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1094发布日期:2021-05-28 10:4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空调器采用较多的叶轮旋转环截面为i形,如图1所示,而且仅改进叶轮,与其相配合作用的导流圈未进行相应改进,该种结构对叶顶泄漏的减弱作用非常有限,轴流式风机由于叶轮在导流罩内旋转,叶片顶端与导流罩之间必须留有径向间隙l,而气流在输送过程中,叶片凹面的压力大于凸面压力,这样就会造成在叶片顶端气流将从出口的高压区域流向进口的低压区域,产生与气流输送方向相反的回流,径向间隙的存在,使轴流风机的效率、压力和风量都有所降低,噪音也有一定的恶化,径向间隙越大,这些对性能的影响就会变得越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空调风量泄漏情况的空调室内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其上设置有出风口;导流圈与导流罩,设置在出风口处,导流圈具有前后贯通的风道,导流圈的后端沿导流圈的径向向外弯折,再沿导流圈的轴线方向向后弯折形成位于导流圈后端的l型弯折部,导流圈通过l型弯折部连接导流罩,导流罩的直径大于导流圈的直径;叶轮,可转动的设置在风道内,叶轮的外圈设置有旋转环,旋转环的后端设置有周向环绕旋转环的翻边,翻边的直径大于旋转环的直径,且翻边与旋转环垂直,翻边的部分位于l型弯折部内,使翻边与l型弯折部之间形成l型间隙;电机,设置在导流圈上,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翻边对气流起到阻挡作用,同时与导流圈配合形成l型间隙,强迫气流进行两次直角变向,大大降低了泄漏气体的流动速度,削弱了泄漏气流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环的直径为d1,翻边的直径为d2,d1与d2满足:d2≥105%d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与l型弯折部之间具有轴向间隙b,b满足:b≤2%d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与l型弯折部之间具有径向间隙l1,l满足:l1≤2%d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环与导流圈之间的径向间隙l2,且径向间隙l2等于径向间隙l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流罩与弯折部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流圈在风道的出口设置有导流格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叶轮上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叶片,多个叶片的顶端均与旋转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导流圈的轴线为前后方向,翻边的后端位于l型弯折部的后端前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叶轮与导流圈之间i型间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流圈与风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流圈与风机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流通过l型间隙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导流圈;101、导流罩;102、导风格栅;103、l型弯折部;2、叶轮;201、叶片;3、旋转环;301、翻边;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参考图2-图5,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置导流圈1以便更好的向室内送风,导流圈1为筒状结构,其内部具有前后贯穿的风道,风道入口位于导流圈1的后端,风道出口位于导流圈1的前端,导流圈1以导流圈1的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导流圈1的风道出口处设置了导流格栅102,导流格栅102能够分隔从风道出口流出的气流,以便气流均匀的流向室内的各个位置。

导流格栅102的中心设置有电机4,叶轮2设置在导流圈1的风道内,叶轮2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当电机4转动时,能够带动叶轮2转动,叶轮2能够驱动空气从风道入口流入,流经风道从风道出口流出向室内送风,在导流圈1的风道入口处设置导流罩101,导流罩101的直径大于导流圈1的直径,以便气流流入风道入口。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

由于导流罩101的直径大于导流圈1的直径,因此,导流圈1的后端以导流圈1的径向方向向外弯折,再以导流圈1的轴线方向向后再次弯折形成位于导流圈1后端的l型弯折部103,导流圈1通过l型弯折部103与导流圈2连接。

在电机4的带动下,叶轮2通过转动带动气流流动,叶轮2的外圈设置有旋转环3,叶轮2上周向间隔设置七个叶片201,七个叶片201的顶端均与旋转环3固定连接,保证叶轮2在转动时的结构强度,由于叶轮2需要转动,因此叶轮2的旋转环3与导流圈1之间具有径向间隙,而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叶片201凹面的压力大于凸面压力,这样就会造成气流将从风道出口的高压区域流向风道入口的低压区域,产生与气流输送方向相反的回流,径向间隙的存在,使空调室内机的风量泄漏,因此为了减少风量的泄漏,旋转环3上设置了对应l型弯折部103的翻边。

旋转环3在以导流圈2轴线方向的向后一端设置了周向环绕旋转环3的翻边301,旋转环3径向向外垂直弯折形成翻边301,叶轮2设置在导流圈1的风道内,翻边301的部分位于l型弯折部103内,并且以以导流圈1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翻边301的后端位于l型弯折部103的后端前方,使翻边301与l型弯折部103之间形成l型间隙,同时,旋转环3与导流圈2之间也形成与l型间隙连通的径向间隙,参考图5,当叶轮2转动时,气流从高压区通过l型间隙流向低压区时,先遇到翻边301进行一次直角换向,在遇到l型弯折部103再进行一次直角换向,减弱了叶轮2风量的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优化l型弯折部103对气流回流的减弱效果,对l型间隙的参数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环3的直径为d1,翻边301的直径为d2,则d2与d1的关系满足:d2≥106%d1,选取为d2=107%d1。

翻边301与l型弯折部103的径向间隙为l1,翻边301与l型弯折部103的轴向间隙为b,旋转环3与导流圈1的径向间隙为l2,其中,翻边301与l型弯折部103的径向间隙l1和旋转环3与导流圈1的径向间隙l2相同,即l1=l2,同时,l1和b与d1的关系满足:l1≤1.9%d1、b≤1.9%d1,选取为,l1=1.8%d1、b=1.8%d1,l1与l2相同,l2=l1=1.8%d1,通过设定l型弯折部103与翻边301的间隙参数,减弱间隙处气流汇流导致风量泄漏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流罩101的直径大于l型弯折部103的直径,因此导流罩101的前端与l型弯折部103的连接位置采用了圆弧过渡,以减少导流罩3与l型弯折部103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