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5457发布日期:2021-06-04 17:3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属于锻造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中频感应加热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材料。
3.目前的中频感应加热炉为全封闭大容量加热模式,批量化加工,使用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批量化加工的中频感应加热炉不够灵活,不能满足连续化生产需要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用于对锻造用的钢锭加热,包括中频电源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呈空心的套筒状,套筒的壁中容置感应线圈;
6.所述空心套筒的侧面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斜坡送料装置和往复气缸,斜坡送料装置的底部与套筒的入口相接,往复气缸将位于斜坡送料装置底部的钢锭推入套筒中。
7.进一步地,所述往复气缸隔斜坡送料装置与套筒的入口相对设置;往复气缸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活动端的中轴线与套筒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
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端的运动路径大于或等于钢锭的长度。活动端伸出将一个钢锭推入套筒中,活动端收缩,下一个钢锭落入斜坡送料装置的底部,等待活动端再一次伸出推钢锭进入套筒中,如此往复循环,实现自动进料。
9.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由保温材料制成。避免热量散失,节约能源。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空心套筒的侧面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斜坡送料装置和往复气缸,斜坡送料装置的底部与套筒的入口相接,往复气缸将位于斜坡送料装置底部的钢锭推入套筒中。从套筒的一端装入钢锭,套筒的另一端排出加热后的钢锭。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能够连续生产,通过调节往复气缸的速度,控制连续生产的速度。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整速度,生产加工更为灵活。
1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加热装置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的活动端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加热装置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的活动端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加热装置;2、中频电源;3、钢锭;4、斜坡送料装置;5、活动端;6、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用于对锻造用的钢锭3加热,包括中频电源2和加热装置1,所述加热装置1呈空心的套筒状,套筒的壁中容置感应线圈;
16.所述空心套筒的侧面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斜坡送料装置4和往复气缸,斜坡送料装置4的底部与加热装置1的入口相接,往复气缸将位于斜坡送料装置4底部的钢锭3推入套筒中。
17.所述空心套筒的侧面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斜坡送料装置4和往复气缸,斜坡送料装置4的底部与套筒的入口相接,往复气缸将位于斜坡送料装置4底部的钢锭3推入套筒中。从套筒的一端装入钢锭3,套筒的另一端排出加热后的钢锭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具有自动进料装置的中频感应加热炉能够连续生产,通过调节往复气缸的速度,控制连续生产的速度。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整速度,生产加工更为灵活。
18.进一步地,所述往复气缸隔斜坡送料装置4与套筒的入口相对设置;往复气缸包括活动端5和固定端6,活动端5的中轴线与加热装置1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
1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端5的运动路径大于或等于钢锭3的长度。活动端5伸出将一个钢锭3推入套筒中,活动端5收缩,下一个钢锭3落入斜坡送料装置4的底部,等待活动端5再一次伸出推钢锭3进入套筒中,如此往复循环,实现自动进料。
20.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由保温材料制成。避免热量散失,节约能源。
2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2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