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4861发布日期:2021-05-25 12:2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现有的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为了保证引入室内的新风保持洁净,不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通常会采用在风道内设置多层过滤网,该多层过滤网包括初效过滤网和高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设置在初效过滤网沿出风方向的下游。然而,该高效过滤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损坏而导致过滤网局部失效,从而影响了空调器的空气处理能力。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中因过滤网局部失效而影响空气处理能力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形成有缓冲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腔沿上下方向的高度为15mm~10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设于所述安装框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的上端和下端均敞口,所述第一安装位位于所述安装框的下部,并与所述安装框的下端敞口连通,所述第二安装位位于所述安装框的上部,并与所述安装框的上端敞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的内壁设置有两安装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框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装位,另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框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装位,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所述缓冲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设于所述安装框内壁的凸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部为凸条或者沿所述安装框内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凸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二净化模块,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净化模块,所述第三净化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缓冲腔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包括初效过滤网、hepa网、等离子网、气态污染物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包括高效过滤网、hepa网、等离子网、气态污染物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第三净化模块包括高效过滤网、hepa网、等离子网、气态污染物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安装框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三净化模块由所述开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安装框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三净化模块由所述开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缓冲腔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安装框由所述第一安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方,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空气处理组件还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由所述第二安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气室内机,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形成有缓冲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形成有缓冲腔。如此,在将第一净化模块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第二净化模块安装于第二安装位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之间具有所述缓冲腔,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吹出的气流可先进入到缓冲腔内,然后再进入第二净化模块内,这样会使进入第二净化模块的气流的速度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第二净化模块迎风面的各个位置的寿命损耗相同,避免了第二净化模块出现局部损坏过快造成局部失效,能够有效地延长第二净化模块的使用寿命,从而能够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的装配细节图;图3为图2中空气处理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空气处理组件的装配细节图;图5为图2中空气处理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空气处理组件的装配细节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空气处理装置121a第一安装位200空调室内机110壳体121b第二安装位210机壳111新风进风口122第一净化模块211底盘112出风口123缓冲腔213后背板113第一容置腔124第二净化模块214面板114第一安装口125第三净化模块215室内进风口115第二容置腔126安装部216室内出风口116第二安装口130加湿模块218第二出风口120空气处理组件140风机组件220开关门121安装框150拉手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中,该空气处理装置可单独使用,或用于空调器、净化机、空气机等设备中,该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如落地式空调、壁挂式空调,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如窗机、移动式空调等。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设有进风口、出风口112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112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位121a和第二安装位121b,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与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之间形成有缓冲腔123。其中,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用于安装第一净化模块,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用于安装第二净化模块。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10的整体形状可以为方体状,例如长方体或者正方体,也可以为圆筒状等。进风口和出风口112通常开设在壳体110的不同侧面,例如,进风口开设在壳体110的背面,将第一进出风口开设在壳体110的正面。当然,进风口也可开设在壳体110的左右两个侧面,或者开设于壳体110的顶面,出风口112的开设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出风口11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新风出风口的数量,例如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等。进风口和出风口11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长条形、多边形等。可以理解的,进风口可以是新风进风口111或者室内进风口215,当进风口为新风进风口111时,室外新风可经该进风口进入风道内;当进风口为室内进风口215时,室内风可经该进风口进入风道内。风道内设置有空气处理组件120,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可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杀菌、除臭等处理。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包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可以固定安装壳体110上,为了便于更换和清洗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也可以将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10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空气处理组件120。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包括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安装于第一安装位121a,第二净化模块124安装于第二安装位121b,这样,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之间具有缓冲腔123。在此,第一净化模块122与第二净化模块12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内的风机组件140,所述风机组件140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风道内,经过空气处理组件120后再从出风口112吹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140位于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的上方,也即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设置在风机组件140的进风侧。当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设于风机组件140的进风侧时,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先经过空气处理组件120,再吹向风机组件140,并有风机组件140吹向室内,如此,可以保持风机组件140清洁干净,因而不需要经常清洗该风机组件14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140位于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的下方,也即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设置在风机组件140的出风侧。当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设于风机组件140的出风侧时,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先经过风机组件140,由风机组件140吹向空气处理组件120,最后流向室内。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位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的下方,也即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二净化模块124的上游。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之间具有缓冲腔123,通过设置缓冲腔123,使得从第一净化模块122吹出的气流可先进入该缓冲腔123,再从该缓冲腔123进入第二净化模块124内,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二净化模块124出现局部损耗过快而导致局部失效的问题。因为从第一净化模块122各个位置吹出的气流速度不同,可能会导致气流流经第二净化模块124的迎风面的各个点的速度不同,这样容易导致第二净化模块124出现局部损耗过快而导致局部失效的问题,而设置缓冲腔123,可以使得从第一净化模块122各个位置吹出的气流在缓冲腔123内变得交均匀后再进入第二净化模块124,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二净化模块124出现局部损耗过快而导致局部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设有进风口、出风口112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112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有第一安装位121a和第二安装位121b,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与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之间形成有缓冲腔123。