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2125发布日期:2021-05-19 00:5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油茶籽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在我国南方分布很广,从油茶中提取的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格和保健功能,它能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防治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称。
3.现有的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结构单一,不能够连续烘干处理茶油,导致生产效率低、速度慢;
5.2、现有的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山茶籽在壳体内是静止状态,不能均匀烘干,需要人工进行翻转,导致降低烘干效率,并且不能保证稳定的烘干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通过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可实现连续烘干的效果。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二烘干装置位于第一烘干装置的下端,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外壁套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壁安装有开口向上的挡壳,所述传送带上端面安装有烘干室,所述烘干室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传送带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烘干室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杆,所述烘干室的左侧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右侧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贯穿烘干室的左侧且延伸至烘干室的内部,所述烘干室的右侧安装有抽风机,所述烘干室的右侧壁开设有与抽风机连通的风道孔。
8.为了山茶籽受热均匀,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外壳体的左侧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外壳体并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三电机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右端和下端均连通有进风管,两个所述进风管均贯穿外壳体的左侧,且分别延伸至内壳体左侧的外部与下端的外部。
9.为了实现对山茶籽不断搅拌的烘干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所述内壳体内部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杆,所述内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搅杆的右侧,所述外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出料口相
匹配的的收集箱。
10.为了达到连续烘干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所述挡壳的下端面连通有输料管,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的上端面均开设有与输料管相匹配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端面均安装有密封盖。
11.为了实现连续烘干以及快速烘干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所述挡壳相对的一端均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壳的底端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端面滑动连接有滑条。
12.为了后面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所述挡壳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
13.为了使第一烘干装置与第二烘干装置更加的稳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所述第二烘干装置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多个所述支撑腿两两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通过在两个转轴的外壁套接有传送带,传送带的外壁安装有开口向上的挡壳,传送带上端面安装有烘干室,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杆,第一风机的右侧安装有电加热器,烘干室的右侧安装有抽风机,烘干室的右侧壁开设有与抽风机连通的风道孔,可将需要烘干的山茶籽倒在传送带的表面,通过第一电机转动,使皮带带动转轴转动,促使传送带转动,山茶籽随着传送带的转动而传动,当转动至烘干室的内部时,启动第一风机,将风吹入烘干室的内部,同时电加热器将风加热,以便于将山茶籽进行快速烘干,同时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带动转杆与搅拌杆转动,搅拌山茶籽,可使山茶籽受热均匀,启动抽风机可将烘干室内湿润的风通过风道孔抽出室外,进而实现对山茶籽的自动翻转烘干,从而提高了烘干效率。
16.2、该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通过在外壳体的左侧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可使第三风机带动内壳体不断旋转,使烘干过程中单个山茶籽的位置不断改变,山茶籽受热均匀,烘干质量稳定,第二风机的右端和下端均连通有进风管,两个进风管均贯穿外壳体的左侧,且分别延伸至内壳体左侧的外部与下端的外部,通过在内壳体内部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杆,可通过搅杆实现对山茶籽不断搅拌的烘干方式,使山茶籽均能快速风干,因内壳体呈网状,可使第二风机将风通过进风管送入内壳体的内部,使山茶籽快速风干,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平面图;
19.图2为本实用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烘干室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挡壳结构图。
22.图中,1、第一烘干装置;101、传送带;102、挡壳;1021、挡块;1022、移动板;103、转
轴;104、第一电机;105、输料管;2、烘干室;201、第一风机;202、抽风机;203、风道孔;204、电加热器;205、第二电机;206、转杆;207、搅拌杆;3、第二烘干装置;301、外壳体;302、内壳体;3021、出料口;303、第三电机;3031、转动轴;304、第二风机;3041、进风管;305、搅杆;306、进料口;307、密封盖;308、收集箱;4、支撑腿;5、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生产的连续烘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装置1和第二烘干装置3,第二烘干装置3位于第一烘干装置1的下端,第一烘干装置1包括两个转轴103,两个转轴103的外壁套接有传送带101,传送带101的外壁安装有开口向上的挡壳102,传送带101上端面安装有烘干室2,烘干室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传送带101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烘干室2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205,第二电机2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206,转杆20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杆207,烘干室2的左侧安装有第一风机201,第一风机201的右侧安装有电加热器204,电加热器204贯穿烘干室2的左侧且延伸至烘干室2的内部,烘干室2的右侧安装有抽风机202,烘干室2的右侧壁开设有与抽风机202连通的风道孔203。
