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窑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窑窑底自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2.隧道窑是由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和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的在内装有窑车等运载工具的与隧道相似的窑炉,是现代化的连续式烧成的热工设备。隧道窑始于1765年,当时只能烧陶瓷的釉上彩,到了1810年,有可以用来烧砖或陶器的,从1906年起,才用来烧瓷胎。最初著名的隧道窑,是福基伦式,到了1910年以后,就渐渐有了许多改进的方式。隧道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
--
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3.隧道窑窑车工作台面由高铝砖砌筑而成,窑车工作时推入隧道窑,窑车工作台面通过砂封、曲封与窑墙之间形成隧道窑内相对密闭的密闭工作空间,在窑车上摆放耐火制品进行高温煅烧,窑内工作温度常常达到1300~1600℃,此时,部分热量就会通过窑车工作层砖向下传导,因此导致窑车底部温度较高,常常达到100℃以上,窑车底部的高温会使窑车车轮常常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润滑失效,进而导致窑车维修频繁,不仅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而且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使用需求,因此,窑车底部的降温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隧道窑窑车底部的高温会使窑车车轮常常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润滑失效,进而导致窑车维修频繁,不仅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而且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窑窑底自动冷却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隧道窑窑底自动冷却系统,包括隧道窑本体、隧道窑底部支撑、轨道i、轨道ii、隧道窑窑车组件、进风机、进风管道i、进风管道ii、排风机、出风管道i及出风管道ii,所述的隧道窑本体安装在隧道窑底部支撑上且与隧道窑底部支撑固定相连,所述的轨道i及轨道ii二者安装在隧道窑底部支撑上且与隧道窑底部支撑固定相连,所述的轨道i及轨道ii上安装有隧道窑窑车组件,所述的轨道i及轨道ii二者之间位置安装有进风管道ii及出风管道ii,所述的进风管道i一侧端部安装在进风管道ii下部部位且与进风管道ii相连通,所述的出风管道i一侧端部安装在出风管道ii下部部位且与出风管道ii相连通,所述的进风机安装在进风管道i的另一侧端部部位且与进风管道i相连,所述的出风机安装在出风管道i的另一侧端部部位且与出风管道i相连,所述的进风管道ii上开设有进风管道出风口,
所述的出风管道ii上开设有出风管道出风口。
6.所述的进风管道ii上开设有n个进风管道出风口。
7.所述的出风管道ii上开设有n个出风管道出风口。
8.所述的进风管道ii及出风管道ii固定安装在轨道i及轨道ii二者中间的隧道窑底部支撑上。
9.所述的隧道窑本体内由左至右依次为隧道窑预热带、隧道窑高温带及隧道窑冷却带,所述的进风管道ii安装在隧道窑本体内的隧道窑预热带、隧道窑高温带及隧道窑冷却带的下部部位的隧道窑底部支撑上。
10.所述的出风管道ii安装在隧道窑本体内的隧道窑冷却带的下部部位的隧道窑底部支撑上。
11.所述的隧道窑窑车组件包括,窑车车轮、窑车车轮轴、车轮安装座及窑车支撑台面,所述的车轮安装座安装在窑车支撑台面下部部位且与窑车支撑台面固定相连,所述的车轮安装座上下部安装有窑车车轮轴,所述的窑车车轮安装在窑车车轮轴上且与窑车车轮轴相连。
12.所述的隧道窑本体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的窑车支撑台面两侧安装在导向槽内与导向槽可滑动相连。
13.所述的隧道窑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的限位挡板与隧道窑本体固定相连。
14.所述的隧道窑底部支撑上靠近隧道窑本体内壁部位安装有砂封槽,所述的砂封槽内放置有密封砂,所述的窑车支撑台面下部设置有密封钢板,所述的密封钢板下部插入于砂封槽内的密封砂中。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科学,安装使用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在隧道窑底部支撑上科学合理安装进风机、进风管道i、进风管道ii、排风机、出风管道i及出风管道ii的方式,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隧道窑窑车底部的高温会使窑车车轮常常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润滑失效,进而导致窑车维修频繁,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隧道窑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隧道窑的生产效率,满足了隧道窑使用企业的生产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隧道窑窑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机、进风管道i及进风管道ii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排风机、出风管道i及出风管道ii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a部放大图;
