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047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炎热的天气为人们提供凉爽的空气,使用非常之广泛。但现在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都是几乎成直线送风方式,不利于空气温度的均衡,也会使使用者局部受风而身体表面温度不均衡,导致所谓的空调病产生。

因此,需要研发一款改变空调室内机传统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室内机送出的风面积较大且较为柔和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设计该空调室内机的目的是旨在解决传统空调室内机不能做到送风面积大以及送风不柔和的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固定部、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上的机体部以及设于所述机体部并被所述机体部驱动做摇头动作的摇头部,所述摇头部具有圆周方向往复转动的盘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盘体上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具有垂向所述盘体旋转面的旋转结构和一风力源,其通过所述旋转结构往复运动形成扫风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部包括:

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底壳二;

支架,与所述底壳二装配固紧,其具有一容腔以及一马达安装腔;

蒸发器,装入所述容腔,其通过管线组外接电源插头、冷热源及出排水管;

摇头马达,装设于所述马达安装腔内,其驱动端连接有摇头齿轮,所述摇头齿轮与所述摇头部形成啮合结构;

具有通腔的第一上盖,该第一上盖盖接于所述支架,其通腔内装配所述摇头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外椽角部边缘设有槽口,在该槽口内嵌装有钢珠,该钢珠的表面与所述摇头部底面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盖的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用于进风的防尘网安装框口,所述防尘网安装框口上安装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所述摇头部包括:

盘体,具有盖接组合的第二上盖和底壳一,所述盘体具有收纳腔,收纳腔内安装所述出风部,其中,所述第二上盖设有出风口,所述底壳一的直径处开设有进风孔;

出风部,包括导风件、风叶、风叶马达、扫风马达以及扫风拨叉,所述风叶马达的驱动端连接风叶形成所述风力源并装配于所述底壳一的进风孔两端支柱上,所述扫风马达的驱动端连接扫风拨叉形成驱动组件并装配于所述底壳一上,所述导风件两端轴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两端形成转动结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导风件沿轴做往复动作;

控制板,装设于所述底壳一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一下底面设有内凹环面,在该环面内圈是一圆凹面,所述圆凹面的圆周侧壁设置有一圈齿纹,通过该齿纹与所述机体部啮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的为罩型结构,其罩型结构的一端设有腰圆形的导风槽口,所述扫风拨叉设有偏心结构的扫风拨销,所述扫风拨销插设在所述导风槽口内,所述扫风马达驱动所述扫风拨叉往复旋转,进而驱动扫风拨销带动所述导风件做往复式的扫风动作。

更进一步的,所述摇头部还包括:

装设于所述导风件一端内面的扫风位置感应件二;

装设于所述底壳一上的扫风位置感应件一,所述扫风位置感应件二旋转的路径能够到达所述扫风位置感应件二且两者相向感应。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盖的外部面设有显示部和手动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部还包括安装于摇头角度感应件二,所述摇头部还包括摇头角度感应件一,所述摇头角度感应件一旋转的路径能够到达所述摇头角度感应件二且两者相对感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改变传统的送风结构,将送风结构改善成一做圆周向转动的盘体和设置在盘体上的摇头部,摇头部具有风力源和垂向盘体旋转面的旋转结构。本实用新型改变空调室内机传统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室内机送出的风面积较大且较为柔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上的摇头部旋转90度后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摇头部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体部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扫风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及风流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底壳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摇头部10、机体部20、固定部30、第二上盖101、导风件102、导风槽口102-1、安装口102-2、扫风马达103、扫风拨叉104、扫风拨销104-1、扫风位置感应件一105、扫风位置感应件二106、底壳一107、齿纹107-1、显示部108、手动开关109、风叶110、风叶马达111、摇头角度感应件一112、控制板113、第一上盖201、摇头齿轮202、摇头马达203、支架204、蒸发器205、过管线组206、底壳二207、防尘网208、摇头角度感应件二209、钢珠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照附图1-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固定部30、安装于所述固定部30上的机体部20以及设于所述机体部20并被所述机体部20驱动做摇头动作的摇头部10,所述摇头部10具有圆周方向往复转动的盘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盘体上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具有垂向所述盘体旋转面的旋转结构和一风力源,其通过所述旋转结构往复运动形成扫风动作。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体部20包括:

与所述固定部30连接的底壳二207;

