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6892发布日期:2021-10-27 17:0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是一种用于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能够将炉灶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迅速抽走,并排至室外,以达到净化厨房环境的目的。
3.按照进风形式,吸油烟机可分为顶吸式吸油烟机和侧吸式吸油烟机两类。顶吸式吸油烟机的进风位置和进风形式比较单一,进风位置在集烟罩正中间,进风形式有网吸,环吸,进风口有一个,也有两个,还有两个分区进风的。侧吸式油烟机的进风口位置及进风形式多种多样,进风口位置有在前侧的上中下,进风形式有直吸,环吸,也有分区进风,进风口有一个或者两个。
4.整体而言,侧吸式油烟机的进烟口离油烟的源头更近,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锁定住产生的油烟,排烟效果与顶吸式相比,效果较为理想,因而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并且下置进风口离烟源更近,能更好地将油烟引导至烟机壳体中,效果更甚。
5.如申请号为201911167455.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下置式反装风机系统的侧吸式油烟机,其包括油烟机箱体,油烟机箱体正面设置有导风板及操作面板,油烟机箱体内置安装有风机系统,其中,导风板靠近油烟机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主进风口,风机系统包括蜗壳及设于蜗壳内部的风轮,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板固定安装在蜗壳的第一侧面上,蜗壳的第二侧面设置有主吸烟口,主吸烟口通过风道与主进风口连接,蜗壳第二侧面朝向油烟机箱体背面,蜗壳第一侧面朝向导风板方向固定在油烟机箱体内。
6.上述专利虽然相比在设置在中间位置的进风口的风速更均匀,但其流道窄,没有大的拢烟腔,在油烟高速升腾时易发生跑烟现象,其虽然有双进风口,但主进风口工作时主进风口挡烟板打开,油烟逃逸后油烟已远离副进风口,副进风口无法再将大部分逃逸油烟吸进,其副进风口的吸烟功能基本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壳体内形成较大的拢烟腔,从而能够较大地提升吸油效果,防止油烟逃逸的吸油烟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前侧的面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还设置有与面板共同构成拢烟腔的导风板组件,所述进风口和拢烟腔流体连通。
9.为了能够对气流进行导流,还能够起到拢烟作用,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分别位于壳体内侧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导风板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导风板后侧之间的第二导风板。
10.为了实现第一导风板与后导风板的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由前至后逐渐向中间倾斜,所述第二导风板由上至下逐渐向前倾斜,所述第二导风板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后端分别与第二导风板左右两侧的斜边连接。
11.为了能够实现降噪,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均开设有降噪孔,所述第一导风板朝向壳体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音棉,所述第二导风板朝向壳体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音棉。
12.为了能够减少气流与蜗壳底部垂直的撞击,进而避免气流撞击蜗壳底部而产生的漩涡,在实现流道优化提升气动性能的同时实现降噪,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方的风机架,所述风机架内设置有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包括前盖板以及后盖板,所述蜗壳的前盖板的底部与后盖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导流弧,所述导流弧与面板以及导风板组件共同构成拢烟腔。
13.为了使进风口处的负压从中间强变为两侧强,可有效解决两侧油烟逃逸的问题,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位于面板与导风板组件之间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面板以及导风板组件共同构成拢烟腔。
14.为了使负压区下移,并且能够控制进风口左右两侧的进风面积,所述进风口位于面板的下部,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分别对应进风口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两块第二挡板以及通过驱动第二挡板纵向移动来控制进风口左右两侧进风面积的运动机构。
