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厂用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5374发布日期:2021-02-27 01:2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厂用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用加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厂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钢铁厂是指生产钢铁的厂子,建国以来,国家把钢铁工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产量增长很快,从1978年起,我国的钢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在对钢材进行加工时需要对钢材进行铸造,铸造是将固态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一种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在铸造时,需要将被铸金属加入熔炉中进行熔炼,现有大多通过人工方式将熔融的液体加入成型炉,而人工在加料时,是通过铲斗将被铸金属液一次性倒入成型炉内,不仅容易造成已熔化的金属液向外飞溅,引发安全隐患,而且人工加料量不易控制,过多或过少,操作不方便,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钢厂用加料装置,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液发生飞溅、安全性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厂用加料装置,包括下液筒和储液筒;所述下液筒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电动推杆,且两个电动推杆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有储液筒,所述储液筒上端的进液口处设有进液管,所述下液筒的上端开设有进液口,该进液口的内侧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中部为逐渐向下缩小的锥形结构,所述储液筒的底部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的内侧固定有不少于四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端固定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底端固定有挡液板,且挡液板位于进液管中部的内侧,且挡液板的直径与进液管中部内侧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进液管中部锥形结构上端的内侧固定有卡环,所述储液筒底部出液口的内侧固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配合贴合在卡环的上端,所述储液筒的底端开设有至少四个出液口,该出液口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出液头,所述下液筒的侧面套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逐渐向下的锥形结构;
[0005]
其中: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将固定座放置在成型炉的上侧的进液口处,将待铸的金属液通过进液管加入到储液筒内,电动推杆推动储液筒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柱和挡液板共同向上移动,当挡液板远离进液管中部的内侧时,储液筒内的金属液沿着挡液板的外侧通过进液管进入下液筒内,并通过下液筒底部的出液口和出液头进入成型炉内,通过设置进液管、出液管和下液筒,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液发生飞溅的现象,安全性高,通过设置升降柱和挡液板,便于对进入下液筒内金属液的量进行控制,操作方便、更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筒的侧壁为双层结构,且储液筒的侧壁之间放置有保温棉,储液筒的侧壁为双层结构,且通过设置保温棉,能够对储液筒 内部的金属液进行保温,防止温度降低导致金属液发生凝固的现象,实用性高。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开设有至少三个环形卡槽,且三个环形卡槽沿固定
座的侧面等距设置,且三个环形卡槽内侧的夹角均为90度,通过设置至少三个环形卡槽,且三个环形卡槽沿固定座的侧面等距设置,便于对不同大小成型炉的进液口进行卡接,适用范围广,环形卡槽内侧的夹角均为90度,提高了环形卡槽与成型炉进液口卡接的稳定性。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钢厂用加料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0009]
1、将固定座放置在成型炉的上侧的进液口处,将待铸的金属液通过进液管加入到储液筒内,电动推杆推动储液筒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柱和挡液板共同向上移动,当挡液板远离进液管中部的内侧时,储液筒内的金属液沿着挡液板的外侧通过进液管进入下液筒内,并通过下液筒底部的出液口和出液头进入成型炉内,通过设置进液管、出液管和下液筒,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液发生飞溅的现象,安全性高。
[0010]
2、通过设置升降柱和挡液板,便于对进入下液筒内金属液的量进行控制,操作方便、更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储液筒的侧壁为双层结构,且通过设置保温棉,能够对储液筒 内部的金属液进行保温,防止温度降低导致金属液发生凝固的现象,实用性高。
[0011]
3、通过设置至少三个环形卡槽,且三个环形卡槽沿固定座的侧面等距设置,便于对不同大小成型炉的进液口进行卡接,适用范围广,环形卡槽内侧的夹角均为度,提高了环形卡槽与成型炉进液口卡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下液筒、2储液筒、3电动推杆、4固定座、5进液管、6连接杆、7升降柱、8出液管、9卡环、10挡液板、11进液管、12保温棉、13出液口、14出液头、15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实施例一
[0018]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厂用加料装置,包括下液筒1和储液筒2;下液筒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电动推杆3,且两个电动推杆3左右对称设置,电动推杆3的伸缩端固定有储液筒2,储液筒2上端的进液口处设有进液管11,下液筒1的上端开设有进液口,该进液口的内侧设有进液管5,进液管5的中部为逐渐向下缩小的锥形结构,储液筒2的底部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的内侧固定有不少于四个连接杆6,连接杆6的内端固定有升降柱7,升降柱7的底端固定有挡液板10,且挡液板10位于进液管5中部的内侧,且挡液板10的直径与进液管5中部内侧的直径大小相等,进液管5中部锥形结构上端的内侧固定有卡环9,储液筒2底部出液口的内侧固定有出液管8,出液管8配合贴合在卡环9的上端,储液筒2的底端开设有至少四个出液口13,该出液口13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出液头14,下液筒1的侧面套接有固定座4,固定座4为逐渐向下的锥形结构,储液筒2的侧壁为双层结构,且储液筒2的
侧壁之间放置有保温棉12,储液筒2的侧壁为双层结构,且通过设置保温棉12,能够对储液筒 2内部的金属液进行保温,防止温度降低导致金属液发生凝固的现象,实用性高,固定座4的内侧开设有至少三个环形卡槽15,且三个环形卡槽15沿固定座4的侧面等距设置,且三个环形卡槽15内侧的夹角均为90度,通过设置至少三个环形卡槽15,且三个环形卡槽15沿固定座4的侧面等距设置,便于对不同大小成型炉的进液口进行卡接,适用范围广,环形卡槽15内侧的夹角均为90度,提高了环形卡槽15与成型炉进液口卡接的稳定性;
[0019]
其中:电动推杆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将固定座4放置在成型炉的上侧的进液口处,将待铸的金属液通过进液管11加入到储液筒2内,电动推杆3推动储液筒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柱7和挡液板10共同向上移动,当挡液板10远离进液管5中部的内侧时,储液筒2内的金属液沿着挡液板10的外侧通过进液管5进入下液筒1内,并通过下液筒1底部的出液口13和出液头14进入成型炉内,通过设置进液管5、出液管8和下液筒1,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液发生飞溅的现象,安全性高,通过设置升降柱7和挡液板10,便于对进入下液筒1内金属液的量进行控制,操作方便、更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0020]
在使用时:将固定座4放置在成型炉的上侧的进液口处,将待铸的金属液通过进液管11加入到储液筒2内,电动推杆3推动储液筒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柱7和挡液板10共同向上移动,当挡液板10远离进液管5中部的内侧时,储液筒2内的金属液沿着挡液板10的外侧通过进液管5进入下液筒1内,并通过下液筒1底部的出液口13和出液头14进入成型炉内,通过设置进液管5、出液管8和下液筒1,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液发生飞溅的现象,安全性高,通过设置升降柱7和挡液板10,便于对进入下液筒1内金属液的量进行控制,操作方便、更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储液筒2的侧壁为双层结构,且通过设置保温棉12,能够对储液筒 2内部的金属液进行保温,防止温度降低导致金属液发生凝固的现象,实用性高,通过设置至少三个环形卡槽15,且三个环形卡槽15沿固定座4的侧面等距设置,便于对不同大小成型炉的进液口进行卡接,适用范围广,环形卡槽15内侧的夹角均为90度,提高了环形卡槽15与成型炉进液口卡接的稳定性。
[0021]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动推杆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外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推杆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