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水蓄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7955发布日期:2021-09-04 10: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空调水蓄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蓄冷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空调水蓄冷系统。


背景技术:

2.水蓄冷空调是利用电网的峰谷电价差,夜间采用冷水机组在水池内蓄冷,白天水池放冷而主机避峰运行的节能空调方式,水蓄冷技术利用峰谷电价差,在低谷电价时段将冷量存储在水中,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当空调使用时间与非空调使用时间和电网高峰和低谷同步时,就可以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达到节约电费的目的。
3.它具有投资小,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每年能为用户节省可观的中央空调年运行费用,还可实现大温差送水和应急冷源,相对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大,调试复杂,推广难度较大的情况来说,水蓄冷具有经济简单的特点,可利用大型建筑本身具有的消防水池来进行冷量储存,所以水蓄冷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其社会效益体现在可以平衡电网负荷,减少电厂投资,净化环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但是普通水蓄冷空调使用的蓄冷箱蓄冷效果差,当放冷时,其冷却效果不好;因此市场急需研制空调水蓄冷系统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空调水蓄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普通水蓄冷空调使用的蓄冷箱蓄冷效果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空调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箱和冷却塔,所述蓄冷箱的内部设置有真空室,且真空室与蓄冷箱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蓄冷箱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冷箱的内部安装有支腿,且支腿与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的外侧安装有加强板,且加强板与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支腿固定连接,所述蓄冷箱的一侧安装有蓄冷管,所述蓄冷箱的另一侧安装有放冷管,所述蓄冷管和放冷管均与蓄冷箱固定连接,所述蓄冷管和放冷管均与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蓄冷箱的一侧分别安装有抽气头和气压计,且抽气头和气压计均与蓄冷箱固定连接,所述抽气头和气压计均与真空室连通。
6.优选的,所述放冷管的一端安装有调节阀,且调节阀与放冷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塔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输水管,所述冷却塔和调节阀均与第二输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阀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输水管,且第一输水管与调节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一端安装有放冷泵,且放冷泵与第一输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放冷泵的一侧安装有供给管,且供给管与放冷泵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蓄冷管的一端安装有蓄冷泵,且蓄冷泵与蓄冷管固定连接,所述蓄冷泵的一侧安装有第六输水管,且第六输水管与蓄冷泵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输水管的一端安装有制冷机,且制冷机与第六输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塔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输水管,所述
冷却塔和制冷机均与第三输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制冷机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四输水管和第五输水管,且第四输水管和第五输水管均与制冷机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输水管的一端安装有冷却泵,所述第四输水管和第五输水管均与冷却泵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冷却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桥,且固定桥与冷却塔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塔的内部设置有外保护壳,所述外保护壳与固定桥固定连接,所述外保护壳的内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与外保护壳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塔的内部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与电机通过连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冷却塔的内部安装有喷水管,且喷水管与冷却塔固定连接,所述喷水管的下方安装有喷水头,且喷水头与喷水管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冷却塔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除水器、填料和集水池,且除水器、填料和集水池均与冷却塔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实用新型通过真空室的设置,在蓄冷箱的内部设置真空室,利用真空室隔绝蓄冷箱和蓄水箱,从而利用真空隔绝温度,一方面防止导热,避免蓄水箱内部的冷气向外扩散,同时防止外部热气传导到蓄水箱内部,从而使得蓄水箱内部的冷水不会很快被热量吸收,从而提高此蓄冷箱的蓄冷效果,从而提高水蓄冷空调的冷却效果。
