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式推动炉排强制循环燃煤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8700发布日期:2021-07-30 13:1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步进式推动炉排强制循环燃煤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热水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步进式推动炉排强制循环燃煤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通过介质燃烧释放的热能对水进行加热,并产生规定参数(温度、压力)的水蒸气或热水的设备。燃煤锅炉是以煤为燃料的锅炉,经过燃煤在炉膛(燃烧室)中燃烧释放热量,把热媒水或其它有机热载体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热能动力设备。燃煤锅炉按用途分类分为燃煤开水锅炉、燃煤热水锅炉及燃煤蒸汽锅炉、燃煤导热油锅炉。燃煤热水锅炉通常按照常压设计,炉体顶部设有气口,使锅炉无压力运行,燃烧运行安全可靠;可以安装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使用,并且不受层次繁多的逐年监检的程序限制,因而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由于燃煤锅炉并不是所有热量全部有效转化,有一部分无功消耗,且目前的燃煤热水锅炉普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例如,现有的锅筒内部安装有大量的烟气管,而换热效率最高的为最外侧的一侧烟气管,其次为中间一层的烟气管,而位于中心位置的烟气管则与加热后的水进行冷热交换,使得中心位置的烟气管的换热效率低,使得中心烟气管中的热量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使热量的利用率低,进而提高了煤的使用量,增加了成本;布置不紧凑,烟气流程短,受热面积小等问题,导致锅炉传热效果差,烟气携带的热量高,导致锅炉热效率低,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步进式推动炉排强制循环燃煤热水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步进式推动炉排强制循环燃煤热水锅炉,该燃煤热水锅炉包括基座、锅炉本体,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炉排,所述锅炉本体设置在炉排上方,锅炉本体上设置有锅筒,锅炉本体内部设置有滤尘组件,所述滤尘组件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锅炉本体内安装有散热层,散热层设置在锅炉本体的炉墙内壁上,对锅炉本体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吸收的热量再次补充到锅炉内,减少炉墙对热量的吸收,从而减少热量的损耗,提高对热量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炉排一端位于锅炉本体外侧,炉排其他部分位于锅炉本体内部;所述锅炉本体外侧位于炉排上方设置有煤斗,锅炉本体内部一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滤尘组件包括隔墙,所述隔墙设置在锅炉本体另一端,所述导流板靠近隔墙的一侧设置有横墙。煤斗对煤进行储存,炉排为步进式推动炉排,对煤斗中的煤进行传输,并为其在锅炉本体中燃烧提供支撑,锅炉本体内部形成封闭的燃烧空间,并对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进行保温和隔绝,防止热量扩散到外界大气中,并防止内部热空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导流板对锅炉本体内部燃烧形成的高温烟气进行导流,使烟气按照一定的流动方向进行流动,隔墙对锅炉本体内部空间进行分隔,使锅炉本体内部形成燃烧室和燃尽室,横墙与导流板相互配合,防止煤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直接对锅筒进行加热,并对烟气进行疏导,使烟气进入到燃尽室中。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尘组件包括支撑墙体,所述支撑墙体与锅炉本体内部端面固定,所述支撑墙体与隔墙一端固定,所述隔墙靠近导流板一侧的上端面设置有回流板,所述横墙位于支撑墙体上方的一端设置有脱尘墙体,所述脱尘墙体下端靠近隔墙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圆角,脱尘墙体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分离墙体,所述分离墙体的另一端呈雪橇状。隔墙倾斜设置在锅炉本体内,并对燃烧室中产生烟气进行导流,回流板对燃尽室的进烟口进行阻挡,防止燃尽室中烟气膨胀后回流到燃烧室内,支撑墙体对隔墙起到安装支撑的作用,隔墙、横墙、回流板、支撑墙体及脱尘墙体相互配合形成燃尽室,带有灰尘的烟气在燃尽室中进行再次燃烧,使烟气的温度再次上升,并使灰尘获得高速运动的动能,并对燃尽室中进行碰撞,灰尘在碰撞中相互吸引在一起,形成大的灰尘颗粒,脱尘墙体对燃烧膨胀后的烟气进行阻挡,使烟气按照一定的流动方向流动,分离墙体延长烟气的流动通道,使前方烟气在后方烟气的推动下在流动通道中快速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增加灰尘的动能,从而使灰尘在流出燃尽室后与高温烟气分离,脱尘墙体与锅炉本体内壁不接触,并相互配合形成烟气竖直流动的通道ⅰ,横墙上端面不与锅筒下端接触,横墙与锅筒相互配合形成烟气横向流动的通道ⅱ。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墙体上端面设置有分离槽,支撑墙体下端位于分离槽下方设置有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呈喇叭状,所述支撑墙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分离槽位于隔墙的外侧。