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除湿机和泳池。
背景技术:2.除湿机,用于除去区域内空气中的水分,以降低空气的湿度。通常除湿机机箱内开设有气流通道,并在气流通道内设置热泵装置,热泵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以及压缩机等,当经过气流通道的气流含有腐蚀性气体时,其会直接与热泵装置的核心部件压缩机接触,长时间将导致压缩机损毁,而影响了除湿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通过将热泵装置的压缩机与送风通道相隔开,以避免在除湿过程中,由于泳池带有腐蚀性气体,进入除湿机内与压缩机接触,以导致压缩机受损的情况发生。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除湿机,包括:
5.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中间隔板,以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箱体开设有新风口和送风口,所述新风口和所述送风口分别与所述上层腔体连通;
6.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设置于所述新风口与所述送风口之间,并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以形成换热回路,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上层腔体内,以用于换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设于所述下层腔体内。
7.优选地,所述下层腔体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将所述下层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箱体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排风口,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上层腔体连通设置,以将由所述新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所述排风口排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8.优选地,所述中间隔板开设有中间风口,所述上层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中间风口连通,以使由所述新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所述排风口排出。
9.优选地,所述下层腔体内还设有第二隔板,以将所述下层腔体分隔为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位于所述送风口下方。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相互平行设置。
11.优选地,所述热泵装置还包括钛管换热器,所述钛管换热器连通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以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蒸发器形成换热回路,所述钛管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12.优选地,所述钛管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穿设所述中间隔板。
13.优选地,所述中间隔板开设有通孔,所述管道通过所述通孔穿设所述中间隔板,所述通孔设有密封圈。
14.优选地,所述箱体还开设有连通所述上层腔体的回风口,所述热泵装置设置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送风口之间,以使由所述回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冷凝器和蒸发器换热之后,由所述送风口排出。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泳池,具有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
16.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中间隔板分隔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箱体开设有新风口和送风口,所述新风口和所述送风口分别与所述上层腔体连通;
17.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设置于所述新风口与所述送风口之间,并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以形成换热回路,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上层腔体内,以用于换热,所述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设于所述下层腔体内。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湿机,包括箱体和热泵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中间隔板,以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新风口和送风口连通上层腔体,以使第一气流(外界新风)由新风口向送风口流动。热泵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设在上层腔体、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以将第一气流除湿、恒温。压缩机设置在下层腔体内,通过中间隔板与上层腔体隔开,以使第一气流在上层腔体内流动时,不会由上层腔体向下层腔体流动,也即,第一气流不会与压缩机接触,如此,有效地避免当第一气流含有腐蚀性气体(例如:高浓度氯气)时,压缩机不会与气体接触,从而保证了压缩机以及其他装置不会被带有腐蚀性的气体的第一气流所损坏,以保证压缩机以及其他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热泵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0、除湿机;10、箱体;11、新风口;12、送风口;13、回风口;14、排风口;15、第一腔体;16、第二腔体;17、第三腔体;20、中间隔板; 21、中间风口;30、压缩机;40、冷凝器;50、蒸发器;60、钛管换热器;70、第一隔板;80、第二隔板;90、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除湿机100,其用于泳池除湿,通过将热泵装置的压缩机30与送风通道相隔开,以避免在除湿过程中,由于泳池带有腐蚀性气体,进入除湿机100内与压缩机30接触,以导致压缩机30受损的情况发生。
28.以下,具体描述该除湿机100的结构,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2,所述除湿机100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内设有中间隔板20,以将所述箱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箱体10开设有新风口11和送风口12,所述新风口11和所述送风口12分别与所述上层腔体连通;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设置于所述新风口11与所述送风口12之间,并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 30、冷凝器40、节流装置90以及蒸发器50,以形成换热回路,所述蒸发器50 和所述冷凝器40设于所述上层腔体内,以用于换热,所述压缩机30和所述节流装置90设于所述下层腔体内。
29.具体的,箱体10大致呈矩形体状,新风口11开设在箱体10的侧壁,送风口12开设在箱体10的顶壁,在新风口11内和送风口12内均设置有导风板,以便于气流在新风口11和送风口12通过。箱体10的上层腔体形成由新风口11 向送风口12的气流通道,第一气流(外界新风)在通过新风口11进入,并经过热泵装置,以除去第一气流内含有的水分,之后再经过送风口12送出含水量较低的第一气流。