15.为了能够带动挡板的移动,所述运动机构具有两个、分别对应两块第二挡板设置在面板朝向壳体内侧的一侧,每个运动机构包括能够带动第二挡板纵向移动的直线驱动模组以及与第二挡板连接的滑轨滑块组件。
16.为了能够带动挡板的纵向移动,所述直线驱动模组包括电机、外壳、在外壳的内侧纵向布置的由电机驱动而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丝杆以及通过丝杆的转动而能沿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对应的第二挡板连接。
17.为了实现滑轨滑块组件与挡板的连接,所述滑轨滑块组件包括纵向设置在面板上的滑轨以及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沿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对应的第二挡板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壳体内侧设置由面板以及导风板组件构成的拢烟区,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拢烟,防止油烟逃逸;通过在导风板组件上设置降噪孔以及吸音棉,使得声波在经过窄长的气流通道时因反射、折射大大增大了与吸音棉的接触频率,实现被动降噪;通过设置导流部,从而能够大大减少气流与蜗壳底部垂直的撞击,进而避免气流撞击蜗壳底部而产生的漩涡,在实现流道优化提升气动性能的同时实现降噪;通过设置第一挡板,从而能够使进风口处的负压从中间强变为两侧强,可有效解决两侧油烟逃逸的问题;通过设置运动机构以及由运动机构驱动的挡板,从而能够独立控制进风口左右两侧的进风面积。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运动机构与第二挡板的连接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运动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26.图8为图7局部i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9.参见图1~图2,一种吸油烟机,为风机上置的侧吸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方的风机架3。风机架3内设置有风机系统4。
30.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面板2,面板2的下部开设有进风口21,从而使得负压区下移,从而提升吸油烟效果。进风口21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进风口21的挡烟板5。当挡烟板5打开时,能够形成控烟区,可将快速升腾的油烟阻挡在控烟区中,避免油烟逃逸。
31.参见图2,风机系统4包括蜗壳41,蜗壳41包括前盖板411以及后盖板412。蜗壳41的前盖板411的底部与后盖板41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导流弧42。导流弧42包括由蜗壳41的前盖板411的底部向下后方倾斜延伸的前平面板421、由后盖板412的底部向下前方倾斜延伸的后平面板422,以及连接在前平面板421和后平面板422下边缘之间的向下方凸出的呈弧形的导流部423,导流部423构成导流弧42的底部。导流部423能够大大减少气流与蜗壳41底部垂直的撞击,进而避免气流撞击蜗壳41底部而产生的漩涡,在实现流道优化提升气动性能的同时实现降噪2d第二预设值b。
32.参见图2和图4~图5,吸油烟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的内侧、位于面板2与导流弧42之间的第一挡板6,第一挡板6与面板2之间、第一挡板6与导流弧42之间均为前后间隔布置。第一挡板6从面板2的后侧向下延伸至进风口21的后侧。优选的,第一挡板6可以与面板2平行。第一挡板6可使进风口21处的负压从中间强变为两侧强,可有效解决两侧油烟逃逸的问题。第一挡板6可通过连接件与面板2或壳体1等连接。
33.参见图2~图5,壳体1的内侧还设置有导风板组件8。导风板组件8包括分别位于导流弧42左右两侧的第一导风板81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导风板81之间的第二导风板82,第二导风板82位于导流弧42后侧。第二导风板82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两个第一导风板81的后端分别与第二导风板82左右两侧的斜边连接,两个第一导风板81的前端分别与壳体1左右两侧的对应侧连接。第一导风板81由前至后逐渐向中间倾斜,第二导风板82则由上至下逐渐向前倾斜。导风板组件8不仅可以对气流进行导流,还可以有效地进行拢烟,防止油烟逃逸。
34.第一导风板81和第二导风板82上均可开设有降噪孔85,第一导风板81朝向壳体1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音棉83,第二导风板82朝向壳体1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音棉84。优
选的,降噪孔85的孔径为2mm,各降噪孔85之间的间距为4mm。风机系统4位于壳体1的上方,风机系统4内部产生的旋转噪声和气流噪声需经过窄长的气流通道才能传到位于面板2下部的进风口21,再传播到人耳处,其优势为传播流道比较长,声波在流道传播中因反射、折射大大减弱了声波中的能力,实现了降噪。另一方面,再通过导风板组件8上的降噪孔85及各吸音棉,声波在经过窄长的气流通道时因反射、折射大大增大了与各吸音棉的接触频率,实现被动降噪。第一挡板6与导风板组件8之间形成的空腔,使得声波进一步在该空腔中反射、折射,实现声场能量消耗,进一步降噪。
