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4742发布日期:2021-06-29 23:2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减少其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将患者进行隔离,负压隔离病房就是专门用来隔离此类患者的病房。

根据规范要求,负压隔离病房送风量要达到一定换气次数要求,因此需要有通风系统,而且为了患者的舒适性,病房内通常都会安装用来控制温度的温控系统,温控系统通常为普通民用的挂壁机或者中央空调。但现有的负压隔离病房中,通风系统和温控系统都是分散建造、相互独立的,这就导致二者联动性能较差,不方便使用,而且单独安装通风系统和温控系统,需要的工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用以解决现有负压隔离病房由于通风系统和温控系统相互独立,而导致联动性能差、不方便使用以及建造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风系统,包括通风装置和与所述通风装置连接的热泵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箱体,设有收容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新风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送风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回风口、以及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排风口;

排风风机,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排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排风风机用于将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口、所述收容腔及所述排风口排出室外;

送风风机,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送风口相对设置,所述送风风机用于将室外的空气通过所述新风口、所述收容腔及所述送风口输入室内,所述热泵装置用于对输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送风风机相对设置的蒸发器和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送风风机远离所述送风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压差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差传感器、所述送风风机及所述排风风机都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之间的差值,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差值来调节所述排风风机和/或所述送风风机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一杀菌净化组件,所述第一杀菌净化组件包括第一初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以及第一杀菌模块,所述第一初效过滤网、所述高效过滤网及所述第一杀菌模块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初效过滤网与所述新风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二杀菌净化组件,所述第二杀菌净化组件包括与所述回风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初效过滤网和设于所述第二初效过滤网远离所述回风口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初效过滤网连通的第二杀菌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回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回风口和所述送风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环形侧板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侧板相对两侧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及所述环形侧板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新风口、所述送风口、所述回风口及所述排风口都设于所述环形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环形侧板以用于供所述送风风机安装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环形侧板、所述第一盖板及所述第二盖板围合形成与所述送风口连通的送风区,所述第一安装板贯穿设有与所述送风区连通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环形侧板以用于供所述排风风机安装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环形侧板、所述第一盖板及所述第二盖板围合形成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排风区,所述第二安装板贯穿设有与所述排风区连通的第二通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新风系统包括通风装置和热泵装置,通风装置可以通过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而且在通风换气过程中,热泵装置可以对输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制冷,从而控制室内的温度,通风装置和热泵装置的联动性强,方便用户操控和使用,而且由于新风系统同时具有通风换气和控制室内温度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单独安装空调或者通风系统,可缩短施工工期,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通风装置未安装第一盖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与热交换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中:100、通风装置;200、热泵装置;10、箱体;20、排风风机;30、送风风机;101、收容腔;102、新风口;103、送风口;104、回风口;105、排风口;201、蒸发器;202、冷凝器;300、压差传感器;40、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1、第一初效过滤网;42、高效过滤网;43、第一杀菌模块;50、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1、第二初效过滤网;52、第二杀菌模块;11、环形侧板;12、第一盖板;13、第二盖板;111、第一立板;112、第二立板;113、第三立板;114、第四立板;14、第一安装板;141、第一通孔;142、送风区;15、第二安装板;151、第二通孔;152、排风区;60、热交换器;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系统,包括通风装置100和热泵装置200,通风装置100包括箱体10、排风风机20以及送风风机30,箱体10设有收容腔101、新风口102、送风口103、回风口104以及排风口105,新风口102、送风口103、回风口104以及排风口105都与收容腔101连通,新风口102和排风口105都设置在箱体10的一侧且二者都与室外连通,回风口104和送风口103都设置在箱体10的另一侧且二者都与室内连通,排风风机20和送风风机30都安装在收容腔101内,且送风风机30与送风口103间隔相对设置,排风风机20与排风口105间隔相对设置,热泵装置200用于对输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当排风风机20工作时,可以将是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口104吸入收容腔101内,然后通过排风口105排出室外;当送风风机30工作时,可以将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口102吸入收容腔101内,被吸入的空气经过热泵装置200的加热或者制冷后,再通过送风口103输入室内,这样,新风系统不仅具有通风换气的功能,而且还能控制室内的温度,而且在通风换气的过程中,就能对输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通风装置100和热泵装置200联动性强,方便用户操控和使用,也不需要单独安装空调或者通风系统,缩短了施工工期,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热泵装置200包括蒸发器201和冷凝器202,蒸发器201设于收容腔101内,冷凝器202与蒸发器201连通并设置在箱体10外部,蒸发器201与送风风机30相对设置且位于送风风机30远离送风口103的一侧。

