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5336发布日期:2021-05-25 12:2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气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吊顶新风设备通常是由净化装置、风机及其他附件装置构成。吊顶新风设备安装在室内吊顶内,新风设备通过其风机将室外空气经过过滤后输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减少室内空气的有害气体或者物质的含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对于医院的隔离舱来说,新风设备更为重要。

然而,现有的新风设备由于其设计标准和要求,无法满足医用隔离舱的使用要求,一方面医用隔离舱需要频繁换气,另一方面还需要防止医用隔离舱内部的有害病菌传播到外界,这无疑对新风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新的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新风设备无法满足医用隔离舱的使用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排风管道、新风机、排风机、第一净化组件和第二净化组件,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新风管道包含连通至所述医用隔离仓的不同隔离空间的多个出口,所述排风管道包含连通至所述医用隔离仓的不同隔离空间的多个入口,所述排风管道的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新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管道上,所述排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上,所述第一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新风管道和/或所述新风机中以净化从外界进入到所述医用隔离仓内部的空气,所述第二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和/或所述排风机中以净化从所述医用隔离仓内部排出到外界的空气,所述新风机和所述排风机相连,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出口与所述排风机的排风进口同侧设置,所述新风机的新风进口与所述排风机的排风出口同侧设置。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机和所述排风机均包括一组长边侧和一组短边侧,所述新风机的一长边侧与所述排风机的一长边侧相连,所述新风进口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的一短边侧,所述新风出口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的另一短边侧,所述排风出口设置于所述排风机的一短边侧,所述排风进口设置于所述排风机的另一短边侧。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机的长边侧的长度与所述排风机的长边侧的长度相等,所述新风机的短边侧与所述排风机的短边侧在相同侧齐平设置。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净化组件包括多个新风滤网,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且分别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多个新风滤网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依次设置。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新风滤网包括第一初效滤网和第一高效滤网,所述第一初效滤网和所述第一高效滤网沿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杀菌灯。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消音结构,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均设置有第二消音结构。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排风机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净化组件包括多个排风滤网,所述排风进口和所述排风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且分别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多个排风滤网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依次设置。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杀菌灯。

在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三消音结构,所述排风进口和所述排风出口均设置有第四消音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能够通过设置有新风机和第一净化组件的新风管道从外界抽取并净化气体并输送至医用隔离舱的多个隔离空间内,并且能够通过设置有排风机和第二净化组件的排风管道将医用隔离舱内各隔离空间的空气抽取并净化后排放至外界,以便促使医用隔离仓的各隔离空间内的空气高效流动,避免空气在医用隔离仓内长时间停留聚集,且进入到医用隔离舱内的空气以及从医用隔离舱排出的空气都能够得到净化,避免外界的有害气体和物质进入到医用隔离仓内,也避免医用隔离舱内的病菌排出到外界。再者,通过控制新风机的进风量小于排风机的排风量可以使医用隔离舱形成负压,避免医用隔离仓内含有病菌的气体从窗户等缝隙外溢到仓外,不仅能够满足医用隔离舱的使用要求,而且能够极大程度地保证医护人员、病人以及医用隔离仓周边居住人群的安全,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通过将上述新风机和上述排风机连接设置以及将新风机的新风出口和排风机的排风进口、新风机的新风进口与排风机的排风出口分别同侧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小新风机和排风机整体占用的布置空间,提升了新风机和排风机的布置便利性。另一方面,新风机和排风机的合并靠拢设置以及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的同侧设置均能够促使新风机附近的新风管道和排风机附近的排风管道聚集安装,使得新风机和排风机附近的管路占用的布置空间也得到优化,进一步减小了新风系统在新风机和排风机区域占用的布置空间,提升了新风系统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此外,新风机和排风机的连接设置还使得其便于维修人员集中检查和维护,极大地节省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新风机和排风机均包括一组长边侧和一组短边侧,新风机的一长边侧与排风机的一长边侧相连,以便保证型风机和排风机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接触区域,增强连接可靠性。新风机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以及排风机的排风出口、排风进口分别设置于新风机和排风机短边侧,以便进一步增大新风机和排风机附近的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聚拢程度,进一步减小新风系统在新风机和排风机区域占用的布置空间。

优选地,新风机的长边侧的长度与排风机的长边侧的长度相等,新风机的短边侧与排风机的短边侧在相同侧齐平设置,以便避免新风机和排风机在空间上错位布置,更进一步地减小了新风机和排风机占用的布置空间,保证了新风机和排风机附近空间的利用率。

优选地,通过多个新风滤网可以实现多级过滤,保证进入到医用隔离仓内的空气为干净空气,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优选地,通过第一杀菌灯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进一步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优选地,通过第一消音结构和第二消音结构的组合能够极大地降低新风机产生的噪音,提高病人居住的舒适度。

优选地,通过多个排风滤网可以实现多级过滤,保证从医用隔离舱排出到外界的空气为干净空气,保证医用隔离仓周边居住人群的安全。

优选地,通过第二杀菌灯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进一步保证医用隔离仓周边居住人群的安全。

