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制作的烘干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8373发布日期:2021-03-27 01:1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制作的烘干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制作的烘干线。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为了对食品进行烘干,通常采用带有网体状输送带结构的烘干设备进行烘干作业,该烘干设备的结构包括长条状的壳体,壳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成多个依次相邻的烘干腔室,而网体状输送带承载食品物料进行移动并依次穿过多个烘干腔室,将物料从壳体前侧的入料端移动至后侧的排料端,同时,壳体上前后均布有多个风机和换热器,风机将后侧烘干腔室中的热风抽吸至前侧烘干腔室中,因此,热风上下穿过输送带的网孔时可对输送带上的物料进行吹干;但是,该烘干设备结构比较庞大和复杂,各类部件总成比较多,因此,不方便快速分拆、分解各类部件总成,不方便对输送带进行维护,也不方便对壳体内腔进行维护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置维护方便,能将该装置分成上、中、下三层独立的部件进行加工和制造,并方便将三层部件进行组装,且方便后续进行拆解维修的组合式制作的烘干线。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端设有投料口、后端设有出料口的烘箱本体,所述烘箱本体的内腔包括多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烘干腔室; 烘箱本体中安装有穿过烘箱本体的内腔并将投料口处的物料输送至出料口处的网体状的输送带;所述烘箱本体上设有将后侧烘干腔室中的热风抽吸至前侧相邻烘干腔室内的鼓风装置和对热风进行再次加热的加热装置;
5.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本体包括两根左右间隔设置的侧梁,两根侧梁之间连接有多根前后间隔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下横梁间隔设置在上横梁下方;相邻两根上横梁之间固结有顶部敞口的上导风筒,所述上导风筒的下开口处封堵有网体状的挡料板;
6.相邻两根下横梁之间固结有下导风筒,所述下导风筒的筒腔上下贯通设置;所述上导风筒和下导风筒的筒腔上下对应设置并围成一个通透的烘干腔室。
7.采用上述结构后,烘箱本体的烘干腔室由上下对应的上导风筒和下导风筒围绕而成,同时,上层的上导风筒和下层的下导风筒方便与侧梁构成的中层框架进行分解和安装,因此,也方便鼓风装置和加热装置与向烘箱本体上进行安装,继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分成三层独立的部件进行加工和制造,并方便将三层部件进行组装,并方便后续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拆装和维护。
8.进一步的,两个侧梁前端部之间和后端部之间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输送带转动的支撑轮;所述输送带包括位于烘箱本体的内腔中的内带体和绕出至烘箱本体外侧的外带体,所述内带体和外带体构成一个环状的输送带;位于两个侧梁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前后延伸的支撑板,内带体的左右侧部分别支撑在同侧的支撑板顶面上进行前后行进。
9.进一步的,所述上导风筒的筒体形状呈矩形,上导风筒的前后长度与相邻两个上横梁之间的间隙相适应,上导风筒的左右宽度与两根侧梁之间的间隙相适应,所述上导风筒的上边沿设有分别压靠在上横梁和侧梁顶面的上翻边。
10.为了避免物料滞留在上横梁下方的间隙内,所述上横梁的底面与挡料板底面平齐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导风筒的筒体形状呈矩形,下导风筒的前后长度与相邻两根下横梁之间的间隙相适应,下导风筒的左右宽度与两根支撑板之间的间隙相适应,所述下导风筒的下边沿设有分别压靠在下横梁和侧梁底面的下翻边。
12.为了避免下导风筒与输送带之间出现漏风问题,位于下导风筒的四个筒壁上端分别安装有向上延伸的弹性的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上边沿靠近内带体底面设置。
13.进一步的,根据烘干腔室从前至后的排列顺序,依次将位于奇数位次的烘干腔室定义为奇数腔室,将位于偶数位次的烘干腔室定义为偶数腔室;
