,进风口210与出风口220在面板的下侧,进风口210在中心,出风口220在面板的四周。没有导风板的情况下,空调向下出风。为了保证空调风不直吹,需要设置导风板来调节空调风的出风角度,很多传统的嵌入机采用手动调节导风板,风流角度调节很不稳定。特别是炎热夏天,办公室安装嵌入式空调机时,人坐在空调底下,会一直被空调冷风直吹,而不在空调下方的人往往又接受不到冷风。冷风不直吹,暖风落地是嵌入式空调机一直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难题。目前,一般通过控制出风角度来避免冷风直吹,或者保证暖风落地的难题。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受出风角度的限制,导致导风板与水平面的水平夹角受限,影响空调机的出风量。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以解决受出风角度的限制,导致导风板与水平面的水平夹角受限,影响空调机的出风量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包括:导风板主体;出风侧延长板,设置于导风板主体的出风侧边沿;出风侧延长板与导风板主体呈第一设定夹角,且,朝向导风板主体的出风面侧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空调机,包括:前述的导风板。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本公开实施例的导风板,通过在导风板主体的出风侧边沿上以朝向导风板主体的出风面侧倾斜的方式设置出风侧延长板,使出风侧延长板与导风板主体呈第一设定夹角α1。因此,当控制出风角度为β时,则导风板主体与水平面的水平夹角γ=α1+β,水平夹角γ即为导风板主体的打开角度γ。因此,在出风角度γ不变的情况下,使导风板主体的打开角度增加,提高了整体出风量。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现有嵌入式空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嵌入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空调器的cfd仿真分析图;图10是图9的cfd仿真分析图的出风口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空调器的cfd仿真分析图;图12是图11的cfd仿真分析图的出风口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空调器的cfd仿真分析图;图14是图13的cfd仿真分析图的出风口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00、导风板;101、出风面;102、背风面;110、导风板主体;111、主体微孔;120、出风侧延长板;121、出风侧微孔;130、入风侧延长板;200、嵌入式空调机;201、风道;210、进风口;220、出风口;230、导向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结合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板100,包括导风板主体110和出风侧延长板120。如图2所示,出风侧延长板120设置于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侧边沿;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呈第一设定夹角α1,且,朝向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面101侧倾斜。本公开实施例的导风板,通过在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侧边沿上以朝向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面101侧倾斜的方式设置出风侧延长板120,使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呈第一设定夹角α1。即,导风板的出风侧向出风面侧弯折,形成折线型导风板。如图5和图6所示,当控制出风角度为β时,则导风板主体110与水平面的水平夹角γ=α1+β,水平夹角γ即为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γ。因此,在出风角度γ不变的情况下,使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增加,提高了整体出风量。例如,在制冷状态时,可以在保证制冷状态下的低出风角度以及冷风不直吹的同时,提高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以提高低出风角度时的整体出风量,保证足够的制冷能力。例如,在制热状态下,为了保证出风角度β达到制热时的风流角度,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γ也需要满足γ=α1+β,导风板的打开幅度更大,嵌入机的出风量得到更大的提高。本公开实施例中,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之间的第一设定夹角α1的具体数值不限定,可以是0°~90°之间的任意数值。研究发现,在制冷状态下,空调出风需要防止直吹人,需要控制出风的风流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出风角度β)不应过大,保证出风角度β为5°~20°。则,现有的直导风板的水平夹角过小,风道的开口率过小,直接影响空调的出风量,随着直导风板的水平夹角增大,一直达到35°时,空调的出风量逐渐增大,达到正常使用要求。且,直导风板在水平夹角10°~35°时,风流一直贴着天花板吹,容易导致天花板被吹脏,影响室内美观。当直导风板的水平夹角为40°~55°时,空调出风量达到稳定,但是无法达到规定的风流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之间的第一设定夹角α1为20°~50°。