分离槽位于分离墙体的下方,并位于隔墙的右侧,当加速运动的灰尘颗粒往右下方运动时,灰尘颗粒由于惯性移动到分离槽中,而烟气为轻质气体,往上运动,从而使灰尘与烟气分离,加热层由沙子组成,隔墙内部也设置有加热层,隔墙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支撑墙体内,支撑墙体内部的沙子对分离槽进行加热,支撑墙体内的加热层围绕在分离槽的外侧并对分离槽的下端进行加热,使分离槽内部下端的空气受热膨胀,并在上端烟气的挤压下通过除尘通道流动到支撑墙体的下方。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横截面为三角形,导流板内部设置有过滤层,导流板上方设置有前烟气舱,所述前烟气舱与锅筒管道连接。导流板内部为中空,导流板内部的过滤层由沙子组成,导流板与燃烧室接触,并通过燃烧室产生的高温对沙子进行加热,通过沙子吸热快、散热快的特性,对导流板上的温度进行吸收,并对导流内部空气及上方前烟气舱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导流板内部和前烟气舱中的为高压空间,通道ⅱ与导流板内部空间连通,通道ⅱ中流出的烟气进入到导流板内部,带有微量灰尘的烟气进入到导流板内部,烟气中微量的灰尘被沙子过滤,高温烟气则进入到前烟气舱中,进一步使前烟气舱中的压力增强。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锅筒内部设置有若干组烟气管,若干组所述烟气管内壁呈波纹状,若干组所述烟气管一端与前烟气舱连通,若干组烟气管另一端连通有后烟气舱,若干组烟气管下端管壁内部水平设置有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与烟气管内部连通,排液通道与后烟气舱连通。烟气管与前烟气舱连通,使前烟气舱中的高温高压烟气进入到烟气管中,为高温高压烟气在锅筒内的流动提供通道,高温烟气在烟气管中流动并与锅筒内的水进行冷热交换,波纹状的管壁破坏烟气的层流,使烟气在烟气管中无序的流动,提高烟气与水之间的冷热交换效率,提高热量利用率。烟气与水进行冷热交换,冷凝之后产生的溶液流进排液通道中,并在烟气管中高压烟气的挤压下流出烟气管,防止溶液对烟气管进行腐蚀并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锅筒内部呈环形从内到外设置有至少两层烟气管,位于中心位置的所述烟气管的管径为外层若干组所述烟气管管径的3倍,若干组所述烟气管靠近后烟气舱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增压板,所述增压板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气口,位于中心位置烟气管外层的若干组所述烟气管与中心位置的烟气管管道连接,位于外层的若干组所述烟气管的外侧与自身外层的若干组所述烟气管连接。以三层烟气管为例,中心位置的烟气管与中间一层的烟气管管道连接,且中心位置的烟气管的管径为外层所有烟气管管径的3倍,使得中心烟气管中的烟气含量及热量增加,通过热量的升高,使烟气管参与到与水的冷热交换过程中,同时,最外层烟气管与中间一层的烟气管交错设置,使得最外层和中间一层的烟气管可以很好的与水进行冷热交换,当最外层烟气管和中间一层烟气管中的烟热量降低时,其内部的气压相应降低,此时,中心位置烟气管中的烟气则通过管道流向中间一层以及最外层,为最外层及中间一层的烟气管提供热量,减少最外层及中间一层烟气管中烟气的冷凝,增压板对烟气管中烟气的流动进行阻挡,使得高温烟气在烟气管中的堆积,进而使烟气管中的温度进一步的升高,从而增加冷热交换的效率。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炉排管道连接,所述锅筒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水泵管道连接,所述后烟气舱与省煤器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锅炉本体内安装有散热层,散热层设置在锅炉本体的炉墙内壁上,对锅炉本体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吸收的热量再次补充到锅炉内,减少炉墙对热量的吸收,从而减少热量的损耗,提高对热量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中,隔墙、横墙、回流板、支撑墙体及脱尘墙体相互配合形成燃尽室,带有灰尘的烟气在燃尽室中进行再次燃烧,使烟气的温度再次上升,并使灰尘获得高速运动的动能,并对燃尽室中进行碰撞,灰尘在碰撞中相互吸引在一起,形成大的灰尘颗粒,脱尘墙体对燃烧膨胀后的烟气进行阻挡,使烟气按照一定的流动方向流动,分离墙体延长烟气的流动通道,使前方烟气在后方烟气的推动下在流动通道中快速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增加灰尘的动能,从而使灰尘在流出燃尽室后与高温烟气分离,从而避免烟气中的灰尘在烟气降温时贴附在烟气管内壁上,进而减少灰尘对烟气管与水之间的冷热交换,提高烟气管与水之间的冷热交换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中心位置烟气管中的烟气则通过管道流向中间一层以及最外层,为最外层及中间一层的烟气管提供热量,减少最外层及中间一层烟气管中烟气的冷凝,增压板对烟气管中烟气的流动进行阻挡,使得高温烟气在烟气管中的堆积,进而使烟气管中的温度进一步的升高,从而增加冷热交换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高温烟气在烟气管中流动并与锅筒内的水进行冷热交换,波纹状的管壁破坏烟气的层流,使烟气在烟气管中无序的流动,提高烟气与水之间的冷热交换效率,提高热量利用率;烟气与水进行冷热交换,冷凝之后产生的溶液流进排液通道中,并在烟气管中高压烟气的挤压下流出烟气管,防止溶液对烟气管进行腐蚀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位置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管的前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筒中烟气管的连接模拟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管的右视图。