35.参见图2,导风板组件8、导流弧42、第一挡板6以及面板2共同构成拢烟腔11,进风口21和拢烟腔11流体连通。导流弧42的导流部423的底部与进风口2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l1,l1的距离范围为90mm~200mm。第一挡板6与面板2的最短水平距离s1大于蜗壳41的前盖板411与风机架3的距离s2,优选的,s1大于30mm,从而保证第一挡板6与面板2之间的拢烟腔11部分的面积,可快速将控烟区内的油烟吸入到拢烟腔11内,阻止油烟逃逸。导流弧42与第二导风板82的最短水平距离h1(导流部423和后平面板422交接处水平距离最短)大于蜗壳41的后盖板412与风机架3的距离h2。从而实现流道面积由大到小,降低流道中的阻力,提升气动性能。
36.参见图5~图8,吸油烟机还包括分别对应进风口21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两块第二挡板10以及通过驱动第二挡板10纵向移动来控制进风口21左右两侧进风面积的运动机构7。
37.第二挡板10设置在第一挡板6和面板2之间。运动机构7具有两个、分别对应两块第二挡板10设置在面板2朝向壳体1内侧的一侧,运动机构7设置在面板2上的进风口21的上部,每个运动机构7包括能够带动第二挡板10纵向移动的直线驱动模组71以及与第二挡板10连接的滑轨滑块组件72。通过第二挡板10的纵向移动,从而能够单侧单独地打开或者关闭进风口21的对应侧,控制进风口21对应侧的进风口面积。
38.直线驱动模组71包括电机711、外壳712、在外壳712的内侧纵向布置的由电机711驱动而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丝杆713以及通过丝杆713的转动而能沿丝杆713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块714,第一滑块714与对应的第二挡板10连接。滑轨滑块组件72包括纵向设置在面板2上的滑轨721以及与滑轨721滑动配合的沿滑轨72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块722,第二滑块722与对应的第二挡板10朝向面板2的一侧连接。每个运动机构7的直线驱动模组71和滑轨滑块组件7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面板2的左右两侧。
39.参见图1~图4和图6~图7,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油烟浓度、从而控制运动机构动作的油烟浓度传感器9,油烟浓度传感器9设置在进风口21的下方。
40.当灶具启动后,灶具端可通过蓝牙或wifi等发射信号给吸油烟机,与吸油烟机实现联动。
41.工作模式一:灶具开启,吸油烟机的挡烟板5打开,吸油烟机工作,同时油烟浓度传感器9工作。
42.当吸油烟机接收到左(右)灶具工作信号时,吸油烟机通过对应侧的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来关闭进风口21的右(左)侧部分,实现单侧吸烟,此时单侧进风风量相比于全开状态下,单侧风量可提升90%,有利于单侧进风。同时油烟浓度传感器9开始检测油烟浓度,当空气中的油烟浓度小于第一预设值a(如10%)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单侧开启第一预设值a,用户在使用时噪音相对于单侧全开状态可降低6db。当空
气中油烟浓度大于第一预设值a小于第二预设值b(如40%)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单侧开启第二预设值b,用户在使用时噪音相对于单侧全开状态可降低4db。当空气中油烟浓度大于第二预设值b小于第三预设值c(如70%)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单侧开启第三预设值c,用户在使用时噪音相对于单侧全开状态可降低2db,当空气中油烟浓度大于第三预设值c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单侧全开启。当然,进风口21开启的面积百分比也可以不同于油烟浓度。
43.工作模式二:灶具开启,吸油烟机的挡烟板5打开,吸油烟机工作,同时油烟浓度传感器9工作。
44.当吸油烟机接收到左、右灶具同时工作的信号时,油烟浓度传感器9开始检测油烟浓度,当空气中油烟浓度小于第一预设值a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左右两侧开启第一预设值a,用户在使用时噪音相对于单侧全开状态可降低8db。当空气中油烟浓度大于第一预设值a小于第二预设值b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左右两侧开启第二预设值b%,用户在使用时噪音相对于单侧全开状态可降低6d第二预设值b。当空气中油烟浓度大于第二预设值b小于第三预设值c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左右两侧开启第三预设值c,用户在使用时噪音相对于单侧全开状态可降低3db,当空气中油烟浓度大于第三预设值c时,运动机构7移动第二挡板10使进风口21的左右两侧全开启。当然,进风口21开启的面积百分比也可以不同于油烟浓度。
45.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