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8151发布日期:2021-02-27 11:0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0002]
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机、水箱和机壳组成。风机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
[0003]
传统的机壳的蓄水盘、底托板和竖支撑板多采用分体制造组装呈一体,结构强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底座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除湿机,包括:机壳、压缩机、热交换器和水箱;压缩机和热交换器设置于机壳内;水箱可拆卸安装至机壳;机壳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座;底座包括:用于支撑压缩机的前底板部、设置于水箱的下方的后底板蓄水盘部、竖墙部和用于支撑热交换器的顶板部;前底板部和后底板蓄水盘部位于竖墙部的前后两侧;顶板部和后底板蓄水盘部连接竖墙部的上下两端。
[0007]
进一步地,后底板蓄水盘部的顶部形成有用于收容水箱溢出的水的接水槽。
[0008]
进一步地,底座还包括两个侧墙部;两个侧墙部分别连接至竖墙部的两端且侧墙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顶板部和后底板蓄水盘部。
[0009]
进一步地,水箱位于两个侧墙部之间。
[0010]
进一步地,竖墙部、两个侧墙部、后底板蓄水盘部和顶板部共同围成容纳水箱的容纳空间。
[0011]
进一步地,侧墙部形成有用于对水箱进行定位的塑料弹簧筋;塑料弹簧筋朝向水箱形成有凸块部。
[0012]
进一步地,水箱形成有供凸块部嵌入的凹槽。
[0013]
进一步地,水箱可拆卸安装至底座。
[0014]
进一步地,水箱位于顶板部和后底板蓄水盘部之间;压缩机和水箱位于竖墙部的两侧。
[0015]
进一步地,前底板部和后底板蓄水盘部的底部均设有支撑脚。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底座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前底板部、后底板蓄水盘部、竖墙部和顶板部一体成型作为一个整体强度高,降低了对底座的材料的要求,从而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底座各部分直接成型作为一个整体,减少了人工装配工序,降低人工成本。
[0017]
后底板蓄水盘部在水箱盛满水需要倒水时,可以收容水箱溢出的水从而防止冷凝
水直接滴落到地垫上。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一种除湿机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图1中除湿机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3是图1中除湿机的平面图;
[0021]
图4是图3中除湿机的剖视图;
[0022]
图5是图4中除湿机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6是图1中除湿机的爆炸图;
[0024]
图7是图6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5]
图8是图7中结构移除压缩机后的爆炸图;
[0026]
图9是图8中结构的内壳和电控盒分离的示意图;
[0027]
图10是图9中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8]
图11是图1中除湿机的底座的示意图;
[0029]
图12是图1中除湿机的水箱的示意图;
[0030]
图13是图1中除湿机的水箱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31]
除湿机100,机壳10,顶壳10a,上盖11,过线通道槽111,除湿出风口112,顶架12,把手孔121,前壳13,后壳14,除湿进风口141,第一平面142,底座15,前底板部151,后底板蓄水盘部152,接水槽1521,竖墙部153,顶板部154,左定位筋1541,右定位筋1542,下凹槽1543,侧墙部155,塑料弹簧筋1551,凸块部1552,支撑脚156,滑轨157,风道罩壳16,内壳17,上隔板部171,上定位板部1711,侧定位板部1712,上凹槽1713,竖隔板部172,压缩机20,热交换器30,水箱40,凹槽401,后箱体壁41,第二平面411,前箱体壁42,左箱体壁43,右箱体壁44,箱体底板45,透视窗46,pcb电路板50,电控盒60,盒本体61,线夹62,前安装结构63,前插筋631,后安装结构64,后卡扣641,盒盖65,感测元件66,风机70,水平摆放面101,第一直线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33]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除湿机100,包括:机壳10、压缩机20、热交换器30和水箱40。
[0034]
