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电极水没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8362发布日期:2021-03-26 23:3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炭电极水没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炭电极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电极水没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号为2014207010635中,公开了一种炭电极半成品专用吊具,该吊具通过的上端通过吊具与天车连接,上部通过固定销铰接来固定连接杆,下部通过连接杠量将两个连接杆的限制,形成抱紧炭电极的结构,该方式中,两个连接杆承受炭电极的全部重量,且炭电极的重力g竖直向下,而两个连接杆之间形成提拉炭电极的夹角,炭电极的重力受力点在两个连接杆之间,而两个连接杆上不仅要承受炭电极向下的力f1,还要承受向外的分力f2,如图10所示,所以两个连接杆很容易被炭电极撑开,向外分离,虽然,连接杠7将两个连接杆8牵拉,以克服向外的力,但是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该向外的力。所以,本专利中,两个连接杆8容易分离甚至弯折损坏,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必要提出一种炭电极水没冷却装置。
4.一种炭电极水没冷却装置,包括喷淋冷却机构、承接机构,所述喷淋冷却机构包括连接部、喷淋部,连接部包括连接板、若干夹持板,连接板为一刚性长板,连接板的上端设置吊装孔,若干夹持板间隔设置于连接板的下部两侧,且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夹持板的下部并排开设若干个吊装孔,所述喷淋部包括上水总管、若干分配管,上水总管固定于连接板上,上水总管的一端用于与上水系统连接,在上水总管的侧壁上开设用于安装若干分配管的孔,若干分配管的一端与上水总管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夹持板下方,且卡合在夹持板的卡接口内,所述分配管包括刚性管和柔性管,所述刚性管卡合于卡接口内,柔性管连接于刚性管与上水总管之间,还在刚性管的侧壁上开设若干淋水孔,在连接板的两端设置向外突出的挂耳,用于悬挂承接机构,所述承接机构包括承载底座、左侧承载架、右侧承载架,左侧承载架、右侧承载架分别设置于承载底座的左右两端,且与承载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承载底座具有盛放炭电极的弧形上表面,左侧承载架和右侧承载架相对对称设置,右侧承载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横向连接杆、悬挂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设置于承载底座的两侧,横向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悬挂孔设置于横向连接杆上,以与连接板两端的挂耳钩挂连接。
5.优选的,所述承载底座为刚性底座,在侧壁上设置若干筋板,以增强底座侧壁的强度。
6.优选的,右侧承载架还包括底部托杆,以使右侧承载架呈四边形框架,底部托杆和横向连接杆的长度大于承载底座的宽度,以使承载底座能够容纳在右侧承载架内部,且在承载底座的外壁上开设卡合凹槽,以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限位在卡合凹槽内。
7.优选的,卡接口的形状为弧形口,且弧形块的弧长为优弧,所述夹持板为可形变体。
8.优选的,所述柔性管为波纹管。
9.优选的,还在柔性管的端部设置刚性法兰,以与上水总管法兰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分配管的长度不小于待喷淋的炭电极的长度,以使喷淋出来的水覆盖炭电极的全部。
1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垂直连接的方式,从根本上克服了向外分力的缺陷,使炭电极的重力全部被承接机构承受,受力稳定可靠,不存在安全事故,且本方案部件之间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拆卸安装方便,利于炭电极的安放。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3为本装置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图3中柔性管处的局部放大图。该图中给出了波纹管的示意图。
15.图5为图2中夹持板和分配管的左视图示意图。
