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机进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整室内室外进风比例的风向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优质洁净的空气,因此新风系统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新风顾名思义是不含其他物质的新鲜的空气,而新鲜空气必须是来自大自然,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冬夏季节,采用新风系统必然会导致室内温度能量损失较大,虽有冷热交换器的存在,怎奈风速过高瞬间的交换也是杯水车薪难得有效,因此控制室内外进风比例,减少室外温度差别,降低室内温度损耗是解决新风系统冷热交换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整室内室外进风比例的风向调整装置,根据不同季节按温差调节室内外的进风比例,实现新风系统冬夏季温度损失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调整室内室外进风比例的风向调整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室内进风口和壳体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控体,所述风控体通过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供风控体上的主动转轴伸出的调节轴孔,供风控体上的主动转轴伸出壳体并与风量调节部连接,所述风控体上设有小风量通风道和大风量通风道,在所述风量调节部的作用下所述小风量通风道、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分别与室外进风口或室内进风口对应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转动连接风控体,并在风控体上设置进风口不同的通风道,调节控制室内外的进风量的技术方案,实现新风系统冬夏季温度损失的弊端,具体的,当室外温度过高(25℃及以上)或过低(18℃及以下)时,可以通过风量调节部,使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共同形成室外进风量小于室内进风量的进风模式;当室外温度为常温(18℃~25℃)时,通过风量调节部,使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共同形成室外进风量大于室内进风量的进风模式,实现根据不同季节按温差调节室内外的进风比例。
进一步的,还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室外温度检测探头,所述风量调节部包括步进电机,所述室外温度检测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的信号控制端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智能转换控制,比如实现设定上下限温度值,室外温度检测探头实时检测室外温度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分析处理并于实现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接收到的室外检测温度高于实现设定的上限阈值或低于实现设定的下限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使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当接收到的室外检测温度下降/上升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器通过控制步进电机转动间接控制风控体回转复位,使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采用智能控制,无需人工操作,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小风量通风道包括风口一和正对风口一设置的风口二;所述大风量通道包括风口三和正对风口三设置的风口四;所述风口一的口径与风口二的口径之比为1:2~2.5;所述风口二、风口三、风口四的口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口一的口径与风口二的口径之比是通过实验合理设计的,将进风量比例控制在约为3:7的范围,可有效缓解冬夏季温度损失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风控体为中空的圆形球体结构,所述风口一和风口二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穿过风控体的球心;
所述风口三和风口四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穿过风控体的球心;
所述风口一、风口二的中心轴线与风口三、风口四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风控体上的转轴的轴线穿过风控体球心。
进一步的,所述风控体上的转轴的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风口一和风口二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所述风口三、风口四的中心轴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风控体设计为球形结构的球形风控阀,将壳体设计为于球形风控阀适配的球形阀外壳,球形结构具有转动方便的优点,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相互垂直,属于在三维空间内异面垂直,这样可以方便将步进电机设置为0°或90°的两种工作状态模式,即正转90°切换室内外进风量,或反转90°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室内进风口处设有室内滤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室内滤网,可有效避免杂物或小动物被吸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步进电机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室外进风口处连接风流箱,所述风流箱内设有用于将室外空气抽入壳体内的风机,所述风流箱上设有两个风流箱进风口,两个风流箱进风口分别为第一风流箱进风口和第二风流箱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采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安装检修,尤其是方便将风控体正缺安装在壳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转动连接风控体,并在风控体上设置进风口不同的通风道,调节控制室内外的进风量的技术方案,实现新风系统冬夏季温度损失的弊端,具体的,当室外温度过高(25℃及以上)或过低(18℃及以下)时,可以通过风量调节部,使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共同形成室外进风量小于室内进风量的进风模式;当室外温度为常温(18℃~25℃)时,通过风量调节部,使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共同形成室外进风量大于于室内进风量的进风模式,实现根据不同季节按温差调节室内外的进风比例,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节约能源。
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智能转换控制,比如事先设定上下限温度值,室外温度检测探头实时检测室外温度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分析处理并于实现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接收到的室外检测温度高于实现设定的上限阈值或低于实现设定的下限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使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当接收到的室外检测温度下降/上升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器通过控制步进电机转动间接控制风控体回转复位,使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采用智能控制,无需人工操作,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口一的口径与风口二的口径之比是通过实验设计的,设计合理,将进风量比例控制在约为3:7的范围,可有效缓解冬夏季温度损失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控体设计为球形结构的球形风控阀,将壳体设计为于球形风控阀适配的球形阀外壳,球形结构具有转动方便的优点,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相互垂直,属于在三维空间内异面垂直,这样可以方便将步进电机设置为0°或90°的两种工作状态模式,即正转90°切换室内外进风量,或反转90°复位,控制方便。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室内滤网,可有效避免杂物或小动物被吸入。