即,第一设定夹角α1可以为20°、25°、30°、35°、40°、45°或者50°,或者其它的在20°~40°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在制冷状态时,当控制出风角度β为10°时,则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γ为30°~60°。同时,在制热状态下,当控制出风角度β为50°时,则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γ为70°~100°。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实际操作中,控制打开角度γ不大于90°。保证风流还是保持主要由导风板100的出风面101侧流出。当然,依据控制的出风角度β具体数值,可以在20°~50°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第一设定夹角α1。例如,出风角度β为35°,第一设定夹角α1为20°。又如,出风角度β为20°时,第一设定夹角α1在20°~40°。可选地,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之间的第一设定夹角α1为30°。在制冷状态时,当控制出风角度β为10°时,则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γ为40°。增加导风板主体的打开角度,增加风道的开口率,增加嵌入式空调机在制冷状态下的整体出风量,保证足够制冷能力的同时,到达制冷不直吹人的目的。同时,在制热状态下,当控制出风角度β为50°时,则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γ为80°。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侧延长板120可转动地设置于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侧边沿上,使第一设定夹角α1可调。可通过设定的出风角度β和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γ,对第一设定夹角α1进行调节,以满足γ=α1+β。灵活性增加。可选地,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侧边沿通过旋转卡扣结构连接。例如,旋转卡扣结构包括旋转轴和旋转凹槽,旋转轴上设置卡凸,旋转凹槽内设置多个卡槽;旋转轴嵌设于旋转凹槽内,且所述卡凸可与其中一个卡槽适配,将旋转轴锁止,不可转动。当施加外力旋转旋转轴时,卡凸被带动一起旋转与另外的卡槽配合,并锁止。通过设置卡槽的间距,以及卡槽和卡凸的配合尺寸等,可设定相邻两个卡槽之间的角度,从而通过旋转可以调整第一设定夹角α1。其中,施加外力,可以是手动施加,也可以通过电机等机械外力施加,不限定。当然,旋转卡扣结构不限于前述的具体结构形式,凡是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结构均可适用。可选地,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侧边沿通过阻尼转轴连接。第一设定夹角α1的调整灵活。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出风方向上,出风侧延长板120的宽度d1为10mm~20mm。可选地,出风侧延长板120的宽度d1为15mm。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也不会影响风速,保证出风强度。在制冷状态下,导风板100的出风面101侧为冷空气,背风面102侧为热空气,导风板为冷热空气交汇处,导风板无法形成隔热很容易形成凝露。而且,在增加了出风侧延长板120后,导风板100的出风面101侧的冷空气的出风量变大,导风板100上更容易形成凝露。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00,还包括,入风侧延长板130,设置于导风板主体110的入风侧边沿;入风侧延长板130与导风板主体110呈第二设定夹角α2,且,朝向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面101侧倾斜。入风侧延长板130的设置,增加了导风板的最高点与背风面侧的圆弧风道的最低点之间的有效高度h,则,导风板100的背风面102侧的风流得到加强,有利于将导风板背风面102侧的热空气吹走,减小导风板上下两侧空气的温度差,有利于消除导风板凝露现象。而且,导风板100的两侧(出风面101侧和背风面102侧)风流同时作用加强了风流稳定性。针对制热状态下,现有的直导风板在打开角度达到制热风流角度时,直导风板的背风面侧的出风容易产生短回风,直接进去进风口,热空气进入空调机,影响的换热器换热效率,更严重的是使空调机发热,影响空调机正常使用。在导风板主体110的入风侧增加了入风侧延长板130后,导风板100的背风面102侧的风流的风量和强度加强后,则由背风面102侧流出的热空气不易被空调机的进风口吸走,避免产生短回风现象,保证空调机的换热器换热效率和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在嵌入式空调机200的导风板100的出风面101侧的风道201内壁上还设置有导向结构230,导向结构230具有向导风板100的背风面102侧倾斜的导向面。导风结构230设置于导风板100的最高点的上方位置。引导部分气流向导风板100的背风面102侧流动,配合入风侧延长板130,增强背风面侧的风流。可选地,导向结构230采用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导向块,以一直角边与风道201内壁,斜面作为导向面。本公开实施例中,入风侧延长板130与导风板主体110之间的第二设定夹角α2的具体数值不限定,可以是0°~90°之间的任意数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入风侧延长板130与导风板主体110之间的第二设定夹角α2为20°~50°。