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4810发布日期:2021-02-03 19:0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空调柜机的拆洗步骤十分复杂,导致不易拆洗。通常在进行拆洗时,需要将空调壳体拆开,再将内部的风道组件拆开,取出贯流风机后对贯流风机进行清洗,步骤繁琐且拆装时零件过多,大大影响了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拆装零件,简化拆装步骤并提高拆装效率,实现易于清洗的效果。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0005]
一种空调柜机,包括空调壳体和风道结构,所述空调壳体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前风道壳体和后风道壳体,所述前风道壳体与所述后风道壳体卡扣连接,并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贯流风扇的风道内腔,所述后面板罩设在所述后风道壳体外,所述前面板罩设在所述前风道壳体外并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前风道壳体上,以使得在拆卸时能够依次拆下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前风道壳体。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柜机,前面板通过卡接在前风道壳体上从而可拆卸地盖合在后面板上,并将风道分体设置,前风道壳体与后风道壳体卡扣连接,前风道壳体与后风道壳体围设形成风道内腔,贯流风扇设置在风道内腔中,在拆洗空调柜机时,首先将前面板从后面板上拆下,露出风道结构,可以初步清洗风道。然后可以再将前风道壳体从后风道壳体上拆下,后风道壳体留在后面板上,从而露出风道内腔中的贯流风扇,能够对贯流风扇直接进行清洗,无需进一步拆分贯流风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柜机,拆装方便,简化了拆装步骤,减少了拆装零件,从而提高了拆装效率,实现了易清洗的效果。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前风道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前卡接结构,所述后风道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后卡接结构,所述前卡接结构与所述后卡接结构相互卡接。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柜机,在前风道壳体的上下两端设置前卡接结构,在后风道壳体的上下两端设置后卡接结构,从而从上下两端实现前风道壳体和后风道壳体的相互卡接,提高了固定效果,保证前风道壳体和后风道壳体能够闭合到位,同时卡接结构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分离,也方便了拆分前风道壳体和后风道壳体。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前卡接结构包括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在所述前风道壳体的端部,所述后卡接结构包括弹性卡孔,所述弹性卡孔开设在所述后风道壳体的端部,且所述弹性卡接件卡接在所述弹性卡孔中。
[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柜机,通过弹性卡接件实现前风道壳体和后风道壳体的端部相互卡接,固定效果好,同时弹性卡接件与弹性卡孔之间的卡接作用也易于拆分和装配,提高了拆装效率。
风道后壳;135-第一端板;135a-驱动支撑架;137-第二端板;137a-第二定位孔;137b_-定位柱;150-底座;170-贯流风扇;180-前卡接结构;181-弹性卡接件;183-固定部;185-连接部;187-卡持部;190-后卡接结构;191-弹性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2]
第一实施例
[0033]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柜机100,在进行拆洗时,能够减少拆装零件,简化拆装步骤,并提高拆装效率,实现易于清洗的效果。
[0034]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柜机100,包括空调壳体110和风道结构130,空调壳体110包括前面板111和后面板113,前面板111与后面板113围设形成用于容置包括但不限于风道结构130在内的空调部件的送风内腔,风道结构130包括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前风道壳体131与后风道壳体133卡扣连接,并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贯流风扇170的风道内腔,后面板113罩设在后风道壳体133的外侧,前面板111罩设在前风道壳体131外并可拆卸地卡接在前风道壳体131上,以使得在拆卸时能够依次拆下所述前面板111和所述前风道壳体131。
[0035]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壳体110还包括底座150,后面板113设置在底座150上,在拆洗时,可将前面板111从后面板113上拆下,再将前风道壳体131从后风道壳体133上拆下,即可使得贯流风扇170外露,而后风道壳体133和后面板113可保持固定状态。
[003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1卡接在前风道壳体131上,并且盖合在后面板113上,从而使得前面板111能够可拆卸地盖合在后面板上。具体地,此处可拆卸地盖合,指的是前面板111能够盖合在后面板113上,并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脱离前风道壳体131,从而将送风内腔打开,将风道结构130露出,方便接下来拆卸前风道壳体131。
[0037]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1整体卡接在前风道壳体131上,从而实现对后面板113的盖合,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前面板111也可以卡接在后面板后风道壳体133上,并且罩设在前风道壳体131上,其同样能够实现对后面板113的盖合。
[0038]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1与后面板113均为弧形板,从而使得整个柜机呈圆柱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前面板111与后面板11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使得整个柜机呈矩形柱状或椭圆柱状等其他形状。
[0039]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前面板111与前风道壳体131之间卡接,指的是前面板111与前风道壳体131之间并无固定连接关系,在拆卸时可首先拆下前面板111,拆下前面板111的过程中前风道壳体131可以不受影响。
[0040]
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扇17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风道内腔中并与前风道壳体131连接,使得在拆下前风道壳体131时能够将贯流风扇170拆下,方便后续清洗贯流风扇170。
[0041]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柜机100,前面板111可拆卸地盖合在后面板113上,并将风道分体设置,前风道壳体131与后风道壳体133卡扣连接,前风道壳体131与后风道壳体133围设形成风道内腔,贯流风扇170设置在风道内腔中,在拆洗空调柜机时,首先将前面板111从后面板113上拆下,露出风道结构130,再将前风道壳体131从后风道壳体133上拆下,后风道壳体133留在后面板113上,从而露出风道内腔中的贯流风扇170,能够对贯流风扇170直接
进行清洗,无需进一步拆分。
[0042]
结合参见图4至图6,前风道壳体13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前卡接结构180,后风道壳体13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后卡接结构190,前卡接结构180与后卡接结构190相互卡接。具体地,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的上下两端,指的是沿贯流风扇170的轴向方向的上下两端。在前风道壳体131的上下两端设置前卡接结构180,在后风道壳体133的上下两端设置后卡接结构190,从而从上下两端实现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的相互卡接,提高了固定效果,保证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能够闭合到位,同时卡接结构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分离,也方便了拆分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
