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6722发布日期:2021-06-04 17:4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常常要对物料进行干燥作业。现有的干燥机采用的干燥方法较为简单,容量小,效率低,难以对大容量的物料进行有效的干燥,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滚筒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滚筒,再由滚筒传递给滚筒内的物料,使物料水分蒸发,但滚筒干燥一般容量小,且需要整个滚筒装置滚动,能耗大,干燥效率低,工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工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伸入干燥箱内的桨轴,所述桨轴上设有呈螺旋状的螺旋带,所述螺旋带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微孔,所述螺旋带的外侧设有向上延伸的螺旋挡板,所述干燥箱的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干燥箱的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开有进料口,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上转动轴与下转动轴,所述上转动轴在下转动轴的正上方,上转动轴与下转动轴平行设置,上转动轴与下转动轴之间经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上间隔排布有若干个送料板,送料板与传送带垂直设置,送料板上的物料可从进料口掉落至螺旋带上,所述干燥箱的下部连接有进风管,进风管上方的干燥箱上设有排风管。
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进风管向干燥箱内吹入热风,热风受螺旋带的影响,从下至上在干燥箱内螺旋上升,外部设备源源不断的向送料板上送料,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同步动作,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之间的传送带运动,传送带在高度方向上往复缓慢移动,送料板随着传送带缓慢移动,当送料板越过上转动轴时,送料板上的物料落入进料口,并从进料口掉落至螺旋带上,桨轴带动螺旋带缓慢转动,由于物料本身的重力以及螺旋带的转动,使物料沿着螺旋带向下旋转流动,在物料沿螺旋带流动的过程中,透风微孔方便热风的在螺旋带上的流通,热风作用在物料上,螺旋上升的热风可以降低物料的下落速度,延长物料的干燥时间,同时,螺旋带增大了物料的干燥面积,延长物料的干燥时间,热风带走湿气从排风管排出,实现物料的干燥,最后干燥完成的物料从出料管流出,实现物料的高效干燥工作;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带的设置,既可以在干燥箱内形成螺旋向上的热风,延长物料的干燥时间,同时,螺旋带延长了物料的下落路径,增大物料的干燥面积,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传送组件的设置,可以自动提升物料至干燥箱,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可应用于物料的干燥工作
中。
7.为了方便送料板上的物料掉落至螺旋带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挡料板,所述进料口一侧的干燥箱上设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向下倾斜延伸,倾斜板在螺旋带的上方,所述倾斜板上对称设有两个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料板,两个所述导料板与倾斜板之间的空间为物料流动区。
8.为了方便干燥后的物料自动传送,所述出料管下方的底座上连接有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主支脚和副支脚,所述主支脚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辊轴一,所述副支脚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辊轴二,所述辊轴一与辊轴二之间经送料带传动连接,伸出主支脚的辊轴一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前从动轮,所述上转动轴伸出支撑架的一端设有上从动轮,下转动轴伸出支撑架的一端设有下从动轮,所述前从动轮、上从动轮与下从动轮之间经皮带一传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轮轴,轮轴的一端连接有主动轮,轮轴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热鼓风机上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从动轮一与从动轮二相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一之间经皮带二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有后从动轮,后从动轮与从动轮二之间经皮带三传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设有热鼓风机,所述热鼓风机的出风口所在一端与进风管远离干燥箱的一端相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上设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桨轴相连接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一。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二。