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4557发布日期:2020-11-03 23:2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岩棉是以天然玄武岩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融后,由高速离心设备制成的人工无机纤维,同时加入特制的粘结剂和防尘油,再经加温固化,所制而成,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固化炉是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必备的设备,岩棉通过固化炉加热固化以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传统的固化炉加热的方式燃料为天热气和高炉煤气,这两种气体都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且成本较高,且传统的固化炉的供气设备供气温度压力不均,使得岩棉的外表固化不均匀,整体产品品质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供气温度、压力稳定,成本较低的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

一种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包括电加热供气装置、固化炉,所述电加热供气装置包括中间罐、鼓风机、空气电加热器、供气管,所述中间罐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均为密封的筒体,第一罐体的一端端面设有混合热气出口,第一罐体的另一端端面封闭,在第一罐体的环壁上设有连接口,第二罐体的一端设有热空气入口,第二罐体的另一端设有热空气出口,第二罐体的的热空气出口与第一罐体的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罐体的轴线与第二罐体的轴线相对垂直,所述鼓风机的出口与空气电加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空气电加热器的出口与第二罐体的热空气入口连接,所述固化炉一侧设置有若干混合热气入口,所述第一罐体的混合热气出口通过供气管与固化炉混合热气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罐体的直径大于第二罐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化炉包括壳体、上链板、下链板、气缸组件,所述上链板、下链板内置于壳体中,所述上链板在至少两组气缸组件的推动下相对于所述下链板竖直运动,用于对放置于所述下链板上的岩棉进行夹紧,所述混合热气入口靠近固化炉的底壁设置,所述混合热气入口与壳体内下链板下的空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化炉还包括排气总管、集风罩,排气总管包括若干废气入口和一个总废气口,所述固化炉两端的顶壁各设有顶排气口,所述顶排气口与壳体内上链板上的空腔连通,每一个顶排气口与集风罩的入口连接,所述集风罩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排气总管的废气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化炉一侧设置有若干侧排气口,所述侧排气口与壳体内上链板上的空腔连通,所述侧排气口通过管道与排气总管的废气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气管为“l”形。

优选的,在壳体的外壁包覆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固化炉的壳体的长度为38m。

优选的,所述固化炉从进料端至固化炉出料端分别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各设置一个混合热气入口,所述电加热供气装置的数量与固化炉的混合热气入口的数量相应。

优选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各设置一个侧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中,经过空气电加热器的空气进入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后,被加热的空气从第二罐体进入第二罐体后,由于第一罐体的轴线与第二罐体的轴线相对垂直,热空气折流最终失稳形成紊流,从而达到了供气温度恒定、压力稳定的效果,被加热的空气进入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后,体积骤然变大,流速降低,增加了在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内的停留时间,保证了空气被充分加热,进一步提高了供气温度恒定、压力稳定的效果,使得岩棉的外表固化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所述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的主视图。

图中:电加热供气装置70、中间罐71、第一罐体711、第二罐体712、鼓风机72、空气电加热器73、供气管74、固化炉80、排气总管81、集风罩8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化炉换热加热系统能源再利用系统,包括电加热供气装置70、固化炉80,电加热供气装置70包括中间罐71、鼓风机72、空气电加热器73、供气管74,中间罐71包括第一罐体711、第二罐体712,第一罐体711、第二罐体712均为密封的筒体,第一罐体711的一端端面设有混合热气出口,第一罐体711的另一端端面封闭,在第一罐体711的环壁上设有连接口,第二罐体712的一端设有热空气入口,第二罐体712的另一端设有热空气出口,第二罐体712的的热空气出口与第一罐体711的连接口连接,第一罐体711的轴线与第二罐体712的轴线相对垂直,鼓风机72的出口与空气电加热器73的入口连接,空气电加热器73的出口与第二罐体712的热空气入口连接,固化炉80一侧设置有若干混合热气入口,第一罐体711的混合热气出口通过供气管74与固化炉80混合热气入口连接。

根据实际需要,空气电加热器73可以是风道式电加热,风道式加热器采用钢板支撑电热管以减少电热管的振动,降低加热器故障率,保证长时间连续不断运行。

传统的固化炉80生产一吨产品所需要的天然气在90元左右,生产煤气所用的费用为70元左右,按照一年的产量3万吨计算,所以基本产生的费用在270万左右的费用,与电加热相比,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中,经过空气电加热器73的空气进入第一罐体711、第二罐体712后,被加热的空气从第二罐体712进入第二罐体712后,由于第一罐体711的轴线与第二罐体712的轴线相对垂直,热空气90度转角折流最终失稳形成紊流,从而达到了供气温度恒定、压力稳定的效果,被加热的空气进入第一罐体711、第二罐体712后,体积骤然变大,流速降低,增加了在第一罐体711、第二罐体712内的停留时间,保证了空气被充分加热,进一步提高了供气温度恒定、压力稳定的效果,使得岩棉的外表固化均匀。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第一罐体711的直径大于第二罐体712的直径。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固化炉80包括壳体、上链板、下链板、气缸组件,上链板、下链板内置于壳体中,上链板在至少两组气缸组件的推动下相对于下链板竖直运动,用于对放置于下链板上的岩棉进行夹紧,混合热气入口靠近固化炉80的底壁设置,混合热气入口与壳体内下链板下的空腔连通。

具体的,上链板、下链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上链板位于下链板的上部,上链板、下链板相互平行,上链板包括上主动轮、上从动轮、上网带,上网带为环形,上网带绕行在上主动轮、上从动轮之间,下链板包括下主动轮、下从动轮、下网带,下网带为环形,下网带绕行在下主动轮、下从动轮之间。热空气能透过上网带和下网带与岩棉充分接触,使得岩棉的外表固化均匀。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固化炉80还包括排气总管81、集风罩82,排气总管81包括若干废气入口和一个总废气口,固化炉80两端的顶壁各设有顶排气口,顶排气口与壳体内上链板上的空腔连通,每一个顶排气口与集风罩82的入口连接,集风罩8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排气总管81的废气入口连接。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固化炉80一侧设置有若干侧排气口,侧排气口与壳体内上链板上的空腔连通,侧排气口通过管道与排气总管81的废气入口连接。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供气管74为“l”形。

“l”形供气管74使得进入固化炉80的热空气进一步折流,进一步促进了热空气的温度一致性。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在壳体的外壁包覆有保温层。

采用内箱式保温,消耗能源能量可减少30%。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固化炉80的壳体的长度为38m。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固化炉80从进料端至固化炉80出料端分别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各设置一个混合热气入口,电加热供气装置70的数量与固化炉80的混合热气入口的数量相应。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各设置一个侧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