[0043]
前卡接结构180包括弹性卡接件181,弹性卡接件181设置在前风道壳体131的端部,后卡接结构190包括弹性卡孔191,弹性卡孔191开设在后风道壳体133的端部,且弹性卡接件181卡接在弹性卡孔191中,以使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相互卡接。具体地,弹性卡接件18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其装配时发生局部形变,方便装入到弹性卡孔191中。通过弹性卡接件181实现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的端部相互卡接,固定效果好,同时弹性卡接件181与弹性卡孔191之间的卡接作用也易于拆分和装配,提高了拆装效率。
[0044]
在本实施例中,前风道壳体131的上下端部均设置有一个弹性卡接件181,后风道壳体133的上下端部均开设有一个弹性卡孔191,此处弹性卡接件181和弹性卡孔191的数量并不作具体限定,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前风道壳体131的上下端部也可以分别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弹性卡接件181,后风道壳体133的上下端部也可以分别设置两个或三个弹性卡孔191。
[0045]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前卡接结构180包括弹性卡孔191,后卡接结构190包括弹性卡接件181,弹性卡接件181卡接在弹性卡孔191中,其同样能够实现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的相互卡接。
[0046]
弹性卡接件181包括固定部183、连接部185和卡持部187,固定部183凸设在前风道壳体131的端部,连接部185的一端与固定部183连接,另一端与卡持部187连接,卡持部187呈钩状,并卡接在弹性卡孔191中。具体地,连接部185呈悬臂状,并由固定部183向着靠近后风道壳体133的端部的方向延伸,通过卡持部187实现卡接,并且通过连接部185提供形变弹力,提高了卡接件的弹力,方便卡接在弹性卡孔191中。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183固定设置在前风道壳体131的端部,且固定部183、连接部185和卡持部187一体成型,卡持部187呈卡钩状,在装入弹性卡孔191中时卡钩状的卡持部187装入到弹性卡孔191中,并抵持在弹性卡孔191的侧壁上,实现卡接。
[0048]
在本实施例中,卡持部187的端部还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在装配时抵持在后风道壳体133的端部。具体地,两个卡持部187分别位于前风道壳体131的上下两端,两个卡持部187靠近连接部185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后风道壳体133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两个卡持部187远离连接部185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后风道壳体133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通过导向斜面在装配时起到导向作用,使得连接部185发生形变,方便装入到弹性卡孔191中。
[0049]
结合参见图7和图8,前风道壳体131包括前蜗舌131a和风道前壳131b,风道前壳131b设置在前面板111内侧并与前面板111相卡接,风道前壳131b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端板135,两个第一端板135上均设置有前卡接结构180,前蜗舌131a设置在风道前壳131b上
并分别与两个第一端板135连接。具体地,贯流风扇17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装配在两个第一端板135上,且其中一个第一端板135远离另一个第一端板135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件131c,驱动件131c用于与贯流风扇170传动连接。
[00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35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架135a,驱动支撑架135a罩设在驱动件131c外,用于对驱动件131c进行限位。具体地,驱动支撑架135a呈十字型,通过十字型结构对驱动件131c进行限位,当然,此处驱动支撑架135a也可以呈直线型或者网状等其他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51]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前壳131b上还设置有扫风叶片,扫风叶片与前蜗舌131a相对应,实现扫风和出风功能。在拆卸前风道壳体131时能够将扫风叶片一并拆下,方便对扫风叶片进行清洗。
[0052]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31c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贯流风扇170连接,从而带动贯流风扇170转动。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驱动件131c可以是由电机、减速器等驱动零件组成的驱动结构,其同样能够输出动力,并带动贯流风扇170转动。
[0053]
后风道壳体133包括后蜗舌133a和风道后壳133b,风道后壳133b与后面板113固定连接,且风道后壳133b的两端设置有第二端板137,两个第二端板137上均设置有后卡接结构190,第二端板137与第一端板135相互拼接并形成风道内腔的侧壁,后蜗舌133a设置在风道后壳133b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二端板137连接。第一端板135与第二端板137相互拼接形成风道内腔的侧壁,能够保证侧壁的一体性,保证侧壁的密闭效果,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005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3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35b,第二端板137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37a,第一定位孔135b上可拆卸地装配有定位件(图未示),定位件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135b和第二定位孔137a,以使第一端板135和第二端板137固定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孔135b和第二定位孔137a,从而使得第一端板135和第二端板137通过定位件固定在一起,提高了风道的结构稳定性。
[005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板137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柱137b,定位柱137b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37a。
[0056]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柜机100,将风道结构130分成两部分,即分成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并将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之间通过弹性卡接件181实现卡接。此外前面板111可拆卸地装配在后面板113上,并与前风道壳体131之间相卡接,在拆洗空调柜机时,首先将前面板111拆除,打开送风内腔,使得风道结构130暴露在视野内,然后通过打开弹性卡接件181,使得前风道壳体131和后风道壳体133分离,将前风道壳体131拆下,同时将贯流风扇170连通前风道壳体131一并拆下,后风道壳体133仍留在后面板113上,可直接对风道内腔和贯流风扇170进行清洗,组装过程与拆卸过程相反,实现了快速拆装,方便进行清洗。
[0057]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