送风风机30工作时,先将室外的空气吸入收容腔101内,被吸入收容腔101内的空气在送风风机30的作用下朝向蒸发器201流动,蒸发器201可以对经过的空气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当室内温度较高时,可以利用蒸发器201对经过的空气制冷,制冷后的空气再通过送风口103输入室内,制冷后的空气温度较低,因此输入室内后可以使室内温度降低,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当室内温度较低时,可以利用蒸发器201对经过的空气制热,制热后的空气再通过送风口103输入室内,制热后的空气温度较高,因此输入室内后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以达到升温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新风系统还包括压差传感器300和控制器(图未示),压差传感器300可以检测出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之间的差值,压差传感器300、送风风机30及排风风机20都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差值来调节排风风机20和/或送风风机30的功率。

本实施例中,新风系统用于负压隔离病房,也即,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压差传感器300检测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气压差值后将该差值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差值信息与预设的规定值进行比较,相应的提高或者降低排风风机20和/或送风风机30的功率,也即提高或者降低排风风机20和/或送风风机30的转速,从而调节送风量和/或排风量,进而维持室内稳定的负压。

具体地,当室外气压比室内气压超出的压差偏小时,也即,室内负压不足时,控制器控制排风风机20提高转速以增大排风量,且/或,控制器控制送风风机30降低转速以减少送风量,以降低室内气压;当室外气压比室内气压超出的压差偏大时,也即,室内负压超标时,控制器控制排风风机20降低转速以减少排风量,且/或,控制器控制送风风机30提高转速以增大送等量,以提高室内气压。

可以理解地,新风系统并不局限于用在负压隔离病房,例如,用在室内气压高于室外气压的房间也是可以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通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和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和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都安装在收容腔101内,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与新风口102相对设置,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与回风口104相对设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新风口102处设置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在回风口104处设置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这样,从室外进入收容腔101内的空气,会经过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杀菌净化后,再通过送风口103输入室内,而从室内进入收容腔101内的空气,会经过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杀菌净化后,再通过排风口105排出室外,使得通风装置100不仅具有通风换气和控制温度的作用,还具有净化空气和杀菌的作用,保证了输入室内和排出室外的空气的质量。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包括第一初效过滤网41、高效过滤网42以及第一杀菌模块43,第一初效过滤网41、高效过滤网42以及第一杀菌模块43依次连通,第一初效过滤网41与新风口102间隔相对设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高效过滤网42设置在初效过滤网和第一杀菌模块43之间,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口102进入收容腔101中,然后通过第一初效过滤网41进行初步过滤,初步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高效过滤网42进行二次过滤,以去除空气中的杂质,两次过滤,可以使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更理想,除去杂质后的空气再通过第一杀菌模块43除去空气中的病菌,最终,除去杂质和病菌后的洁净空气通过送风口103输入室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包括第二初效过滤网51和与第二初效过滤网51连通的第二杀菌模块52,第二初效过滤网51与回风口104间隔相对设置,第二杀菌模块52位于第二初效过滤网51远离回风口104的一侧。