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干燥箱,201出料管,202上盖,203进料口,204排风管,3桨轴,4螺旋带,401透气微孔,402螺旋挡板,5进风管,6传送组件,601上转动轴,602下转动轴,603传送带,604送料板,605上从动轮,606下从动轮,7挡料板,8倾斜板,9导料板,10物料流动区,11出料组件,1101主支脚,1102副支脚,1103辊轴一,1104辊轴二,1105送料带,1106转动电机,12机架,1201支撑座,13传动轴,14前从动轮,15后从动轮,16轮轴,17主动轮,18固定轴,19从动轮一,20从动轮二,21皮带一,22皮带二,23皮带三, 24热鼓风机, 25控制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如图1~4所示的一种干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干燥箱2,干燥箱2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伸入干燥箱2内的桨轴3,上盖202上设有控制电机25,控制电机25的输出轴与桨
轴3相连接,桨轴3上设有呈螺旋状的螺旋带4,螺旋带4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微孔401,螺旋带4的外侧设有向上延伸的螺旋挡板402,干燥箱2的下端设有出料管201,干燥箱2的上端设有上盖202,上盖202上设置有挡料板7,进料口203一侧的干燥箱2上设有倾斜板8,倾斜板8向下倾斜延伸,倾斜板8在螺旋带4的上方,倾斜板8上对称设有两个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料板9,两个导料板9与倾斜板8之间的空间为物料流动区10,上盖202上开有进料口203,底座1上还设有传送组件6,传送组件6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支撑架,支撑架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上转动轴601与下转动轴602,上转动轴601在下转动轴602的正上方,上转动轴601与下转动轴602平行设置,上转动轴601与下转动轴602之间经传送带603传动连接,传送带603上间隔排布有若干个送料板604,送料板604与传送带603垂直设置,送料板604上的物料可从进料口203掉落至螺旋带4上,干燥箱2的下部连接有进风管5,进风管5上方的干燥箱上设有排风管204;出料管201下方的底座1上连接有出料组件11,出料组件11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主支脚1101和副支脚1102,主支脚1101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辊轴一1103,副支脚1102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辊轴二1104,辊轴一1103与辊轴二1104之间经送料带1105传动连接,伸出主支脚1101的辊轴一1103与转动电机1106的输出轴相连接;还设有机架12,机架12上设有支撑座1201,支撑座1201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传动轴13,传动轴13的一端连接有前从动轮14,上转动轴601伸出支撑架的一端设有上从动轮605,下转动轴602伸出支撑架的一端设有下从动轮606,前从动轮14、上从动轮605与下从动轮606之间经皮带一21传动连接;机架12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轮轴16,轮轴16的一端连接有主动轮17,轮轴16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热鼓风机24上设有固定轴18,固定轴18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从动轮一19和从动轮二20,从动轮一19与从动轮二20相连接,主动轮17与从动轮一19之间经皮带二22传动连接,传动轴13的另一端设有后从动轮15,后从动轮15与从动轮二20之间经皮带三23传动连接,机架12上设有热鼓风机24,热鼓风机24的出风口所在一端与进风管5远离干燥箱2的一端相连接。
2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热鼓风机24工作,将热风从进风管5向干燥箱2内吹入热风,进入干燥箱2内的热风受螺旋带4的影响,从下至上在干燥箱2内螺旋上升,外部设备源源不断的向送料板604上送料,驱动电机动作,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17转动,主动轮17经皮带二22带动从动轮一19转动,从动轮一19转动使从动轮二20转动,从动轮二20经皮带三23带动后从动轮15转动,后从动轮15经传动轴13带动前从动轮14转动,前传动轮经皮带一21传动,使上转动轴601和下转动轴602同步动作,上转动轴601和下转动轴602之间的传送带603运动,传送带603在高度方向上往复缓慢移动,送料板604随着传送带603缓慢移动,当送料板604越过上转动轴601时,物料落入进料口203,先掉到倾斜板8的物料流动区10,受倾斜板8的倾斜作用以及导料板9的导向,掉落至螺旋带4上,螺旋带4缓慢转动,由于物料本身的重力以及螺旋带4的转动,使物料沿着螺旋带4向下旋转流动,在物料沿螺旋带4流动的过程中,透风微孔方便热风的在螺旋带4上的流通,热风作用在物料上,螺旋上升的热风可以降低物料的下落速度,延长物料的干燥时间,同时,螺旋带4增大了物料的干燥面积,延长物料的干燥时间,热风带走湿气从排风管204排出,实现物料的干燥,最后干燥完成的物料从出料管201流出至送料带1105上,送料带1105带动干燥好的物料运送出去,实现物料的高效干燥工作;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带4的设置,既可以在干燥箱2内形成螺旋向上的热风,延长物料的干燥时间,同时,螺旋带4延长了物料的下落路径,增大物料的干燥面积,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
传送组件6的设置,可以自动提升物料至干燥箱2,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可应用于物料的干燥工作中。
21.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