优选地,通过第三消音结构和第四消音结构的组合能够极大地降低排风机产生的噪音,提高病人居住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的新风机和排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新风管道;11、第一消音软管;2、排风管道;21、第二消音软管;3、新风机;31、第一壳体;311、新风进口;312、新风出口;313、安装吊耳;32、第一风机;33、第一初效滤网;34、第一高效滤网;35、第一杀菌灯;4、排风机;41、第二壳体;411、排风进口;412、排风出口;42、第二风机;43、第二初效滤网;44、第二高效滤网;45、第二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新风设备无法满足医用隔离舱的使用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旨在使得空气高效流动,避免空气在医用隔离仓内长时间停留聚集,且进入到医用隔离舱内的空气以及从医用隔离舱排出的空气都能够得到净化,避免外界的有害气体和物质进入到医用隔离仓内,也避免医用隔离舱内的病菌排出到外界,且使医用隔离舱可以形成负压,避免医用隔离仓内含有病菌的气体从窗户等缝隙外溢到仓外,从而能够满足医用隔离舱的使用要求,而且能够极大程度地保证医护人员、病人以及医用隔离仓周边居住人群的安全,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新风系统的新风机和排风机连接设置以及同侧布置新风机和排风机附近的管道来减小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占用的布置空间,提升新风系统的布置便利性。

首先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隔离仓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1、排风管道2、新风机3、排风机4、第一净化组件和第二净化组件。新风管道1的入口与外界连通,新风管道1包含连通至医用隔离仓的不同隔离空间(如图1中示出的多个卫生间和多个隔离病房)的多个出口。排风管道2包含连通至医用隔离仓的不同隔离空间的多个入口,排风管道2的出口与外界连通。新风机3设置在新风管道1上。排风机4设置在排风管道2上。第一净化组件设置在新风管道1和/或新风机3中以净化从外界进入到医用隔离仓内部的空气。第二净化组件设置在排风管道2和/或排风机4中以净化从医用隔离仓内部排出到外界的空气。当上述新风系统运行时,新风机3促使外界空气进入新风管道1中并经第一净化组件净化后形成干净的新风气流排放至各隔离空间。排风机4促使各隔离空间内的空气进入排风管道2内并经第二净化组件净化后排放至外界。通过注入新风以及换走陈旧空气,使得医用隔离仓内各隔离空间的气流流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同时阻止了医用隔离仓和外界之间交互病菌,为医用隔离仓内营造无菌环境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医用隔离仓内部的病菌外泄。其中,新风机3产生的进风量优选小于排风机4产生的排风量,以便当同时开启新风机3和排风机4后,可以使医用隔离仓内形成负压,进一步防止医用隔离仓内含有病菌的气体从窗户等缝隙外溢到仓外。更具体地,新风机3和排风机4相连。新风机3的新风出口312与排风机4的排风进口411同侧设置,新风机3的新风进口311与排风机4的排风出口412同侧设置,以便使新风机3和排风机4能够被聚集布置,同时能够避免新风机3和排风机4附近的新风管道1和排风管道2分散布置,优化了新风机3和排风机4的整体及其附近管道的占地空间,降低了新风系统对医用隔离仓的设备间的安装环境的要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首先,第一净化组件可以单独设置在新风管道1内,或者单独设置在新风机3内,或者一部分设置在新风管道1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新风机3内,同理,第二净化组件可以单独设置在排风管道2内,或者单独设置在排风机4内,又或者一部分设置在排风管道2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排风机4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净化组件以及第二净化组件的设置方式。此外,第一净化组件可以采用单级过滤网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多级过滤网的结构,或者采用过滤网与杀菌灯等杀菌装置相组合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净化组件的具体结构,同理,第二净化组件可以采用单级过滤网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多级过滤网的结构,或者采用过滤网与杀菌灯等杀菌装置相组合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二净化组件的具体结构。上述这种对第一净化组件以及第二净化组件具体设置方式以及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者,新风机3和排风机4既可以通过焊接、一体成形等不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安装需求、运输需求、维修需求等因素对新风机3和排风机4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设定。此外,新风出口312与排风进口411或者新风进口311与排风出口412同侧设置具体是指在新风机3和排风机4连接成一个整体后,新风出口312与排风进口411或者新风进口311与排风出口412设置于该整体的同一侧(如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中的任意一侧),要新风出口312与排风进口411或者新风进口311与排风出口412的具体设置侧能够满足新风管道1和新风机3的连接需求以及排风管道2和排风机4的连接需求即可。

此外,如图1所示,对于医用隔离仓内同一隔离病房或连通在一起的大面积隔离空间而言,布置于该隔离病房或隔离空间内的新风管道1的出口(即图1中的新风管道1上示意的圆形结构)以及排风管道2的入口(即图1中的排风管道2上示意的圆形结构)的数量均优选为多个,且多个新风管道1的出口分别位于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多个排风管道2的入口分别位于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的不同位置,以便将对隔离病房或隔离空间进行全方位进风和全方位排风,高效率更换医用隔离仓内的空气,例如图1所示的结构中,医用隔离仓被分隔为两个隔离病房、设备间和两个卫生间,新风机3和排风机4被设置在设备间中,除两个卫生间分别设置有新风管道1的出口和排风管道2的入口外,两个隔离病房均设置有新风管道1的多个出口和排风管道2的多个入口。

