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0157发布日期:2021-02-09 17:2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地热井,指的是井深3500米左右的地热能或水温大于30
°
c的温泉水来进行发电的方法和装置,地热分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高于150
°
c,以蒸汽形式存在的,属高温地热;90
°
c~150
°
c,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的,属中温地热;高于25
°
c、低于90
°
c,以温水、温热水、热水等形式存在的,属低温地热,而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则是对上述地热进行利用的设备,现有的供暖设备不能对地热水进行过滤,长时间容易堵塞管道,影响供暖效果,而且现有的供暖设备不能及时的将尾水产生的热能扩散到各个角落,供暖的速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供暖设备不能对地热水进行过滤,长时间容易堵塞管道,影响供暖效果,而且现有的供暖设备不能及时的将尾水产生的热能扩散到各个角落,供暖速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包括地热井、保温箱,所述地热井内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滑动连接在地热井内壁上,所述地热井口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所述抽水机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贯穿井盖连接在地热井内,所述抽水机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保温箱内固定连接有回形水管,所述回形水管的出水口、进水口上均固定连接有水管接头,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抽水机的一端与回形水管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密封连接,所述地热井下端一侧密封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回水管远离地热井的一端与回形水管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密封连接,所述保温箱内后侧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保温箱正面设有多个出风槽,所述保温箱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
[0006]
优选的,所述地热井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所述井盖两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块相匹配的第二磁块。
[0007]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两侧设有橡胶软垫。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回水管、回形水管均采用耐高温水管。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回水管表面均铺设一层保温膜。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
1、该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使用者在使用时,将保温箱放置在需要供暖的地方,在将支撑底座通过地螺栓国定在地面上,防止发生晃动,提高其稳定性,地热井内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过滤板,过滤板滑动连接在地热井内壁上,对地热井尾水
进行过滤,防止杂质依附在管壁上,使管壁变厚,影响供暖效果,地热井口设有井盖,防止杂物掉进地热井内,污染尾水,井盖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抽水机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贯穿井盖连接在地热井内,抽水机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保温箱内固定连接有回形水管,回形水管的出水口、进水口上均固定连接有水管接头,第二进水管远离抽水机的一端与回形水管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密封连接,地热井下端一侧密封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回水管远离地热井的一端与回形水管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密封连接,此时使用者启动抽水机,使尾水流进回形水管中,在通过回水管流进地热井内,由此进行循环,通过单向阀的设置,可以防止排出去的尾水回流,同时因为单向阀只有在一定压力下才能打开,延长了尾水排出去的时间,进而尾水的热能就可以得到延长使用,保温箱内后侧固定连接有风扇,保温箱正面设有多个出风槽,使用者启动风扇,可以将尾水产生的热能通过出风槽吹出,提高供暖效果和速率;
[0012]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过滤板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尾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依附在管壁上,使管壁变厚,影响供暖效果,通过风扇、出风槽的设置,可以将尾水产生的热能迅速的扩散到各个角落,提高供暖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保温箱、回形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保温箱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地热井;2、保温箱;3、回形水管;4、风扇;5、第二进水管;6、回水管;7、水管接头;8、单向阀;9、抽水机;10、第一进水管;11、第一磁块;12、第二磁块;13、固定块;14、过滤板;15、支撑底座;101、井盖;16、出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9]
实施例1:
[0020]
参照图1-3,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包括地热井1、保温箱2,地热井1内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设有过滤板14,过滤板14滑动连接在地热井1内壁上,地热井1口设有井盖101,井盖101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机9,抽水机9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0,第一进水管10贯穿井盖101连接在地热井1内,抽水机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5,保温箱2内固定连接有回形水管3,回形水管3的出水口、进水口上均固定连接有水管接头7,
第二进水管5远离抽水机9的一端与回形水管3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7密封连接,地热井1下端一侧密封连接有回水管6,回水管6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8,回水管6远离地热井1的一端与回形水管3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7密封连接,保温箱2内后侧固定连接有风扇4,保温箱2正面设有多个出风槽16,保温箱2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5。
[0021]
使用者在使用时,将保温箱2放置在需要供暖的地方,在将支撑底座15通过地螺栓国定在地面上,防止发生晃动,提高其稳定性,地热井1内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设有过滤板14,过滤板14滑动连接在地热井1内壁上,对地热井尾水进行过滤,防止杂质依附在管壁上,使管壁变厚,影响供暖效果,地热井1口设有井盖101,防止杂物掉进地热井内,污染尾水,井盖101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机9,抽水机9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0,第一进水管10贯穿井盖101连接在地热井1内,抽水机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5,保温箱2内固定连接有回形水管3,回形水管3的出水口、进水口上均固定连接有水管接头7,第二进水管5远离抽水机9的一端与回形水管3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7密封连接,地热井1下端一侧密封连接有回水管6,回水管6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8,回水管6远离地热井1的一端与回形水管3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水管接头7密封连接,此时使用者启动抽水机9,使尾水流进回形水管3中,在通过回水管6流进地热井1内,由此进行循环,通过单向阀8的设置,可以防止排出去的尾水回流,同时因为单向阀8只有在一定压力下才能打开,延长了尾水排出去的时间,进而尾水的热能就可以得到延长使用,保温箱2内后侧固定连接有风扇4,保温箱2正面设有多个出风槽16,使用者启动风扇4,可以将尾水产生的热能通过出风槽16吹出,提高供暖效果和速率。
[0022]
实施例2:
[0023]
参照图1-3,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地热井1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11,井盖101两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块11相匹配的第二磁块12,地热井1与井盖101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使用者对过滤板14进行安装更换。
[0024]
实施例3:
[0025]
参照图1-3,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过滤板14两侧设有橡胶软垫,能够使过滤板14紧密的贴合在地热井1内壁上,防止过滤板14松动,影响过滤效果。
[0026]
实施例4:
[0027]
参照图1-3,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5、回水管6、回形水管3均采用耐高温水管,防止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5、回水管6、回形水管6表面遇热变形,提高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5、回水管6、回形水管6的使用寿命。
[0028]
实施例5:
[0029]
参照图1-3,地热井尾水利用供暖设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二进水管5、回水管6表面均铺设一层保温膜,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有效的减少热能的流失,同时还可以降低第二进水管5、回水管6表面损坏的作用。
[0030]
需要注意的是,抽水机9可以采用dsu-50型号的抽水泵,但不仅限于此种抽水泵,同时还可以在出风槽16上设置合页,通过调整合页的角度可以将暖风吹到指定的方向,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0031]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过滤板14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尾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依附在管壁上,使管壁变厚,影响供暖效果,通过风扇4、出风槽16的设置,可以将尾水产生的热能迅速的扩散到各个角落,提高供暖的速率。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