2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转轴103的外壁套接有传送带101,传送带101的外壁安装有开口向上的挡壳102,传送带101上端面安装有烘干室2,第二电机2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206,转杆20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杆207,第一风机201的右侧安装有电加热器204,烘干室2的右侧安装有抽风机202,烘干室2的右侧壁开设有与抽风机202连通的风道孔203,可将需要烘干的山茶籽倒在传送带101的表面,通过第一电机104转动,使皮带带动转轴103转动,促使传送带101转动,山茶籽随着传送带101的转动而传动,当转动至烘干室2的内部时,启动第一风机201,将风吹入烘干室2的内部,同时电加热器204将风加热,以便于将山茶籽进行快速烘干,同时启动第二电机205,使第二电机205带动转杆206与搅拌杆207转动,搅拌山茶籽,可使山茶籽受热均匀,启动抽风机202可将烘干室2内湿润的风通过风道孔203抽出室外,进而实现对山茶籽的自动翻转烘干,从而提高了烘干效率。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烘干装置3包括外壳体301和内壳体302,内壳体302位于外壳体301的内部,外壳体301的左侧安装有第三电机303,第三电机3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031,转动轴3031贯穿外壳体301并延伸至外壳体301的外部,第三电机30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风机304,第二风机304的右端和下端均连通有进风管3041,两个进风管3041均贯穿外壳体301的左侧,且分别延伸至内壳体302左侧的外部与下端的外
部。
2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体301的左侧安装有第三电机303,第三电机3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031,可使第三电机303带动内壳体302不断旋转,使烘干过程中单个山茶籽的位置不断改变,山茶籽受热均匀,烘干质量稳定,第二风机304的右端和下端均连通有进风管3041,两个进风管3041均贯穿外壳体301的左侧,且分别延伸至内壳体302左侧的外部与下端的外部,因内壳体302呈网状,可使第二风机304将风通过进风管3041送入内壳体302的内部,使山茶籽快速风干,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内壳体302内部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杆305,内壳体302的下端面开设有出料口3021,出料口3021位于搅杆305的右侧,外壳体30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出料口3021相匹配的的收集箱308。
30.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壳体302内部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杆305,可通过搅杆305实现对山茶籽不断搅拌的烘干方式,使山茶籽均能快速风干,内壳体302的下端面开设有出料口3021,外壳体30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出料口3021相匹配的的收集箱308,可将烘干好的山茶籽通过出料口3021进入收集箱308。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挡壳102的下端面连通有输料管105,外壳体301与内壳体302的上端面均开设有与输料管105相匹配的进料口306,进料口306的上端面均安装有密封盖307。
3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挡壳102的下端面连通有输料管105,外壳体301与内壳体302的上端面均开设有与输料管105相匹配的进料口306,进料口306的上端面均安装有密封盖307,可在内壳体302转动时保证山茶籽不会掉出内壳体302,可将第一烘干装置1烘过之后的山茶籽通过输料管105与外壳体301和内壳体302的进料口306,再进入内壳体302进行搅拌烘干,进而达到了连续烘干的效果。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挡壳102相对的一端均安装有挡块1021,挡壳102的底端安装有移动板1022,移动板1022的下端面滑动连接有滑条。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挡壳102相对的一端均安装有挡块1021,移动板1022的下端面滑动连接有滑条,可避免传送带101表面的山茶籽在转动的过程中掉落,第一次烘干完成后,可使移动板1022在滑条的上端面移动,打开挡壳102,使山茶籽顺利落入内壳体302进行二次烘干,进而可实现连续烘干以及快速烘干的目的。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挡壳102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一电机104,第一电机104与转轴103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
3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挡壳102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一电机104,第一电机104与转轴103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可使第一电机104带动皮带转动,促使转轴103带动传送带转动,以便于工作顺利进行。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烘干装置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4,多个支撑腿4两两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
3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烘干装置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4,多个支撑腿4两两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可使第一烘干装置1与第二烘干装置3更加的稳定。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需要烘干的山茶籽倒在传送带101的表面,通过第一电机104转动,使皮带带动转轴103转动,促使传送带101转动,山茶籽随着传
送带101的转动而传动,当转动至烘干室2的内部时,启动第一风机201,将风吹入烘干室2的内部,同时电加热器204将风加热,以便于将山茶籽进行快速烘干,同时启动第二电机205,使第二电机205带动转杆206与搅拌杆207转动,搅拌山茶籽,可使山茶籽受热均匀,接着启动抽风机202可将烘干室2内湿润的风通过风道孔203抽出室外,第一次烘干完成后,使移动板1022在滑条的上端面移动,打开挡壳102,将第一烘干装置1烘过之后的山茶籽通过输料管105与外壳体301和内壳体302的进料口306,再进入内壳体302,其次启动第三电机303,使第三电机303带动内壳体302不断旋转,同时搅杆305对山茶籽不断搅拌烘干,因内壳体302呈网状,使第二风机304将风通过进风管3041送入内壳体302的内部进行风干,最后将烘干好的山茶籽通过出料口3021进入收集箱308。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