进一步地,新风机3和排风机4均为立方体结构,按照图1方位所示,新风机3和排风机4的四个侧部均包括一组相对的长边侧和一组相对的短边侧。新风机3的下方长边侧与排风机4的上方长边侧相连。新风进口311设置于新风机3的左方短边侧,新风出口312设置于新风机3的右方短边侧,排风出口412设置于排风机4的左方短边侧,排风进口411设置于排风机的右方短边侧,使得新风管道1和排风管道2沿横向从外至内连接至新风机3和排风机4后顺畅地延伸至各卫生间和各隔离病房,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新风管道1和排风管道2的布置空间。当然,图1中示出的管路延伸方式以及新风机3和排风机4的布置位置为结合当前医用隔离仓内的隔离空间的分布方式设置的,当医用隔离仓的内部房间布局发生变化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新风机3和排风机4的布置位置及朝向或者新风管道1和排风管道2的布置及延伸方向进行调整。

再参阅图2并继续参阅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的新风机和排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新风机3包括箱体状的第一壳体31和第一风机32。第一净化组件包括多个新风滤网。第一壳体31上形成有新风进口311和新风出口312,新风进口311和新风出口312分别与新风通道1连通。第一风机32设置在第一壳体31内(优选靠近新风出口312设置),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从左至右的箭头方向),多个新风滤网在第一壳体31内依次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新风滤网的数量可以为2个,还可以为3个,又或者为更多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数量进行灵活地设置。在一种优选的情形中,多个新风滤网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初效滤网33和第一高效滤网34,其中,第一初效滤网33为g4级初效滤网,第一高效滤网34为h13级高效滤网。此外,还可以在第一壳体31内设置第一杀菌灯35(例如uv杀菌灯,即紫外线杀菌灯)。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壳体31内设置第一消音结构,新风进口311和新风出口312均设置第二消音结构。作为示例,第一消音结构可以为消音棉(消音棉优选采用全覆盖第一壳体31内部的方式),第二消音结构可以为波浪海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消音结构和第二消音结构的具体结构,这种对第一消音结构和第二消音结构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排风机4包括第二壳体41和第二风机42,第二净化组件包括多个排风滤网,第二壳体41上形成有排风进口411和排风出口412,排风进口411和排风出口412分别与排风管道2连通,第二风机42设置在第二壳体41内(优选靠近排风出口412设置),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从右至左的箭头方向),多个排风滤网在第二壳体41内依次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排风滤网的数量可以为2个,还可以为3个,又或者为更多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数量进行灵活地设置。在一种优选的情形中,多个排风滤网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初效滤网43和第二高效滤网44,其中,第二初效滤网43为g4级初效滤网,第二高效滤网44为h13级高效滤网。此外,还可以在第二壳体41内设置第二杀菌灯45(例如uv杀菌灯,即紫外线杀菌灯)。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壳体41内设置第三消音结构,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均设置第四消音结构,第三消音结构可以为消音棉(消音棉优选采用全覆盖第二壳体内部的方式),第四消音结构可以为波浪海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三消音结构和第四消音结构的具体结构,这种对第三消音结构和第四消音结构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31的长边侧的长度尺寸与第二壳体41的长边侧的长度尺寸相等,第一壳体31的左侧短边侧与第二壳体41的左侧齐平设置,第一壳体31的右侧短边侧与第二壳体41的右侧齐平设置,以便使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41连接后能够形成一个大的箱体结构,避免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41因突出的侧部或错位安装而增大占用的布置面积。

为了进一步提升消音效果,作为示例,新风管道1和排风管道2均可以采用pvc硬管构成,且新风机3与新风管道1之间,排风机4与排风管道2之间,分别采用第一消音软管11和第二消音软管12连接,其中,第一消音软管11的长度大于第二消音软管12的长度,以便有效减少风噪声。

优选地,在远离新风机3和排风机4的区域,新风管道1通过医用隔离仓的顶部后与外界连通,以便保证空气从医用隔离仓的顶部进入新风管道1内。排风管道2通过医用隔离仓的底部后与外界连通,以便保证排风管道2中的空气从医用隔离仓的底部排出。通过这种上进风下出风的方式,可以使空气在医用隔离仓内高效流动,避免空气长时间停留在医用隔离仓内,也避免空气在医用隔离仓内形成扰流,同时进风和出风分别位于医用隔离仓的两个不同的方向能够保证从医用隔离仓排出的空气不会直接又被吸回医用隔离仓,进一步降低风险。

此外,还可以在第一壳体31上设置电控箱和安装吊耳313,第一壳体31通过螺钉与安装吊耳313连接,此外,第一壳体31上还可以设置通过螺钉连接的检修板,通过拆卸检修板就能够检查第一壳体31的内部情况以及进行第一壳体31中新风滤网的更换或者第一杀菌灯的检查、维修和更换。第二壳体41的安装吊耳、检修板、电控箱等部件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壳体3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