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9850发布日期:2021-02-03 12:2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0002]
除湿机,又名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是通过将潮湿的空气吸入,通过制冷的方式来降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以保持空间的相对湿度,避免容易受潮物品、家居用品受潮、发霉,以及方便一些对空气湿度有较高要求的产品、药品能够在合适的湿度范围内进行制作、生产和贮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来实现空气经进风口进入除湿后从出风口流出,在除湿机的冷却装置上安装散热铝片实现对冷却装置的热端的散热作用,采用现有技术的除湿机存在风向单一,除湿效果不佳,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除湿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机,包括
[0005]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u型进风口、出风口和水箱安装口;
[0006]
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用于送风冷却的冷却机构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导向除湿的导风罩框,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导风罩框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导风罩框均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罩框位于所述冷却机构进风一侧;
[0007]
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导风罩框下方,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并用于所述水箱收集经所述冷却机构冷却后产生的水滴。
[0008]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风扇、冷却组件、印刷电路板和用作电源的火牛组件,所述风扇、所述冷却组件、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火牛组件均位于所述水箱上方,所述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壳体内壁顶部的下方,所述火牛组件与所述导风罩框固定连接,且所述火牛组件位于所述导风罩框的侧面,所述印刷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电源插座电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插接于所述导风罩框的侧面,且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火牛组件相对设置。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一侧与所述导风罩框相邻设置,所述冷却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且所述冷却组件位于所述风扇进风一侧,所述火牛组件与所述风扇、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风扇、冷却组件和火牛组件之间电连接并用于调节控制所述风扇、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火牛组件之间的运作配合。
[0010]
优选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铝、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铝片和安装架扣,所述冷却铝位于所述导风罩框框内,所述安装架扣背面与所述风扇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铝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扣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铝片上,且所述半导体
制冷片位于所述散热铝片与安装架扣连接面相对的另一侧面正中间位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铝片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铝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冷端与所述热端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火牛组件。
[0011]
优选地,所述散热铝片包括安装部和围绕所述安装部发散设置的若干散热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扣上,各所述散热片之间设置有供风流通的间隙。
[0012]
优选地,所述冷却铝包括安装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间隔设置的若干菱形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固定连接,各所述菱形板与所述冷却铝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0013]
优选地,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水箱水位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位的触片组件,所述触片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水箱上,所述触片组件与所述检测装置通过弹性抵触实现电连接,所述触片组件的底端伸进所述水箱中并用于检测水箱中的水位。
[0014]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调节除湿机运作的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触摸开关位于所述导风罩框的顶部,所述触摸开关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0015]
优选地,所述水箱包括水箱盖和水箱本体,所述水箱盖顶部设置有引水槽,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引水槽正中间最低处,所述水箱盖封盖于所述水箱本体上方。
