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5877发布日期:2021-05-25 12:2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泡池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温泉度假村内的温泉泡池,一般需通过人工控制方式对其进行注水、排水、以及恒温等操作,以控制水温和水量。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温度条件下,精准地控制水温和水量,对于温泉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避免温泉水由于控制不当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省人工成本。

目前,温泉泡池的水温和水量一般是通过人工方式往泡池内注水、排水和进行调温的,其无法精准地控制水温和水量,控制难度大。同时,在不同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情况下,也很难使得水温和水量保持恒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人工方式控制温泉泡池的水温和水量时控制不够精准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精准控制温泉泡池的水温和水量,本申请提供了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若干分控机和分别设置在各个泡池内的温度检测元件和水位检测元件,所述工控机的输出端连接若干所述分控机的输入端,所述分控机的输入端还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水位检测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控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加热水的发热器件、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

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将泡池的温度数据、所述水位检测元件将泡池的水位数据实时传输至所述分控机内;

当数据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分控机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水位检测元件或所述工控机,以控制所述发热器件、所述进水阀门或所述排水阀门工作,使得泡池内的水温和水量恒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泡池内的温度检测元件和水位检测元件分别检测泡池内的温度数据和水位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分控机内,利于分控机监测泡池内的水温和水量情况;工控机实时监测分控机获取的数据情况,以间接获取各个泡池内的水温和水量情况,利于集中化管理泡池;当数据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控机响应于温度检测元件、水位检测元件或工控机,控制发热器件、进水阀门或排水阀门工作,以使得泡池内的水温和水量恒定;进而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对水温和水量的控制更精准,也便于集中化管理控制泡池的水温和水量,操作更方便。

可选的,泡池连通冷水管、热水管和恒温水管,所述进水阀门安装在冷水管、热水管和恒温水管上;

当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温度值时,所述分控机控制安装在冷水管和热水管上的进水阀门打开,往泡池注入冷温泉水和热温泉水,直至泡池内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值;

当所述水位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水位值时,所述分控机控制安装在恒温水管上的进水阀门打开或所述排水阀门打开,往泡池注入恒温温泉水或排出泡池内的温泉水,直至泡池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进水阀门动作,通过控制冷水管向泡池注入冷水,热水管向泡池注入热水,以使得泡池内的水温满足预设条件,实现泡池水温的恒定控制;通过控制恒温水管的进水阀门打开或排水阀门打开,对泡池内的水量进行补充,以使得泡池内的水位满足预设条件,实现泡池水量的恒定控制。

可选的,所述工控机还电性连接有排水按键,所述工控机响应于所述排水按键,控制所述分控机间接控制所述排水阀门打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控机响应于排水按键,控制分控机间接控制排水阀门打开,以借助排水按键一键排掉泡池中的废水,操作方便。

可选的,所述工控机还电性连接有电子屏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屏幕用于显示监测的泡池数据,直观形象,也利于管理人员的控制操作。

可选的,每个所述分控机控制至少一个泡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分控机控制至少一个泡池,有利于借助分控机对更多的泡池进行控制,利于集中化管理泡池,也节约设计成本。

可选的,每个泡池内的所述进水阀门至少有三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泡池内的进水阀门至少有三个,以分别控制冷水、热水和恒温水注入泡池内,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水阀门的数量,以控制进水的速度,设计灵活。

可选的,当冷水管、热水管和恒温水管的管径均相同时,每个泡池内的所述排水阀门的数量多于所述进水阀门的数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泡池需要排水时,排水阀门的数量多于进水阀门的数量,有利于更快地将池内的水排尽,利于泡池快速排水。

可选的,所述发热器件包括电加热泵、电磁加热器、发热电缆、发热管和热交换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种发热器件均可用于升高泡池的水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热器件,设计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对水温和水量的控制更精准,也便于集中化管理控制泡池的水温和水量,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参照图1,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若干分控机和分别设置在各个泡池内的温度检测元件、水位检测元件、加热水的发热器件、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工控机与若干分控机有线连接,分控机的输入端与温度检测元件、水位检测元件的输出端无线连接,分控机的输出端与发热器件、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有线连接。