即,第二设定夹角α2可以为20°、25°、30°、35°、40°、45°或者50°,或者其它的在20°~40°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可选地,入风侧延长板130与导风板主体110之间的第二设定夹角α2为30°。在一些实施例中,入风侧延长板130可转动地设置于导风板主体110的入风侧边沿上,使第二设定夹角α2可调。灵活性增加。可选地,入风侧延长板130与导风板主体110的入风侧边沿通过旋转卡扣结构连接。可以采用前述的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侧边沿的连接采用的旋转卡扣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旋转卡扣结构不限于前述的具体结构形式,凡是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结构均可适用。可选地,入风侧延长板130与导风板主体110的入风侧边沿通过阻尼转轴连接。第二设定夹角α2的调整灵活。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出风方向上,入风侧延长板130的宽度d2为10mm~20mm。可选地,入风侧延长板130的宽度d2为15mm。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也不会影响风速,保证出风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板主体110上设置有微孔(定义为主体微孔111)。主体微孔111分布在导风板主体110上。在嵌入式空调机工作状态下,当导风板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微孔可以作为出风孔,通过微孔出风,可以降低风速,达到冷流辐射/热流辐射的目的;可以实现嵌入式空调机以小于等于1m/s的风速向下辐射冷空气,使用户得到无风感冷空气,达到一种舒适性的制冷。当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导风板100两侧的气流可以进行一定的热交换,减少导风板凝露,还可以消除局部风速过大,减少导风板噪音。可选地,主体微孔111的形状不限定,可以是圆孔、椭圆形孔、菱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多边形孔等。可选地,导风板主体110上设置的微孔(主体微孔111)的尺寸为1mm~5mm。可选地,微孔的尺寸为2mm~3mm。此处,尺寸指的是导风板打开时的导风板主体110的背风面上的微孔的尺寸。且,尺寸是指相应形状的微孔的最大尺寸;例如,圆孔的直径,椭圆形孔的长轴,菱形孔的对角线,三角形孔的边长,方形孔的长度等。可选地,由导风板主体110的出风面101侧向背风面102侧,微孔的直径变小。当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时,该种形式的微孔可以缓冲风流的风速,进一步降低风速,使吹出的风流更柔和,达到无风感的效果。只要控制导风板闭合时,位于外侧面(即,导风板打开时的导风板主体110的背风面102)上的微孔尺寸为1mm~5mm即可。内侧面上的微孔尺寸不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侧延长板120上设置有微孔(定义为出风侧微孔121)。出风侧微孔121分布在出风侧延长板120上。可以减小导风阻力。例如,在制热状态下,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大,出风侧延长板120上的微孔会减少热风的流动阻力。可选地,出风侧微孔121的形状不限定,可以是圆孔、椭圆形孔、菱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多边形孔等。可选地,出风侧延长板120上设置的微孔的尺寸为1mm~4mm。可选地,微孔的尺寸为2mm~3mm。此处,尺寸指的是导风板打开时,导风板主体110的背风面上的微孔的尺寸。且,尺寸是指相应形状的微孔的最大尺寸;例如,圆孔的直径,椭圆形孔的长轴,菱形孔的对角线,三角形孔的边长,方形孔的长度等。可选地,出风侧微孔121的尺寸等于或小于主体微孔111的尺寸。结合图5至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嵌入式空调机,包括前述的导风板100。本公开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机,在导风板100出风角度不变的情况下,使导风板主体110的打开角度增加,提高了整体出风量。下面,将一种导风板装配至嵌入式空调机上,其中,嵌入式空调机为5匹八面嵌,安装在8m×8m的房间中心,采用cfd仿真分析风道优化后的嵌入机气流的运动方向。其中,导风板采用如图2所示的导风板,包括,导风板主体110、出风侧延长板120和入风侧延长板110。出风侧延长板120与导风板主体110的第一设定夹角α1为30°,出风侧延长板120的宽度为15mm。入风侧延长板130与导风板主体110的第二设定夹角α2为30°,入风侧延长板130的宽度为15mm。分别对出风角度为10°(如图9和图10所示)、45°(如图11和图12所示)和55°(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气流运动进行了cfd仿真分析。同时,以现有的直导风板作为对比,进行了风量检测分析,如下表1所示。表1出风角度β直导风板风量(m3/h)折线导风板风量(m3/h)增长率10°171018196.4%45°174818556.1%55°176018646.0%结合图9至图14,以及表1,分析可以得到,本公开实施例的导风板在不同角度下的风量平均提高6%。其中导风板在出风角度55°,热风风速很大,直接达到热风落地的效果。其中,图9至图14为cfd仿真分析图的灰度图,其中,图中的比对色条是从左侧的蓝色,过渡到绿色,再过渡到黄色,至过渡到最右侧的红色。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