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6971发布日期:2021-03-23 11: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由若干高温介质板片一(1a)和高温介质板片二(1b)、若干低温介质板片一(2a)和低温介质板片二(2b)以及若干端板(7)沿板厚方向堆叠布置组合而成,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以及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均为金属薄板,所述端板(7)为金属中厚板,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和端板(7)的长度、宽度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块低温介质板片一(2a)与一块低温介质板片二(2b)配合使用,每块低温介质板片一(2a)和低温介质板片二(2b)上下层叠、紧密贴合布置,低温介质板片一(2a)和低温介质板片二(2b)间的空腔构成一个低温介质流动腔,每个低温介质流动腔包括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低温介质流道一(6a)、低温介质流道二(6b)四部分,其中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和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低温介质流道一(6a)和低温介质流道二(6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低温介质流道一(6a)和低温介质流道二(6b)与主流方向呈相反的倾斜方向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1a)的下表面设置有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以及高温介质流道一(4a);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二(1b)的上表面设置有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以及高温介质流道二(4b);所述低温介质板片一(2a)的下表面设置有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以及低温介质流道一(6a);所述低温介质板片二(2b)的上表面设置有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以及低温介质流道二(6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介质流道一(4a)位于高温介质板片一(1a)下表面的中部位置,高温介质流道一(4a)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微细直通道等间距并列组成,微通道当量直径大小为0.5~5mm,微通道长度、微通道个数由流动传热计算确定,微通道间距由强度计算确定,高温介质流道一(4a)相对于介质主流方向倾斜布置,高温介质流道一(4a)与主流方向交错角为α1,α1的大小介于零到九十度之间;

所述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位于高温介质板片一(1a)下表面的端部位置,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包括板片两端的两个l形凹槽,两个l形凹槽分别从板片两端向板片中部延伸至与高温介质流道一(4a)两端相接,l形凹槽深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一(4a)的深度相等,每个l形凹槽由一宽一窄两段矩形凹槽组成,宽凹槽宽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一(4a)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介质流道二(4b)位于高温介质板片二(1b)上表面的中部位置,高温介质流道二(4b)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微细直通道等间距并列组成,微通道当量直径大小为0.5~5mm,微通道长度、微通道个数由流动传热计算确定,微通道间距由强度计算确定,高温介质流道二(4b)相对于介质主流方向倾斜布置,高温介质流道二(4b)与主流方向交错角为α2,α2的大小介于零到九十度之间;

所述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位于高温介质板片二(1b)上表面的端部位置,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包括板片两端的两个l形凹槽,两个l形凹槽分别从板片两端向板片中部延伸至与高温介质流道二(4b)两端相接,l形凹槽深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二(4b)的深度相等,每个l形凹槽由一宽一窄两段矩形凹槽组成,宽凹槽宽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二(4b)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块高温介质板片一(1a)与一块高温介质板片二(1b)配合使用,每块高温介质板片一(1a)和高温介质板片二(1b)上下层叠、紧密贴合布置,高温介质板片一(1a)和高温介质板片二(1b)间的空腔构成一个高温介质流动腔,每个高温介质流动腔包括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高温介质流道一(4a)、高温介质流道二(4b)四部分,其中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和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高温介质流道一(4a)和高温介质流道二(4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高温介质流道一(4a)和高温介质流道二(4b)与主流方向呈相反的倾斜方向交错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介质流道一(6a)位于低温介质板片一(2a)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低温介质流道一(6a)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微细直通道等间距并列组成,微通道当量直径大小为0.5~5mm,微通道长度、微通道个数由流动传热计算确定,微通道间距由强度计算确定,低温介质流道一(6a)相对于介质主流方向倾斜布置,低温介质流道一(6a)与主流方向交错角为β1,β1的大小介于零到九十度之间;

所述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位于低温介质板片一(2a)下表面的端部位置,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包括板片两端的两个l形凹槽,两个l形凹槽分别从板片两端向板片中部延伸至与低温介质流道一(6a)两端相接,l形凹槽深度与低温介质流道一(6a)的深度相等,每个l形凹槽由一宽一窄两段矩形凹槽组成,宽凹槽宽度与低温介质流道一(6a)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介质流道二(6b)位于低温介质板片二(2b)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低温介质流道二(6b)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微细直通道等间距并列组成,微通道当量直径大小为0.5~5mm,微通道长度、微通道个数由流动传热计算确定,微通道间距由强度计算确定,低温介质流道二(6b)相对于介质主流方向倾斜布置,低温介质流道二(6b)与主流方向交错角为β2,β2的大小介于零到九十度之间;

所述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位于低温介质板片二(2b)上表面的端部位置,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包括板片两端的两个l形凹槽,两个l形凹槽分别从板片两端向板片中部延伸至与低温介质流道二(6b)两端相接,l形凹槽深度与低温介质流道二(6b)的深度相等,每个l形凹槽由一宽一窄两段矩形凹槽组成,宽凹槽宽度与低温介质流道二(6b)的宽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与相邻一对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之间可布置一对或多对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一对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与相邻一对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之间可布置一对或多对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

所述高温介质流道一(4a)、高温介质流道二(4b)以及低温介质流道一(6a)、低温介质流道二(6b)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形、u形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与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的介质进出口位置应错开足够的距离,为高、低温介质集箱的安装留出充足的空间。


技术总结
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由若干高温介质板片一和高温介质板片二、若干低温介质板片一和低温介质板片二以及若干端板沿板厚方向堆叠布置组合而成,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高温介质板片二以及低温介质板片一、低温介质板片二均为金属薄板,所述端板为金属中厚板,所述板片高温介质板片一、高温介质板片二、低温介质板片一、低温介质板片二和端板的长度、宽度均相等。本实用新型耐高温高压、传热系数大、传热面积密度高、结构紧凑、金属耗量显著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吴帅帅;高炜;杨玉;白文刚;张纯;张一帆;李红智;姚明宇;张旭伟;韩万龙;吴家荣;乔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0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