工控机用于接收分控机的输出信号并向分控机输入控制信号。

分控机用于响应工控机、温度检测元件或水位检测元件,以控制泡池的水温和水量。每个分控机控制至少一个泡池,进而有利于借助分控机对更多的泡池进行控制,利于集中化管理泡池,也节约了设计成本。

温度检测元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以用于实时检测泡池内的温度值。

水位检测元件可以为液位传感器,以用于实时检测泡池内的水位值。

发热器件包括电加热泵、电磁加热器、发热电缆、发热管和热交换器,以用于升高泡池的水温,其中,电加热泵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发热器件各式各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热器件,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强。

泡池连通冷水管、热水管和恒温水管,冷水管向泡池提供冷温泉水,热水管向泡池提供热温泉水,恒温水管向泡池提供水温为恒定预设值的恒温温泉水。

冷水管、热水管和恒温水管的出水口可以有多个,每个泡池内的进水阀门至少有三个,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水阀门的数量,设计灵活。本实施例中,冷水管、热水管和恒温水管的出水口均为一个,每个泡池的进水阀门为三个。

每个进水阀门分别安装在冷水管与泡池的连通位置处、热水管与泡池的连通位置处和恒温水管与泡池的连通位置处,根据相应的管径安装并做好防水处理。冷水管与泡池的连通位置处的阀门为冷水管阀门。热水管与泡池的连通位置处的阀门为热水管阀门。恒温水管与泡池的连通位置处的阀门为恒温水管阀门。

排水阀门安装在泡池的排水口位置。当冷水管、热水管和恒温水管的管径均相同时,每个泡池内的排水阀门的数量多于进水阀门的数量,以在泡池需要排水时,能更快地将池内的水排尽,进而利于泡池快速排水。

当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温度值时,分控机响应于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控制冷水管阀门的开闭及开合度和热水管阀门的开闭及开合度,此时,冷水管向泡池注入冷温泉水,热水管向泡池注入热温泉水,直至达到泡池初次注水营业要求的设定温度。

当水位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水位值时,分控机响应于水位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恒温水管阀门的开闭及开合度,以对恒温水管的出水量进行智能化控制,或控制排水阀门打开,进而往泡池注入恒温温泉水或排出泡池内的温泉水,直至达到泡池的温泉运营的设定水量。

工控机还电性连接有排水按键,工控机响应于排水按键,控制分控机间接控制排水阀门打开,以借助工控机连接的排水按键排掉泡池中的废水,这个排水操作可以在机房办公室完成,操作方便。

工控机还电性连接有电子屏幕,以用于显示监测的泡池的温度和水位数据,直观形象,也利于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分控机内预设泡池所需的温度值和水位值。

温度检测元件将泡池的温度数据实时传输至分控机内,水位检测元件将泡池的水位数据实时传输至分控机内。

当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温度值时,分控机控制冷水管阀门的打开及开合度大小和热水管阀门的打开及开合度大小,此时,冷水管向泡池注入预设数量的冷温泉水,热水管向泡池注入预设数量的热温泉水,直至达到泡池初次注水营业要求的设定温度。

当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低于预设温度值时,分控机也可控制发热器件启动工作,对泡池内的水进行加热升温,直至泡池内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值。

当水位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水位值时,分控机可控制恒温水管阀门的开闭及开合度,以对恒温水管的出水量进行智能化控制,或控制排水阀门打开,进而往泡池注入恒温温泉水或排出泡池内的温泉水,直至达到泡池的温泉运营的设定水量。

同时,管理人员借助工控机的电子屏幕,实时监测泡池的温度数据和水位数据,进而基于分控机管控多个泡池,利于集中化管理泡池。

当管理人员按下排水按键,工控机接收到触发信号,向分控机输入动作信号,分控机响应于工控机的动作信号,控制排水阀门打开,以一键排掉泡池中的废水。

进而温泉泡池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对水温和水量的控制更精准,也便于集中化管理控制各个泡池的水温和水量,操作更方便。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