图中:1、基座;2、炉排;3、锅炉本体;4、锅筒;3-1、导流板;3-2、隔墙;3-3、横墙;3-4、回流板;3-5、脱尘墙体;3-6、分离墙体;3-7、分离槽;4-1、烟气管;4-2、增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步进式推动炉排强制循环燃煤热水锅炉,该燃煤热水锅炉包括基座1、锅炉本体3,基座1上方安装有炉排2,基座1右侧安装有鼓风机,鼓风机对炉排2进行吹风,为炉排2上煤的燃烧提供基础,锅炉本体3安装在炉排2上方,同时,锅炉本体3上端固定安装有锅筒4,锅筒4上安装有进水管、出水管、压力阀等,进水管与水泵(图中未画出)管道连接,水泵抽取净化后的水并灌输到锅筒4中,使锅筒4中的水被强制循环,锅炉本体3内部安装有滤尘组件,滤尘组件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炉排2左端位于锅炉本体3外侧,炉排2其他部分位于锅炉本体3内部,锅炉本体3左侧位于炉排2上方安装有煤斗,煤斗向炉排2上添加煤,炉排2为步进式推动炉排。

锅炉本体3内部左侧端面上固定有导流板3-1,导流板3-1横截面为三角形,导流板3-1内部为中空结构,导流板3-1内部储存有沙子,而这些沙子组合成过滤层,锅炉本体3内部端面、导流板3-1以及锅筒4三者相互配合在导流板3-1的上方形成前烟气舱,前烟气舱与锅筒4内部的管道连通,锅炉本体3的右侧固定有烟气筒,烟气筒的右端与省煤器连接,烟气筒在锅筒4外侧形成后烟气舱。

滤尘组件包括支撑墙体、隔墙3-2,支撑墙体右端与锅炉本体3内部右侧端面固定,支撑墙体左侧上端面与隔墙3-2的右端固定,隔墙3-2倾斜安装在支撑墙体上,隔墙3-2靠近导流板3-1一侧的上端面上倾斜固定有回流板3-4。

导流板3-1靠近隔墙3-2的右侧端面上水平固定安装有横墙3-3,横墙3-3上端面不与锅筒4接触,右端不与锅炉本体3右侧端面接触,横墙3-3位于支撑墙体上方的右端竖直固定有脱尘墙体3-5,脱尘墙体3-5下端靠近隔墙3-2的一侧端面加工有圆角,脱尘墙体3-5右侧端面上倾斜向下固定安装有分离墙体3-6,分离墙体3-6与隔墙3-2平行,且分离墙体3-6的另一端呈雪橇状。

支撑墙体、隔墙3-2及横墙3-3将锅炉本体3内部分隔成燃烧室和燃尽室,回流板3-4和横墙3-3相互配合形成燃烧室与燃尽室之间的通口,即燃尽室的进烟口。

回流板3-4右端向上倾斜,回流板3-4与横墙3-3之间形成流动空间逐渐缩小的进烟口,通过进烟口的设置,使得燃烧室产生的烟气在进烟口处增强压力,使得进烟口处的烟气压力大于燃尽室内的压力,从而防止燃尽室中的烟气进入到燃烧室中。

