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044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智能家居的推广,用户对于人机交互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现有一种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麦克风和音箱以实现语音交互功能,麦克风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音箱用于向外发送语音。为保证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和音箱的发声效果,麦克风通常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正面、与用户平均身高大致相仿的位置上,音箱则同样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正面且位于麦克风的下方。

现有的该种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存在的问题是,麦克风和音箱均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正面,音箱的出声容易直接通过空气或塑料制成的面板件传至麦克风,产生信号干扰和交互信息误读,且麦克风容易被家具遮挡而发声沉闷,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用户体验的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用户体验的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结构以及固定在外壳结构内侧的语音接收装置和语音发送装置;外壳结构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可拆卸相连或相互分离;第一面板上设有第一收音孔,语音接收装置与第一收音孔配合;第二面板上设有扬声孔,语音发送装置与扬声孔配合;第一面板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第二面板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后侧。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对语音发送装置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语音接收装置和语音发送装置不但安装在不同的面板上,且语音发送装置与语音接收装置相对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前后两侧,能有效降低语音发送装置的出声经空气或空调器的外壳结构传播至语音接收装置处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信号干扰和交互信息误读,另外,空调室内机多放置在室内场合的角落处,位于空调室内机后方的语音发送装置发出的声音经过墙面再发散传播,实现立体环绕音效,同时解决了被家具阻挡造成声音沉闷的问题。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面板为进风面板,进风面板位于空调室内机后侧的上部。

由上可见,此设置使语音发送装置发出的声音经过墙面后的发散传播的障碍减少,声音有效传播至室内的上方,环绕音效加强。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面板为装饰面板,装饰面板位于空调室内机前侧的上部。

由上可见,此设置使语音接收装置所在高度与用户发声源的高度相仿,易于接受语音信号,优化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抵接在第二面板与语音发送装置之间的第一减振件。

由上可见,语音发送装置产生的振动由第一减振件吸收,减少塑料制成的外壳结构的共振声响,提高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盒和第二减振件,安装盒固定在外壳结构内;语音发送装置固定在安装盒中,第二减振件抵接在安装盒与语音发送装置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盒上设有螺柱,螺柱上具有螺孔,第二减振件套装在螺柱外;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螺钉,语音发送装置通过螺钉与螺孔的配合固定在安装盒上。

由上可见,此设置保证语音发送装置稳定地安装在安装盒中,同时避免振动传递至安装盒。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面板上设有呈阵列布置的多个第一收音孔。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呈阵列布置的多个第一收音孔中,一个第一收音孔为中央收音孔,其余多个第一收音孔呈圆周阵列布置在中央收音孔的外周。

由上可见,正常装配时,语音接收装置正对中央收音孔;若存在装配误差而引起安装错位时,亦可保证语音接收装置与阵列中其他第一收音孔配合,从而解决因装配误差导致的语音信号接收不灵敏的问题。

进一步的方案是,语音接收装置包括安装套、防水膜、垫片和麦克风;安装套具有第二收音孔,垫片、防水膜和麦克风均设置在安装套内,防水膜和垫片位于麦克风与第二收音孔之间。

由上可见,此设置保证语音接收装置的密闭性,对麦克风有效保护且提高其声音识别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上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语音接收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语音发送装置与安装盒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上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为立式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结构、固定在外壳结构内侧的语音接收装置3和语音发送装置4。

语音接收装置3为麦克风阵列,语音发送装置4为扬声器,空调室内机通过语音接收装置3接受语音信号,以及通过语音发送装置4发送语音信号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语音交互。

外壳结构包括覆盖在空调室内机外表的多块面板,其中包括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第一面板1为位于空调室内机前侧的装饰面板,第二面板2为位于空调室内机后侧上部的进风面板2,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均为塑料面板,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为相互独立的面板,二者之间可拆卸相连。

第一面板1上设有收音孔组10,语音接收装置3的拾音端与收音孔组10配合,第二面板2上设有扬声孔20,语音发送装置4的声音输出端与扬声孔20配合。

从图1可见,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均位于空调室内机的上部,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分别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前后两侧,对应地,语音接收装置3和语音发送装置4也分别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前后两侧。

通过对语音发送装置4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语音接收装置3和语音发送装置4不但安装在不同的面板上,且语音发送装置4与语音接收装置3相对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前后两侧,能有效降低语音发送装置4发出的声音经空气或空调器的外壳结构传播至语音接收装置3处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信号干扰和交互信息误读。另外,空调室内机多放置在室内场合的角落处,位于空调室内机后侧上部的语音发送装置4发出的声音经过墙面再发散传播,实现立体环绕音效,同时解决了被家具阻挡造成声音沉闷的问题。

结合图2至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语音接收装置的结构分解图。语音接收装置3包括安装架30、安装套31、防水膜33、垫片32和麦克风34。其中,安装套3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垫片32为用于保护防水膜33的尼龙垫片,麦克风34为驻极体麦克风。安装套31的端部具有第二收音孔310,第二收音孔310连通至安装套31的内部空间,垫片32、防水膜33和麦克风34均设置在安装套31的内部空间,防水膜33和垫片32位于麦克风34与第二收音孔310之间。

防水膜33、垫片32和麦克风34均安装到安装套31以后,安装套31安装到安装架30的安装孔300中。随后安装架30通过弹扣39安装到显示面板结构上,显示面板结构通过螺钉固定到第一面板1后,第二收音孔310则与第一面板1上的收音孔组10相配合,且此时安装套31的端面与第一面板1的内侧面过盈配合以保证麦克风阵列的密闭性,提高其声音识别率。

从图3可见,收音孔组10包括呈阵列布置的7个第一收音孔100,其中,1个第一收音孔100为处于中央处的中央收音孔,其余6个第一收音孔100呈圆周阵列布置在位于中央处的中央收音孔的外周。此设置的好处在于,正常装配时,语音接收装置3正对中央处的中央收音孔,若存在装配误差而引起安装错位时,亦可保证语音接收装置3与上阵列中其他第一拾音孔100配合,从而解决因装配误差导致的语音信号接收不灵敏的问题。

结合图1和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语音发送装置与安装盒的结构分解图。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盒5、第二减振件92和螺钉6。安装盒5固定在外壳结构内,安装盒5上设有安装位500,安装盒5在安装位500的外周设有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四个具有螺孔的螺柱51。语音发送装置4的外周也具有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四个螺钉座41,螺钉座41上形成一个供螺钉6穿过的c形孔40。

第二减振件92为橡胶套装件,第二减振件92套装在螺柱51外,语音发送装置4放置到安装位500,螺钉6穿过c形孔40并拧入螺柱51的螺孔即完成语音发送装置4与安装盒5之间的固定,且此时四个第二减振件92挤压于安装盒5与螺钉座41之间。

另外,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面板2与语音发送装置4之间的第一减振件91,第一减振件91为橡胶垫,第一减振件91固定在语音发送装置4的表面,当语音发送装置4和第一面板2到达安装位置后,第一减振件91将挤压于第二面板2与语音发送装置4之间。语音发送装置4产生的振动由第一减振件91吸收,从而减少塑料制成的外壳结构的共振声响,提高使用舒适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减振件为pe海绵。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面板位于空调室内机后侧的中部或下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面板上多个第一收音孔呈矩形阵列或蜂窝阵列布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