14.所述鼓风装置包括连接在每个奇数腔室和前侧相邻的偶数腔室之间的顶部风机,所述顶部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在奇数腔室的顶部、吹风口连通在偶数腔室的顶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顶部风机的进风口或者吹风口中的顶部加热片。
15.进一步的,所述烘箱本体顶部设有将烘干腔室罩扣在下方的上导风罩,所述上导风罩的内腔包括多个前后间隔设置的上导风腔,每个上导风腔与下方的烘干腔室上下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顶部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在奇数位上导风腔的顶部、吹风口连通在偶数位上导风腔的顶部。
16.进一步的,所述鼓风装置包括连接在每个奇数腔室和后侧相邻的偶数腔室之间的底部风机,所述底部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在偶数腔室的底部、吹风口连通在奇数腔室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底部风机的进风口或者吹风口中的顶部加热片。
17.进一步的,所述烘箱本体底部设有将烘干腔室罩扣在上方的下导风罩,所述下导风罩的内腔包括多个前后间隔设置的下导风腔,每个下导风腔与上方的烘干腔室上下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底部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在偶数位下导风腔的底部、吹风口连通在奇数位下导风腔的底部。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将本实用新型分成几个独立的部件进行加工和制造,并方便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且方便后续进行拆解维护。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烘箱本体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沿图2中的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沿图2中的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沿图2中的c向的局部示意图;
25.图6为沿图2中的b向的局部示意图;
26.图7为下导风筒、下导风筒与侧梁的立体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照附图,该组合式制作的烘干线包括前端设有投料口1、后端设有出料口2的烘箱本体3,烘箱本体3的内腔包括多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烘干腔室;如图2至图7所示,为了实现烘干腔室的结构,该烘箱本体3包括两根左右间隔设置的侧梁6,两根侧梁6之间连接有多根前后间隔设置的上横梁7和下横梁8,上横梁7的顶面与侧梁6顶面平齐设置,下横梁8的底面与侧梁6底面平齐设置,下横梁8间隔设置在上横梁7下方,上横梁7和下横梁8之间的间隙是为了避让输送带4的;如图2所示,该上横梁7和下横梁8分别为六根,而烘干腔室位于相邻两根上横梁7之间和相邻两根下横梁8之间,因此,烘干腔室为五个,当然,上横梁7和下横梁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
28.另外,烘箱本体3中安装有穿过烘箱本体3的内腔并将投料口1处的物料输送至出料口2处的网体状的输送带4;两个侧梁6前端部之间和后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一根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支撑输送带4转动的支撑轮,支撑轮优选链轮,两根支撑轴和被支撑轴支撑的输送带4可以利用壳体罩扣在两根侧梁6之间,也可以裸露在两根侧梁6之间;而输送带4包括位于烘箱本体3的内腔中的内带体和绕出至烘箱本体3外下侧的外带体,内带体和外带体构成一个环状的输送带4,当然,烘箱本体3外侧也设有用于支撑外带体的链轮;位于两个侧梁6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水平设置且前后延伸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大致位于侧梁6中间高度位置,而内带体的左右侧部分别滑动支撑在同侧的支撑板12顶面上进行前后行进,该支撑板12是为了托住输送带4并保持水平状态。
29.继续参照附图,而为了使热风顺利上下穿过烘干腔室并对输送带4上的物料进行烘干,且避免热风从输送带4前后漏风至相邻的烘干腔室中,在相邻两根上横梁7之间固结有顶部敞口的上导风筒9,上导风筒9的下开口处封堵有网体状的挡料板10,当挡料板10是为了压住物料,避免输送带4上的物料在热风吹力上下跳动;其次,相邻两根下横梁8之间固结有下导风筒11,下导风筒11的筒腔上下贯通设置;因此,上导风筒9和下导风筒11的筒腔上下对应设置并围成一个上下通透的烘干腔室。
