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8049发布日期:2021-09-10 23:5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就是生物实验室,是进行与生物科相关的实验的场所。随着对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恒温恒湿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一般学校里都会有生物实验室,医院的验血实验室也是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进到生物实验室里都是为了学习和研究,而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分级,一共分为四级。
3.生物实验室最重要的一环是其内部顶端通风装置,由于生物实验室需要严格的保护机制,因此其通风机构不能直接从外界引风,需要进行消毒,特别是生物实验室内部空气排出时更需要进行消杀。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包括第一实验室,所述第一实验室的一侧设置有消毒池,且第一实验室的另一侧中心处连接有凝露管,所述凝露管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实验室,所述第一实验室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隔板,且隔板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喷杆,所述喷杆上安装有喷头,所述第二实验室的内部且靠近凝露管的一侧排列有木炭板,所述第二实验室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之间安装有紫外灯,所述紫外灯的下方设置有光触媒盘。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板下方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套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贯穿第一实验室以及消毒池并延伸至消毒池内部,且水泵的输出端套接有软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实验室的顶部贯穿连接有进风管,且进风管位于第一实验室的一端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聚风罩,且聚风罩扣在喷头之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凝露管呈弯连续弯折状结构,且凝露管的内壁等距排列有鱼鳞片,所述鱼鳞片之间相互交错且不接触。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实验室的顶部焊接有送风管,且送风管上安装有板阀,所述送风管的末端和实验室通风口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木炭板上绑扎有活性炭,并且活性炭呈横纵两层排列,所述木炭板在第二实验室内设置有两组共四个。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触媒盘内放置有光触媒,所述紫外灯位于光出煤盘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实验室的高度大于第二实验室高度,且第二实验室的长度
大于第一实验室的长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适用于实验室的送风和换气,一个实验室配套两个机构就可以完全实现对实验室的空气进行输入和输出,能够很好的对空气进行消毒,同时本装置整体性强便于组装适用于移动式的实验室,使整个安装过程尽可能的缩短时间,本装置设有两个消毒室,其中第一个消毒室通过进风管和外界或者实验室内部连通,利用风机抽取空气,空气被抽送到第一实验室内部时,水泵启动,将消毒液从消毒池抽出并通过喷头雾化和空气混合从而消除空气中的病菌和可吸入颗粒物,在此过程中消毒雾有一部分化为水滴落在第一实验室内并回流,其余的消毒雾随空气进入凝露管,通过鱼鳞片进行二次凝结减少空气中消毒雾含量,接着空气进入第二实验室,通过活性炭吸附消毒雾以及残存的颗粒物,然后空气进入紫外灯下进行灭菌,在此过程中紫外灯照射光触媒盘,利用光触媒消除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后空气排出或者排入。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中第一实验室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中第二实验室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进风管;2、第一实验室;3、消毒池;4、凝露管;5、第二实验室;6、送风管;7、板阀;8、风机;9、聚风罩;10、喷头;11、喷杆;12、进液管;13、水泵;14、软管;15、隔板;16、鱼鳞片;17、木炭板;18、光触媒盘;19、固定架;20、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生物实验室的送风换气装置,包括第一实验室2,第一实验室2的一侧设置有消毒池3,且第一实验室2的另一侧中心处连接有凝露管4,凝露管4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实验室5,第一实验室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隔板15,且隔板15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喷杆11,喷杆11上安装有喷头10,第二实验室5的内部且靠近凝露管4的一侧排列有木炭板17,第二实验室5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架19,且固定架19之间安装有紫外灯20,紫外灯20的下方设置有光触媒盘18。
18.在图2中,隔板15下方安装有水泵13,且水泵13的输出端套接有进液管12,进液管12贯穿第一实验室2以及消毒池3并延伸至消毒池3内部,且水泵13的输出端套接有软管14,水泵13通过进液管12抽取消毒池3内的消毒液并通过软管14送入到喷杆11内,最后利用喷头10雾化消毒液,和空气混合。
19.在图2中,第一实验室2的顶部贯穿连接有进风管1,且进风管1位于第一实验室2的一端连接有风机8,风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聚风罩9,且聚风罩9扣在喷头10之上,风机8通过进风管1将外界或者实验室内的空气抽取送入第一实验室2内,并通过聚风罩9排在喷头10上和雾化消毒液混合。
20.在图2中,凝露管4呈弯连续弯折状结构,且凝露管4的内壁等距排列有鱼鳞片16,鱼鳞片16之间相互交错且不接触,凝露管4的结构是为了内部增大表面积,使混合有消毒液的空气可以在鱼鳞片16上充分接触,从而使消毒液凝结滴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消毒液。
21.在图1中,第二实验室5的顶部焊接有送风管6,且送风管6上安装有板阀7,送风管6
的末端和实验室通风口连接,空气随后进入第二实验室5,送风管6将空气排出或者排排入,利用板阀7控制流量。
22.在图3中,木炭板17上绑扎有活性炭,并且活性炭呈横纵两层排列,木炭板17在第二实验室5内设置有两组共四个,首先空气经过木炭板17,通过木炭板17上的活性炭对剩余消毒液进行吸附。
23.在图3中,光触媒盘18内放置有光触媒,紫外灯20位于光出煤盘的正上方,第一实验室2的高度大于第二实验室5的高度,且第二实验室5的长度大于第一实验室2的长度,首先空气经过木炭板17,通过木炭板17上的活性炭对剩余消毒液进行吸附,紧接着空气经过紫外灯20进行消杀,在此过程中紫外灯20照射光触媒盘18,利用光触媒消除空气中有害物质。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风机8(型号为:b3p133

ec072)通过进风管1将外界或者实验室内的空气抽取送入第一实验室2内,并通过聚风罩9排在喷头10上,与此同时水泵13(型号为:nx

c75)通过进液管12抽取消毒池3内的消毒液并通过软管14送入到喷杆11内,最后利用喷头10雾化消毒液和空气混合,在此过程中消毒雾有一部分化为水滴落在第一实验室2内并回流,其余的消毒雾随空气进入凝露管4,凝露管4的结构是为了内部增大表面积,使混合有消毒液的空气可以在鱼鳞片16上充分接触,从而使消毒液凝结滴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消毒液,紧接着空气随后进入第二实验室5,通过木炭板17上的活性炭对剩余消毒液进行吸附,紧接着空气经过紫外灯20进行消杀,在此过程中紫外灯20照射光触媒盘18,利用光触媒消除空气中有害物质,最后送风管6将空气排出或者排排入,利用板阀7控制流量。
2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