6、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采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安装检修,尤其是方便将风控体正缺安装在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控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控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控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风口一001,风口二002,风口三003,风口四004,壳体100,室内进风口101,壳体出风口102,第一壳体103,室内滤网104,风流箱200,第一风流箱进风口201,第二风流箱进风口202,风控体300,主动转轴301,步进电机40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调整室内室外进风比例的风向调整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室内进风口101和壳体出风口102,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拆卸连接,具体的,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栓组装拆卸连接。壳体100的室内进风口101处设有室内滤网104,可有效避免杂物或小动物被吸入壳体内。
壳体100的室外进风口处连接风流箱200,具体的壳体100的室外进风口处设有第一连接法兰盘,室外进风口与风流箱200法兰连接。风流箱200内设有用于将室外空气抽入壳体100内的风机,风流箱200上的风流箱出风口与室外进风口对应,风流箱200上设有两个风流箱进风口,两个风流箱进风口分别为第一风流箱进风口201和第二风流箱进风口202。为了避免外界杂物吸入风流箱200,可以在第一风流箱进风口201和第二风流箱进风口202处设置室外滤网。
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新风机上,壳体出风口102处设有第二连接法兰,壳体100通过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在新风机的空气进口处。
壳体100内设有风控体300,风控体300通过转轴与壳体100的内壁转动连接,壳体100上设有供风控体300上的主动转轴301伸出的调节轴孔,风控体300上的主动转轴301伸出壳体100并与风量调节部连接,风控体300上设有小风量通风道和大风量通风道,在风量调节部的作用下小风量通风道、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分别与室外进风口或室内进风口101对应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小风量通风道包括风口一001和正对风口一001设置的风口二002;大风量通道包括风口三003和正对风口三003设置的风口四004;风口一001的口径与风口二002的口径之比为1:2~2.5;风口二002、风口三003、风口四004的口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风口一001的口径与风口二002的口径之比为1:2~2.5是通过实验设计的,设计合理,将进风量比例控制在约为3:7的范围,可最大程度的有效缓解冬夏季温度损失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的风控体300为中空的圆形球体结构,风口一001和风口二00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穿过风控体的球心;风口三003和风口四004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穿过风控体300的球心;风口一001、风口二002的中心轴线与风口三003、风口四004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风控体300上的转轴的轴线穿过风控体300球心。风控体300上的转轴的轴线为第一轴线,风口一001和风口二002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风口三003、风口四004的中心轴线为第三轴线;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控体300设计为球形结构的球形风控阀,将壳体100设计为与球形风控阀适配的球形阀外壳,球形结构具有转动方便的优点,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相互垂直,属于在三维空间内异面垂直,这样可以方便将步进电机设置为0°或90°的两种工作状态模式,即正转90°切换室内外进风量,或反转90°复位,控制方便。
本实施例还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室外温度检测探头,风量调节部包括步进电机400,室外温度检测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步进电机400的信号控制端连接,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步进电机400的安装孔。主动转轴301伸出壳体100与步进电机400的输出轴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智能控制模块,可以实现智能转换控制,无需人为转换操作,比如事先设定上下限温度值,室外温度检测探头实时检测室外温度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分析处理并于实现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接收到的室外检测温度高于实现设定的上限阈值或低于实现设定的下限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400转动,使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风口一)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风口三)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当接收到的室外检测温度下降/上升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器通过控制步进电机400转动间接控制风控体回转复位,使大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风口四)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小风量通风道的进风口(风口一)与室内进风口101连通;采用智能控制,无需人工操作,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原理采用成熟的现有控制技术原理。
工作原理: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上下限温度阈值,优选的上限温度25℃,下限温度18℃。
当室外温度为常温18℃~25℃时,步进电机400处于初始状态,此时风口三003正对室外进风口,风口四004正对壳体出风口102,风口一001正对室内进风口101,此时,室外进风量约为总进风量的70%左右,室内进风量约为总进风量的30%左右,形成室外进风量大于室内进风量的进风模式。由于此时风口二002与壳体100底部正对,风口一001和风口二002不能形成对流,因而从风口一001、风口三003进入的风控体300内腔的空气皆通过风口四004从壳体出风口102进入新风机的空气进口。
室外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室外温度高于25℃或过低于18℃时,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400顺时针转动90度,进而风控体300上的风口一001与室外进风口连通,风口二002正对壳体出风口102,风口四004正对室内进风口101,此时,室外进风量约为总进风量的30%左右,室内进风量约为总进风量的70%左右,形成室外进风量小于室内进风量的进风模式。由于此时风口三003与壳体100底部正对,风口四004和风口三003不能形成对流,因而从风口四004、风口一001进入的风控体300内腔的空气皆通过风口二002从壳体出风口102进入新风机的空气进口。
当室外温度恢复至18℃~25℃时,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400逆时针转动90度,使风控体300复位,恢复70%左右的室外进风量,30%左右的室内进风量的进风模式。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根据不同季节、按温差自动调节室内外的进风比例,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