压缩机20和热交换器30设置于机壳10内。水箱40可拆卸安装至机壳10。热交换器30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热交换器30也可以称为两器装置。压缩机20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并推动气体运动穿过冷凝器和蒸发器以使热交换器30进行换热。
[0035]
机壳10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把手孔121。把手孔121供用户能将手指伸入以搬运除湿机100。把手孔121还能供电源线穿过以对电源线进行收纳。机壳10包括:上盖11。上盖11的顶部设有供电源线穿过的若干个过线通道槽111。过线通道槽111连通两个把手孔121。过线通道槽111位于两个把手孔121之间。
[0036]
在不使用除湿机100时,可以将电缆线依次穿过两个扳手孔121进行缠绕收纳。上盖11的中部向上隆起。电缆线在穿过把手孔121时,可以嵌入到过线通道槽111内。过线通道
槽111对电源线进行分隔,对电源线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还可以防止电源线缠绕打结造成难以释放的问题。
[003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把手孔121沿水平方向延伸贯穿机壳10。过线通道槽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把手孔121的延伸方向。穿过把手孔121的电源线可以之前嵌入到过线通道槽111内。由过线通道槽111进行分隔。
[0038]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上盖11形成有除湿出风口112。除湿出风口112用于排出空气。除湿出风口112的方向垂直于把手孔121的方向。具体而言,除湿出风口112位于上盖11的一侧。除湿出风口112位于两个把手孔121的连线的一侧。更具体而言,上盖11的前端形成除湿出风口112。
[0039]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壳10还包括:顶架12。顶架12形成把手孔121。顶架12位于机壳10的顶部。
[004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顶架12连接至上盖11并位于上盖11的上方。具体而言,上盖11通过卡扣连接至顶架12。顶架12为中空的环状结构。上盖11覆盖顶架12的中空部分。
[0041]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壳10还包括:前壳13和后壳14。前壳13和后壳14环绕包裹顶架12和上盖11。后壳14形成除湿进风口141。除湿进风口141用于吸入空气。除湿进风口141的方向垂直于把手孔121和除湿出风口112的方向。
[0042]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顶架12安装有用于对除湿机100进行控制的电器元件。用户可以通过顶架12上的电器元件对除湿机100进行控制。
[004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除湿机100还包括:风机70。风机70进行抽风加速气流进入到除湿机100的内部进行换热除湿。热交换器30和风机70安装至机壳10。
[0044]
机壳10还包括:底座15、风道罩壳16和内壳17。内壳17一体成型。内壳17为模具件一体模制成型。具体而言,内壳17包括:上隔板部171和竖隔板部172。竖隔板部172和风道罩壳16共同形成有风道。风机70设置于风道内。风道罩壳16卡扣连接至竖隔板部172。竖隔板部172卡扣连接至底座15。上隔板部171和底座15从上下两侧夹持固定热交换器30。底座15、风道罩壳16和内壳17均通过卡扣连接安装方便。内壳17和底座15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从上下两侧夹持固定热交换器30。热交换器30的安装方便快捷。
[0045]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竖隔板部172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沿高度方向插装至底座15。风道罩壳16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插装至竖隔板部17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风道罩壳16的插装方向平行于风机70的轴线。
[0046]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壳10包括:顶壳10a。顶壳10a由顶架12和上盖11组成。即顶壳10a包括:顶架12和上盖11。
[0047]
顶壳10a位于除湿机100的顶端。顶壳10a设有除湿出风口112。除湿出风口112用于排出空气。后壳14设有除湿进风口141。除湿进风口141用于吸入空气。前壳13和后壳14环绕包裹顶壳10a、底座15、风道罩壳16和内壳17。前壳13和后壳14通过卡扣连接至顶壳10a。前壳13通过卡扣连接至后壳14。后壳14通过卡扣连接至底座1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上盖11形成除湿出风口112。上盖11通过卡扣连接至顶架12。前壳13和后壳14通过卡扣连接至顶架12。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机壳10的各部分,安装方便。
