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5729发布日期:2020-06-30 20:0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制品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



背景技术:

瓷砖经过烧成之后,需要对四边进行切削并倒角处理以达到统一的规定尺寸以及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亮度效果,由于在倒角和表面抛光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在有水助磨和助抛环境下进行加工的,此时瓷砖会吸收水分到瓷砖内部,而且由于水流的原因,瓷砖内部水分尤其是瓷砖下部水分会积存比较多,给后续加工工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旨在解决瓷砖在倒角和表面抛光过程中会吸收水分到瓷砖内部,影响后续的加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包括:

多个辊棒,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至少一个两面加热单元,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上加热管和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下加热管,所述上加热管设置在辊棒的上方,第一下加热管设置在辊棒的下方,上加热管和第一下加热管均外接电源;

将待干燥产品放置在辊棒上不断输送,待干燥产品进入两面加热单元,同时对待干燥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所述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包括支撑整个结构的机架,辊棒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所述两面加热单元包括上加热结构、第一下加热结构和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底板,上加热结构位于辊棒的上方,第一下加热结构位于辊棒的下方,第一底板位于第一下加热结构的下方;所述上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上加热中框,上加热管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上加热中框内;所述第一下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下加热中框,第一下加热管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第一下加热中框内。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所述第一底板一端与机架铰接,第一底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底板打开装置铰接,第一底板打开装置设置在机架上。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在上加热中框的顶部设置有防止热量散失的上加热盖板。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下表面加热单元,所述下表面加热单元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二下加热管,所述第二下加热管设置在辊棒的下方,第二下加热管外接电源;所述两面加热单元和下表面加热单元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将待干燥产品放置在辊棒上不断输送,待干燥产品进入两面加热单元,同时对待干燥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待干燥产品进入下表面加热单元,同时对待干燥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位于第二下加热管的下方;所述第二底板一端与机架铰接,第二底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打开装置铰接,第二底板打开装置设置在机架上。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在机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非加热中框和设置在第一非加热中框上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非加热中框位于辊棒的上方。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三下加热管,所述第三下加热管设置在辊棒的下方,第三下加热管外接电源;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还包括热风内循环结构,热风内循环结构包括循环供风机和循环风管,循环供风机和循环风管连接,所述循环供风机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内部连通,循环风管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内部连通。

所述的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其中,所述循环供风机设置在辊棒的上方,循环风管一端与循环供风机连接,循环风管另一端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的下部连通;或者循环供风机设置在第三下加热管的下方,循环风管一端与循环供风机连接,循环风管另一端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的上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通过设置至少一个两面加热单元,对待干燥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可以将待干燥产品吸收到内部的水分烘干;通过设置至少一个下表面加热单元,对待干燥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可以针对待干燥产品积存在下部的水分加强处理;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通过设置循环供风机在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内形成热风循环,与第三下加热管的热辐射共同作用,提高对待干燥产品的干燥效果;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两面加热单元、多个下表面加热单元和多个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对待干燥产品进行烘干处理,保证待干燥产品的后续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包括:

多个辊棒1,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至少一个两面加热单元,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上加热管21和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下加热管31,所述上加热管21设置在辊棒1的上方,第一下加热管31设置在辊棒1的下方,上加热管21和第一下加热管31均外接电源;

将待干燥产品放置在辊棒1上不断输送,待干燥产品进入两面加热单元,同时对待干燥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包括支撑整个结构的机架11,辊棒1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11上。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传动,所述辊棒1采用斜齿轮辊棒,动力装置与辊棒1端部的斜齿轮传动连接,驱动辊棒1转动,对待干燥产品进行输送。其中,可以将每个辊棒1均与动力装置连接,由动力装置驱动转动;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动力装置连接,在传动轴上设置有数量与辊棒1数量一致的传动斜齿轮,每个传动斜齿轮与辊棒1端部的斜齿轮啮合,在动力装置带动传动轴转动的同时,传动斜齿轮随之转动,辊棒1端部的斜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辊棒1转动对待干燥产品进行输送。

其中,所述两面加热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多个两面加热单元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对待干燥产品进行干燥处理。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两面加热单元包括上加热结构、第一下加热结构和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一底板33,上加热结构位于辊棒1的上方,第一下加热结构位于辊棒1的下方,第一底板33位于第一下加热结构的下方;所述上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1上的上加热中框22,上加热管21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上加热中框22内;所述第一下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一下加热中框32,第一下加热管31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第一下加热中框32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所述上加热结构还包括两个上工字钢,两个上工字钢分别固定在机架11的两侧,上加热中框2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机架11两侧的上工字钢的凹槽内;所述第一下加热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一下工字钢,两个第一下工字钢分别固定在机架11的两侧,第一下加热中框3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机架11两侧的第一下工字钢的凹槽内。