30.另外,上导风筒9的筒体形状呈矩形,上导风筒9的前后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相邻两个上横梁7之间的间隙,上导风筒9的左右宽度小于或者等于两根侧梁6之间的间隙,同时,上导风筒9的上边沿设有分别压靠在上横梁7和侧梁6顶面的上翻边13,通过将上翻边13焊接或者压紧在上横梁7和侧梁6上可达到将上导风筒9进行固定的目的。另外,为了方便输送带4上的物料穿过挡料板10下方的间隙,挡料板10的底面与内带体顶面间隔设置一段供物料通过的通料间隙,通料间隙的高度根据使用需要进行增减。其次,为了避免物料滞留在上横梁7下方的间隙内,如图4所示,优选上横梁7的底面与挡料板10底面平齐设置。
31.另外,下导风筒11的筒体形状也呈矩形,下导风筒11的前后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相邻两根下横梁7之间的间隙,但是,如图3所示,下导风筒11的左右宽度小于或者等于两根支撑板12之间的间隙;为了避免下导风筒11与输送带4之间出现漏风问题,位于下导风筒11的四个筒壁上端分别安装有向上延伸的弹性的橡胶板15,优选橡胶板15的上边沿贴靠在内带体的底面上。另外,由于输送带结构种类很多,如果输送带采用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设有铰轴凸棱的链板状输送带时,则内带体的底面优选为光滑面,继而保证橡胶板能顶靠在光滑面一面的输送带表面上,从而保证密封性;其次,下导风筒11的下边沿设有分别压靠在下横梁和侧梁6底面的下翻边14,通过将下翻边14焊接或者压紧在下横梁8和侧梁6底面上
可达到将下导风筒11进行固定的目的。
32.继续参照附图,烘箱本体3上设有将后侧烘干腔室中的热风抽吸至前侧相邻烘干腔室内的鼓风装置5和对热风进行再次加热的加热装置;为了方便描述热风的导风结构,根据烘干腔室从前至后的排列顺序,依次将位于奇数位次的烘干腔室定义为奇数腔室16,将位于偶数位次的烘干腔室定义为偶数腔室17;而鼓风装置5包括连接在每个奇数腔室16和前侧相邻的偶数腔室17之间的顶部风机,顶部风机优选为轴流风机,顶部风机的吸风口可直接连通在奇数腔室16的顶部、吹风口可以直接连通在偶数腔室17的顶部,但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先在烘箱本体3顶部设有将烘干腔室罩扣在下方的上导风罩18,上导风罩18的左右侧壁压靠在同侧的侧梁6顶面上,上导风罩18的前后长度可大于或者等于最前侧上横梁7至最后侧上横梁7之间的距离,其次,上导风罩18的内腔中设置多片前后间隔设置的上隔板,每片上隔板位于上横梁7上方,上隔板的下侧边与上横梁7顶面密封接触,因此,相邻两片上隔板之间的间隙构成上导风腔,每个上导风腔与下方的上导风筒9筒腔上下对应且相互连通;而顶部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在奇数位上导风腔的顶部、吹风口连通在偶数位上导风腔的顶部,其次,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顶部风机的进风口或者吹风口中的顶部加热片,因此,方便将上导风罩18和鼓风装置5一体安装在烘箱本体3顶部;另外,最前侧的上导风腔设有供热空气排出的排气孔。
33.继续参照附图,鼓风装置5还包括连接在每个奇数腔室16和后侧相邻的偶数腔室17之间的底部风机,底部风机的吸风口也可以直接连通在偶数腔室17的底部、吹风口也可以直接连通在奇数腔室16的底部;但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先在烘箱本体3底部设有将烘干腔室罩扣在上方的下导风罩19,下导风罩19的左右侧壁压靠在同侧的侧梁6底面上,下导风罩19的前后长度可大于或者等于最前侧上横梁7至最后侧上横梁7之间的距离,其次,下导风罩19的内腔中设置多片前后间隔设置的下隔板,每片下隔板位于下横梁8下方,下隔板的上侧边与下横梁8底面密封接触,因此,相邻两片下隔板之间的间隙构成下导风腔,每个下导风腔与上方的下导风筒11筒腔上下对应且相互连通,而底部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在偶数位下导风腔的底部、吹风口连通在奇数位下导风腔的底部,同样的,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底部风机的进风口或者吹风口中的顶部加热片。另外,最后侧的下导风腔可以设有供外界空气进入的进气孔。
34.因此,本实用新型由上导风罩18、烘箱本体3和下导风罩19拼合而成,且烘箱本体3由上导风筒9、下导风筒11和侧梁6构成的框架共计三层部件组合而成,因此,本实用新型拆装比较方便,拆装效率高,适合集成化安装。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