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

文档序号:26207798发布日期:2021-08-10 14:1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利用和蓄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能源利用领域,当供能和用能存在时空不匹配的情况时,就需要蓄能技术。通过电加热装置将热量储存于蓄热材料中,当需要时对热用户进行供热。储热材料在整个电储热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影响储热系统的蓄热性能。固体电蓄热技术由于密度较大,体积相对恒定,成本较低,蓄热能力较大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做了尝试,且获得较好的结果。目前固体蓄热装置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固体蓄热结构安装复杂繁琐,拆卸麻烦,不利于维护维修。此外,固体蓄热装置的使用温度较高,增加了保温的难度。因此如何使固体蓄热装置能较平稳地保温是急迫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尤其需要加强固体蓄热结构的优化与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固体蓄热装置安装复杂,维护麻烦,以及不能较平稳的保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其包括,气凝胶垫壳体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气凝胶垫壳体底部敞开。保温板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包括设置于容置空间下方的底板、设置于底板上方的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以及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内的顶板,底板包括设置于上方的两层第一层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层板下方的四层第二层板,层板与层板的交界面设置有一层金属箔。以及,蓄热体组件,设置于底板上方,包括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支撑件、设置于支撑件内的蓄热体,以及设置于蓄热体侧面的陶瓷纤维棉板,支撑件设置有与陶瓷纤维棉板配合的支撑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底板上方设置有四个安装槽,以及与安装槽连接的十字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下方固定设置有与十字滑槽配合的十字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第四保温板和顶板为多层保温板,板与板的交界面设置有一层金属箔。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侧面设置有十字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侧面设置有对应的三个螺纹孔,第一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设置于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和第三保温板下方的十字滑块外端向外伸出,分别与设置于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侧面的十字卡槽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保温板与第二保温板连接,第二保温板与第三保温板连接,第三保温板与第一保温板连接,形成长方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蓄热体组件设置于底板上方中心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蓄热体材料采用高铝砖,金属箔材料采用铝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保温层安装简单方便,易于拆卸,有利于维护维修,通过多层隔热板与气凝胶垫壳体配合,以及底部采用变密度的排列方式有效增强了固体蓄热装置保温的保温能力,使温度变化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实例1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实例1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气凝胶垫壳体图。

图3为实例2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分离图。

图4为实例2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顶板的多层板示意图。

图5为实例3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第一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图。

图6为实例3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的第二保温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包括气凝胶垫壳体100、保温板组件200和蓄热体组件300,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部,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保温板组件200内部。

具体的,气凝胶垫壳体100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气凝胶垫壳体100底部敞开。气凝胶垫壳体100既起到容纳内部组件的作用,又起到最外层保温的用途。

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容置空间m内,包括设置于容置空间m下方的底板201,设置于底板201上方的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以及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的顶板206。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垂直设置于底板201上方,保温板之间相互连接,并且安装时与顶板206连接。底板201包括设置于上方的两层的第一层板201a,设置于第一层板201a下方的四层第二层板201b,第二层板201b的厚度为第一层板201a的两倍,各个层板与层板的交界处设置有一层金属箔201c,金属箔201c水平设置于底板201内,由于表面发射率低,在夹层中起到保温的作用。

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底板201上方,包括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支撑件301、设置于支撑件301内的蓄热体302,以及设置于蓄热体302侧面的陶瓷纤维棉板303,支撑件301设置有与陶瓷纤维棉板303配合的支撑凹槽301a,支撑件301固定设置于底板201上,通过支撑件301将蓄热体302的四角架空。陶瓷纤维棉板303通过与支撑件301上的支撑凹槽301a配合,设置于蓄热体302的侧面,达到了阻碍对流,增强保温的效果。

综上,蓄热体组件固定设置于底板201上,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容置空间m内,气凝胶垫壳体100作为最外层的保温层。利用多层隔热材料与气凝胶相结合,可以降低其固相导热和气相导热。由于在靠近热边界处,辐射传热占据主要作用,而在靠近冷边界处固体导热占据主要作用。因此底板201采用变密度的排布方式,即在热边界处布置较大的层密度,在冷边界处布置较小的层密度,可以提高多层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

