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8686发布日期:2021-07-30 13:1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是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是将冷水导流至相电极的底端,然后使冷水向相电极的四周分散离开,存在水流相冲导致相电极受力较大,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而且水流相冲存在电极锅炉内的水流波动较大容易使相电极抖动,甚至与功率调节装置碰撞造成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提供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包括:与锅炉本体的进水端固定连接的底罩,以及与底罩的顶端套接配合的隔离罩,锅炉本体的相电极收容在底罩和隔离罩内,冷水从底罩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的顶端流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还包括与锅炉本体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隔离罩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隔离罩沿相电极的中心轴做直线运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还包括与锅炉本体固定连接的顶罩,所述顶罩是固定安装在相电极顶端的圆板,所述隔离罩与顶罩之间存在预定距离,通过顶罩与隔离罩的配合能够减少电极暴露在水中的表面积,进而达到了降低电极锅炉最小功率的目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罩是截面呈倒凵字形结构的回转体,锅炉本体的相电极的顶端收容在顶罩内,所述隔离罩与顶罩套接配合,通过倒凵字形的顶罩能够增加水流的流动距离,进一步的降低了相电极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降低了最小功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通过在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设置预定间隙能够降低隔离罩内的水压,减少了相电极的受力,降低了相电极的受损几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小于或等于隔离罩与顶罩之间的最小间隙,通过限制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能够保证冷水经电场加热后再流入电极锅炉内。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沿所述顶罩的中心轴还延伸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相电极的连接杆套接配合,所述连接管与锅炉本体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罩、隔离罩和底罩由相同的绝缘材质制成,所述顶罩、隔离罩和底罩由橡胶、陶瓷、塑料、玻璃或云母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该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通过底罩和隔离罩对冷水进行导流使冷水从底罩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的顶端流出,能够减少水流相冲,减少了相电极的受力,还能够利用分流后的冷水水压对相电极进行限位保护,避免相电极与隔离罩发生碰撞,降低了相电极与隔离罩的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至图3所示附图标记为:锅炉本体1、底罩2、隔离罩3、顶罩4、驱动组件5、进水端11、相电极12。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现有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装置是将冷水导流至相电极的底端,然后使冷水向相电极的四周分散离开,存在水流相冲导致相电极受力较大,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而且水流相冲存在电极锅炉内的水流波动较大容易使相电极抖动,甚至与功率调节装置碰撞造成破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研发了一种能够对水流进行导流的功率调节装置。

该功率调节装置包括底罩2、隔离罩3、顶罩4和驱动组件5。

电极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固定安装在锅炉本体1底端的进水端11、相电极12和零电极,进水端11、相电极12和零电极同轴配合,相电极12位于进水端11的上方,零电极套接在相电极12的外侧,其中相电极12通过金属连接杆与锅炉本体1固定连接,相电极12是两端呈半球状的圆柱体,且相电极12内部中空壁厚均匀,在相电极12的两端还开有通孔,水流从通孔流过相电极12能够增加冷水的受电面积,还能够将相电极12的热量带走避免相电极12过热损坏。

底罩2是与一端锅炉本体1的进水端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相通的绝缘材质圆管,隔离罩3是套接在底罩2和相电极12外侧绝缘材质圆管,使锅炉本体1的相电极12收容在底罩2和隔离罩3内,冷水从底罩2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3的顶端流出。

当使用多个相电极时,锅炉本体1内还固定安装有分流板,分流板上开有与相电极同轴配合的通孔,通过分流板将进水端11的冷水导入相电极,底罩2与分流板固定连接。

为了调节电极锅炉的功率,功率调节装置还包括与锅炉本体1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5,隔离罩3与驱动组件5固定连接,驱动组件5带动隔离罩3沿相电极12的中心轴做直线运动,其中,驱动组件5是丝杆组件或电缸或液压缸等直线运动机构。

工作原理:通过底罩2和隔离罩3对冷水进行导流使冷水从底罩2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3的顶端流出,能够通过两端是半球状的相电极12能够对水流进行分流减少水流相冲,降低了相电极12的受力,还能够利用分流后的冷水水压对相电极12进行限位保护,避免相电极12与隔离罩3发生碰撞,降低了相电极12与隔离罩3的破损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现有相电极12始终有一端暴露在水中,导致其最小功率始终在0.5mw以上,无法发挥电极锅炉无级调节功率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功率调节装置还包括与锅炉本体1固定连接的顶罩4,顶罩4是固定安装在相电极12顶端的圆板,隔离罩3与顶罩4之间存在预定距离。

通过顶罩4与隔离罩3的配合能够减少电极暴露在水中的表面积,进而达到了降低电极锅炉最小功率的目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隔离罩3与顶罩4发生碰撞,所以隔离罩3与顶罩4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间隙,导致电极仍有部分暴露在水中进行放电,为了进一步的降低最小功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顶罩4是截面呈倒凵字形结构的回转体,锅炉本体1的相电极12的顶端收容在顶罩4内,隔离罩3与顶罩4套接配合。

通过倒凵字形的顶罩4能够增加水流的流动距离,进一步的降低了相电极12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降低了最小功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水流的行程增加时容易出现隔离罩3内水压增加,是相电极12受力增大,受损几率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隔离罩3的内壁与底罩2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

通过在隔离罩3的内壁与底罩2的外壁之间设置预定间隙能够降低隔离罩3内的水压,减少了相电极12的受力,降低了相电极12的受损几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隔离罩3的内壁与底罩2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大于隔离罩3与顶罩4的间隙时,容易出现冷水未经电场加热直接从隔离罩3与底罩2之间流入电极锅炉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隔离罩3的内壁与底罩2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小于或等于隔离罩3与顶罩4之间的最小间隙。

通过限制隔离罩3的内壁与底罩2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能够保证冷水经电场加热后再流入电极锅炉内。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电极12的金属连接杆具有导电能力,直接暴露在水中容易出现提前放电,导致相电极12放电量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沿顶罩4的中心轴还延伸有连接管,连接管与相电极12的连接杆套接配合,连接管与锅炉本体1固定连接,连接管与顶罩4的材质相同。

通过连接管与连接杆的套接配合能够避免连接杆直接暴露在水中,避免金属连接杆提前放电,提高了相电极12的放电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顶罩4、隔离罩3和底罩2由相同的绝缘材质制成,顶罩4、隔离罩3和底罩2由橡胶、陶瓷、塑料、玻璃或云母材质制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