22.图中标号为:1-隧道窑本体、2-隧道窑底部支撑、3-轨道i、4-轨道ii、5-隧道窑窑车组件、6-进风机、7-进风管道i、8-进风管道ii、9-排风机、10-出风管道i、11-出风管道ii、12-进风管道出风口、13-出风管道出风口、14-隧道窑预热带、15-隧道窑高温带、16-隧道窑冷却带、17-窑车车轮、18-窑车车轮轴、19-车轮安装座、20-窑车支撑台面、21-导向槽、22-限位挡板、23-砂封槽、24-密封砂、25-密封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具体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隧道窑窑底自动冷却系统,其主要通过在隧道窑底部支撑上科学合理安装进风机6、进风管道i7、进风管道ii8、排风机9、出风管道i10及出风管道ii11的方式,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隧道窑窑车底部的高温会使窑车车轮常常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润滑失效,进而导致窑车维修频繁,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的问题,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本申请文件中用于表示方位的用语“左”和“右
”ꢀ
均以附图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为基准,并不构成对结构的限制。如说明书附图1-5所示,一种隧道窑窑底自动冷却系统,包括隧道窑本体1、隧道窑底部支撑2、轨道i3、轨道ii4、隧道窑窑车组件5、进风机6、进风管道i7、进风管道ii8、排风机9、出风管道i10及出风管道ii11,隧道窑本体1固定安装在隧道窑底部支撑2上,用于支撑隧道窑窑车组件5的轨道i3及轨道ii4二者固定安装在隧道窑底部支撑2上,在轨道i3及轨道ii4上安装有隧道窑窑车组件5,隧道窑窑车组件5主要由窑车车轮17、窑车车轮轴18、车轮安装座19及窑车支撑台面20组成,车轮安装座19固定安装在窑车支撑台面20下部部位,在车轮安装座19上下部安装有用于安装窑车车轮17的窑车车轮轴18,窑车车轮17安装在窑车车轮轴18上,窑车车轮17的外周壁安装在轨道i3及轨道ii4上,在轨道i3及轨道ii4二者之间位置安装有进风管道ii8及出风管道ii11,用于对进风管道ii8送风的进风管道i7一侧端部安装在进风管道ii8下部部位且与进风管道ii8相连通,出风管道i10一侧端部安装在出风管道ii11下部部位且与出风管道ii11相连通,进风机6安装在进风管道i7的另一侧端部部位且能够将外部空气送入进风管道i7内,排风机9安装在出风管道i10的另一侧端部部位且能够通过出风管道i10将隧道窑本体1内空气排出,在进风管道ii8上开设有进风管道出风口12,在出风管道ii11上开设有出风管道出风口13,隧道窑本体1内由左至右依次为隧道窑预热带14、隧道窑高温带15及隧道窑冷却带16,进风管道ii8安装在隧道窑本体1内的隧道窑预热带14、隧道窑高温带15及隧道窑冷却带16的下部部位的隧道窑底部支撑2上,出风管道ii11安装在隧道窑本体1内的隧道窑冷却带16的下部部位的隧道窑底部支撑2上,在具体工作时,首先在隧道窑底部支撑2上的轨道(轨道i3及轨道ii4)中间沿隧道窑窑车组件5前进方向设置一条直径20~30cm的通风管道(进风管道ii8),从隧道窑预热带14依次延伸至隧道窑高温带15、隧道窑冷却带16的前半部分,进风管道ii8下部安装进风管道i7,进风管道i7靠近隧道窑预热带14一端连接鼓风机(进风机6),在通风管道(进风管道ii8)上分布有进风管道出风孔12,进风管道出风孔12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准窑车车轮17部位,在隧道窑冷却带16窑尾安装设置出风管道ii11,出风管道ii 11下部连接安装出风管道i10与排风机9相连。使用时,同时开启进风机6与排风机9,进风机6将冷却风(室温空气)送入通风管道(进风管道i7及进风管道ii8),冷却风通过进风管道ii8上的进风管道出风孔12对窑车车轮17部位进行通风冷却,保证其处于冷却常温状态,防止高温损坏,同时,排风机9通过出风管道i10及出风管道ii11将隧道窑窑底(从隧道窑冷却带16部位下部)高温空气排出,保证隧道窑窑车组件5底部正常气压以及隧道窑窑车组件5底部空气的正常流通,需要进一步指出说明的是,在隧道窑底部支撑2上靠近隧道窑本体1内壁部位安装有砂
封槽23,砂封槽23内放置有密封砂24,窑车支撑台面20下部设置有密封钢板25,密封钢板25下部插入于砂封槽23内的密封砂24中,此时,在砂封槽23、密封砂24及密封钢板25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窑车支撑台面20下部空间与窑车支撑台面20上部空间完全隔离,从而使窑车支撑台面20下部空间的气流不会影响到窑车支撑台面20上部的加热空间。
24.具体实施例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说明书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隧道窑本体1上开设有用于对隧道窑窑车组件5中窑车支撑台面20进行导向的导向槽21,在隧道窑本体1上安装设置用于对隧道窑窑车组件5中的窑车支撑台面20进行向上方向限位的限位挡板22,上述导向槽21及限位挡板22的安装设置能够对隧道窑窑车组件5中的窑车支撑台面20进行更好的导向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