[0048]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风道定义有风道出口和风道入口。风道出口供气流从风道排出。风道入口供气流进入风道内。风道罩壳16和内壳17共同形成风道出口。风道出口
位于风道罩壳16和内壳17构成的整体的顶部。风道出口对齐除湿出风口112。内壳17形成风道入口。风道入口位于风机70和热交换器30之间。热交换器30位于风道入口和除湿进风口141之间。风机70驱动空气从除湿进风口141经过热交换器30穿过风道入口进入风道内,穿过风道出口从除湿出风口112排出。
[0049]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上隔板部171包括:上定位板部1711和两个侧定位板部1712。侧定位板部1712用于对热交换器30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两个侧定位板部1712连接至上定位板部1711的两端且侧定位板部1712连接至竖隔板部172。两个侧定位板部1712位于热交换器30的左右两侧。上定位板部1711和底座15位于热交换器30的上下两侧。具体而言,侧定位板部1712形成有上凹槽1713。上凹槽1713供热交换器30的管路嵌入。具体而言,底座15形成有左定位筋1541和右定位筋1542。左定位筋1541和右定位筋1542用于对热交换器30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左定位筋1541和右定位筋1542位于热交换器30的左右两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左定位筋1541和右定位筋1542均形成有下凹槽1543。下凹槽1543供热交换器30的管路嵌入。内壳17和底座15的结构设置使得热交换器30固定可靠。
[0050]
底座15一体成型。底座15为模具件一体模制成型。底座15包括:前底板部151、后底板蓄水盘部152、竖墙部153和顶板部154。前底板部151用于支撑压缩机20。后底板蓄水盘部152设置于水箱40的下方。顶板部154用于支撑热交换器30。前底板部151和后底板蓄水盘部152位于竖墙部153的前后两侧。顶板部154和后底板蓄水盘部152连接竖墙部153的上下两端。底座15的结构设置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强度,降低了对底座15的材料的要求,从而节省成本。底座15的各部分直接一体成型作为一个整体减少了人工装配工序,节约人工成本。
[0051]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后底板蓄水盘部152的顶部形成有接水槽1521。接水槽1521用于收容水箱40溢出的水。
[0052]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底座15还包括两个侧墙部155。两个侧墙部155分别连接至竖墙部153的两端且侧墙部155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顶板部154和后底板蓄水盘部152。
[0053]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竖墙部153、两个侧墙部155、后底板蓄水盘部152和顶板部154共同围成容纳水箱40的容纳空间。
[0054]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底座15形成有塑料弹簧筋1551。塑料弹簧筋1551用于对水箱40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侧墙部155形成有塑料弹簧筋1551。塑料弹簧筋1551朝向水箱40形成有凸块部1552。
[0055]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水箱40形成有凹槽401。凹槽401供凸块部1552嵌入。水箱40可拆卸安装至底座15。水箱40位于顶板部154和后底板蓄水盘部152之间。压缩机20和水箱40位于竖墙部153的两侧。
[0056]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前底板部151和后底板蓄水盘部152的底部均设有支撑脚156。多个支撑脚156对除湿机100实现支撑。
[005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箱40包括:后箱体壁41、前箱体壁42、左箱体壁43、前箱体壁42和箱体底板45。后箱体壁41、左箱体壁43、前箱体壁42和右箱体壁44首尾连接成环状。后箱体壁41、左箱体壁43、前箱体壁42和右箱体壁44的底部连接至箱体底板45。后箱体壁41、左箱体壁43、前箱体壁42和右箱体壁44的顶部围成箱口。后箱体壁41、左箱体壁43、前箱体壁42、右箱体壁44和箱体底板45共同围成收纳腔。收纳腔用于集水。收纳腔的截面面积从箱体底板45向箱口逐渐增大。
[0058]
机壳10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容纳水箱40。水箱40的前箱体壁42的一端插入至容纳空间内。水箱40的后箱体壁41的外表面外露。除湿机100定义有一个水平摆放面101。机壳10从底部向顶部逐渐收缩。机壳10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平面142。第一平面142与水平摆放面101的角度大于等于87
°