[0016]
优选地,所述水箱安装口位于所述壳体背面的底部位置并用于供所述水箱抽拉安装。
[0017]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组导轨,所述水箱底部上与两组所述导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两组所述导轨相适配的滑行槽。
[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9]
本实用新型中的除湿机包括壳体、除湿装置和水箱,在壳体上设置u型进风口、出风口和安装口,通过u型进风口的设置实现多面进风,通过导风罩框的设置将经u型进风口进入的分层气流进行引导到冷却机构进行冷却除湿,对空气冷却除湿后产生的水滴低落到下方进入水箱中。使用时将除湿机接通电源,除湿机开始工作,空气通过前壳体上设置的u型进风口进入在导风罩框的引导下到达冷却机构进行冷却除湿,冷却除湿后的空气带着冷却机构产生的热量从后壳体上设置的出风口流出,排除除湿后的空气,冷却除湿后产生的水滴低落到位于下方的水箱中,经水箱上设置的进水口流入水箱内部储存,重复该步骤达到对空气的除湿。通过上述装置,实现对进入除湿机中的空气进行分层,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率。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效果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正视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后视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侧视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分解图。
[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除湿装置的正面效果图。
[0027]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除湿装置的分解图。
[0028]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除湿装置的正视图。
[0029]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除湿装置的侧视图。
[0030]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冷却组件的效果图。
[003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冷却组件的俯视图。
[0032]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冷却组件的侧视图。
[0033]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散热铝片的效果图。
[0034]
图14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35]
图15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6]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7]
10—壳体
ꢀꢀꢀꢀꢀꢀꢀꢀꢀꢀꢀꢀꢀ
11—前壳体
ꢀꢀꢀꢀꢀꢀꢀꢀꢀꢀꢀꢀ
12—后壳体
[0038]
20—除湿装置
ꢀꢀꢀꢀꢀꢀꢀꢀꢀ
21—冷却机构
ꢀꢀꢀꢀꢀꢀꢀꢀꢀꢀ
22—导风罩框
[0039]
30—水箱
ꢀꢀꢀꢀꢀꢀꢀꢀꢀꢀꢀꢀꢀ
31—进水口
ꢀꢀꢀꢀꢀꢀꢀꢀꢀꢀꢀꢀ
32—水箱盖
[0040]
33—水箱本体
ꢀꢀꢀꢀꢀꢀꢀꢀꢀ
40—检测装置
ꢀꢀꢀꢀꢀꢀꢀꢀꢀꢀ
41—触片组件
[0041]
111—u型进风口
ꢀꢀꢀꢀꢀꢀꢀ
112—水尺镜片
ꢀꢀꢀꢀꢀꢀꢀꢀꢀ
121—电源开关
[0042]
122—电源插座
ꢀꢀꢀꢀꢀꢀꢀꢀ
123—出风口
ꢀꢀꢀꢀꢀꢀꢀꢀꢀꢀꢀ
124—水箱安装口
[0043]
125—触摸开关
ꢀꢀꢀꢀꢀꢀꢀꢀ
211—风扇
ꢀꢀꢀꢀꢀꢀꢀꢀꢀꢀꢀꢀꢀ
212—冷却组件
[0044]
213—印刷电路板
ꢀꢀꢀꢀꢀꢀ
214—火牛组件
ꢀꢀꢀꢀꢀꢀꢀꢀꢀ
321—引水槽
[0045]
2121—冷却铝
ꢀꢀꢀꢀꢀꢀꢀꢀꢀ
2122—半导体制冷片
ꢀꢀꢀꢀ
2123—散热铝片
[0046]
2124—安装架扣
ꢀꢀꢀꢀꢀꢀꢀ
2121a—安装板
ꢀꢀꢀꢀꢀꢀꢀꢀꢀ
2121b—菱形板
[0047]
2123a—安装部
ꢀꢀꢀꢀꢀꢀꢀꢀ
2123b—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15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5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5所示,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10、除湿装置20和水箱30,课题一般用于支撑部件安装和保护部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除湿装置20一般用于将空气中的湿度降低,达到除湿效果,水箱30用于储存水。
[0053]
所述壳体10包括前壳体11和与所述前壳体11固定连接的后壳体12,所述前壳体11上设置有u型进风口111,通过u型进风口111的设置实现需进行除湿的空气从多方位进入,实现气流分层,所述后壳体12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21、电源插座122、出风口123和水箱安装口124,电源开关121用于打开关闭除湿机与电源之间的连接,电源插座122用于接通电源,出风口123用于排除除湿后的空气,水箱安装口124用于实现对水箱30的安装。
[0054]
所述除湿装置20包括用于送风冷却的冷却机构2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导向除湿的导风罩框22,通过冷却机构21实现对空气流动的动力提供和空气中水分的冷却除湿作用,通过设置导风罩框22在导风罩框22的风道挡板的作用下使u型进风口111进入的空气在导风罩框22中进行固定轨迹的移动,所述冷却机构21分别与所述电源开关121和所述电源插座122电连接,通过冷却机构21和电源开关121以及电源插座122之间的电连接,实现电源插座122对冷却机构21进行供电,电源开关121控制冷却机构21的运行,所述冷却机构21和所述导风罩框22均设置于组合后的所述前壳体11和所述后壳体12内部,将冷却机构21和导风罩框22设置在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组合后的内部,避免冷却机构21和导风罩框22受到外部因素的损坏,所述冷却机构21和所述导风罩框22均与组合后的所述前壳体11和所述后壳体12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冷却机构21和导风罩框22与组合后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内壁件的固定连接使冷却机构21和导风罩框22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位置,不会发生内部碰撞,所述导风罩框22位于所述冷却机构21进风一侧,将导风罩框22设置现在冷却机构21进风的一侧能够在导风罩框22的作用下将要进入冷却机构21中进行冷却除湿的空气进行整合引导。