在使用时,先将支撑件301固定在底板201上,接着将蓄热体302设置在支撑件内,通过支撑件可将陶瓷纤维棉板303设置于蓄热体302侧面,然后将保温板设置于底板201上,并将保温板相互连接,然后将顶板206与保温板连接,最后将保温板组件200和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底板201上方设置有四个安装槽201d,以及与安装槽201d连接的十字滑槽201e,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下方固定设置有与十字滑槽201c配合的十字滑块205a。在上一个实施例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包括气凝胶垫壳体100、保温板组件200和蓄热体组件300,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部,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保温板组件200内部。

具体的,气凝胶垫壳体100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气凝胶垫壳体100底部敞开。气凝胶垫壳体100既起到容纳内部组件的作用,又起到最外层保温的用途。

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容置空间m内,包括设置于容置空间m下方的底板201,设置于底板201上方的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以及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的顶板206。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垂直设置于底板201上方,保温板之间相互连接,并且安装时与顶板206连接。底板201包括设置于上方的两层的第一层板201a,设置于第一层板201a下方的四层第二层板201b,第二层板201b的厚度为第一层板201a的两倍,各个层板与层板的交界处设置有一层金属箔201c,金属箔201c水平设置于底板201内,由于表面发射率低,在夹层中起到保温的作用。

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底板201上方,包括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支撑件301、设置于支撑件301内的蓄热体302,以及设置于蓄热体302侧面的陶瓷纤维棉板303,支撑件301设置有与陶瓷纤维棉板303配合的支撑凹槽301a,支撑件301固定设置于底板201上,通过支撑件301将蓄热体302的四角架空。陶瓷纤维棉板303通过与支撑件301上的支撑凹槽301a配合,设置于蓄热体302的侧面,达到了阻碍对流,增强保温的效果。

进一步的,底板201上方设置有四个安装槽201d,以及与安装槽201d连接的十字滑槽201e。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下方固定设置有与十字滑槽201e配合的十字滑块205a,安装保温板时,先将保温板的一端插接到安装槽201d中,安装槽201d的作用为稳定保温板的一端,方便保温板可以通过固定在下方的十字滑块205a平稳的滑入十字滑槽201e中,十字滑槽201e与十字滑块205a配合,可以保证保温板的稳定性。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第四保温板205和顶板206为多层保温板,板与板的交界面设置有一层金属箔201c,多层保温板可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设置金属箔201c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表面发射率,增强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保温板202与第二保温板203连接,第二保温板203与第三保温板204连接,第三保温板204与第一保温板202连接,形成长方体,保温板距离安装槽201d近的一端向外延伸一部分,便于连接。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底板201上方中心处。蓄热体302材料采用高铝砖,金属箔201c材料采用铝箔。

综上,蓄热体组件固定设置于底板201上,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容置空间m内,气凝胶垫壳体100作为最外层的保温层。利用多层隔热材料与气凝胶相结合,可以降低其固相导热和气相导热。由于在靠近热边界处,辐射传热占据主要作用,而在靠近冷边界处固体导热占据主要作用。因此底板201采用变密度的排布方式,即在热边界处布置较大的层密度,在冷边界处布置较小的层密度,可以提高多层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通过安装槽201d将保温板插接到底板201上,起到稳定保温板的作用,并且安装槽201d与十字滑槽201e相通,便于保温板的滑动,接着通过十字滑块205a和十字滑槽201e配合,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可以移动保温板到指定位置,便于板与板之间的连接。

在使用时,先将支撑件301固定在底板201上,接着将蓄热体302设置在支撑件内,通过支撑件可将陶瓷纤维棉板303设置于蓄热体302侧面,然后将保温板一端插接到安装槽201d中,通过十字滑块205a和十字滑槽201e配合设置于底板201上,接着将保温板相互连接,然后将顶板206与保温板连接,最后将保温板组件200和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

实施例3

参照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其不同于前两个实施例的是: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侧面设置有十字卡槽207。设置于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和第三保温板204下方的十字滑块205a外端向外伸出,分别与设置于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侧面的十字卡槽207配合。第一保温板202和第四保温板205侧面设置有对应的三个螺纹孔208,第一保温板202和第四保温板205螺纹连接。在上一个实施例中,易拆卸保温持久的固体蓄热结构包括气凝胶垫壳体100、保温板组件200和蓄热体组件300,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部,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保温板组件200内部。

