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热联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7489发布日期:2020-10-09 18:1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热联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热联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热联箱,适用于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换热管、管路进行热量交换。



背景技术:

现有集热联箱,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与集热联箱,通常采用密封胶条进行密封,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密封胶条不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以及压力,只能用于生活热水或65℃以下热水工程,不适合于在高温领域应用。

如何设计一种集热联箱,如何实现在高温且承压的环境下运行,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热联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密封胶条进行密封,不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以及压力,只能用于生活热水或65℃以下热水工程,不适于在高温领域应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热联箱,包括联箱框架,所述的联箱框架一侧设置有上支架,联箱框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对称布置;

联箱框架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t型螺纹管,两个t型螺纹管之间设置有数对等距布置的u型螺纹管组;其中t型螺纹管均为横置,其中左侧t型螺纹管的中部端口向左布置,右侧t型螺纹管的中部端口向右布置;

任意一对u型螺纹管组均由对称布置的u型螺纹管组成,u型螺纹管的开口均远离联箱框架的中心;

任意两个在同一侧且相邻的u型螺纹管开口均与u型换热管连接;

任意一个t型螺纹管两端的侧出口分别通过靠近其一端的u型换热管与其相邻的u型螺纹管的一端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左侧的t型螺纹管、数个u型螺纹管、数个u型换热管、右侧的t型螺纹管形成多级加热管路;

任意一个u型换热管的外圈均设置有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分别安装在靠近其一侧的上支架、下支架上;

联箱框架内的t型螺纹管、u型螺纹管之间的间隙均填充有保温材料。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t型螺纹管两端的侧出口均设置有第一螺口,第一螺口通过第一螺纹接头与u型换热管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u型螺纹管的两个开口上均设置有第二螺口,第二螺口通过第二螺纹接头与u型换热管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真空集热管与u型换热管外圈的空间内设置有热空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的真空集热管与其内部的u型换热管组成多级加热管路;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u型换热管中换热水与真空集热管中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一侧到另一侧逐级加热。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u型换热管的中部外圈均设置有翅片;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加装翅片能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热联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更换方便;2.升温快;3.密封性好,可承压运行;4.可多级组合使用,通过集热联箱间串联组合,实现了更高温度的热水或蒸汽;5.维护成本低,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t型螺纹管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螺纹管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换热管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联箱框架内部尺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集热联箱型号参数表。

图中:1.上支架;2.真空集热管;3.联箱框架;4.t型螺纹管;5.u型螺纹管;6.下支架;7.保温材料;8.u型换热管;401.中部端口;402.侧出口;801.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热联箱,包括联箱框架3,所述的联箱框架3一侧设置有上支架1,联箱框架3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支架6,上支架1与下支架6对称布置;

联箱框架3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t型螺纹管4,两个t型螺纹管4之间设置有数对等距布置的u型螺纹管组;

如图2所示,其中t型螺纹管4均为横置,其中左侧t型螺纹管4的中部端口401向左布置,右侧t型螺纹管4的中部端口401向右布置;

如图1所示,任意一对u型螺纹管组均由对称布置的u型螺纹管5组成,u型螺纹管5的开口均远离联箱框架3的中心;

任意两个在同一侧且相邻的u型螺纹管5开口均与u型换热管8连接;

任意一个t型螺纹管4两端的侧出口402分别通过靠近其一端的u型换热管8与其相邻的u型螺纹管5的一端连接;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左侧的t型螺纹管、数个u型螺纹管、数个u型换热管、右侧的t型螺纹管形成多级加热管路;

任意一个u型换热管8的外圈均设置有真空集热管2,真空集热管2分别安装在靠近其一侧的上支架1、下支架6上;

联箱框架3内的t型螺纹管4、u型螺纹管5之间的间隙均填充有保温材料7;

任意一个所述的t型螺纹管4两端的侧出口402均设置有第一螺口,第一螺口通过第一螺纹接头与u型换热管8连接;第一螺纹接头与第一螺口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四氟垫片;

如图3所示,任意一个所述的u型螺纹管5的两个开口上均设置有第二螺口,第二螺口通过第二螺纹接头与u型换热管8连接,第二螺纹接头与第二螺口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四氟垫片;

任意一个所述的真空集热管2与u型换热管8外圈的空间内设置有热空气;

所有所述的真空集热管2与其内部的u型换热管8组成多级加热管路;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u型换热管中换热水与真空集热管中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一侧到另一侧逐级加热;

如图4所示,任意一个所述的u型换热管8的中部外圈均设置有翅片80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加装翅片能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换热水进入右边的t型螺纹管4后,分两路进入集热联箱中的u型换热管8内,u型换热管8与集热联箱中的u型螺纹管5连接,形成多级加热管路,u型换热管8位于真空集热管2内,u型换热管8中换热水与真空集热管2中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右到左逐级加热,最终在左边的t型螺纹管4汇合排出,完成一个换热过程;集热联箱除联接管网外,还有保温效果。

实施例一、如图5所示,联箱框架3的长度为a,任意一个u型螺纹管5的两个开口之间的中心距为c,t型螺纹管4的侧出口402中心到相邻u型螺纹管5开口的最小中心距为d,t型螺纹管4的侧出口402中心到相邻u型螺纹管5开口的最大中心距为b,t型螺纹管4的宽度(中部端口401到侧出口402外圆远端之间)尺寸为e,t型螺纹管4的侧出口402中心到联箱框架3的距离为f;

如图6所示,型号1的尺寸为:a=2270mm,b=80mm;c=52mm;d=28mm;e=109.5mm;f=79.5mm;

型号2的尺寸为:a=2440mm,b=80mm;c=52mm;d=28mm;e=116mm;f=86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热联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更换方便;2.升温快;3.密封性好,可承压运行;4.可多级组合使用,通过集热联箱间串联组合,实现了更高温度的热水或蒸汽;5.维护成本低。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