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装置用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5481发布日期:2021-01-01 13:2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装置用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加湿装置用水箱。



背景技术:

水箱是一种常见的储水容器,主要功能是储存一定的水量用来保证用水,在建筑楼宇水系统中的水箱还具有一定的定压作用。水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水箱底部容易残留各种杂质,为了能够清除这些杂质,常常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清洗。目前水箱清洗大都是人工直接进行清洗,这样不仅清洗质量难以保证,也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箱,其具有自动清洗功能。其依据预设的程序判断或基于人工触发进入自清洗模式。整个清洗过程过程无需人工参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湿装置用水箱,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其一侧配置有进水管,其连接至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水管上配置有进水阀,

储液罐,其通过加液阀连接至所述本体,

所述本体的与所述进水管相对的一侧配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配置有出水阀,

所述本体内配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及第二液位传感器,其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控制组件;

所述出水阀、所述进水阀及所述加液阀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控制组件,并基于控制组件的指令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储液罐与进水阀同侧配置,所述出水阀与所述进水阀相对的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水箱还包含排水管,其配置于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排水管上配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电性连接至控制控制组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水箱还包含排水管,其与所述出水管同侧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以检测水箱内的水、清洗液、或水与清洗液的混合液的液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以检测水箱内的水或水与清洗液的混合液的液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液位传感器及第二液位传感器配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面,所述侧面与设有储液罐的侧面相对。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液位传感器及第二液位传感器集成于于传感器模块。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控制组件包含接收端,其用以接收清洗指令,基于接收的指令控制其电性连接的所述出水阀、所述进水阀及所述加液阀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控制组件包含处理模块,其电性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及第二液位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及第二液位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其电性连接的所述出水阀、所述进水阀及所述加液阀动作。

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在现有水箱的基础上,配置清洗液储液罐、电磁阀和配套控制系统,其依据预设的程序判断启动自动加液和清洗,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这样解决人为进行清洗耗时耗力的不足同时能保证清洗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水箱自清洗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如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箱,其具有水箱本体,在水箱本体上配置清洗液储液罐、加液电磁阀及用以控制该加液电磁阀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内匹配有控制程序,基于控制程序在需要的时候完成对水箱的自动清洗。

接下来结合附图来详细的描述本申请提出的水箱。

如图1所示为水箱的结构示意图,该水箱100,具有本体101,其一侧配置有进水管102,该进水管102通过进水阀103连接至本体101,储液罐104,其通过加液阀105连接至本体101,出水管106,该出水管106通过出水阀107连接至本体101。该进水阀103、加液阀105、出水阀107及排水阀分别电性控制组件,并基于控制组件的指令动作。较佳的,储液罐104与进水阀103同侧配置,出水阀107与进水阀103相对的配置。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01配置有排水管108,其配置于本体101的底部,排水管108上配置有排水阀。在一实施方式中,出水阀107的同侧配置排水管108或配置于本体101的一侧上。

如图2所示为水箱的结构示意图,该水箱200,具有本体201,其一侧配置有进水管202,其通过管道连接进水,该进水管202上配置有进水阀202a,通过该进水阀202a打开或关闭进水管202的管道。储液罐203,其通过加液阀203a连接至本体201,基于指令打开该加液阀203a,储液罐203内的清洗液流入至水箱200内,该水箱200内配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05及第二液位传感器206,该第一液位传感器205用以检测水箱内的液体(水或清洗液)的液位。该第二液位传感器206用以检测水箱内的液体(水或水与清洗液的混合液)的液位。该第一液位传感器205及第二液位传感器206,分别连接至控制组件(图未示)。用以将检测的信号反馈至控制组件。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液位传感器205及第二液位传感器206配置于本体201的一侧面,该侧面与储液罐203的侧面相对配置,这样的设计提高检测的精度。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液位传感器205及第二液位传感器206为一集成模块(也成双液位传感器)出水管106,该出水管106通过出水阀107连接至本体101。该进水阀202a、加液阀203a、出水阀204a及排水阀分别电性控制组件,并基于控制组件的指令动作。较佳的,储液罐203与进水阀202a同侧配置,出水阀204a与进水阀202a相对的配置。本实施方式中,本体201配置有排水管(图未示),其配置于本体201的底部,排水管上配置有排水阀。

