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035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降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高大空间内,若按整个区域容积做降温设计,则匹配空调机组马力要求会非常巨大,与之对应的冷量也会加大,当然引起成本加大;但是实际需求中,仅是临近地面的操作区域对温度需求敏感,所需降温的区域为低空区域,对于高层区域不是常用工作区,对温度需求不敏感,所以针对降温的需求与投资预算就会有矛盾;因此现有的技术需要在满足降温需求以及预算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可以在节省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低区域的局部降温就可以达到全区域降温散热效果的降温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包括:侧墙、斜顶、平顶、加强钢、机位、风机、空调外机、空调内机、导流板、导流块、导流支撑块、吊顶、过风孔、前后护板;所述侧墙为垂直的墙壁,侧墙的数量为二,两侧墙的顶上均设有一倾斜的斜顶,两斜顶倾斜的方向为对向倾斜,所述平顶为水平板状结构,平顶将两斜顶的顶端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侧墙的上方、斜顶的正下方设有一垂直于侧墙的吊顶,吊顶为多块平板拼接的整体平面结构,吊顶上设有栅栏型的过风孔,所述斜顶上设有至少一个圆形的孔位,孔位周围采用钢结构圆形框架加固形成机位,每个机位中均通过螺栓内嵌固定有一风机,所述吊顶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平行于侧墙的长条形块状结构形成导流支撑块,导流支撑块上支撑有两个导流板,每个导流板下端采用螺栓固定在导流支撑块上,导流板上端相切于其同侧的风机里侧,两个侧墙的里侧上方均固定有长条形块状结构的导流块,导流块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导流块的斜面下边和侧墙内壁重合,所述侧墙内设有空调内机,侧墙外设有空调外机,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之间采用空调专用管道和线路连接。

优选的,高型建筑相比于普通建筑需要加强钢用于强度加强,所以所述侧墙、斜顶、平顶上均采用横竖交错的加强钢加固固定。

优选的,所述侧墙的高度不得低于六米。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侧墙两端采用螺栓固定有一前后护板,前后护板将吊顶上方、斜顶和平顶下方的组成的空间两端封闭。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导流块、导流支撑块为节省重量和成本均采用木制。

优选的,所述吊顶中连接有纵横交错的钢结构,用于加强吊顶强度,和方便后期吊顶吊装其他设备。

使用时,降温结构前后需加装墙体或者大门以封闭室内环境(为了便于展示内部结构,墙体或者大门结构图示中省略未示出),利用导线为所有的风机外接有开关的电源,利用导线为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外接电源供电(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之间的管道和线路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十分常见的公知技术,固省略空调外机、空调内机之间的具体管道和线路连接方式和空调外机、空调内机的具体运作原理);启动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开始为室内空气降温,因为本申请针对的是高型建筑,所以室内的空气因为空气动力学原理,热空气会上浮,冷空气会下降;热空气上浮时,热空气穿透吊顶上的过风孔由导流板和导流块将热空气汇集,开启所有风机工作,工作的风机产生向上的吸力,将导流板和导流块汇集的热空气抽出,由于热空气的及时排出和空调的实时制冷,进而增加室内降温效率进而可以对应的减小空调外机、空调内机所采用的马力值(马力值越大的风量和制冷能力越强,对应的设备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就会变的很大),风机的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远低于一套空调机组的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所以本申请可以达到节省设备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的目的(本申请只适用于空气冷热分层明显的高型建筑的降温模式,对于非高型建筑,空气冷热分层不明显,此种降温模式不适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风机和导流板、导流块的设立可以及时排出上层的导流板和导流块汇集的热空气,由于热空气的及时排出和空调的实时制冷,进而增加室内降温效率进而可以对应的减小空调外机、空调内机所采用的马力值,风机的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远低于一套空调机组的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所以本申请可以节省设备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3为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视图。

图中:1-侧墙、2-斜顶、3-平顶、4-加强钢、5-机位、6-风机、7-空调外机、8-空调内机、9-导流板、10-导流块、11-导流支撑块、12-吊顶、13-过风孔、14-前后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高型建筑工作区的降温结构,包括:侧墙1、斜顶2、平顶3、加强钢4、机位5、风机6、空调外机7、空调内机8、导流板9、导流块10、导流支撑块11、吊顶12、过风孔13、前后护板14;侧墙1为垂直的墙壁,侧墙1的数量为二,两侧墙1的顶上均设有一倾斜的斜顶2,两斜顶2倾斜的方向为对向倾斜,平顶3为水平板状结构,平顶3将两斜顶2的顶端连接成一个整体,侧墙1的上方、斜顶2的正下方设有一垂直于侧墙1的吊顶12,吊顶12为多块平板拼接的整体平面结构,吊顶12上设有栅栏型的过风孔13,斜顶2上设有至少一个圆形的孔位,孔位周围采用钢结构圆形框架加固形成机位5,每个机位5中均通过螺栓内嵌固定有一风机6,吊顶12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平行于侧墙1的长条形块状结构形成导流支撑块11,导流支撑块11上支撑有两个导流板9,每个导流板9下端采用螺栓固定在导流支撑块11上,导流板9上端相切于其同侧的风机6里侧,两个侧墙1的里侧上方均固定有长条形块状结构的导流块10,导流块10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导流块10的斜面下边和侧墙1内壁重合,侧墙1内设有空调内机8,侧墙1外设有空调外机7,空调外机7和空调内机8之间采用空调专用管道和线路连接。

高型建筑相比于普通建筑需要加强钢用于强度加强,所以侧墙1、斜顶2、平顶3上均采用横竖交错的加强钢4加固固定。

侧墙1的高度不得低于六米。

两个侧墙1两端采用螺栓固定有一前后护板14,前后护板14将吊顶12上方、斜顶2和平顶3下方的组成的空间两端封闭。

导流板9、导流块10、导流支撑块11为节省重量和成本均采用木制。

吊顶12中连接有纵横交错的钢结构,用于加强吊顶强度,和方便后期吊顶12吊装其他设备。

使用时,降温结构前后需加装墙体或者大门以封闭室内环境(为了便于展示内部结构,墙体或者大门结构图示中省略未示出),利用导线为所有的风机6外接有开关的电源,利用导线为空调外机7和空调内机8外接电源供电(空调外机7和空调内机8之间的管道和线路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十分常见的公知技术,固省略空调外机7、空调内机8之间的具体管道和线路连接方式和空调外机7、空调内机8的具体运作原理);启动空调外机7和空调内机8开始为室内空气降温,因为本申请针对的是高型建筑,所以室内的空气因为空气动力学原理,热空气会上浮,冷空气会下降;热空气上浮时,热空气穿透吊顶12上的过风孔13由导流板9和导流块10将热空气汇集,开启所有风机6工作,工作的风机6产生向上的吸力,将导流板9和导流块10汇集的热空气抽出,由于热空气的及时排出和空调的实时制冷,进而增加室内降温效率进而可以对应的减小空调外机7、空调内机8所采用的马力值(马力值越大的风量和制冷能力越强,对应的设备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就会变的很大),风机6的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远低于一套空调机组的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所以本申请可以达到节省设备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的目的(本申请只适用于空气冷热分层明显的高型建筑的降温模式,对于非高型建筑,空气冷热分层不明显,此种降温模式不适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