且小于等于90
°
。后箱体壁41的外表面平行于后箱体壁41的内表面。后箱体壁41的外表面包括第二平面411;第二平面411与第一平面142平齐。前箱体壁42沿第一直线102从箱体底板45向箱口延伸。第一直线102与收纳腔的腔底面的夹角与第一平面142与收纳腔的腔底面的夹角之和大于180
°
。水箱40为模具件。水箱40一体模制成型。水箱40的结构设置对于机壳10的外表面竖直或内倾的表面,使得水箱40的外表面与机壳10的外表面平滑过渡的情况下,不需要局部增加后箱体壁41的内侧面的厚度。保持了壁厚的一致性,外形美观便于脱模。水箱40可以一体模制成型,不需要多个模具进行分别制备然后组装,降低了模具成本。
[0059]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壳10设有接水槽1521。接水槽1521用于收容水箱40溢出的水。接水槽1521的槽底面为平面且槽底面倾斜于水平摆放面101。接水槽1521的槽底面的内侧的高度高于接水槽1521的槽底面的外侧的高度。具体而言,接水槽1521由底座15形成。在拆卸水箱40时,水箱40溢出的水被接水槽1521收容。接水槽1521的槽底面的设置有助于水向外流动,避免水沉积与接水槽1521的内侧,便于清洁。
[006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收纳腔的腔底面平行于接水槽1521的槽底面。收纳腔的腔底面即箱体底板45的上表面。
[0061]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壳10形成有滑轨157。滑轨157用于导向水箱40滑动。具体而言,底座15形成滑轨157和接水槽1521。水箱40沿滑轨157滑动安装至底座15。
[0062]
水箱40的左箱体壁43和右箱体壁44形成有凹槽401。凹槽401供凸块部1552嵌入,从而实现水箱40的定位,防止水箱40沿滑轨157滑出。
[0063]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后箱体壁41的外表面与机壳10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后箱体壁41设有供用户观察水箱40内的液面高度的透视窗46。
[0064]
水箱40还设有水箱盖。水箱盖转动连接至水箱40,覆盖水箱40的箱口。具体而言,水箱盖转动连接至前箱体壁42。
[006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除湿机100还包括:pcb电路板50和电控盒60。电控盒60用于容纳pcb电路板50。内壳17和底座15从上下两侧夹持固定热交换器30。内壳17的上隔板部171位于热交换器30的上方。电控盒60位于上隔板部171的上方。电控盒60包括:盒本体61和安装结构。安装结构用于将盒本体61连接至内壳17。安装结构连接至盒本体61。盒本体61形成有电路腔。电路腔容纳pcb电路板50。pcb电路板50位于电路腔内。盒本体61的底部与上隔板部171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0mm。电控盒60对pcb电路板50进行防护。上隔板部171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且电控盒60的盒本体61的底部不直接接触上隔板部171。通过安装结构将盒本体61架设在上隔板部171的上方并脱离与上隔板部171的接触。有效防止冷热作用产生的凝露。
[0066]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控盒60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将电控盒60连接至内壳17,安装方便。
[0067]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盒本体6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入线通道和出线通道。入线通道和出线通道供电线穿过。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控盒60还包括:线夹62。线夹
62用于卡线。入线通道和出线通道的外侧均对应设有线夹62。盒本体61、线夹62和安装结构一体成型作为一个整体。
[0068]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安装结构包括:前安装结构63和后安装结构64。前安装结构63和后安装结构64位于电控盒60的前后两侧。后安装结构64形成有后卡槽。内壳17形成有后卡扣641。后卡扣641插入至后卡槽内。前安装结构63形成有前卡槽。内壳17形成有插入至前卡槽内的前插筋631。
[0069]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控盒60还包括:盒盖65。盒盖65设置于盒本体61的顶部。盒盖65的一端与盒本体61构成转动连接。盒盖65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至盒本体61。盒盖65的后端转动连接至盒本体61。盒盖65的前端通过卡扣连接至盒本体61。盒本体61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入线通道和出线通道。入线通道和出线通道供电线穿过。盒本体61上固定有感测元件66。
[007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