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胀管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5764发布日期:2021-03-19 10:5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胀管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胀管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是整车的动力源泉,在其工作中,发动机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温度过高时,发动机内的机油会由于高温而变稀,从而导致其润滑能力下降,进而造成活塞磨损加剧,出现涨缸拉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技术是通过在发动机旁边设置散热器,通过热交换媒介再配合风扇对发动机及变速箱腔道进行循环冷却,使得发动机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目前,市场上所见的散热器通常包括水室、冷却水管和散热片,由于受车体内部空间的限制,冷却水管的长度也比较有限,因而热交换媒介与空气的热交换不够充分,导致换热效率低下,冷却效果不理想。

本人的在先申请公开了一种胀管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冷却管、翅片、侧防护板和防护网,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安装、拆卸方便,但是这种胀管式换热器想要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就需要增加冷却管和翅片的数量。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胀管式热交换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胀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若干翅片,所述翅片平行排布,所述翅片上设置有多排安装孔,相邻的两排所述安装孔交错设置,各个所述翅片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以及

冷却管,其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冷却管依次穿过各个所述翅片,并固定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冷却管内设置有扰流条,所述扰流条沿所述冷却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冷却管内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翅片上设置有多排凸起,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凸起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通过所述冷却管连通,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却管一端的进水腔和第一回流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管另一端的第二回流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通过部分所述冷却管与第二回流腔连通,所述第二回流腔通过部分所述冷却管与所述第一回流腔连通,所述第一回流腔通过部分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出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出水腔上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水箱分隔为所述进水腔和所述第一回流腔,所述第二水箱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水箱分隔为所述第二回流腔和所述出水腔。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回流腔和所述第二回流腔上设置有排水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翅片的边缘设置有锯齿结构。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侧防护板,所述侧防护板设置于所述翅片上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相邻。

进一步的是:所述侧防护板包括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主体两侧的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冷却管,所述侧防护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固定。

进一步的是:所述侧防护板可拆卸的与所述翅片、所述第一水箱以及所述第二水箱连接,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分别设置于所述翅片的相对两侧,所述防护网与所述侧防护板相邻,所述防护网靠近所述侧防护板的边缘与所述侧防护板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冷却管的出液端设置有管端止回件,所述管端止回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冷却管出液端的止回支架,所述止回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侧设置有一周凸缘,所述凸缘远离所述冷却管的一侧密封抵接有止回片,所述止回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通孔边缘铰接,所述止回片远离所述凸缘的一面贴附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止回片和所述止回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压条为弹性塑料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冷却管内设置扰流条,对进入到冷却管内的液体扰流,使液体形成旋流,从而沿扰流条和管壁之间流动,可以增加液体在冷却管当中的路程,增加换热时间,提高了换热效果,同时每排冷却管交错设置,可以增加单根冷却管周围的孔隙,提高翅片间的通风效果,进一步增强换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内部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翅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冷却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管端止回件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管端止回件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翅片1、凸起11、安装孔12、锯齿结构13、冷却管2、扰流条21、进水腔31、第一回流腔32、出水腔41、第二回流腔42、第一隔板51、第二隔板52、止回支架61、凸缘62、止回片63、压条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特征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排列的具体实施例,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连接,即可以包括直接联系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包括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特征使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彼此间接连接或结合,从而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可以不直接联系。

如图1所示,一种胀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若干翅片1,翅片1平行排布,翅片1整体为片状结构,如图2所示,翅片1上设有多排圆形凸起11,相邻的两排凸起11交错设置,每一个凸起11均位于其上下两排相邻的两个凸起11之间,即,每两排中,相邻的三个凸起11呈t形排布,圆形凸起11中间设有安装孔12,上述各个翅片1中,安装孔12一一对应。

冷却管2与上述安装孔12一一对应,冷却管2依次穿过各个翅片1,并通过胀接安装在各翅片1上相对应的安装孔12内,其中,如图3所示,冷却管2内部套接有扰流条21,该扰流条21沿冷却管2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

本申请通过将液体引入到冷却管2中,通过翅片1与冷却管2接触进行散热,由于安装孔12设置于凸起11上,一方面,凸起11可以增大翅片1的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凸起11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在安装冷却管2时凸起11可以吸收形变,防止翅片1整体发生形变,冷却管2中设置扰流条21,使进入到冷却管2内的液体螺旋前进,形成旋流,可以增加液体在冷却管2当中的路程,增加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果。

如图1所示,本申请还包括进水腔31和出水腔41,进水腔31和出水腔41通过冷却管2连通,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液体在冷却管2中的路径,还包括设置于冷却管2一端的进水腔31和第一回流腔32,以及设置于冷却管2另一端的第二回流腔42和出水腔41,进水腔31和第一回流腔32可以设置于第一水箱内,该第一水箱内插设有第一隔板51,通过第一隔板51将第一水箱内部分隔为进水腔31和第一回流腔32,出水腔41和第二回流腔42可以设置于第二水箱内,具体的,第二水箱内插设有第二隔板52,第二隔板52将第二水箱分隔为第二回流腔42和出水腔41。

上述进水腔31通过部分冷却管2与第二回流腔42连通,第二回流腔42通过部分冷却管2与第一回流腔32连通,第一回流腔32通过部分冷却管2与出水腔41连通,进水腔31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腔41上开设有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回流腔32和第二回流腔42上安装有排水阀,实现提前排水。另外,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在翅片1的边缘安装锯齿结构13,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翅片1的换热面积。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对翅片1进行防护,还设置有侧防护板和防护网,具体的,侧防护板可以包括两个,两个侧防护板固定在翅片1上的相对两侧,并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相邻,防护网也可以包括两个并分别固定于翅片1的相对两侧,防护网与侧防护板相邻,防护网靠近侧防护板的边缘与侧防护板固定连接。

具体的,上述侧防护板包括主体和固定于主体两侧的翻边,该翻边朝向冷却管2延伸,侧防护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固定。侧防护板可拆卸的与翅片1、第一水箱以及第二水箱连接,例如可以在翻边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栓对侧防护板进行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换热结束时液体逆流,冷却管2的出液端设置有管端止回件,由于冷却管2直径较小,止回阀不适用于本申请的冷却管2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管端止回件,该管端止回件包括圆形套筒状的止回支架61,该止回支架61套设于冷却管2的出液端,止回支架61上开设有与冷却管2连通的通孔,例如,该通孔可以为半圆形,通孔内侧设置有一周凸缘62,该凸缘62远离冷却管2的一侧密封抵接有止回片63,止回片63的一侧边缘与通孔边缘铰接,使该止回片63只能朝向远离冷却管2的一侧转动,止回片63远离凸缘62的一面贴附设置有压条64,压条64的两端分别与止回片63和止回支架61固定连接,该压条64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弹性塑料片。

当进行换热时,位于冷却管2内的液体沿冷却管2的一端朝向另一端流动,液体流出冷却管2的一端即为冷却管2的出液端,此时,由于止回片63密封抵接在凸缘62远离冷却管2的一侧,因此,液体会将止回片63冲开,此时,原本贴附在止回片63上的压条64,发生形变拱起,如图5所示,当换热处于结束阶段时,冷却管2的进液端没有液体进入继续冲击止回片63,而压条64具有回弹性,压条64在回弹复位时则会驱使止回片63复位,止回片63重新与凸缘62密封抵接,逆流的液体无法反向冲击打开止回片6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