接下来描述结合图3来描述该水箱的自清洗控制方法。控制组件基于预设的条件(如预设的基于时间控制清洗,即水箱运行一段时间后自动进行清洗或操作人员发出的清洗指令进行清洗),判断水箱需要自清洗时,发出自清洗信号,

s1.接受清洗信号水箱进入自清洗模式(水箱的控制组件接受清洗信号),

s2.控制组件接收并响应该自清洗信号后,关闭出水阀、开启排水阀t1时间,以将水箱里的存储的水连同部分杂质一起排出;

s3.控制组件控制开启储液罐加液阀开启并维持t2时间,以向水箱内接入一定量的清洗液,然后开启进水阀并维持t3时间,使水箱中有一定的水和清洗液进行混合;

s4.静置t4时间,用以使清洗液和残余在水箱壁面的顽固杂质(如水垢等)产生化学作用,使杂质脱离壁面进入水中;

s5.开启排水阀并维持开启t1时间,用以排出水箱中所有的水和杂质。

s5之后还包含冲洗动作,即重复s4.s5.开启进水阀t3时间后,再开启排水阀t1时间,对水箱再进行一次冲洗。如此便完成了对水箱的一次自动清洗过程。

上述控制方法中,排水阀开启时间t1,储液罐加液阀开启时间t2,进水阀开启时间t3及静置时间t4可预先配置,视应用的场合可通过控制组件的输入装置输入。本控制方法中,时间t1-t4,可基于控制组件中的计时器来设定。

作为上述控制方法的变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水箱自清洗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s11.接受清洗信号水箱进入自清洗模式(水箱的控制组件接受遥控器发出清洗信号);

s21.控制组件接收并响应该自清洗信号后关闭出水阀并开启排水阀(控制排水阀供电),直到双液位传感器感应到低水位后,接着保持排水电磁阀(即排水阀)开启t1时间(如5min),以尽量排空水箱内的残余水,再控制其断电停止排水;

s31.控制组件控制开启储液罐加液阀,以将清洗液加入到水箱中,直到双液位传感器感应到低水位后(即加入的清洗液达到预设的量),关闭加液阀;然后开启进水阀以供水,直至双液位传感器感应到高水位后,关闭进水阀以保证一定量的水进入水箱内;

s41.静置t4时间,用以使清洗液和残余在水箱壁面的顽固杂质(如水垢等)产生化学作用,使杂质脱离壁面进入水中;

s51.开启排水阀,直到双液位传感器感应到低水位后维持开启排水阀t1时间(如5min,具体视应用场合而定),再关闭排水阀,这样以尽量排空水箱内的残余水。

s51之后还包含冲洗动作,即重复s41.s51对水箱再进行一次冲洗(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可设置二次冲洗等)。如此便完成了对水箱的一次自动清洗过程。重新开始计时水箱的使用时间。直到下一次完成清洗后,再重新复位。如此循环。本控制方法中的水箱,还配置有报警模块。在进水阀开启后,双液位传感器一直没有感应到高位有水,说明供水出现故障,开启报警。或排水阀开启后,双液位传感器一直没有感应到低位有水,说明排水出现故障开启报警。或加液阀开启后,双液位传感器一直没有感应到低位有水,说明清洗剂不足,提醒需要补充清洗液。

本申请提供的水箱具有水箱本体,具有进水阀、出水阀、排水阀及加液电磁阀,其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并基于控制组件的指令动作。

本申请提供的水箱具有水箱本体,具有进水阀、出水阀、排水阀、加液电磁阀及双液位传感器,其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并基于控制组件的指令动作。

本申请提供的水箱具有水箱本体,具有进水阀、出水阀、排水阀、加液电磁阀、双液位传感器及报警模块,其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并基于控制组件的指令动作。双液位传感器可为一个传感器组件其具有两个液位采样点(如,采样高液位、采样低液位),也可为两个传感器组合而成,其中一个传感器采样高液位,一个传感器采样低液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装置,其用于执行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自清洗的控制方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如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