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循环能力平板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2908发布日期:2021-03-02 18:5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水循环能力平板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水循环能力平板一体机。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装置,将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形式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主要以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真空管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得到所需热水。
[0003]
在太阳能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楼顶的开阔位置,以此便于对阳光的充分吸收,然而由于热水器处于较高处位置,在宾馆以及洗浴会所等大型场所中,为了减少成本,在夏季一般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需热水,但是由于热水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长时间补充冷水进行加热,而目前对于冷水的补充仅仅依靠单个水箱进行,容易导致冷水的补充量不足,难以在热水流出的同时进行时刻补充,因此容易导致热水不充足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水循环能力平板一体机,达到了在热水流出的同时进行时刻补充冷水的目的,同时在不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蓄水箱内部的冷水进行循环加热,从而保证热水的储蓄量充足,避免了热水不充足想象的发生。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水循环能力平板一体机,包括水桶箱、循环管、循环入口管、球阀、泵站、膨胀包、蓄水箱、波纹管、循环出口管、排气阀、分盲管、排污管、pt阀、镁棒、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冷水注入管和热水出管,所述循环管位于水桶箱的内部,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入口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循环入口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水桶箱的外部,所述循环入口管的另一端通过球阀与泵站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所述泵站的进水口与蓄水箱一侧的底部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所述膨胀包的一端与泵站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与循环出口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循环出口管的另一端通过球阀与排气阀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排气阀的另一端与蓄水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箱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以上,所述蓄水箱之间的底部通过波纹管相互连通。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分盲管的一端与蓄水箱一侧的顶部相插接,所述分盲管通过密封
垫与蓄水箱螺纹连接,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蓄水箱一侧得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堵头。
[0010]
进一步地,所述pt阀位于水桶箱顶部的右侧,所述pt阀上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镁棒位于水桶箱的内部,所述镁棒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垫延伸至水桶箱底部的下方。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位于水桶箱内壁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水桶箱的一侧,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注入管的一端与水桶箱底部的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热水出管的一端与水桶箱底部的右侧固定连通。
[0013]
(三)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水循环能力平板一体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蓄水箱之间的相互连通状态,能够使储水能力具有显著提升,此时配合泵站的运行,能够将蓄水箱内部的冷水转运至水桶箱的内部,同时配合与水桶箱相连通的真空集热器运行,对其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温度的差异会使得流体之间密度不同,当水的一部分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少,逐渐上升,其位置由周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的物质进行补充,此物质再受热上升,因此使加热后的热水由循环出口管进入蓄水箱内部的上方位置,而蓄水箱内部下方的冷水则同时进入水桶箱的内部进行加热,依此过程进行循环运作,随后在使用热水的过程由循环管进行流出,因此能够在热水流出的同时进行时刻补充,在不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蓄水箱内部的冷水进行循环加热,从而保证热水的储蓄量充足,避免了热水不充足想象的发生。
[0016]
2、本实用新型由于电加热器和排气阀的设置,通过电加热器的运行,能够对水桶箱内部的冷水进行辅助加热,因此避免了由于阴雨天气而导致无法对冷水进行加热现象的发生,同时配合排气阀在循环出口管位置上的设置,能够将管道内所输送热水中的空气进行排出,避免了蓄水箱内部残留大量空气现象的发生,因此提高了蓄水箱内部的可使用空间,保证了蓄水箱的可容纳体积,提高了对于热水源的储存能力。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水桶箱的截面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水桶箱和蓄水箱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20]
图中:1、水桶箱;2、循环管;3、循环入口管;4、球阀;5、泵站;6、膨胀包;7、蓄水箱;8、波纹管;9、循环出口管;10、排气阀;11、分盲管;12、排污管;13、pt阀;14、镁棒;15、电加热器;16、温度传感器;17、冷水注入管;18、热水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水循环能力平板一体
机,包括水桶箱1、循环管2、循环入口管3、球阀4、泵站5、膨胀包6、蓄水箱7、波纹管8、循环出口管9、排气阀10、分盲管11、排污管12、pt阀13、镁棒14、电加热器15、温度传感器16、冷水注入管17和热水出管18,循环管2位于水桶箱1的内部,循环管2的一端与循环入口管3的一端固定连通,循环入口管3的另一端延伸至水桶箱1的外部,循环入口管3的另一端通过球阀4与泵站5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泵站5的进水口与蓄水箱7一侧的底部的出水口固定连通,膨胀包6的一端与泵站5的一侧固定连通,循环管2的另一端与循环出口管9的一端固定连通,循环出口管9的另一端通过球阀4与排气阀10的一端固定连通,排气阀10的另一端与蓄水箱7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通过多个蓄水箱7之间的相互连通状态,能够使储水能力具有显著提升,此时配合泵站5的运行,能够将蓄水箱7内部的冷水转运至水桶箱1的内部,同时配合与水桶箱1相连通的真空集热器运行,对其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热水由循环出口管9进入蓄水箱7内部的上方位置,而蓄水箱7内部下方的冷水则同时进入水桶箱1的内部进行加热,依此过程进行循环运作,随后在使用热水的过程由循环管2进行流出,因此能够在热水流出的同时进行时刻补充,在不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蓄水箱7内部的冷水进行循环加热,从而保证热水的储蓄量充足,避免了热水不充足想象的发生。
[0023]
蓄水箱7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以上,蓄水箱7之间的底部通过波纹管8相互连通,分盲管11的一端与蓄水箱7一侧的顶部相插接,分盲管11通过密封垫与蓄水箱7螺纹连接,排污管12的一端与蓄水箱7一侧得底部固定连通,排污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堵头,pt阀13位于水桶箱1顶部的右侧,pt阀13上设置有密封垫圈,镁棒14位于水桶箱1的内部,镁棒14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垫延伸至水桶箱1底部的下方,电加热器15位于水桶箱1内壁左侧的中间位置,温度传感器16位于水桶箱1的一侧,电加热器15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1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冷水注入管17的一端与水桶箱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通,热水出管18的一端与水桶箱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通。由于电加热器15和排气阀10的设置,通过电加热器15的运行,能够对水桶箱1内部的冷水进行辅助加热,因此避免了由于阴雨天气而导致无法对冷水进行加热现象的发生,同时配合排气阀10在循环出口管9位置上的设置,能够将管道内所输送热水中的空气进行排出,避免了蓄水箱7内部残留大量空气现象的发生,因此提高了蓄水箱7内部的可使用空间,保证了蓄水箱7的可容纳体积,提高了对于热水源的储存能力。
[0024]
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多个蓄水箱7之间的相互连通状态,能够使储水能力具有显著提升,此时配合泵站5的运行,能够将蓄水箱7内部的冷水转运至水桶箱1的内部,同时配合与水桶箱1相连通的真空集热器运行,对其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温度的差异会使得流体之间密度不同,当水的一部分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少,逐渐上升,其位置由周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的物质进行补充,此物质再受热上升,因此使加热后的热水由循环出口管9进入蓄水箱7内部的上方位置,而蓄水箱7内部下方的冷水则同时进入水桶箱1的内部进行加热,依此过程进行循环运作,随后在使用热水的过程由循环管2进行流出,因此能够在热水流出的同时进行时刻补充,在不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蓄水箱7内部的冷水进行循环加热,从而保证热水的储蓄量充足。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