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7916发布日期:2021-06-08 15:1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


背景技术:

2.缓冲水箱其实就是串联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增加小型系统的水容量,存储冷量或热量,有效地解决系统过小所带来的负荷波动和主机频繁的启动问题,从而达到延长设备寿命和节能省电的目的。缓冲水箱的功能主要是保证机组平稳运行,即保证机组出水温度在系统载荷改变的情况下,满足温度精度要求,同时保证压缩机可靠运行。但是现有的缓冲水箱都是通过外部水管到现场再安装,安装十分的不方便,以至于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缓冲水箱都是通过外部水管到现场再安装,安装十分的不方便,以至于安装效率低下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
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蓄能缓冲水箱、压差旁通阀、供水控制阀和若干管路,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空调设备进水口和空调设备出水口,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室内末端回水口和室内末端进水口,所述蓄能缓冲水箱设置在箱体一侧,所述蓄能缓冲水箱的底部通过管路分别与排污口和空调设备进水口相连,所述蓄能缓冲水箱与所述空调设备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回水控制阀,所述蓄能缓冲水箱顶部通过管路与室内末端回水口相连,所述室内末端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空调设备出水口相连,所述蓄能缓冲水箱通过压差旁通阀与空调设备出水口相连,所述压差旁通阀与空调设备出水口之间设置有供水控制阀。
6.优选的,所述蓄能缓冲水箱顶部设置有安全组件。
7.优选的,所述安全组件包括安全阀、排气阀和压力阀。
8.优选的,所述蓄能缓冲水箱与所述空调设备进水口之间还设置有过滤器。
9.优选的,所述空调设备进水口通过软管与外部空调设备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空调设备出水口通过软管与外部空调设备的出水口相连。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包括箱体,以及集成在箱体内部的蓄能缓冲水箱、压差旁通阀、供水控制阀和若干管路,在现场安装时,只要将缓冲水箱的各个接口与外部空调的对应管道相连即可,本申请管道布局合理,使得安装更加快速,便捷,同时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
12.(2)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解决系统部分负荷使用工况下,主机频繁启动的问题,从而延长设备及水泵的使用寿命,节能省电,同时配有自动排气阀及自动排污阀,大大提高了中央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

排污口,2

空调设备进水口,3

空调设备出水口,4

蓄能缓冲水箱,5

压差旁通阀,6

出水管,7

安全组件,8

室内末端回水口,9

室内末端进水口,10

供水控制阀,11

回水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储能缓冲水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蓄能缓冲水箱4、压差旁通阀5、供水控制阀10和若干管路,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空调设备进水口2和空调设备出水口3,箱体顶部设置有室内末端回水口8和室内末端进水口9。其中,排污口1用于系统排污及清洗排污,空调设备进水口2通过软管与外部空调设备的进水口相连,空调设备出水口3通过软管与外部空调设备的出水口相连。室内末端回水口8和室内末端进水口9直接与室内回水管连接,安装方便可靠。
17.如图1所示,本申请采用蓄能缓冲水箱4,可以避免机组频繁启动的问题,水温波动小,系统稳定,且节能易排气。蓄能缓冲水箱4设置在箱体一侧,蓄能缓冲水箱4的底部通过管路分别与排污口1和空调设备进水口2相连,蓄能缓冲水箱4与空调设备进水口2之间设置有回水控制阀11,蓄能缓冲水箱4与空调设备进水口2之间还设置有过滤器。
18.如图1所示,蓄能缓冲水箱4顶部通过管路与室内末端回水口8相连,室内末端进水口 9通过管路与空调设备出水口3相连,蓄能缓冲水箱4通过压差旁通阀5与空调设备出水口3 相连,压差旁通阀5与空调设备出水口3之间设置有供水控制阀10。回水控制阀11安装在箱体内,外观整洁,操作方便,过滤器清洗只需打开盖板,关闭供回水阀门即可,维护方便。本申请设置有压差旁通阀5,保证了系统水流量,机组运行更稳定。
19.蓄能缓冲水箱4顶部设置有安全组件7。安全组件7包括安全阀、排气阀和压力阀。安全组件7集安全阀、排气阀、压力阀为一体,安装便捷。
2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