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加热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0514发布日期:2021-03-02 20:3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加热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加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加热罐。


背景技术:

[0002]
在某些工艺要求下,需要对空气或是一些特定的气体进行加热,已满足工艺要求或是反应条件,例如喷熔工艺,借助高速热气流使刚挤出的高聚物熔体迅速高倍拉伸固化成形,为此需要能对气体加热的气体加热罐,现有一种气体加热罐,其电加热管远离自身外露罐身一端部分的电阻较大,使得热量集中在电加热管深入罐身一端产生。
[0003]
现有一种往复旋流承压式气体加热器,公告号为cn201463259u,包括密闭的气体加热罐,在密闭的气体加热罐上设置进、出口,在密闭的气体加热罐内置有电加热管,其特点是:至少三个密闭的气体加热罐依次连接,在密闭的气体加热罐上设置的进、出口均与罐体内壁相切,首个密闭的气体加热罐的进气口设置于罐体的低位,末个密闭的气体加热罐的出气口设置于罐体的高位。气源的压力气体经密闭的气体加热罐沿罐体内壁切向旋流。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气体加热罐中的电加热管再进行加热时,虽然气体加热罐的罐身具备较好的隔热性能,但是热量会传递至气体加热罐设置电加热管一端,当工人不小心触碰到气体加热罐设置电加热管一端容易被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气体加热罐,其具有可减少罐体中热量向罐体设置电加热管一端传递,降低罐体设置电加热管一端的温度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气体加热罐,包括内部通入气体的罐体、紧密连接于罐体开口的端盖、设于端盖朝向罐体内部侧面的数根电加热管、设于端盖且连通于罐体内部的进气管、设于罐体且将加热后的气体排出的出气管,所述电加热管位于罐体中且靠近于端盖的部分处穿设有可隔热的隔热体,隔热体靠近于端盖的侧面穿设有圆周外壁贴合于罐体内壁并隔热的隔热圆盘,隔热圆盘绕自身轴线均匀贯穿开设有数个通气孔,通气孔和隔热体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存在间距。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电加热管远离端盖一端所产生的大量对气体进行加热的热量难以直接传递至端盖处,避免端盖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使得端盖处温度较高,工人一旦触碰容易烫伤。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加热管位于隔热体背离隔热圆盘一侧沿电加热管长度方向穿设有数块相平行且呈半圆形的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呈错位布置,挡板圆周侧面滑动贴合于罐体内壁,端盖设有限定挡板沿电加热管长度方向的位置的挡板带动机构。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带加热的气体进入至罐体后,在挡板的阻挡作用
下,不会直接从出气管中流出,延长气体在罐体中停留的时间,使得气体可以被更好更充分地进行加热。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带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端盖朝向罐体内部侧面且螺纹连接于每一块挡板的罐内螺杆、同轴固定连接于罐内螺杆位于罐体外部一端的转盘,罐内螺杆长度方向平行于电加热管的长度方向,罐内螺杆穿设并转动连接于隔热圆盘和隔热体。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盘带动罐内螺杆转动使得所有挡板一并沿着罐体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继而使得气体在罐体不同部位停留的时间长短受到改变,当气体在越靠近端盖处停留的时间越长,使得气体被加热的程度获得一定的调节,同时罐内螺杆对挡板也能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且通过调节挡板至电加热管不同位置处,以便对电加热管进行一个检查维护。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罐内螺杆远离端盖一端固定连接有可抵接于挡板的抵块,抵块与端盖之间的间距小于出气管与端盖之间的间距。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距离端盖最远的挡板抵接于抵块时,挡板无法再继续沿着罐内螺杆长度方向移动,避免了挡板脱离罐内螺杆同时也限制挡板相较于出气管更加靠近于端盖,确保气体能够在挡板之间进行一个有效的流动,使得挡板能够较好地延长气体在罐体中的停留时间。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端盖朝向罐体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紧贴块,紧贴块外壁设有紧贴于罐体内壁的密封橡胶层。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将紧贴块在密封橡胶层的作用下使得紧贴块和罐体内壁之间具备较好的气密性,使得罐体和端盖之间具备较好的气密性。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端盖朝向罐体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螺纹连接于罐体朝向端盖一端外壁的螺纹筒,螺纹筒朝向罐体一端距端罐体中心点的间距大于紧贴块朝向罐体一端距端罐体中心点的间距。