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半球形导流板的定排乏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2736发布日期:2021-08-20 16:4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半球形导流板的定排乏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半球形导流板的定排乏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站系统中,锅炉排污系统及厂内疏放水,常由定期排污扩容器(以下简称定排)进行处理、回用。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有1-2%的水排掉,来确保蒸汽的品质。定排对高温水进行处理,一部分以饱和水的形式流入排污降温池,实现工质回收;另一部分成为闪蒸的蒸汽,直接由定排顶部排入大气。排入大气的蒸汽,同时造成了能源及工质浪费。此外,乏汽放空管并不带压,用冷却水冷却回收时,水会带压,易造成蒸汽回流,使得定排管带压,影响系统疏放水。

就30万的机组而言,因定排闪蒸而损失的水量,每天高达60~70t。在工质损失的同时,伴随着热量的损失。经济、有效地回收乏汽,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实用新型专利cn205619786u公开了一种乏汽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一密闭容器,壳体内设换热筒,换热筒两端粗中间细,壳体内壁上表面固定导流板,导流板与换热筒中轴线垂直,导流板下端靠近换热筒中间最细处,换热筒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通过轴承与管路相连,进气管通过皮带与电机传动连接,壳体下底面向换热筒进气端一侧倾斜,壳体下底面最低处设排水管,排水管呈u形,在壳体上端靠近换热筒进气端的位置设蒸汽进口,在靠近换热筒出气端的位置设蒸汽出口。

实用新型专利cn206786698u公开了一种乏汽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密闭容器,密闭容器内设有换热管道,换热管道的螺旋半径从中间向两端均匀增大,密闭容器内设有一个导流板,导流板与换热管道的中轴线垂直,换热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通过轴承与管路相连,进气管通过传动杆与电机传动连接,密闭容器的顶部设有蒸汽进口、进水口和蒸汽出口,蒸汽进口和进水口设立在导流板的一侧,蒸汽出口设置在导流板的另一侧,密闭容器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实用新型专利cn208282076u公开了蒸汽动力系统乏汽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端分别与冷凝水闪蒸汽的乏汽出口和锅炉房的软化水出口相连,所述换热器的出口分别为换热后的冷凝水和换热后的软化水,所述的换热后的冷凝水和换热后的软化水均与双模定型硫化机生产系统中的0bar罐相连,所述0bar罐通过离心泵与锅炉房补水相连。

现有的乏汽回收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效率有待提升,如何更高效地回收利用工质及热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半球形导流板的定排乏汽回收装置,以回收乏汽及其热量,实现能源工质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半球形导流板的定排乏汽回收装置,包括:定排乏汽管道、冷却水管道和导流板,所述冷却水管道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定排乏汽管道进气段的管道弯头处,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定排乏汽管道和所述冷却水管道的连接处;所述导流板为多个半球形结构组成的阵列结构,以增加所述定排乏汽管道引入的乏汽与所述冷却水管道输出的冷却水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定排乏汽管道的末段设置为倒u形的管状结构,且出口放置于水箱中,通过虹吸原理抽吸乏汽并回收到所述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道输出的冷却水包括脱盐水,使乏汽能够直接回收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多个半球形结构的凸出一侧与所述定排乏汽管道的内侧在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多个半球形结构为矩阵阵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多个半球形结构为最密堆积排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个半球形结构的导流板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冷却水与闪发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工质传热面积和传热效果,可实现冷却水与闪发蒸汽的充分混合,从而实现工质与热量的交换,对乏汽实现回收;利用导流板的“肋片效应”增大了冷却水与闪发蒸汽传热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起到了控制流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利用虹吸原理,将定排乏汽管道的末段设置为倒u形的管状结构,以形成腔室的虹吸环境,保证乏汽的抽吸作用,而不堵塞管路,造成系统憋压;利用虹吸原理抽吸乏汽,并不需要多余的能量消耗,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可以有效的完成对乏汽能源工质的回收;

由于乏汽是闪发蒸汽,用脱盐水冷却的情况下,水质将很干净,可直接使用回收。

本实用新型造价便宜,经济实惠,不需要太多特殊的设备,利用管路的虹吸作用便可以实现对乏汽抽吸、回收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能源工质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排乏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板俯视外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板侧视外形图。

附图标记:1为定排乏汽管道;2为导流板;3为冷却水管道;4为弯头;5为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用语的说明如下。

闪蒸:指高压的饱和液体进入较低压的容器中后,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这些饱和液体变成一部分的容器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饱和液的现象。

乏汽(或乏气):指间接用蒸汽设备排放的高温凝结水中夹带(闪蒸)没有被污染的低温蒸汽。它可以送回锅炉或给水系统,也可以利用高热值的焓再生提高乏气的温度和压力直接送到用汽岗位充分使用。

定排:即定期排污扩容器的简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半球形导流板的定排乏汽回收装置,包括:定排乏汽管道1、冷却水管道3和导流板2,冷却水管道3的出水口连接于定排乏汽管道1进气段的管道弯头4处,导流板2设置于定排乏汽管道1和冷却水管道3的连接处。

如图2和3所示,导流板2为多个半球形结构组成的阵列结构,以增加定排乏汽管道1引入的乏汽与冷却水管道3输出的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工质传热面积和传热效果,可实现冷却水与闪发蒸汽的充分混合,从而实现工质与热量的交换,对乏汽实现回收。此外,在利用导流板2的“肋片效应”增大了冷却水与闪发蒸汽传热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起到了控制流场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定排乏汽管道1的末段设置为倒u形的管状结构,且出口放置于水箱5中,通过虹吸原理抽吸乏汽并回收到水箱5。通过该倒u形的管状结构和水箱5以形成腔室的虹吸环境,保证乏汽的抽吸作用,而不堵塞管路,造成系统憋压。并且,利用虹吸原理抽吸乏汽,并不需要多余的能量消耗,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可以有效的完成对乏汽能源工质的回收。

更为具体的,如图1所示,回收后的乏汽,是通过定排乏汽管道1下方的弯头4,水流出现液位差,利用虹吸原理实现对乏汽的抽吸作用,从而达到回收乏汽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冷却水管道3输出的冷却水采用脱盐水,使乏汽能够直接回收使用。由于乏汽是闪发蒸汽,用脱盐水冷却的情况下,水质将很干净,可直接使用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流板2的多个半球形结构的凸出一侧与定排乏汽管道1的内侧在同一侧,以增加工质传热面积,最大限度地冷却闪发蒸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导流板2的多个半球形结构为矩阵阵列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流板2的多个半球形结构为最密堆积排列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工质传热面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