支撑墙体以及隔墙3-2内均安装有由沙子组成的加热层,支撑墙体上端面位于隔墙3-2的右侧开设有分离槽3-7,支撑墙体下端位于分离槽3-7下方开设有除尘通道,除尘通道呈喇叭状,支撑墙体内部的加热层对分离槽3-7的下半部分进行加热。

锅筒4内部安装有若干组烟气管4-1,锅筒4下端两侧安装有水冷管,水冷管与锅炉本体3的内壁固定。

若干组烟气管4-1内壁呈波纹状,若干组烟气管4-1一端与前烟气舱连通,若干组烟气管4-1另一端连通有后烟气舱,若干组烟气管4-1下端管壁内部水平开设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与烟气管4-1内部连通,排液通道与后烟气舱连通,烟气筒内部安装有排污管,排污管与若干组烟气管4-1中的排液通道连接。

锅筒4内部呈环形并从内到外安装有至少两层烟气管4-1,本实施例中,以安装有三层烟气管4-1为例,位于中心位置的烟气管4-1的管径为外层若干组烟气管4-1管径的3倍,若干组烟气管4-1靠近后烟气舱一端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增压板4-2,增压板4-2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气口。

位于中间一层的若干组烟气管4-1与位于中心位置的烟气管4-1进行管道连接,位于中间一层的若干组烟气管4-1的外侧与最外层的若干组烟气管4-1连接,且中间一层的两个烟气管4-1与最外层的一个烟气管4-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对锅筒4中的水进行加热时,炉排2进行转动,并对煤斗中落下的煤进行传输,煤在炉排2的带动下在燃烧室中进行燃烧,并产生高温烟气,炉排2在转动过程中对煤燃烧后产生的灰尘进行排灰处理,而烟气则夹带着煤尘进入到燃尽室中。

锅炉本体3中的导流板3-1、隔墙3-2对燃烧室产生的烟气进行疏导,使夹带着煤尘的烟气进入到燃尽室中,使尚未来得及燃烧或刚烧红的细颗粒煤尘在燃尽室中彻底燃尽,从而进一步的对烟气进行升温。

导流板3-1对燃烧室中的烟气进行疏导时,对燃烧室中的温度进行吸收并传递给过滤层,隔墙3-2将燃烧室和燃尽室分隔开,隔墙3-2吸收燃烧室和燃尽室中的高温并对加热层进行加热,从而使支撑墙体中的加热层被加热,从而使支撑墙体中的加热层对分离槽3-7下半部分进行加热。

煤尘在燃尽室中进一步的燃烧,使燃尽室中的温度进一步的上升,使得燃尽室中的灰尘获得更多的运动速度,从而使灰尘在燃尽室中相互碰撞,通过灰尘之间的相互配合碰撞,使灰尘之间相互吸附并形成大的灰尘颗粒,进而方便对灰尘进行过滤。

进入到燃尽室并燃尽的烟气通过脱尘墙体3-5进入到通道ⅰ中,烟气在经过脱尘墙体3-5时由于流通通道的变化,使脱尘墙体3-5左侧的压强增加,使脱尘墙体3-5与分离墙体3-6下方的烟气流速增加,进而使高温的灰尘颗粒获得更大的动能,当灰尘颗粒通过分离墙体3-6后,沿着隔墙3-2的倾斜方向进行向右下方移动,而烟气则上升进入到通道ⅰ中,从而实现烟气与灰尘颗粒的分离。

灰尘颗粒落在分离槽3-7中,加热层进一步的加热分离槽3-7中的空气,使分离槽3-7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分离槽3-7上方受到烟气的挤压,使灰尘颗粒在膨胀的空气的带动下往支撑墙体下方运动,从而使灰尘颗粒与烟气分离。

烟气沿着通道ⅰ、通道ⅱ进入到导流板3-1中,并通过过滤层的过滤进入到前烟气舱中,并通过前烟气舱进入到烟气管4-1中,使烟气通过烟气管4-1对锅筒4中的水进行加热,烟气管4-1内壁呈波纹状,使烟气在烟气管4-1中无序的流动,进而使烟气通过烟气管充分的与锅筒4中的水进行冷热交换。

随着烟气的不断进入,以及增压板4-2对烟气的阻挡,使烟气管4-1中的压力增强,当烟气管4-1中的烟气降温冷凝后,在烟气管4-1中产生冷凝水,并再次通过中心位置烟气管4-1的热量部分,使外层烟气管4-1中的压力再次上升,从而使烟气管4-1产生的冷凝水被高压通过排液通道挤出烟气管4-1。

烟气经过冷热交换后进入到后烟气舱中,并在与省煤器连接的引风机的吸引下进入到省煤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