支架204,与所述底壳二207装配固紧,其具有一容腔以及一马达安装腔;

蒸发器205,装入所述容腔,其通过管线组206外接电源插头、冷热源及出排水管;

摇头马达203,装设于所述马达安装腔内,其驱动端连接有摇头齿轮202,所述摇头齿轮202与所述摇头部10形成啮合结构;

具有通腔的第一上盖201,该第一上盖201盖接于所述支架204,其通腔内装配所述摇头部10。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204的外椽角部边缘设有槽口,在该槽口内嵌装有钢珠210,该钢珠210的表面与所述摇头部10底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钢珠210的作用是减少摇头部10与机体部20之间的摩擦。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上盖201的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用于进风的防尘网安装框口,所述防尘网安装框口上安装有防尘网208。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摇头部10包括:

盘体,具有盖接组合的第二上盖101和底壳一107,所述盘体具有收纳腔,收纳腔内安装所述出风部,其中,所述第二上盖101设有出风口,所述底壳一107的直径处开设有进风孔;

出风部,包括导风件102、风叶110、风叶马达111、扫风马达103以及扫风拨叉104,所述风叶马达111的驱动端连接风叶110形成所述风力源并装配于所述底壳一107的进风孔两端支柱上,所述扫风马达103的驱动端连接扫风拨叉104形成驱动组件并装配于所述底壳一107上,所述导风件102两端轴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两端形成转动结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导风件102沿轴做往复动作;

控制板113,装设于所述底壳一107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壳一107下底面设有内凹环面,在该环面内圈是一圆凹面,所述圆凹面的圆周侧壁设置有一圈齿纹107-1,通过该齿纹107-1与所述机体部20啮合。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风件102的为罩型结构,其罩型结构的一端设有腰圆形的导风槽口102-1,所述扫风拨叉104设有偏心结构的扫风拨销104-1,所述扫风拨销104-1插设在所述导风槽口102-1内,所述扫风马达103驱动所述扫风拨叉104往复旋转,进而驱动扫风拨销104-1带动所述导风件102做往复式的扫风动作。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摇头部10还包括:

装设于所述导风件102一端内面的扫风位置感应件二106,扫风位置感应件二106安装在如图5中的安装口102-2位置。

装设于所述底壳一107上的扫风位置感应件一105,所述扫风位置感应件二106旋转的路径能够到达所述扫风位置感应件二106且两者相向感应。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上盖101的外部面设有显示部108和手动开关109。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体部20还包括安装于摇头角度感应件二209,所述摇头部10还包括摇头角度感应件一112,所述摇头角度感应件一112旋转的路径能够到达所述摇头角度感应件二209且两者相对感应。

请参照附图1-1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原理:

1、开机:可以用机器所带的手动开关109开机,也可以用遥控器开机,还可以用手机开机。

2、开启摇头功能后,摇头马达203运行,装配在摇头马达203上的摇头齿轮202带动摇头部10旋转;

当旋转角度达到90°时,装配在摇头部10的摇头角度感应件一112与装配在机体部20上的摇头角度感应件二209感应,并向控制板113发出信息,装配在机体部20上的摇头马达203做反向旋转;

反向旋转达到-90°时,装配在摇头部10的摇头角度感应件一112与装配在机体部20上的摇头角度感应件二209感应,并向控制板113发出信息,装配在机体部20上的摇头马达203再次做反向旋转,完成摇头的往复运动;

关机时停回0°角度位置。往复摇头的设计:防止摇头部10与机体部20间的引线缠绕;防止送风的方向单一。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扫风原理:

开启扫风功能后,扫风马达103运行,带动扫风拨叉104旋转,扫风拨叉104上的扫风拨销104-1带动扫风件102做往复运动,当扫风位置感应件一105与扫风位置感应件二106感应时,向控制板113发出信息,扫风马达103做反向旋转,停机时扫风件102停在0°角度位置。

风流向参见图7:

空气在风叶110的吸力作用下,从防尘网208进入机体内,然后通过蒸发器205进行热交换,风叶110将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导风件102送出。导风件102的往复摆动加上摇头部10的往复旋转运动,使送出的风做螺旋状的复杂运动。

关于固定部30:

1、如固定部30为墙壁或天花板,则用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商品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2、如固定部为支架或安装柜,则用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商品是立式或柜式空调室内机。

另外,可将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的蒸发器205去掉,则本实用新型可以形成风扇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