30.热泵装置包括蒸发器50、节流装置90、冷凝器40以及压缩机30,蒸发器 50和冷凝器40沿第一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上层腔体内,以使第一气流先经过蒸发器50,通过蒸发器50将第一气流内的水分蒸发,以降低气流的湿度,第一气流再经过冷凝器40,通过冷凝器40将第一气流冷凝升温,以保证室内泳池的温度,最后形成恒温低湿度的第一气流由送风口12送出至用风区域。
31.压缩机30设置在下层腔体内,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之间通过中间隔板20 分隔,以隔绝上层腔体与下层腔体之间的空气流动,也即,隔绝第一气流由第一腔体15流经第二腔体16,避免了第一气流与压缩机30接触。如此,当第一气流含有腐蚀性气体(例如:高浓度氯气)时,其不会由第一腔体15流经第二腔体16,腐蚀压缩机30的外壳以及其他连接压缩机30的机械装置,从而保证了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不会被带有腐蚀性的气体的第一气流所损坏,以保证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热泵装置的使用寿命。
3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湿机100,包括箱体10和热泵装置。通过在箱体10内设置中间隔板20,以将箱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新风口 11和送风口12连通上层腔体,以使第一气流(外界新风)由新风口11向送风口12流动。热泵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30、蒸发器50、节流装置90和冷凝器40。其中,蒸发器50和冷凝器40设在上层腔体、新风口11和送风口12 之间,以将第一气流除湿、恒温。压缩机30设置在下层腔体内,通过中间隔板 20与上层腔体隔开,以使第一气流在上层腔体内流动时,不会由上层腔体向下层腔体流动,也即,第一气流不会与压缩机30接触,如此,有效地避免当第一气流含有腐蚀性气体
(例如:高浓度氯气)时,压缩机30不会与气体接触,从而保证了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不会被带有腐蚀性的气体的第一气流所损坏,以保证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热泵装置的使用寿命。
33.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热泵装置还包括钛管换热器60,所述钛管换热器 60连通于所述压缩机30与所述节流装置90之间,以与所述压缩机30、所述节流装置90以及所述蒸发器50形成换热回路,所述钛管换热器60设于下层腔体内。
34.具体的,所述钛管换热器60与所述蒸发器50之间和所述蒸发器50、所述冷凝器40与所述压缩机30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穿设所述中间隔板20,所述中间隔板20开设有通孔,所述管道通过所述通孔穿设所述中间隔板20,所述通孔设有密封圈,以保证上层腔体与下层腔体之间的密封性,在上层腔体内流动的第一气流不会通过通孔向下层腔体流动。
35.以下,详细介绍箱体10内部的安装压缩机30的具体结构,所述下层腔体内设有第一隔板70,以将所述下层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16,所述箱体10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5的排风口14,所述第一腔体15与所述上层腔体连通设置,以将由所述新风口11进入的气流经过所述排风口14排出,所述压缩机30、所述钛管换热器60和所述节流装置90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6内,所述中间隔板20开设有中间风口21,所述上层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15通过所述中间风口21连通,以使由所述新风口11进入的气流经过所述中间风口21,并由所述排风口14排出。
3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中间风口21和排风口14的设置,以使由新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少部分依次经过中间风口21和排风口14排出外界,以将第一气流内含有的污浊空气由排风口14排出至外界。
37.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第一隔板70的设置,以隔绝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 16之间的空气流动,以使第一气流在经过中间风口21进入第一腔体15时,第一气流不会进入第二腔体16,以保证第一气流不会与第二腔体16内的压缩机 30接触,如此,有效地避免当第一气流含有腐蚀性气体(例如:高浓度氯气) 时,压缩机30不会与气体接触,从而保证了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不会被带有腐蚀性的气体的第一气流所损坏,以保证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热泵装置的使用寿命。
38.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二腔体16内部空间的密封性,所述下层腔体内还设有第二隔板80,以将所述下层腔体分隔为第三腔体17和所述第二腔体16,所述第三腔体17位于所述送风口12下方。
39.通过第二隔板80的设置,以使第二腔体16与上层腔体之间具有中间隔板 20和第二隔板80的两层隔板,以进一步提高第二腔体16的密封性。如此,在新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经由送风口12送出过程中,通过中间隔板20的设置,以隔绝上层腔体与第三腔体17之间的空气流动,进一步,通过第二隔板80 的设置,以隔绝第三腔体17与第二腔体16之间的空气流动。
40.若由于中间隔板20不够密封或是使用时间较长而出现缝隙,而导致第一气流由上层腔体向第三腔体17流动,则第二隔板80有效地将第一气流隔绝在第三腔体17内,其不会通过第二隔板80向第二腔体16内流动,也即,通过中间隔板20和第二隔板80的设置,以使第二腔体16与上层腔体之间具有两层隔板,相当于两层保护板,以避免第一气流由上层腔体
通过第三腔体17进入第二腔体 16内,以保证含有腐蚀性气体的第一气流不会进入至第二腔体16内与压缩机 30接触,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
41.为了较好地利用箱体10的内部空间,以及除湿机100整体的紧凑性,所述第一隔板70与所述第二隔板80相互平行设置,以使第二腔体16占据箱体10 内部空间的较少空间,以为箱体10留出更多的内部空间,用以安装布置其他设备、风口等。
42.为了保证除湿机100有效地节能,所述箱体10还开设有连通所述上层腔体的回风口13,所述热泵装置设置于所述回风口13与所述送风口12之间,以使由所述回风口13进入的气流经过蒸发器50和冷凝器40换热之后,由所述送风口12排出。
43.具体的,回风口13开设在箱体10的顶板,并与新风口11邻近设置,以便于由回风口13进入的第二气流与由新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混合,其用于在用风区域中回风,由回风口13进入的第二气流(用风区域内旧风),与由新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混合,混合之后依次经过蒸发器50和冷凝器40,以形成恒温低湿度的气流由送风口12送出,相对于仅采用新风的除湿机100来说,本除湿机100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同样的,回风口13与中间风口21、排风口 14依次连通,以将第二气流内含有的污浊空气由排风口14排出至外界。
44.当用风区域中存在腐蚀性气体时,将会通过回风口13回风进入箱体10内,同样的,通过中间隔板20、第一隔板70以及第二隔板80的设置,以使由回风口13进入箱体10的第二气流隔绝于第二腔体16之外,不会由回风口13向第二腔体16流动,也即,第二气流不会与压缩机30接触,如此,有效地避免当第二气流含有腐蚀性气体(例如:高浓度氯气)时,压缩机30不会与气体接触,从而保证了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不会被带有腐蚀性的气体的第一气流所损坏,以保证压缩机30以及其他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热泵装置的使用寿命。
4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泳池,具有上述的除湿机100,由于本用词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