16.图6为承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右侧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8为承接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9为图8中显示承载底座与承接机构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20.图10为现有技术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21.图中:喷淋冷却机构10、连接板11、吊装孔111、挂耳112、夹持板12、卡接口121、上水总管21、分配管22、刚性管221、柔性管222、淋水孔223、承接机构30、承载底座31、弧形上表面311、卡合凹槽312、左侧承载架32、右侧承载架33、第一立柱331、第二立柱332、横向连接杆333、悬挂孔334、底部托杆33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参见图1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炭电极水没冷却装置,包括喷淋冷却机构10、承接机构30,所述喷淋冷却机构10包括连接部、喷淋部,连接部包括连接板11、若干夹持板12,连接板11为一刚性长板,连接板11的上端设置吊装孔111,若干夹持板12间隔设置于连接板11的下部两侧,且与连接板11固定连接,在夹持板12的下部并排开设若干个卡接口121,所述喷淋部包括上水总管21、若干分配管22,上水总管21固定于连接板11上,上水总管21的一端用于与上水系统连接,在上水总管21的侧壁上开设用于安装若干分配管22的孔,若干分配管22的一端与上水总管21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夹持板12下方,且卡合在夹持板12的卡接口121内,所述分配管22包括刚性管221和柔性管222,所述刚性管221卡合于卡接口121内,柔性管222连接于刚性管221与上水总管21之间,还在刚性管221的侧壁上开设若干淋水孔223,在连接板11的两端设置向外突出的挂耳112,用于悬挂承接机构30,所述承接机构30包括承载底座31、左侧承载架32、右侧承载架33,左侧承载架32、右侧承载架33分别
设置于承载底座31的左右两端,且与承载底座31之间固定连接,承载底座31具有盛放炭电极的弧形上表面311,左侧承载架32和右侧承载架33相对对称设置,右侧承载架33包括第一立柱331、第二立柱332、横向连接杆333、悬挂孔334,第一立柱331和第二立柱332相对设置于承载底座31的两侧,横向连接杆333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331和第二立柱332之间,悬挂孔334设置于横向连接杆333上,以与连接板11两端的挂耳112钩挂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为炭电极设置了专用的移动承载机构,炭电极在承载底座31上是稳定放置的,不会左右滚动或晃动,另外,立柱与底座之间是固定焊接连接的,不存在与底座之间脱开分离的问题,相比于对比文件,安全性保障具有极大的提高,且承接机构30与喷淋冷却机构10也是活动连接,便于拆卸。
25.本方案中,将分配管22设置为与夹持板12可拆卸的卡接方式,以及与上水总管21柔性连接,便于其拆卸和安装,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该喷淋冷却装置是最早接触成型完毕的炭电极的,炭电极从成型机出来后,将本装置吊放在炭电极上方,为炭块淋洒冷却水,将分配管22设置为与夹持板12卡接的方式,在分配管22上粘接较多的结块物料时,即拆卸下来进行清理,这样可以将结块物料集中清理收集,便于回收二次利用。而现有的喷淋机构都是固定式的,无法拆卸下来,也就无法收集。
26.进一步,所述承载底座31为刚性底座,在侧壁上设置若干筋板,以增强底座侧壁的强度。
27.进一步,右侧承载架33还包括底部托杆335,以使右侧承载架33呈四边形框架,底部托杆335和横向连接杆333的长度大于承载底座31的宽度,以使承载底座31能够容纳在右侧承载架33内部,且在承载底座31的外壁上开设卡合凹槽312,以使第一立柱331、第二立柱332限位在卡合凹槽312内。
28.本方案中,承载架与底座之间设计为可拆卸的,主要目的在于便于放置炭电极,先将承载底座31放置在成型机附近,然后从底座两端将两个立柱拆卸,使得炭电极直接可以放置在底座上的弧形上表面311上,放置稳定后,再将两个立柱从底座的两端套设上,并限位在卡合凹槽312内。由于承载架采用的是垂直连接的四边形框架,底座的重量由底部托杆335承受,底部托杆335的重量由两个立柱承受,由于二者之间采用的是垂直焊接连接,框架承受的力是竖直向下的,框架上受力稳定。而现有技术中,炭电极的重量竖直向下,而现有技术中采用铰接结合连接杆的方式,由于炭电极的重量达到几千斤甚至几吨,此种方式由于炭电极的重量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导致两个连接杆8很容易分开,很容易出事故。
29.进一步,卡接口121的形状为弧形口,且弧形块的弧长为优弧,所述夹持板12为可形变体。例如采用树脂板或硬质塑料板。便于喷淋管卡入和受力后脱出。
30.进一步,所述柔性管222为波纹管。
31.进一步,还在柔性管222的端部设置刚性法兰,以与上水总管21法兰连接。拆卸分配管22时,先将分配管22从卡接口121中掰出,然后旋拧柔性管222处的法兰,使其与上水总管21分离,即实现拆卸。且每一个分配管22与上水总管21之间都是独立连接的,可以实现每个分配管22的单独拆卸分离,实用性更高。
32.进一步,所述分配管22的长度不小于待喷淋的炭电极的长度,以使喷淋出来的水覆盖炭电极的全部。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
减。
3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 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 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 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