13.2.该实用新型通过冷却塔的设置,冷却塔用于夜晚蓄冷用,将白天使用的热水吸收,使其快速散热,然后再通过制冷机进行压缩制冷,提高对热水的散热速度,提高蓄冷系统的蓄冷速度,从而降低损耗,使得此空调水蓄冷系统更加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水蓄冷系统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冷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蓄冷箱;2、冷却塔;3、制冷机;4、放冷泵;5、供给管;6、放冷管;7、蓄冷管;8、蓄冷泵;9、调节阀;10、第一输水管;11、第二输水管;12、第三输水管;13、冷却泵;14、第四输水管;15、第五输水管;16、第六输水管;17、蓄水箱;18、真空室;19、支腿;20、加强板;21、抽气头;22、气压计;23、填料;24、喷水管;25、喷水头;26、集水池;27、除水器;28、外保护壳;29、固定桥;30、风扇;3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空调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箱1和冷却塔2,蓄冷箱1的内部设置有真空室18,真空室18与蓄冷箱1设置为一体结构,蓄冷箱1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箱17,蓄冷箱1的内部安装有支腿19,支腿19与蓄水箱17固定连接,蓄水箱17的外侧安装有加强板20,加强板20与蓄水箱17固定连接,加强板20与支腿19固定连接,蓄冷箱1的一侧安装有蓄冷管7,蓄冷箱1的另一侧安装有放冷管6,蓄冷管7和放冷管6均与蓄冷
箱1固定连接,蓄冷管7和放冷管6均与蓄水箱17固定连接,蓄冷箱1的一侧分别安装有抽气头21和气压计22,抽气头21和气压计22均与蓄冷箱1固定连接,抽气头21和气压计22均与真空室18连通。
20.进一步,放冷管6的一端安装有调节阀9,调节阀9与放冷管6固定连接,冷却塔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输水管11,冷却塔2和调节阀9均与第二输水管11固定连接,调节阀9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输水管10,第一输水管10与调节阀9固定连接,第一输水管10的一端安装有放冷泵4,放冷泵4与第一输水管10固定连接,放冷泵4的一侧安装有供给管5,供给管5与放冷泵4固定连接,调节阀9用于调节放冷管6和第二输水管11与第一输水管10之间的连通和关闭。
21.进一步,蓄冷管7的一端安装有蓄冷泵8,蓄冷泵8与蓄冷管7固定连接,蓄冷泵8的一侧安装有第六输水管16,第六输水管16与蓄冷泵8固定连接,第六输水管16的一端安装有制冷机3,制冷机3与第六输水管16固定连接,冷却塔2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输水管12,冷却塔2和制冷机3均与第三输水管12固定连接,制冷机3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四输水管14和第五输水管15,第四输水管14和第五输水管15均与制冷机3固定连接,第四输水管14的一端安装有冷却泵13,第四输水管14和第五输水管15均与冷却泵13固定连接,每根输水管与每个泵体之间通过法兰进行连接。
22.进一步,冷却塔2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桥29,固定桥29与冷却塔2固定连接,冷却塔2的内部设置有外保护壳28,外保护壳28与固定桥29固定连接,外保护壳28的内部安装有电机31,电机31与外保护壳28固定连接,冷却塔2的内部设置有风扇30,风扇30与电机31通过连轴固定连接,冷却塔2的外侧设置有百叶窗,用于空气进入冷却塔2。
23.进一步,冷却塔2的内部安装有喷水管24,喷水管24与冷却塔2固定连接,喷水管24的下方安装有喷水头25,喷水头25与喷水管24固定连接,喷水管24与第二输水管11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24.进一步,冷却塔2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除水器27、填料23和集水池26,除水器27、填料23和集水池26均与冷却塔2固定连接,集水池26与第三输水管12连通。
25.工作原理:使用时,蓄冷阶段,启动放冷泵4,将外部热水通过供给管5吸入,然后通过调节阀9使第一输水管10与第二输水管11连通,第一输水管10与放冷管6关闭,热水将通过第二输水管11进入冷却塔2的内部,热水通过喷水管24和喷水头25喷洒在填料23的上方,热水穿过填料23落入集水池26的内部,启动电机31,电机31将驱使风扇30转动,将热水热气抽出,热气中的水汽将被除水器27拦截,避免过多水分散失,启动冷却泵13,冷却泵13将通过第四输水管14和第三输水管12抽取集水池26内部的常温水,常温水将通过制冷机3进行制冷,并且经过两次制冷工作,从而将水的温度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后通过蓄冷泵8将冷水通过第六输水管16和蓄冷管7输送至蓄水箱17的内部,从而在蓄水箱17的内部储存,完成蓄冷工作,当放冷阶段时,启动放冷泵4,此时通过调节阀9将放冷管6与第一输水管10连通,第一输水管10与第二输水管11关闭,从而将蓄水箱17内部的冷水抽取出来,并通过供给管5输送至空调制冷系统中。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