室内被污染的空气通过回风口104进入收容腔101后,先通过第二初效过滤网51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然后在通过第二杀菌模块52除去空气中的病菌,将空气净化为无杂质和病菌的洁净空气,最后直接通过排风口105排出室外,由于输入室内的空气会先通过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的净化处理,因此,室内空气所含的杂质相对较少,因此只需要过滤一次即可,也即,只需要设置一层过滤网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地,第一初效过滤网41、高效过滤网42以及第二初效过滤网51的类型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初效过滤网41和第二初效过滤网51为无纱布过滤网,高效过滤网42为玻璃纤维过滤网。

可以理解地,第一杀菌模块43和第二杀菌模块52的杀菌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通过酒精等消毒液进行消毒,也可以是通过紫外线或者红外线进行消毒。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箱体10包括环形侧板11、第一盖板12及第二盖板13,第一盖板12和第二盖板13分别垂直连接在环形侧板11的两侧,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13及环形侧板11围合形成收容腔101。

上述实施方式中,环形侧板11为由四个立板围合而成的方形框,定义四个立板分别为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立板111、第二立板112、第三立板113以及第四立板114,第一立板111与第三立板113间隔平行设置,第二立板112和第四立板114间隔平行设置,新风口102和排风口105间隔设置在第二立板112上,回风口104和送风口103间隔设置在第四立板114上,且新风口102与送风口103呈对角设置,排风口105与回风口104呈对角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箱体10还包括固定于环形侧板11的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15,第一安装板14用于供送风风机30安装,第二安装板15用于供排风风机20安装,第一安装板14的一端与第一立板11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立板114连接并位于送风口103与回风口104之间,第一安装板14与环形侧板11、第一盖板12及第二盖板13围合形成送风区142,送风口103与送风区142连通,第一安装板14上贯穿开设有与送风区142连通的第一通孔141,送风风机30位于该送风区142内,第二安装板15的一端与第一立板1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立板112连接并位于新风口102与排风口105之间,第二安装板15与环形侧板11、第一盖板12及第二盖板13围合形成排风区152,排风口105与排风区152连通,第二安装板15上贯穿开设有与排风区152连通的第二通孔151,排风风机20位于该排风区152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通风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收容腔101内的热交换器60,热交换器60位于新风口102与回风口104之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箱体10还包括与第一立板111连接并朝向第三立板113延伸的第一隔板16、与第二立板112连接并朝向第四立板114延伸的第二隔板17、以及与第四立板114连接并朝向第二立板112延伸的第三隔板18,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位于第二隔板17与第三立板113之间,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位于第三隔板18与第三立板113之间,热交换器60位于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及第三隔板18之间并与三者都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第三隔板18以及热交换器60能在箱体10内围成一进一出的两条气体通路,热交换器60就设置在两条气体通路的交叉位置处。

上述实施方式中,室内的空气先通过回风口104进入收容腔101内,然后经过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的杀菌净化作用,再沿第三隔板18与第三立板113之间的通路输送到热交换器60,经过热交换器60处理之后,从第一隔板16与第二隔板17之间的通路输送至第二安装板15处,然后通过第二安装板15上的第二通孔151进入排风区152,最后通过排风口105排出室外;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口102进入收容腔101内,然后经过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的杀菌净化作用,再沿着第二隔板17与第三立板113之间的通路输送到热交换器60,经过热交换器60处理之后,再从第一隔板16与第三隔板18之间的通路输送至热泵装置200的蒸发器201,经过蒸发器201制冷或者制热后,再通过第一安装板14上的第一通孔141进入送风区142内,最后通过送风口103输入室内。在热交换器60内,当室内空气的温度低于室外空气的温度时,从室外输入的空气的一部分热量就会转移至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使得输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而当室内空气的温度高于室外空气的温度时,从室内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热量就会转移至从室外输入的空气,使得输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而且进入热交换器60内部的空气,都会先经过第一杀菌净化组件40或第二杀菌净化组件50的杀菌净化作用,因此,进入热交换器60内部的空气都是无杂质和病毒的洁净空气,使热交换器60不会被不洁净的空气污染甚至损坏,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