具体的,气凝胶垫壳体100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气凝胶垫壳体100底部敞开。气凝胶垫壳体100既起到容纳内部组件的作用,又起到最外层保温的用途。

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容置空间m内,包括设置于容置空间m下方的底板201,设置于底板201上方的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以及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的顶板206。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垂直设置于底板201上方,保温板之间相互连接,并且安装时与顶板206连接。底板201包括设置于上方的两层的第一层板201a,设置于第一层板201a下方的四层第二层板201b,第二层板201b的厚度为第一层板201a的两倍,各个层板与层板的交界处设置有一层金属箔201c,金属箔201c水平设置于底板201内,由于表面发射率低,在夹层中起到保温的作用。

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底板201上方,包括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支撑件301、设置于支撑件301内的蓄热体302,以及设置于蓄热体302侧面的陶瓷纤维棉板303,支撑件301设置有与陶瓷纤维棉板303配合的支撑凹槽301a,支撑件301固定设置于底板201上,通过支撑件301将蓄热体302的四角架空。陶瓷纤维棉板303通过与支撑件301上的支撑凹槽301a配合,设置于蓄热体302的侧面,达到了阻碍对流,增强保温的效果。

进一步的,底板201上方设置有四个安装槽201d,以及与安装槽201d连接的十字滑槽201e。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下方固定设置有与十字滑槽201e配合的十字滑块205a,安装保温板时,先将保温板的一端插接到安装槽201d中,安装槽201d的作用为稳定保温板的一端,方便保温板可以通过固定在下方的十字滑块205a平稳的滑入十字滑槽201e中,十字滑槽201e与十字滑块205a配合,可以保证保温板的稳定性。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第四保温板205和顶板206为多层保温板,板与板的交界面设置有一层金属箔201c,多层保温板可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设置金属箔201c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表面发射率,增强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保温板202与第二保温板203连接,第二保温板203与第三保温板204连接,第三保温板204与第一保温板202连接,形成长方体,第二保温板203和第三保温板204结构相同,保温板距离安装槽201d近的一端向外延伸一部分,便于连接。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底板201上方中心处。蓄热体302材料采用高铝砖,金属箔201c材料采用铝箔。

进一步的,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侧面设置有十字卡槽207。设置于第一保温板202、第二保温板203和第三保温板204下方的十字滑块205a外端向外伸出,分别与设置于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侧面的十字卡槽207配合。保温板通过十字滑块205a与十字卡槽207配合,可以限制相邻的保温板的横向位移,通过十字滑块205a与十字滑槽201e配合,可以限制本身的纵向位移,从而达到固定的效果。第一保温板202和第四保温板205侧面设置有对应的三个螺纹孔208,第一保温板202和第四保温板205螺纹连接,第一保温板202和第四保温板205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进行固定,而不是通过十字滑块205a与十字卡槽207配合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更便于拆卸固定后的保温板。

综上,蓄热体组件固定设置于底板201上,保温板组件200设置于容置空间m内,气凝胶垫壳体100作为最外层的保温层。利用多层隔热材料与气凝胶相结合,可以降低其固相导热和气相导热。由于在靠近热边界处,辐射传热占据主要作用,而在靠近冷边界处固体导热占据主要作用。因此底板201采用变密度的排布方式,即在热边界处布置较大的层密度,在冷边界处布置较小的层密度,可以提高多层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通过安装槽201d将保温板插接到底板201上,起到稳定保温板的作用,并且安装槽201d与十字滑槽201e相通,便于保温板的滑动,接着通过十字滑块205a和十字滑槽201e配合,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可以移动保温板到指定位置,便于板与板之间的连接。

在使用时,先将支撑件301固定在底板201上,接着将蓄热体302设置在支撑件内,通过支撑件可将陶瓷纤维棉板303设置于蓄热体302侧面,然后将保温板一端插接到安装槽201d中,通过十字滑块205a和十字滑槽201e配合设置于底板201上,接着将第二保温板203、第三保温板204和第四保温板205通过十字卡槽207和十字滑块205a连接固定,第一保温板202通过螺纹孔208与第四保温板205固定,然后将顶板206与保温板连接,最后将保温板组件200和蓄热体组件300设置于气凝胶垫壳体100内。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