如此,在将第一净化模块122安装于第一安装位121a,第二净化模块123安装于第二安装位121b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之间具有所述缓冲腔123,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吹出的气流可先进入到缓冲腔123内,然后再进入第二净化模块124内,这样会使进入第二净化模块124的气流的速度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第二净化模块124迎风面的各个位置的寿命损耗相同,避免了第二净化模块124出现局部损坏过快造成局部失效,能够有效地延长第二净化模块124的使用寿命,从而能够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腔123沿上下方向的高度为15mm~100mm。也即,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之间的距离为15mm~100mm。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之间的距离太小,则会影响该缓冲腔123的发散效果,也即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吹出的气流在缓冲腔123内不能很好地进行混合,从而导致进入第二净化模块124迎风面各个位置的气流速度不均匀;而如果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之间的距离太大,则会增加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内部空间,从而增加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整体高度,浪费较多的材料,增加经济成本。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安装框121,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和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设于所述安装框121内。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位于所述安装框121的下部,并与所述安装框121的下端敞口连通,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位于所述安装框121的上部,并与所述安装框121的上端敞口连通。这样,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可经由所述安装框121的下端敞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内,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可经由所述安装框121的上端敞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内。请参阅图3,所述安装框121的内壁设置有两安装部126,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126与所述安装框121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另一个所述安装部126与所述安装框121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两个所述安装部126之间形成所述缓冲腔123。其中,所述安装部126可以为设于所述安装框121内壁的凸部。具体地,所述凸部为凸条或者沿所述安装框121内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凸起。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的数量均为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和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的数量均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的数量也可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相应的,所述第一安装位121a和所述第二安装位121b的数量也可为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其中,多个第一安装位121a在上下方向上依次排布,多个第二安装位121b在上下方向上依次排布。需要指出的是,安装框121上设置的第一安装位121a的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大于第一净化模块122的数量,安装框121上设置的第二安装位121b的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大于第二净化模块124的数量。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可以通过可转动连接、滑动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电连接等方式安装在安装框121上。通过使得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框121上,则便于清洗、维修和更换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与安装框121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也可以是固定安装在安装框121上。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净化模块125,所述第三净化模块12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缓冲腔123内。在该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将所述第三净化模块125安装在所述缓冲腔123内,如此可以增强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的空气处理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所述第三净化模块125可以是相同的净化模块,也可以是不同的净化模块,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包括初效过滤网、hepa网、等离子网、气态污染物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净化模块124包括高效过滤网、hepa网、等离子网、气态污染物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三净化模块125包括高效过滤网、hepa网、等离子网、气态污染物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初效过滤网具体可以为haf过滤网。气态污染物过滤网具体可以为甲醛过滤网、除voc滤网,甲醛过滤网具体可为二氧化锰催化除甲醛网。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122还可包括静电集尘模块和/或负离子模块,静电集尘模块具体可以为ifd模块或其他形式的静电除尘模块。为了方便将第三净化模块125安装到所述缓冲腔123内,可以在所述安装框121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缓冲腔123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三净化模块125由所述开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缓冲腔123内。具体地,所述开口与拉手150可设置于所述安装框121的不同侧壁上。再请参阅图1和图2,为了便于安装拆卸该安装框121,进而清洗和更换第一净化模块122和第二净化模块1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内设有第一容置腔113,所述壳体110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3连通的第一安装口114,所述安装框121由所述第一安装口114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3内。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该安装框121的抽拉,还可在壳体110和安装框121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滑槽结构,另一者上设置滑轨结构,以使得安装框121与壳体110槽轨配合。通过使安装框121由第一安装口114可抽拉地安装于第一容置腔113内,结构简单、便于用户操作。另外,为了便于该安装框121的抽拉,还可在所述安装框121的侧壁上设置拉手150(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20还包括加湿模块130。为了便于更换加湿模块1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内设有第二容置腔115,所述第二容置腔115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3的上方,所述壳体1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15连通的第二安装口116,所述加湿模块130由所述第二安装口116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15内。同样的,为了便于该加湿模块130的抽拉,还可在壳体110和加湿模块13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滑槽结构,另一者上设置滑轨结构,以使得加湿模块130与壳体110槽轨配合。通过使加湿模块130由第二安装口116可抽拉地安装于第二容置腔115内,结构简单、便于用户操作。再请参阅图1,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风机组件140包括一个离心风轮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离心风轮,以驱动所述离心风轮转动。当然,所述风机组件140也可包括两个离心风轮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两个所述离心风轮之间,且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个驱动轴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离心风轮。如此,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同时驱动两个所述离心风轮转动,可以增大进风量,提高空气处理能力。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200,该空调室内机200包括机壳210和空气处理装置100,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设于所述机壳210内。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200具体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210设有第二进风口(图未示)和第二出风口218,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的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出风口11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18连通。所述机壳210的上端还设有室内进风口215和室内出风口216,所述机壳210内设有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215和所述室内出风口216的换热风道。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出风口112可以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如此,经过该空气处理装置100处理的空气可以与换热风道内的气体混合,然后吹向室内。当该空气处理装置100处理的是室外新风时,由于室外新风的温度一般会高于或者低于室内温度,这样通过将该新风与换热风道内的气体混合,可以避免新风过冷或者过热,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200的使用舒适性。所述室内进风口215通常设于所述机壳210的背部,所述室内出风口216设有所述机壳210的正面,所述室内进风口215处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室内出风口216处设置有开关门22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218。请参阅图8,所述机壳210包括底盘211及所述底盘211连接的后背板213,所述壳体110的底部与所述底盘211连接,所述壳体110的侧壁与所述后背板213连接。如此,能够借助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强度增强底盘211的强度,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200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200和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200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该空调室内机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