[0055]
所述水箱30设置于组合后的所述前壳体11和所述后壳体12内部,且所述水箱30位于所述冷却机构21和所述导风罩框22下方,通过在组合后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内部设置位于冷却机构21和导风罩框22下方的水箱30,来实现对冷却机构21冷却除湿后出现的水滴的收集,所述水箱30顶部设置有进水口31并用于所述水箱30收集经所述冷却机构21冷却后产生的水滴,通过设置进水口31实现对水滴收集位置的固定。
[0056]
本实用新型中的除湿机包括壳体10、除湿装置20和水箱30,将壳体10分设为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便于实现壳体10的安装,在前壳体11上设置u型进风口111用于供空气进入,在后壳体12上设置电源开关121、电源插座122、出风口123和安装口,通过电源开关121和电源插座122分别与冷却机构21之间的电连接实现对除湿装置20的运作进行控制,通过
导风罩框22的设置将经u型进风口111进入的分层气流进行引导到冷却机构21进行冷却除湿,对空气冷却除湿后产生的水滴低落到下方进入水箱30中。使用时将电源适配器插接到电源插座122上,打开电源开关121,除湿机开始工作,空气通过前壳体11上设置的u型进风口111进入在导风罩框22的引导下到达冷却机构21进行冷却除湿,冷却除湿后的空气带着冷却机构21产生的热量从后壳体12上设置的出风口123流出,排除除湿后的空气,冷却除湿后产生的水滴低落到位于下方的水箱30中,经水箱30上设置的进水口31流入水箱30内部储存,重复该步骤达到对空气的除湿。通过上述装置,实现对进入除湿机中的空气进行分层,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率。
[005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9所示,所述冷却机构21包括风扇211、冷却组件212、印刷电路板213和用作电源的火牛组件214,风扇211用于实现对空气的流动进行牵引,冷却组件212用于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印刷电路板213用于实现对设备部件的调节控制,火牛组件214通过设置火牛罩壳达到对较高的绝缘散热效果,所述风扇211、所述冷却组件212、所述印刷电路板213和所述火牛组件214均位于所述水箱30上方,通过将风扇211、冷却组件212印刷电路板213和火牛组件214设置在水箱30上方使水箱30位于冷却组件212下方便于收集冷却组件212冷却除湿后生成的水。
[0058]
所述风扇211固定安装于组合后的所述前壳体11和所述后壳体12的内壁上,且所述风扇211位于组合后的所述前壳体11和所述后壳体12内壁顶部的下方,通过将风扇211固定安装在组合后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的内部且位于顶部内壁的下方,使风扇211的位置能够保持与冷却组件212在同意高度上,方便对冷却组件212的送风。所述火牛组件214与所述导风罩框22固定连接,且所述火牛组件214位于所述导风罩框22的侧面,所述印刷电路板213分别与所述电源开关121和所述电源插座122电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213插接于所述导风罩框22的侧面,且所述印刷电路板213与所述火牛组件214相对设置,通过在印刷电路板213的两侧相对设置过牛组件和印刷电路板213使,使内部的部件布局紧凑,从而使除湿机的整体体积更加的小化,适合各种家用的小面积场所。
[0059]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212一侧与所述导风罩框22相邻设置,通过将冷却组件212和导风罩框22相邻设置使导风罩框22引导的空气流直接到达冷却组件212上,提高冷却组件212的除湿效率,所述冷却组件212的另一侧与所述风扇211固定连接,且所述冷却组件212位于所述风扇211进风一侧,通过将冷却组件212固定安装于风扇211进风的一侧,使风扇211带动空气流动经过冷却组件212达到冷却除湿效果,同时对冷却组件212产生的热量进行转移,所述火牛组件214与所述风扇211、所述冷却组件212和所述印刷电路板213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213与所述风扇211、冷却组件212和火牛组件214之间电连接并用于调节控制所述风扇211、所述冷却组件212和所述火牛组件214之间的运作配合,通过火牛组件214与印刷电路板213与各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实现对各部件的电源提供和调节控制。
[006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13所示,所述冷却组件212包括冷却铝2121、半导体制冷片2122、散热铝片2123和安装架扣2124,冷却铝2121用于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半导体制冷片2122用于实现制冷,散热铝片2123用于进行热量散发,提高除湿效率,安装架扣2124用于实现部件之间的安装固定,所述冷却铝2121位于所述导风罩框22框内,将冷却铝2121设置在导风罩框22框内,使冷却铝2121对导风罩框22引导的空气直接进行除湿,达到最大的除湿效率,所述安装架扣2124背面与所述风扇211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散
热铝片2123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扣2124上,通过安装架扣2124实现散热铝片2123的固定安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22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铝片2123上,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22位于所述散热铝片2123与安装架扣2124连接面相对的另一侧面正中间位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22的热端与所述散热铝片2123固定连接,通过散热铝片2123和制冷片热端之间的固定连接,使散热铝片2123对制冷片热端进行散热,散热铝片2123和制冷片之间通过导热胶粘贴连接,通过导热胶良好的导热效果使制冷片热端产生的热量更好的传导到散热铝片2123上进行散发.