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螺纹筒先螺纹连接于罐体的外壁,然后紧贴块插接进入罐体并且紧贴于罐体的内壁,便于将紧贴块插入罐体中,同时螺纹筒和罐体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端盖不易产生沿罐体长度方向的移动,进一步提升了端盖和罐体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也便于将端盖进行取出,以便对电加热管进行检查或是更换。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端盖包括一体成型于端盖内部且外露于螺纹筒背离端盖侧面的导热块。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块将通过电加热管传递过来的部分热量进行引导传递至螺纹筒背离端盖的端面处,以便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避免端盖吸收过多热量。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筒供导热块外露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槽块,水槽块朝向导热块的侧面开设有与导热块相对齐的水冷槽,水槽块背离罐体侧面设有连通于水冷槽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进水管中通入冷却水,将导热块吸收的大量热量传导至冷却水中,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不断将导热块的热量进行传递走,提升导热块的散热效果。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在电加热管远离端盖一端所产生的大量对气体进行加热的热量难以直接传递至端盖处,避免端盖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使得端盖处温度较高,工人一旦触碰容易烫伤;
[0025]
向进水管中通入冷却水,将导热块吸收的大量热量传导至冷却水中,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不断将导热块的热量进行传递走,提升导热块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图;
[0027]
图2是罐体的部分剖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9]
图中,1、罐体;2、端盖;3、电加热管;4、进气管;41、导热块;42、水槽块;43、水冷槽;44、进水管;45、出水管;46、抵块;47、转杆;5、出气管;51、隔热体;52、隔热圆盘;53、通气孔;54、挡板;55、罐内螺杆;56、转盘;57、紧贴块;58、密封橡胶层;59、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气体加热罐,包括呈竖直的罐体1,罐体1上部开口直径小于罐体1罐身内部直径,罐体1上端开口处紧密安装有端盖2,端盖2轴线和罐体1轴线相同,端盖2底面可拆卸连接有呈竖直的数根电加热管3,电加热管3呈u形且电加热管3绕端盖2轴线均匀设置,端盖2外露罐体1的竖直侧壁处密封连接有连通至端盖2底面且连通于罐体1内部的进气管4,罐体1底端竖直外壁密封连通有连通于罐体1内部的出气管5。
[0032]
参照图1和图2,电加热管3穿设有呈水平且圆周外壁贴合于罐体1内壁的隔热圆盘52,隔热圆盘52绕自身轴线均匀贯穿开设有数个通气孔53,隔热圆盘52底端同轴焊接有呈圆柱体的隔热体51,电加热管3穿设于隔热体51,隔热圆盘52和隔热体51内部由硅酸盐制成,具备较好的隔热性。
[0033]
参照图1和图2,电加热管3位于隔热体51的下方处沿竖直方向均匀穿设有数块挡板54,挡板54圆周外壁贴合并沿罐体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罐体1内壁,挡板54呈半圆形且相邻两块挡板54呈错位布置,端盖2下表面中心点处转动连接有呈竖直且螺纹连接于每一块挡板54的罐内螺杆55,罐内螺杆55穿设并转动连接于隔热体51和隔热圆盘52,罐内螺杆55外露于端盖2上表面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转盘56,罐内螺杆55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圆形的抵块46,抵块46 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出气管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0034]
参照图2和图3,端盖2下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可沿竖直方向紧密插接于罐体1上部开口的紧贴块57,紧贴块57以及端盖2朝向罐体1的外壁均粘设有密封橡胶层58,密封橡胶层58由氟橡胶制成,具备较好的耐高温性,端盖2下表面同轴转动连接有螺纹连接于罐体1外壁的螺纹筒59,螺纹筒59朝向罐体1一端距端罐体1中心点的间距大于紧贴块57朝向罐体1一端距端罐体1中心点的间距,螺纹筒59外壁绕自身轴线均匀固定连接有六根呈水平且便于转动螺纹筒59的转杆47,端盖2底部中包含有导热块41,导热块41由铝合金制成,导热块41远离端盖2一端进入螺纹筒59且导热块41外露于螺纹筒59的底面,螺纹筒59底面同轴固定连接有截面呈圆环形的水槽块42,水槽块42上表面同轴开设有呈圆环形且正对于导热块
41外露螺纹筒59部分的水冷槽43,水槽块42竖直外壁上部以及下部处分别连通有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以水槽块42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
[003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隔热圆盘52和隔热体51使得罐体1内部的大量热量难以直接传递至端盖2处,同时设置导热块41将端盖2的热量进行引导,再向进水管44中注入冷却水,使得导热块41更快地散热。
[003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