为了方便把第一底板33上的碎裂的生坯拿出来,所述第一底板33一端与机架11铰接,第一底板33的另一端与第一底板打开装置34铰接,第一底板打开装置34设置在机架11上:当需要打开第一底板33时,第一底板33的另一端在第一底板打开装置34的驱动下绕与机架11的铰接点旋转,使第一底板33成倾斜状态打开,以便使第一底板33上的碎裂生坯沿第一底板33倾斜角度方向滑出来;碎裂生坯清洁完毕后,通过第一底板打开装置34的驱动,第一底板33的另一端再次绕与机架的铰接点旋转复位。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打开装置34采用气缸或气动弹簧(即气弹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33一端与机架11通过合页铰接。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在上加热中框22的顶部设置有防止热量散失的上加热盖板23。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打上加热盖板23,所述上加热盖板23一端与上加热中框22铰接。其中,所述上加热盖板23一端与上加热中框22可以通过合页铰接。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两面加热单元还包括顶框24,上盖板打开装置25一端固定在顶框24上,上盖板打开装置25另一端与上加热盖板23另一端铰接,通过上盖板打开装置25带动上加热盖板23另一端以与上加热中框22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旋转,以打开上加热盖板(23)。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打开装置2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实现,如气缸。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下表面加热单元,所述下表面加热单元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二下加热管41,所述第二下加热管41设置在辊棒1的下方,第二下加热管41外接电源;所述两面加热单元和下表面加热单元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将待干燥产品放置在辊棒1上不断输送,待干燥产品进入两面加热单元,同时对待干燥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待干燥产品进入下表面加热单元,同时对待干燥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其中,所述下表面加热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多个下表面加热单元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对待干燥产品进行干燥处理。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表面加热单元包括第二下加热结构和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二底板43,第二下加热结构位于辊棒1的下方,第二底板43位于第二下加热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二下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二下加热中框42,第二下加热管41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第二下加热中框42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第二下加热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下工字钢,两个第二下工字钢分别固定在机架11的两侧,第二下加热中框4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机架11两侧的第二下工字钢的凹槽内。

为了方便把第二底板43上的碎裂的生坯拿出来,所述第二底板43一端与机架11铰接,第二底板43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打开装置44铰接,第二底板打开装置44设置在机架11上:当需要打开第二底板43时,第二底板43的另一端在第二底板打开装置44的驱动下绕与机架11的铰接点旋转,使第二底板43成倾斜状态打开,以便使第二底板43上的碎裂生坯沿第二底板43倾斜角度方向滑出来;碎裂生坯清洁完毕后,通过第二底板打开装置44的驱动,第二底板43的另一端再次绕与机架的铰接点旋转复位。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打开装置44采用气缸或气动弹簧(即气弹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43一端与机架11通过合页铰接。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机架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非加热中框45和设置在第一非加热中框45上的第二盖板46,所述第一非加热中框45位于辊棒1的上方。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用于陶瓷制品抛光和磨边后的干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所述两面加热单元、下表面加热单元和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三下加热管51,所述第三下加热管51设置在辊棒1的下方,第三下加热管51外接电源;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还包括热风内循环结构,所述热风内循环结构包括循环供风机57和循环风管,循环供风机57和循环风管连接,所述循环供风机57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内部连通,循环风管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内部连通。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机架11的顶部设置有热风循环中框55和设置在热风循环中框55上的第三盖板56,所述热风循环中框55位于辊棒1的上方;在第三盖板56上开设有抽风口,循环供风机57安装在抽风口处,所述循环供风机57通过循环风管连接至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的下部,通过循环供风机57的作用,将位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上部的热风抽出通过循环风管输送至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的下部,对待干燥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通过设置循环供风机57在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内形成热风循环,与第三下加热管51共同作用,提高对待干燥产品的干燥效果。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干燥要求,所述循环供风机57也可以设置在第三下加热管51的下方,循环风管一端与循环供风机57连接,循环风管另一端连接至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的上部,通过循环供风机57将位于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下部的热风抽出通过循环风管输送至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的上部,对待干燥产品的上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其中,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多个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对待干燥产品进行干燥处理。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包括第三下加热结构和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三底板53,第三下加热结构位于辊棒1的下方,第三底板53位于第三下加热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三下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三下加热中框52,第三下加热管51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第三下加热中框52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第三下加热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三下工字钢,两个第三下工字钢分别固定在机架11的两侧,第三下加热中框5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机架11两侧的第三下工字钢的凹槽内。

为了方便把第三底板53上的碎裂的生坯拿出来,所述第三底板53一端与机架11铰接,第三底板53的另一端与第三底板打开装置54铰接,第三底板打开装置54设置在机架11上:当需要打开第三底板53时,第三底板53的另一端在第三底板打开装置54的驱动下绕与机架11的铰接点旋转,使第三底板53成倾斜状态打开,以便使第三底板53上的碎裂生坯沿第三底板53倾斜角度方向滑出来;碎裂生坯清洁完毕后,通过第三底板打开装置54的驱动,第三底板53的另一端再次绕与机架的铰接点旋转复位。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底板打开装置54采用气缸或气动弹簧(即气弹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底板53一端与机架11通过合页铰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至少一个两面加热单元,对待干燥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可以将待干燥产品吸收到内部的水分烘干;通过设置至少一个下表面加热单元,对待干燥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可以针对待干燥产品积存在下部的水分加强处理;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通过设置循环供风机57在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内形成热风循环,与第三下加热管51的热辐射共同作用,提高对待干燥产品的干燥效果;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两面加热单元、多个下表面加热单元和多个高温内循环风机干燥单元对待干燥产品进行烘干处理,保证待干燥产品的后续加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号:

辊棒1;机架11;上加热管21;上加热中框22;上加热盖板23;顶框24;上盖板打开装置25;第一下加热管31;第一下加热中框32;第一底板33;第一底板打开装置34;第二下加热管41;第二下加热中框42;第二底板43;第二底板打开装置44;第一非加热中框45;第二盖板46;第三下加热管51;第三下加热中框52;第三底板53;第三底板打开装置54;热风循环中框55;第三盖板56;循环供风机5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