[0061]
所述冷却铝2121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22的冷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冷端与所述热端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22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通过制冷片冷端与冷却铝212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使冷却铝2121在制冷片冷端的作用下实现制冷除湿的功能,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22电连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13和所述火牛组件214,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122和印刷电路板213以及火牛组件214之间的电连接实现火牛组件214为半导体制冷片2122进行供电,印刷电路板213控制调节半导体制冷片2122的运作,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122来实现对空气的冷却除湿使除湿机在运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低。
[006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散热铝片2123包括安装部2123a和围绕所述安装部2123a发散设置的若干散热片2123b,安装部2123a用于实现散热铝片2123与安装架扣2124和制冷片之间的固定连接,呈360度发散设置的各散热片2123b用于对制冷片热端传导的热量进行散发,所述安装部2123a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124扣上,各所述散热片2123b之间设置有供风流通的间隙,通过在各散热片2123b之间设置供风流通的间隙,在风的流通作用下带走散热片2123b上的热量,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006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冷却铝2121包括安装板2121a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121a上间隔设置的若干菱形板2121b,安装板2121a用于实现与制冷片之间的连接,间隔设置的菱形板2121b用于疏导冷却除湿后产生的水滴向下移动低落到水箱30中,各所述菱形板2121b与所述冷却铝2121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21a的两侧,通过各菱形板2121b与制冷片的相对设置,使除湿机从制冷到散热处于同一方向上,使除湿散热简单直接,达到更好的除湿散热效率。
[0064]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水箱30水位的检测装置40,所述检测装置40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壳体12的内壁上,将检测装置40固定安装在后壳体12的内璧上,使检测装置40有一个固定的安装位,便于实现其本身的检测功能,且所述检测装置40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13的下方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13电连接,通过检测装置40和印刷电路板213之间的电连接实现在印刷电路板213的调解下,通过检测装置40的监测数据控制各部件的运行,所述检测装置4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位的触片组件41,所述触片组件41固定安装于所述水箱30上,通过固定安装在水箱30上的触片组件41进行对水箱30中的水位进行检测收集,所述触片组件41与所述检测装置40通过弹性抵触实现电连接,通过弹性抵触的电连接,使触片组件41收集的水位数据传导到检测装置40中到达印刷电路板213,触发印刷电路板213上设置的相关调节控制,所述触片组件41的底端伸进所述水箱30中并用于检测水箱30中的水位,通过底端伸进水箱30中达到触片组件41对水箱30中的水位的检测。
[006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9所示,所述后壳体12上还设有用
于控制调节除湿机运作的触摸开关125,通过触摸开关125的设置让使用者对除湿机的控制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所述触摸开关125位于所述后壳体12的顶部,且所述触摸开关125位于所述导风罩框22的顶部,将触摸开关125设置在顶部方便使用者进行操控,所述触摸开关125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13电连接,通过触摸开关125和印刷电路板213之间的电连接实现触摸开关125的指令传达到印刷电路板213上,在印刷电路板213的调节控制的作用下实现对部件的控制。
[006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水箱30包括水箱盖32和水箱本体33,水箱盖32方便打开进行水箱30中的水清理,水箱本体33用于实现对冷却除湿产生的水滴的收集,所述水箱盖32顶部设置有引水槽321,所述进水口31位于所述引水槽321正中间最低处,所述水箱盖32封盖于所述水箱本体33上方,在水箱30进水口31处设置以进水口31为中心的引水槽321方便对滴落的水滴的收集。在水箱30侧面还相邻设置有水尺镜片112,水尺镜片112固定安装于前壳体11侧面底部,在前壳体11下方与水尺镜片1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观测孔用于安装水尺镜片112用于对水箱30中的水位进行观测,方便进行人为的调节控制。
[006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水箱安装口124位于所述后壳体12背面的底部位置并用于供所述水箱30抽拉安装,通过水箱安装口124实现水箱30的便捷取出与放入,方便使用者对水位达到警戒值的水箱30进行水箱30中的水的清理。
[006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后壳体12和所述前壳体11内壁底部分别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组导轨,所述水箱30底部上与两组所述导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两组所述导轨适配的滑行槽,通过导轨和相对设置的滑行槽实现水箱30安装取出的方向引导,防止出现碰撞,不便取出。
[0069]
在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的内璧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内璧上设置预留接口,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光触媒功能的添加,强化除湿机的功能,达到有效的净化空气的能力。
[00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